“小姐!你大灯没关上!” “没关系,是大灯延时功能。” “哦——” 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旅途上,每当傍晚我下车之后,总会有人这样善意地提醒着我,其实,这是六缸切诺基的一个人性化功能,当熄火后再关大灯开关时,大灯会延时几分钟然后自动熄灭,为的是那车灯能够照亮主人回家的路。而如果先关大灯后熄火,则不会延时。每当我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心中充满着温暖和得意,也因为这个功能的存在,给我平添了一些喜悦。 曾经有把这句问话作为书名的想法,这种想法源于途中认识的旅伴四五的主意,这个无厘头说,这样的题目很生动,跟车和旅行有关,而且容易叫人联想到美女走光之类暧昧的意味,说实话,我很欣赏他有时出现的这种无厘头状态。不过...
命理是研究人的生命规律的一门学问。若从鬼谷子时代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经数代术数高手专家大师们的丰富、发展和完善,今天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命理体系。漫长的形成过程,反映了人类始终对自我命运的密切关注。"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屈子《天问》天不语,天机不泄,虽然是苍天赋于了不同的人生、命数,人类亦只能反观自我,不断地归纳、总结、抽象、探测,以期找到命运规律,并索求未来命运的轨迹和走向。研究命运规律其方法具有多样性:星相、六壬、奇门、太乙、河洛、紫微诸类。唯五代时人徐子平创造的八字术最具有代表性、普通性和实用性。它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组成的天干、地支为基本材料,用阴阳五行的变化评定人生的吉凶祸福、寿夭贵*,人称子平术。宋人徐升整理为《渊海子平》,进一步确立了子平术的地位,被崇奉为算命术的大宗之法。亦自此始,八字算命术日趋流行,久盛不衰。算命已不仅...
作者:王刚 第1章 乌鲁木齐就是这样,经常是太阳和雪花朝你一起冲过来,而且是在春天的五月里,在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口里人连田野和桃花看得都有些烦的时候。 阿吉泰站在讲台上,她没有说话,眼泪就先流了出来。为什么今天所有的男孩儿都会心情沉重?因为阿吉泰要走了,而且她长得漂亮,她皮肤很白,她是二转子,对不起,二转子是乌鲁木齐话,我得翻译:那就是她妈妈是维族,她爸爸是汉族,或者相反,她爸爸是维族,她妈妈是汉族。 教室就像是河边的原野,我们是欢快的昆虫。阿吉泰转过身去,我看见了她的腰,还有腰下边的部份,它们在扭动,像是乌鲁木齐河边夏天的榆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晃。然后,她用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五个字:毛主席语录。 她勉强写完这几个字,就再也写不下去了。她转过身来,用汉语说:我不想走,不想离开你们。男生噢的一声,开始像麻雀一样地飞来飞去,就好像那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天...
作者:杀手的契约 1995年,16岁,被老爸强行应征入伍(当时还真没想过去当兵)就这样,到了云南,做了一名小小的士兵,新兵生涯很辛苦,想家,想妈妈,最受不了就是部队的伙食,而且还受老兵的欺负,慢慢的,新兵变成老兵,开始喜欢上部队,战友情是最真挚的感情,2年兵(原来服役3年)碰上部队选拔侦察兵,就去了,没想到我的一技之长(射击很好,没办法,从小在部队长大,枪我熟悉得很)帮助我顺利的进入了侦察连,开始了魔鬼般的生活,半夜三点,紧急集合,一团忙乱之后冲到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一根水柱,全身湿透之后,教官说:没事了,你们回去睡吧-_-!! 每天枯燥的训练单兵动作,教官只教一遍,做不好,等着被踹吧,每天,动不动就15公里武装越野,跑得我们口吐白沫,要死不活,做不好,重来,还要忍受教官那不堪入耳的骂声!直到你做好为止,那时候,晚上我的眼泪哗啦哗啦的往下流,要退出很简单,说一声,我就可以回普通部队,呆到退伍的时间,可我又不愿这样放弃,侦察...
《悲剧的诞生卷》 《悲剧的诞生》 《论道德的谱系》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偶像的黄昏》 《瓦格纳事件》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卷 不合适宜的考察 1876 一个人游历过几个大洲,见过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旅行者,当别人问他在各地所发现的人类共同的特性是什么,他回答说:"人们都倾向懒散。"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更公正的话他会说:他们全都是胆小的。他们都躲在习惯和意见的背后。终究,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在这世界上只活一次,象某些独一无二的东西一样。并且知道没有任何的意外,不管是多么惊奇的,会再度把这奇妙而散乱的杂多摆在一起:他知道这点,但是却把它象坏心眼似地隐藏起来,这是为什么呢?由于他害怕他的邻居,邻居总是固执习俗躲在习惯的背后,将自己隐藏起来。但是什么东西使得单独的个人去害怕他的邻居,并以群众的模式来思想来...
《嘉莉妹妹》01章 磁性相吸:各种力的摆布磁性相吸:各种力的摆布当嘉洛林·米贝登上下午开往芝加哥的火车时,她的全部行装包括一个小箱子,一个廉价的仿鳄鱼皮挎包,一小纸盒午餐和一个黄皮弹簧钱包,里面装着她的车票,一张写有她姐姐在凡·布仑街地址的小纸条,还有四块现钱。那是1889年8月。她才18岁,聪明,胆怯,由于无知和年轻,充满着种种幻想。尽管她在离家时依依不舍,家乡可没有什么好处让她难以割舍。母亲和她吻别时,她不禁热泪盈眶;火车喀嚓喀嚓驶过她父亲上白班的面粉厂,她喉头又一阵哽咽;而当她熟悉的绿色村庄在车窗外向后退去时,她发出了一声叹息。不过,那些把她和故乡和少女时代联系在一起缕缕细丝却是永久地割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