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场严重的打架事件搅动了罗村大队的旮旯拐角。被打者是贫协主任罗梦田的儿子大顺,现任团支部组织委员。打人者是四清运动补划为地主成份、今年年初平反后刚刚重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罗坤的三儿子罗虎。 据在出事的现场——打井工地——的目睹者说,事情纯粹是罗虎寻衅找岔闹下的。几天来,罗虎和几个四清运动挨过整的干部的子弟,漂凉带刺,一应一和,挖苦臭骂那些四清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参与过四清运动的贫协主任罗梦田的儿子大顺,明明能听来这些话的味道,仍然忍耐着,一句不吭,只顾埋头干活。这天后晌,井场休息的时光,罗虎一伙骂得更厉害了,粗俗的污秽的话语不堪入耳!大顺臊红着脸,实在受不住,出来说话了:“你们这是骂谁啊?”...
问题在于,所有关于乔布斯如何欺世盗名、如何卑鄙下流的故事并非什么秘闻(《时代》第一次把他作为封面人物时就顺便提到了这些事实),但似乎丝毫无损于他作为英雄、偶像和教主的形象。苹果的“粉丝”接触到的只是那些“酷得令人发指”的产品,进而真诚地觉得首发式上手拿着这种产品激情飞扬地“布道”的那个人也是“酷得令人发指”的。即使他身上有什么污点和缺陷的话,那污点和缺陷也散发着几分酷意。与他近距离接触的人可不这么看。据说苹果公司的员工唯恐与乔布斯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会尖锐地向你发问,如果你的回答不合他的心意,你可能还没下电梯就被开除了。这个说法多少有些妖魔化的嫌疑,但苹果员工不爱与乔布斯一起乘电梯的另一个理由却是真实的:乔布斯深信自己长年吃素身上不会有异味,所以他极少洗澡。这个事实生动地反映了乔布斯的思维特点:他深信的东西你必须深信,如果你的感受和体验不符合他深信的事实,那一定...
序 2第一章 3第二章 12第三章 21第四章 50第五章 59第六章 79第七章 95第八章 108第九章 120 序 重印前记 一九八0年二月 一九八一年二月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第一章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这是七月下旬,合中国旧历的三伏,一年最热的时候。在中国热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
Author :冯炜Issue : 总第 82期Provenance :随笔Date :1987.6Nation :中国Translator : 你信不信:一个谜语竟困扰了我们家几代人…… 不信?我说给你猜猜:有一物,一刀砍断只一截(段)!它是什么? 或许你绝顶聪明,或许你偶有所悟;否则,也够你折腾的! 我的曾祖父是清朝最末一代秀才。生平在世时,教过馆子,写过状子,卖过对子,还在旧衙门里混过事,按理说,他不属愚蠢之辈,然而,据说直到临死之前,他还没有猜中这谜语,以致郁郁而终…… 我爷爷小时候家道小康,上过几天学,后来家境衰落,他流浪江湖,成了一个耍猴子的艺人。他心眼灵,脑子活,不仅会耍猴,而且会玩狗,借此混饭吃。爷爷虽然耍猴玩狗大半辈子,但始终没有忘记“继承先父遗志,完成未竟事业”——破那道谜语!遗憾的是,爷爷虽然能通猴道、懂狗性,不乏其聪明,但对这则谜语却也无能为力……...
安妮宝贝笔调的基本心情线路:下坠——上——呼吸——上——呼吸——疼——心中空洞。眼下虽有文本若干,书中实无一招。安妮宝贝的忧愁语调,读一篇即可不必多读,读一篇和读一千篇一样,不会再有新鲜感。安妮宝贝,以一个女人特有的方式和魅力走着余秋雨式泛滥散文的老路,只是方式不同,姿态不同,诱惑方式不同,题材不同。安妮宝贝的散言文字正如烟花,铺天盖地落下的时候,应该消失得很快了。安妮宝贝,一地鸡毛。安妮宝贝洋洋洒洒地写出的一箩筐文字,全都是鸡毛蒜皮。安妮宝贝就像一个拔毛者,把自己衣服上的毛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喘着憔悴的几口气把它们吹到窗外,烟花一般地从空中缓缓下坠。安妮宝贝的全部文字,是鸡毛写作的模范应用文。...
作者: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
主讲人简介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1. 国际劳资关系学会(IIRA)会员2.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3.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会会长4.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5. 中国劳动法学会副秘书长1. 2001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院长2. 1995—200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院长3. 1985┅2001.6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A. 著作 ( 部分 )1. 中国转轨时期薪酬问题研究,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2年;2. 薪酬管理(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人力资源管理(译著), 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0 4. 社会保障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5. 养老保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6. 欧盟一体化中的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政策— 中欧比较, 1998,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最终报告7. 西方劳动经济学教程, 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5内容简...
Author :约·马·齐默尔Issue : 总第 192期Provenance :一块烫石头Date :Nation :Translator : 一 孩子们,孩子们,圣诞夜的前一天上演的马戏开演了。大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所有的屋檐下都挂着耀眼的冰凌,但是马戏团的帐篷里却既温暖又舒适。帐篷里不但像往常一样散发着皮革和马厩的气味,而且还弥漫着葱姜饼干、胡椒花生以及圣诞枞树的芬芳。 327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在观赏马戏表演。今天下午,这些小男孩和小姑娘们是他们父亲所在工厂的客人。早在11月份,厂主就说过:“今年我们工厂很走运。因此大家一定要好好庆祝一番今年的圣诞节,要比往年隆重。我建议我们大家一起去看马戏。有孩子的人把孩子也带着。我也把我的三个孩子带去。”...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1日 10:08主讲人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于永恒》,散文集《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迷者的悟》、《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内容简介:男人和女人,共同构成了人类的两性平衡,阳刚与阴柔,感性与理性,男人和女人因为各自的生理因素而具有不同的先天禀赋。但是在以男性为主的传统社会结构中,男人占据社会的优势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男人怎样看女人?对女人的看法,为什么又会出现天壤之别的差异?男人和女人,谁强谁弱?在历史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两性的差异并不等于两性的优劣,男性的阳刚、女性的阴柔,并不是纯粹地体现在各自的性...
******************《星月对话》******************-前言 “星月”— 心灵之约 人的一生谁也说不清会遇到怎样的人,谁也预料不到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我不能不这样想! 在我的人生轨迹中,也许将来,还会出现、认识更多的人,也许他们会继续支持、帮助我。 这些人中有我的“恩师”张艺谋和李安,有呵护疼爱我的家人,也有一直支持我始终在我周围的影迷们,以及那些时刻关注我的记者朋友们,江月就是其中之一。 认识江月的时候,我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1998年末,刚刚拍完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那时的我对观众来说还是一个“新人”。江月算是最早约我做专访的北京记者,记得我们第一次采访的地点是“百盛”六层的咖啡厅,是父亲送我去的。...
什么叫修行?其实是要修到生命的层次才叫修行,如果只是生活,那都还是表面的,是短暂的。有生之年,这口气还在的时候叫做生活,不在的时候就不叫生活,就已经面临了生死问题。所谓生命,它不只是指活著,它还包括死亡。活著的时候,我们可能争名、争利、争地位、争种种…,其实那还只是现象而已,当我们一口气不来,到底哪一样跟著我们去?哪一样是我们的依靠?所以佛经有云“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业,它必然是深沉到生命的层次里面去。 我们往往会透过这样一个方式来解释生命,假设说我们回想我们这辈子,我生于几年,我一岁的时候有什么重大的事,两岁、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然后一直这样下去,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到几岁,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但是不管知不知道,没有人能够免掉死亡,生命现象有点像线性发展,从生到死这一段是我们熟悉的,我们不熟悉的,是这一生之前的,到底生...
阿齐兹抑制不住要讲话。他说他是巴基斯坦人,他说你是中国人吧,他说“九?一一”是布什制造出来的阴谋,他还觉得毛泽东很了不起,他还说六年前去过广州,真是让他大开眼界——午夜时分,街上还是人挤人,坐在露天的摊位上吃喝、交谈,没人害怕炸弹和抢劫,他觉得这在巴基斯坦和欧洲都不可想象。如果专制能带来繁荣和安全,他宁可选择专制。“未来是你们的”,他大声说,“你们会超过美国的。”他三十五岁,九年前从伊斯兰堡来到法兰克福,留着两瞥胡子,头发不长,茂盛而蓬乱,他握着方向盘,每说一句,就从后视镜看我的反应。这几天,出租车的生意尤其好,他总是载中国人。他问我马路旁的广告牌上的汉字是什么意思,广告牌上挤满了方块字:纸、书展、中国、活力、印刷、出版、新颖、主宾国……它们大小不一、密密麻麻地组合在一起。...
引言 1977年7月5日,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巴基斯坦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年仅49岁的民选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领导的文宫政府被推翻。布托总理被捕下狱。 1979年4月4日凌晨,被巴基斯坦军法管制当局指控犯有谋杀罪的前总理佐·阿·布托,在拉瓦尔品第中央监狱被秘密绞死。消息传出,举世震惊。国际社会曾为挽救布托的生命作过多种努力力,人们都为巴基斯坦这正值盛年的杰出政治家在政治舞台上过早地消失感到惋惜。 随着佐·阿·布托总理的政府被推翻和布托先生离开人世,布托家族——这个活跃在巴基斯坦政治舞台上的历史久远的名门望族被从政治的巅峰上掀到了苦难的谷底。佐·阿·布托的遗孀努斯拉特·布托夫人和长女贝娜齐尔·布托小姐遭到政治迫害,经历了无数次的被捕、拘留、监禁和软禁,先后离开祖国,流亡国外,布托家族在巴基斯坦的政治舞台上似乎正在漫漫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