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用人艺术作者:柳明第1节:第一章用人者做人的态度很重要事实上,无论何种人物,为人做事胸襟宽阔都是必要的,而对于领导者尤其如此。□ 以小见大,一碗水端平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一个单位中有好几位领导,但是,当群众有什么矛盾或者问题出现,人们总愿意去找那么某几个领导去解决。问问原因,人们常常答曰:某某领导处理问题不公正,可不能找他。处事不公会引起下属的积怨,不仅给正常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对领导者个人的前途也构成了隐患。为官公正,办事公平,这是当领导的基本素质。《新书道术》中说:"无私谓之公,不公为私。"宋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物不得其平则鸣。"可见,公平之说,古已有之。公平之人,公平之事,在史籍典册中,更是不计其数。...
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第1节:自序(1)第1节:自序(1)自序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留学国外人员。那时出去的人多是满怀救国之心和敬畏之意漂洋过海,向西方列强学习,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但在当时西方人眼里,“东亚病夫”几乎是愚昧和贫穷的同义词,留学生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解决中国的愚昧和贫穷的问题,所以,西方先进技术和各种思潮开始涌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志士仁人们也开始利用马克思主义杀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创了一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宏伟蓝图。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路线是一个从“被迫开放到盲目学习,从被动接受再到被主动封锁”的曲折过程。...
前言 正值《渴望生活》出版十一周年之庆,袖珍本版决定刊印。这给予我双重的喜悦: 人们向我问过无数次:“他的姓名如何发音?”文森特·凡·高是荷兰人,因此专门性的正确发音应该是Van HchuuChCh,美国人几乎无法发这个音。由于他的创造性绘画的大部分活动是在法国进行的,故而他的名字有时候就念成法语的Van GOgh。然而,在我们国内,无需使用这些困难的发音,我们可以简单地叫他作文森特·凡·高,而且这是完全正确的。 凡·高早已被带进了千百万美国人的心中,极大多数美国人把他看作是一位亲密的朋友。他短促的一生中超人地斗争和更为超人地征服艺术,赢得了我国人民最亲切的同情。再说,他有着不可思议的颠倒乾坤的成就——在成熟的十年创作活动中,他绘制了大约六百幅油画和八百余幅其他画种的画。他生前仅售去过一幅画,是卖给一个荷兰同行的姊妹,代价不过几个美元。可是,今天他的主要作品每幅价值五万至十万美...
卢梭 著黎星 译译本序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附录 译本序 在历史上多得难以数计的自传作品中,真正有文学价值的显然并不多,而成为文学名著的则更少。至于以其思想、艺术和风格上的重要意义而奠定了撰写者的文学地位——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席位,而是长久地受人景仰的崇高地位的,也许只有《忏悔录》了。卢梭这个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使它——用当时很有权威的一位批评家的话来说——“获得最大的进步”、“自巴斯喀以来最大的革命”,这位批评家谦虚地承认:“我们十九世纪的人就是从这次革命里出来的”。...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7日 14:12内容简介:曹雪芹,一位两百多年前的文学家。他的思想却能穿越时空,引领后人。他是一位封建统治时期的文人,却能打破男尊女卑的腐朽思想,抒写女性的赞歌。他反对封建社会女子从一而终的节烈观念,树立一个崭新的婚恋观。他以情作为人类社会最高的极致,化解人间所有的恨。曹雪芹的女性观、婚恋观是什么?他思想的超前表现在哪里?《红楼梦》凝聚了曹雪芹十年的心血,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大家族兴衰的历史,还深深地融入了曹雪芹的思想。而了解《红楼梦》真正的结尾是理解曹雪芹的思想的一个关键环节,梁归智先生根据自己多年来对《红楼梦》八十回以后内容的探讨,理出了这样一个《红楼梦》结尾的轮廓:贾宝玉在与薛宝钗结婚后,抛弃了薛宝钗,而遁入空门,但他在空门里也没有找到出路,后来又偶遇史湘云,与她结为夫妇。让人奇怪的是,贾宝玉一直钟情于林黛玉,为什么后来又移情别恋,与他人结合...
作者:苏扬一 喜忧参半的童年卡耐基是全球知名人士,他的工作不仅已经影响了全世界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而且他的教学构想更改革了成人教育的方法。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卡耐基是个其实的人,一个农家子弟,即使他因事业成功而家喻户晓,仍然不忘自己的出身。他的童年与美国中西部农家的孩子并无特别之处。像所有的日子一样,1880年11月24日是一个平凡不过的日子。戴尔.卡耐基就在此日诞生于密苏里州玛丽维尔附近、离102号河东北10里处的一个小市镇。 即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颂歌。不过,卡耐基的父亲经常自豪地说:“戴尔的哭声特别响亮,我远在一百码处就清楚听见了,便断定这家伙一定是个男孩。"那哭声仿佛是在宣称他对自己降临的这个世界不太满意,也似乎预示着他将经过一番不寻常的苦难和挫折。...
作者张者访谈录 张者访谈 :为你奉茶看《桃花》(1) 记:在《桃李》之后,它的姊妹篇《桃花》时隔五年之后才与读者见面。为什么? 答:当时《桃李》出版后,有朋友就催促我赶紧写姊妹篇,趁热打铁呀,这样卖的肯定好。我当时犹豫了一下后来还是没有去动笔,不是我写不出来,校园故事太丰富了,写是没问题,只是我不想简单的重复,有些问题还没想透。特别是对当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一些思考,自己也处在矛盾之中。我不会为了卖的好能挣钱去写作,在中国靠卖文为生能挣几个钱?要未来挣钱我就不会写作了,我能干的而且能挣钱的事很多。当年没动笔并不意味着心里放下了,其实心里一直没有放下,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五年后写《桃花》当然有新的思考,我的思考都在作品里了。...
朗天1989年之后,王家卫、王朔、村上春树、周星驰,也许再加上昆德拉(Milan Kundera),纷纷成为香港观众/读者的宠儿(其中有层级的区分,但这里无意细论)。在《“后九七”与香港电影》中[1],我尝试勾勒出村上春树和周星驰跟80年代末以后社会情形的关系,本文则尝试分析王家卫的作品如何适逢其会,在当时的氛围下一鸣惊人。法国诗人及剧作家瓦莱里(Paul Valery)有一句名言:“每个人都属于两个时代。”但在资讯爆炸的当下,也许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何止属于两个时代!20世纪以降,令人惊异的事物(其中一样当然是电影)不断出现,生活的不连续性、文化断层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身边事,“时代”日趋繁多。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每身穿一个时代(打扮),口袋里带着另一个时代(书),想着的又是第三个时代。在创作方面,更是不同的时代的风格和技巧都可以,甚或经常碰撞拼凑在一起,无论你是否喜欢这叫作后现代,又无论你是否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