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 主办者:记者 对谈者:苏青张爱玲 时间:三十四年二月甘七日下午 地点:张爱玲女士寓 前言:当前上海文坛上最负盛誉的女作家,无疑地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都以自己周围的题材从事写作,也就是说,她们所写的都是她们自己的事。由女人来写女人,自然最适当,尤其可贵的,似乎在她们两位的文章里,都代表当前中国知识妇女的一种看法,一种人生观,就是在她们个人的谈话中,记者也常可以听到她们关于妇女问题的许多的独特的见解,因此记者特约苏张两女士举行对谈,以当前中国的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为对谈题材。对谈的结果非常好,更难得的是她们两位对于记者所问的,都提供了坦白的答案。记者愿意在这里向读者们郑重介绍以下的对谈记录,井向参加对谈的苏张两君表示谢意。...
爱与痛的边缘 作者:郭敬明 白天明媚 一个仰望天空的小孩(1) 我是一个在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仰望天空的小孩,望着那个大太阳,望着那个大月亮,望到脖子酸痛,望到眼中噙满泪水。这是真的,好孩子不说假话。而我笔下的那些东西,那些看上去像是开放在水中的幻觉一样的东西,它们也是真的。 音乐 一直以来我就是个爱音乐的人,爱得排山倒海,骨子里的坚持在别人看来往往是不可理喻的。 在天空清澈的夜晚,我总会在CD机中放进一张民谣。我总是喜欢扬琴丁丁冬冬的声音,像是一个满腹心事的宋朝女词人的浅吟轻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而我在沙发温暖的包围中,在雀巢咖啡低调而飞扬的香味中,清清楚楚地知道,窗外的风无比的清凉,白云镶着月光如水的银边,一切完美,明日一定阳光明媚,我可以放肆得无法无天。...
王一川,1959年生于四川沐川,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曾先后赴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访问学习,近年来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国现代文艺与文化现代性的研究,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审美体验论》、《汉语形象与现代性情节》、《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等著作。 内容简介 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不同形态的文化带给我们的知识和愉悦,多种文化形态相互关联、互相渗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文化形态究竟有几种,它们之间又是如何渗透互生的,在《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讲座中,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透过种种文化现象,将现在的文化形态总结为四种,即主导、高雅、大众、民间文化。主导文化有助于社会团结稳定、协调和睦;高雅文化注重形式的创新、社会关怀和个性化追求;大众文化具有娱乐性、流行性和类型化的特点;民间...
直贡噶举盛噶仁波切是西藏佛教的一位活佛,俊朗的外表、活泼的个性、流行的服饰,使他看起来和当下的年轻人是一样的,但是,在时尚的背后,是他十几年钻研佛法的刻苦,和他对人世间的一切所持有的佛的心怀。 最近,他的弟子们为他整理出这十几年来的日记和心得体会,并形成文字。今日,楼主冒昧地将他的一些心得公布出来,并将在一段时间内,陆续公布他的日记片段和心得随笔,我想,这不仅能让我们更加了解佛法,也更能让我们了解一个藏传佛教的活佛的生活。 如果说,在被认证为活佛转世之前的16年中,我对佛法的所有修持是本着对世界充满善良和美好的愿望的自觉行为,那么,在16岁到28岁的十几年中,当我以活佛的身份接受上师的言传身教,接受尼泊尔、印度高级佛学院的系统教育,并在寺院教育之余刻苦地研修佛学理论、参悟教义并寻找修炼方法时,我的所有修持,已经转变为一个佛门弟子必须的功课。...
导读:我们很多人以为吃素、打坐、念经、放生就是修佛修道,而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却很少理会,自我制造的小清静一遇与他人打交道则不堪一击,修来修去,烦恼还是烦恼;念佛念经,自己还是自己,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请看天清地宁讲解,并附上两段对话以飨读者。我们很多人以为吃素、打坐、念经、放生、印经书就是修佛修道,说得严重一点,这实际是对佛道最大的亵渎,且将本末倒置。吃素、打坐、念经、放生,所有这些都是方法、途径、工具——用佛家的语言来说不过是助缘而已,不是修行的目的。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不是一般道理,而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它是颠不破的,这个颠不破的宇宙人生规律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发生作用,大到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小到待人处世、吃饭睡觉:不以人是否认识到它为转移。我们认识它是明理;明理后顺应规律而行,按照道理做就很轻松,违背规律就处处碰壁,烦恼不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心理因素与疾病,那么我们大家都很关心健康,我想关于健康呢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下我们的概念,就是说,所谓健康实际上不单纯指躯体的强壮,和没有疾病,或者没有营养不良的虚弱现象,而是不仅仅有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和精神世界的健康,所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1948年成立宣言当中,为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那么在世界卫生组织举行的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又强调了这个完整的健康的概念,同时还补充了道德健康,那么所谓道德健康其实它和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上的健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所以一个完整的健康概念,不仅仅包括生理学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道德肯定这样一些方面的完满状态。...
杜子华,山东青岛人,英语教育专家,新东方教育集团副总裁,新东方实用英语学院院长,北京市民讲外语组委会英语顾问。一位深受大家欢迎和尊敬的英语教育专家。杜子华在山东工业大学学习期间,从来没有放弃过英语学习,他每天大量阅读英文读物并反复观摩英文电影,将自己完全淹没在一个鲜活的英语世界里。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使杜子华在1989年,考入了令无数语言学习者所神往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此时已是研究生的杜子华,无论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还是英语写作,都更上了一个台阶。他开始从事英语教学、高级翻译和同声传译工作。这个时期,杜子华创造性地发明了“电影听力学习法”,愉快轻松的学习方式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在兴趣的引领下,同学们不仅能够完全看懂听懂影片中的所有对白,而且还能够充分地理解片中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方言俚语。1992年研究生毕业后,为更深层次地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一步了...
主讲人简介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21岁时离开祖国大陆到台湾,64岁重回时,已“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在台湾余光中从青涩的讲师变成沧桑的老教授;从投稿的新秀变成写序的老前辈。在他近900首诗歌,百万字的散文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思想透彻的智者,一个作为果敢的勇者。虽然少年起便经受动荡,而个性却日趋温和厚道,老得漂亮。主要作品:诗集:《乡愁四韵》《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五陵少年》《隔水观音》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青青边愁》《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翻译作品:《梵高传》《老人与海》《不可儿戏》内容简介诗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写诗?西方的文学史讲到诗人,就说是创造者的意思,后来,柏拉图说世界是用理念造成的,而万物是理念的模仿,诗人所写的是万物,是理念的模仿再版。因此诗人是理念之模仿之再模仿。柏拉图之后的一个艺术家叫普罗泰勒斯为诗人辩...
[右岸文字]我的学生“诱惑“了我第一卷 1 一直不太开窍的我始终坚持着事业第一的原则.可毕业不到一年,我就被“诱惑“了.我三震:一震她非他,二震称我师,三震我心动. 毕业留校,带着校园的青气,我溜达在即将要工作的学院.礼堂里歌声舞曲飘荡在傍晚灼热的空气中,应该是迎新晚会的彩排吧!气温太高,我觉得头有点晕,抬脚就跨进了礼堂,观众席上就我一个,舞台上拥着一帮学生.我专注地享受着风扇下的凉风袭袭,睡意席卷而来,只有第一排座位有桌子,我顾不得那许多,谁认识谁呀,晃到第一排趴着睡了,嘈杂声渐渐远去,不知有多久,一阵丝竹声入耳,不觉醒来!抬眼看向舞台:一个女生伴着旋律舞着,脸上带着淡淡的笑,不是那种公式化的一成不变的笑,从她的笑里我可以体味到曲中意境,潺潺流水,啾啾鸟鸣,悠悠女儿心......
现在,我们看到,在昏沉幽暗的光芒中,一幅全身披挂的画像凸现出来——这是奥托。冯。俾斯麦,注定只是奥托。冯。俾斯麦。 在最后的那些年间,党派的偏见、怨恨、仇视始终围绕着他,他的一副威武刚强的外表却怎么也掩饰不了他的忧郁、失意。 俾斯麦在世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爱他;因为他很少去爱别人。在他死去之后,人们对他并没有多少怀念之情,只是为他塑了一座石像,冷冷清清地站在一处并不繁华的场所。他的目光肃穆地盯着前方,面部毫无表情,这使人们难以对他的内心世界做出合情合理的诠释。 历史人物常常是有机的统一体,性格构成比较繁杂。我们不必用学院方法,不需要许多注解,我们认为今天有必要把这种人物绘出具体形象,作为世人的榜样或警告。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人与政客是分不开的,情感与行为是互相关联的,公与私总是如影随形,美术家若能真正认真对待他的作品,他必须要从多个角度了解他的创作对象。...
——————————一舟书库热门图书推荐————————————————1、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665.htm2、孔二狗新书《黑道悲情》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571.htm3、重庆,那些废了我武功的女人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817.htm4、余世维《有效沟通2》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839.htm5、李承鹏《中国足球内幕》大伤足协之心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456.htm6、郎咸平《金融超限战》高清完整版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714.htm...
郑丰喜(19431975) 台湾云林人。父母是农民。出生时右脚自膝盖以下,前后左右弯曲,左脚自膝盖以下突然萎缩,脚板翘上。他的母亲悲痛不已,当场晕了过去,进而郑丰喜险遭抛弃,在祖父和妈妈细心照料下,郑丰喜慢慢地长大。6岁时,祖父去世,郑丰喜被父母遗弃,跟随耍猴卖药的赵老伯流浪卖艺就食。8岁时跟哥哥在离家数里外的鸭寮放鸭,独立生活。一次遇到风雨和大水,几乎被淹死,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苦难。而他凭借不懈的努力靠自己的双手生存下来,还争取上了学,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中学戴校长和矫正医院徐院长的支持鼓励下装上假肢后,更不怕摔破手脚,学会骑自行车上学。为完成中学学业,郑丰喜到处打工,他以一篇《汪洋中的一条船》参加征文大赛,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很多人表示愿意资助他完成学业,而他却不愿过多依靠他人,后来圆满地完成中学的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后事迹见报,引起社会赞誉。...
曾经洗卷欧洲的纳粹主义,希特勒带领着德国人民,走向前所未有的帝国荣耀,最后却成为人类最恐怖的历史伤痛。 闭眼凝神,让脑海中的世纪影像快转,画面很自然的就暂停在希特勒受到千百万人欢呼爱戴的一幕幕影像上。如果世纪末回顾是你我应该作的一个功课。希特勒这一课,不得不温习。如果我们对苦难的产生还是懵懵懂懂,那希特勒的故事,是最好的警惕, 纳粹德国演的这部戏,惊心动魄不足形容,甚至牵动人类廿世纪的走向,不过要问其所以,首先还是要看看舞台背景——1920年代的德国。 作为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实行威玛宪法中的第一共和,正是路有腐尸,野有饿莩。骚动不安的人心,败乱的政治,往往是极左派和极右派的天下,但是当持马克思主义的左派领袖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拉伯涅特在1919年被暗杀后,弥漫社会的恐怖主义,更加遽整个肃杀气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