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Issue : 总第 106期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 回忆篇 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你给我的印象是很严肃、有点沉默的人。日子久后,我发现你是个很“疯”的人。 中一时,你那土得可爱的发型,给我极深刻的印象。 诗篇 把青春一卷而去,山依旧,树依旧,脚下已不是昨日的水流。 最清纯的情是友谊,最美的影是回忆,最醉人的酒是别离,最深的海是相思。 勉励篇 在人生的旅途中,面临压力是难免的,而在重重压力下,能否应付得好则是一种能力,一门高深的学问。 人生有许多追求,也有许多的失落,而年轻的生命,该如何才不致虚掷 ?看着过去的脚印,虽然凌乱,但它们终究是要走过的踪迹。...
小说排行榜:/top.html老子《道德经》相关作品全集:/zt/daodejingzhushuji/ 老子的大智慧——兼论儒、释、道认识论的同一性 作者: 张子维 光大出版社 ■从《道德经》看 儒、释、道学说的同一性 老子既是一个历史记载的真实人物,而且又是有许多不可思议之事的神秘人物。就拿他的年龄来讲,据说他大概活了160多岁或更长,《史记》记载,他不知其所终,出了函谷关不知道走哪里去了。但有一点,从《道德经》的内容来看,他是一个对“道”了解体悟得非常透彻的人。他所阐述的一些内容从现在看来有好多是不同层次的科学规律,这样讲也只是我们现在的认识。他所认识的层次,他所认识的世界,从整个人类文化范围中看,达到他那个境界的哲人是非常少的,除了佛陀那样的大智慧,别人确实没有认识到他那么深的层次。他所了解的一些现象和事物的本质,唯独和佛经中的许多内容能够相关联起来。因为“大智慧的人”...
央视国际 (2005年07月14日 15:43)主讲人简介:纪连海,北京师大二附中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西城区兼职历史教研员。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8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首届历史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班结业,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专业毕业。1999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与人合著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案》、《中国古代史教案。全一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案》、《新教材典型题例详解。高中历史。全》、《高考历史总复习指导》、《高考真题精讲巧练。历史》、《高三热点测试金卷。历史》、《2005高考训练营。榜中榜课。历史》、《学习。探究。诊断》、《高二文综寒假作业》、《暑假作业。高二文科综合》、《高中历史。课外练习。选修》、《初中世界历史练习册》、《初中世...
目录池莉访谈录三个女人和男人无数池莉的成名池莉谈高行健获诺贝尔奖池莉:别再和我谈文学了池莉的声明:什么是俗?中年危机——读《来来往往》写作是一种愉快像爱情一样没有理由闲读池莉小说的标准珍惜自己池莉:逃避热闹的女作家简评池莉 池莉访谈录 新华网(2003-06-25 08:57:56)稿件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赵艳 读池莉的作品,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真、实在。她写的都是些琐碎的生活片段,可她一样能把你带进去读,让你感动,感动于生活本身的庸常、平凡、苦恼和淡淡的、然而却持久的温情。她一边注视着生活,一边贴心贴肺地倾诉,一桩桩、一件件直说到你的心坎里去,说出了你的、我的、他的日复一日、细水长流、又爱又恨的日子。谁不是这样活着?谁不是这样辛苦而又执著地活着?平心而论,生命中...
序前言第一讲 汉代第二讲 唐代第三讲 宋代第四讲 明代第五讲 清代总论钱穆年表钱穆先生小传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因于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之误解。我们若要平心客观地来检讨中国文化,自该检讨传统政治,这是我想写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一因。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
Author :李中Issue : 总第 80期Provenance :Date :Nation :中国Translator : 近代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位幽默大师。一是林语堂,一是梁实秋。他们不但对中国古典史籍有精深之研读,对西洋文学也有深厚之浸淫。所以他们所写的小品文,不论衡情、论理、谈人生,都能深入浅出,不但常能让人会心一笑,也能让人有所细思或顿悟。 两位大师著作等身,逝世后仍然享有盛名。他们生前都曾以男人的眼光,写过谈论女人的文章。幽默大师论女人,份量当然和市井小民论女人大不相同。事实上,林语堂笔下的女人和梁实秋笔下的女人,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且“引经据典”,请你睁大慧眼,细作一番比较。...
序现在我又发现一位与姚氏媲美的作家,即徐兴业同志.我在一九八〇年第一期《收获》中读到徐兴业同志的《冷遇》一文,即觉得徐氏的学识与才华,均不弱于姚氏,二难相并,堪称双璧.盛世育人才,这又是一个良好的例证.后来知道这篇文仅是徐氏所撰《金瓯缺》中的一个片段,那更增加我对徐氏的钦佩.他是有一股激情要描述北宋之亡与南宋之偏安一隅,从而说明当时政治,军事,宫闱和社会风貌各方面存在的内因和外因的.所以以《金瓯缺》命名就可知其寓意之深,不仅仅是记述一些宫闱琐事而已.窥豹一斑,我虽只读过他的《冷遇》,但我满怀热情地愿意推荐《金瓯缺》这部作品,就因徐氏写出了当时一般忠臣义士的共同心愿,用细致的笔触,抒民族之正气,值得介绍给我们的读者....
中文版序《止观禅修(ThePracticeofTranquillityAndInsight)》是创古仁波切就《知识宝藏》做了两次系列开示后,以开示之录音誊写综合汇编而成。中文版翻译之初,仁波切特别指出,《止观禅修》英文版将来有作修订的必要。译者帕滇卓玛是创古仁波切的弟子,在仁波切访台期间,就英文版原文与仁波切作近两个月的讨论,而完成这本中文版的《止观禅修》。因此,中文版与英文版颇有出入。不过,中文版是仁波切就英文版修订后的版本,将来英文版的修订,势必以这本中文版《止观禅修》为蓝本。《止观禅修》为本公司一系列创古仁波切法教出版计划中的第三册,之前已印行首册《三乘佛法心要》、第二册《转心四思惟》,其后将陆续翻译印行者,计有(书名暂订):第四册《月灯》(《三摩地王经》)、第五册《佛性》。法教及实修并重,敬请期待。...
Author :沈永年Issue : 总第 126期Provenance :《文化娱乐》Date :Nation :中国Translator : 清朝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西太后软禁在瀛台。为了排遣寂寞的冷宫生活,他每天读书之余,唯一的消遣娱乐就是听一听外国进贡的八音琴盒。 有一次,他像童年淘气时一样,把八音琴琴盒拆散了。手头没有工具,再也装不到一起了。身边的小太监对他说,等钟表匠进宫修钟的时候,让他去装吧。 清宫里各种工匠都有,却唯独没有钟表匠。专门给宫里修钟表的是东华门外万珍斋文玩店的老板,名叫张雪岩。 张雪岩随着小太监来到瀛台,见了光绪连忙跪拜。光绪很和气地对他说:“这琴盒你能装吗?”...
敬爱的党支部: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踏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是解救贫苦人民于水深火热的民族灾难中的唯一伟大的力量,是一心一意服务全体劳动人民,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明的核心力量。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只有党,才能够教育我们坚持共产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出发,掌握先进的社会、科技、文化本领,是因为只有党,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创造更快、更好、更先进的文明。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共产主义的事业中,为中国的胜利腾飞、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出一份微薄而坚强的力量。...
吴为公 李树平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 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 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一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一个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 华,号秋实。六岁时随家从东海移居扬州,他成长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16年 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后来的扬州中学),并考入北大预科,后转入哲学系。192 0年毕业,到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国文教员。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经俞平伯 推荐,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从此他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 发,他随清华大学迁入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6年又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仍为 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
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与庄子:解“毒”于丹 作者:徐晋如 杨昊鸥 第一编 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 前言 任何稍具政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民主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民主社会并不必然就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民主在给人们带来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弊端,其最著者,就是文化艺术的整体堕落。有一些人将这种令人难堪的情形描述为“麦当劳世界”。今天,“麦当劳世界”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文化霸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作为一名深被古典文化所化的学者,面对此种情形,心中的痛苦莫可名状。耶鲁大学的人文大师布鲁姆就曾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哈利·波特》与垃圾无异。他为了重构西方人日渐委靡不振的灵魂,编定了一 部《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选择了26位不朽的作家,对其作品进行评论、串讲和赏析。中国同样是曾产生无数伟大作家和伟大经典著作的国度,但中国迄今还缺少像布鲁姆那样与时代的浮躁、鄙俗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