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泳群 第二部 上海杀戮 第一章 重返上海 在特等客舱外站定,常小健听见咳嗽声,他知道父亲一向气管不是很好,深冬里南北气候差异大,更有些感冒。推门进去,见父亲已穿戴整齐,腰板挺直站在窗口,两鬓间丝丝白发在晨曦中格外显目, “爸,船进吴淞口了。” 挽着父亲踏上码头,常小健眼睛已经不够用,五年未归,看什么都觉得那样亲切,实在抑止不住,突然放开父亲,在人流中展开双臂,旁若无人地欢呼:“回家了!” 清冷的风卷起了黑色的大衣。 常啸天看着儿子的眼睛带了笑意,蓦然柔和了许多。民国三十五年初,他重新立于上海滩,望向外滩林立的高楼大厦,深深呼吸着清冽的江风,眉头舒展,心臆开阔。他虽不似小健那般把上海视做家乡,可内心最深处,最割舍不下的除了上海还有哪里呢?抗战胜利了,他又回到了令他魂牵梦系的东方大都市。这里,写了他半生的荣辱兴衰史。可是岁月如梭,他,已经年...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论 自 由〔英〕约翰. 密尔 著程崇华译2目 录第一章 引论1第二章 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18第三章 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67第四章 论社会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92第五章 本文教义的应用1163第一章 引论这篇论文的主题不是所谓意志自由,不是这个与那被误称为哲学必然性的教义不幸相反的东西. 这里所要讨论的乃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这个问题,很少有人用一般性的说法予以提出,更从来没有人用一般性的说法加以讨论,但是它却在暗中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一些实践方面的争论,并且看来不久就会被公认为将来的重大问题. 它远非什么新的问题,从某种意义说,它几乎从最远的年代以来就在划分着人类;不过到了人类中比较文明的一部分现在已经进入的进步阶段,它又在新的情况下呈现出来,要求人们给以一种与前不同而且较为根本的处理.自...
《历代崇道记》历代崇道记穆王于昆仑王、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衡山、恒山、终南山、会稽山、青城山、天台山、罗浮山、崆峒山致王母观,前后度道士五千余人。秦始皇帝并吞六国,招方士,好长生之术,遣使往蓬莱采不死药,造宫观一百余所,度道士一千七百余人。汉文帝、窦太后并好黄老之术,造宫观七十二所,敕天下如不通黄老经者,不得注官。又亲访河上公问道德之要,天下大治。计度道士一千余人。孝武帝奉道弥笃,感王母降于宫中,遗帝白银像五躯,曰是太上老君之真形也。帝别营三殿而供养之,后移像于柏梁台上,后又移于甘泉宫内。以一殿而并列之,南向设座,自兹始也。又度公主数人,及度道士约五千余人,并造观三百余所。其嵩岳万岁观、泰山登封观、华山集仙观、终南望灵观,王屋通天观,并不得令庶姓居之,以为恒式。其万岁观因帝巡幸而闻山呼,遂舍行宫而为观焉。至孝宣帝时,有上党郡功曹李恽,因入抱犊山采药,于石室...
《笑林广记》卷一 古艳部古艳部升官一官升职,谓其妻曰:“我的官职比前更大了。”妻曰:“官大,不知此物亦大不?”官曰:“自然。”及行事,妻怪其藐小如故,官曰:“大了许多,汝自不觉着。”妻曰:“如何不觉?”官曰:“难道老爷升了官职,奶奶还照旧不成?少不得我的大,你的也大了。”比职甲乙两同年初中。甲选馆职,乙授县令。甲一日乃骄语之曰:“吾位列清华,身依宸禁,与年兄做有司者,资格悬殊。他不具论,即选拜客用大字帖儿,身份体面,何啻天渊。”乙曰:“你帖上能用几字,岂如我告示中的字,不更大许多?晓谕通衢,百姓无不凛遵恪守,年兄却无用处。”甲曰:“然则金瓜黄盖,显赫炫耀,兄可有否?”乙曰:“弟牌棍清道,列满街衢,何止多兄数倍?”甲曰:“太史图章,名标上苑,年兄能无羡慕乎?”乙曰:“弟有朝廷印信,生杀之权,惟吾操纵,视年兄身居冷曹,图章私刻,谁来怕你?”甲不觉词遁,乃曰:“总之,翰...
《大将曹彬》第01节大宋乾德二年——开国的第五年,十月底。十月底的天气,在开封是应该下雪了。一上午阴霾不开,黄尘似雾;午后风定。尘雾虽消,彤云更密,一爿天似乎就压在头上。向晚时分,终于飘下了雪片。风又起了,雪也大了,满空中白茫茫,似翻江倒海般搅起无边的银浪。仁君临驭,不过四年的功夫,中原已是太平盛世;这样的天气,正好关起门来,围炉谈笑,乐聚天伦。但宰相赵普,却无这份闲情逸致,可也不是案牍劳形,他只是像平常一样,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端坐读书。这是听从皇帝的劝导。他年轻时学的是“吏术”,精研律例,善决大事,听诊牧民,足当方面之任,就是做掌理军政的“枢密使”也能胜任愉快,但当宰相就嫌不够了;肚子里没有些墨水,会闹出些意想不到的笑话来,因此皇帝劝他读书,他自己也有觉悟,不知孔孟,不配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不配当燮理阴阳的宰相,所以退朝后,把大部分功夫都放在书本上面。...
《女仙外史》第一回 西王母瑶池开宴 天狼星月殿求姻女仙,唐赛儿也,说是月殿嫦娥降世。当燕王兵下南都之日,赛儿起义勤王,尊奉建文皇帝位号二十余年。而今叙他的事,有关于正史,故曰《女仙外史》。请问:安见得赛儿是嫦娥降世?劈头这句话,似乎太悬虚了。看书者不信,待老夫先说个极有考据的引子起来。宋朝真宗皇帝,因艰于嗣胤,建造昭灵宫祈子。诚格上天。玉帝问仙真列宿:“谁肯下界为大宋太平天子?”两班中绝无应者,止有赤脚大仙微笑。上帝曰:“笑者未免有情。”遂命大仙降世。诞生之后,号哭不止,御医无方可疗。忽宫门有一老道人,自言能治太子啼哭,真宗召令看视。道人抚摩太子之顶曰:“莫叫莫叫,何似当年莫笑。文有文曲,武有武曲,休哭休哭。”太子就不啼哭。是为仁宗皇帝。此道人乃是长庚星,说的文曲是文彦博,武曲是狄青,皆辅佐仁宗致治之将相。要知成仙成佛者,总属无情。赤脚大仙一笑,便是情缘,少不得要...
我在99年前,也象很多朋友一样,成天在电脑面前看技术,看图形,做到最后,搞得一塌糊涂,在99年以后,做怕了,想想稳赚不赔恐怕是最重要的规则,所以99年以后就朝着价值投资的方向努力。按我自己的看法,价值投资没有06年、05年、04年之分,哪一年都行。我做股票是这样的,总结一下,大概有四个方法。 第一个,我叫三不主义,就是说不看大盘、不相信技术分析、不做预测。不看大盘,很简单,大盘好的时候,不好的股票也跌得一塌糊涂,还是有股票跌停板,你要光看大盘做股票,在个股上还是要栽的,另外反过来也一样,这四年熊市,其实有些股票年年创新高,给我们带来的很不错的回报,所以看大盘没用,最终你还是要落实到个股上,这句话很少有例外,只是在指数基金这个问题上,要看大盘,在平均市盈率到多少的时候,我们应该加买,什么时候应该减仓。所以我平时是不看大盘的。...
《论人的天性》 作者:E.O.威尔逊著 林和生译前言 《社会生物学》的发表促使我更广泛地阅读论述人类行为的文献,驱使我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班,并和社会科学家们交换文献。我比任何时候更加坚信,填补两种文化之间鸿沟的时代终于来到了。普通社会生物学,作为群体生物学和进化论向社会组织的简单推广,是完成这一努力的理想手段。《论人的天性》正是对这一思想所作的阐述。 《论人的天性》E.O.威尔逊著 林和生译 第一章 困境 关于人性的这些思考看起来是抽象而难于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错误的。相反,那么多聪明而深刻的哲学家们至今没有认识到的东西,似乎不可能是很明显和容易的。无论这些研究将使我们付出怎样艰辛的努力,只要在这些其重要性如此不可言喻的问题上,我们的知识能因此有所增长,就可以认为我们得到了充分的酬劳。不仅仅是利益,而且还有乐趣。 ...
第1章 城市,就是一种混响着的巨大声音,就是一种胡乱涂抹的浓重油彩。22岁的女青年曾芒芒,她的1980年5月的某个星期天,就在这混响与油彩中开始了。 曾芒芒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多了,却觉得自己的处境和未来变得更加茫然。5年前,一个寒冷的乡村之夜,大队党支部书记忽然召集知青们开会,让大家推荐两名知青去读大学。下放才一年的曾芒芒,意外地获得了最高的票数。 第二天,一份武汉工学院的招生表格神话般地出现在她面前。曾芒芒被分配到了动力系,学习液压传动。一夜之间,下放知青变成工农兵大学生。一个月之间,麦子变成液压,校园变成工厂,女大学生变成技术员。十几万人的钢铁公司,没有人对一个普通女青年感到新鲜和好奇。而曾芒芒自己呢?一片空白和静默。...
文/陈冲 第一章电机楼事件 1 历史就像一条长长的隧道,要靠从隧道口射进来的光线照亮。隧道口的光常常变换色彩,历史也就一再被改写。 "文化大革命"搞了十年。各种各样的"电机楼事件"也不例外。即使是当时处在旋涡中心的人,也只能看到、知道他周围的局部,很难明了那充满混乱的全局。事件过后,两派便把事件的过程、细节说明得各不相同,彼此矛盾,越是关键的地方,越是被搞得扑朔迷离。随后的"调查",通常只能把事件的真相搞得更加莫衷一是。到了"文革"中期的斗批改阶段,"文革"初期的种种事件就都成了"谜"。有些事件是做过"结论"的,但"结论"又往往被推翻,以致失去了权威性。几厚册的中共中央文件给刘少奇做了"叛徒、内奸、工贼"的结论,最后竟被证明纯属诬陷不实之词,谁还相信那时的什么什么"结论"呢?...
《剪灯新话简介》《作者简介》【版本及收藏情况】【内容梗概】《剪灯新话》序一《剪灯新活》序二《剪灯新话》序三《剪灯新话》序四水宫庆会录三山福地志华亭逢故人记金凤钗记联芳楼记令狐生冥梦录天台访隐录滕穆醉游聚景国记牡丹灯记渭塘奇遇记富贵发迹司志永州野庙记申阳洞记爱卿传翠翠传龙堂灵会录太虚司法传修文舍人传鉴湖夜泛记绿衣人传秋香亭记寄梅记 《剪灯新话简介》 瞿佑(1347——1433年)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人,少有诗名,曾被当时诗坛领袖杨维桢,称赏为瞿家的“千里驹”。明太祖洪武年间出仕,历任仁和、临安、宜阳等县训导,后升任国王府右长史。明成祖永乐六年(1408),因诗获罪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被遣送谪戍保安(今河北怀柔一带)。仁宗洪熙元年(1425),经英国公张辅奏请赦还,在英国公家主理家塾,三年后放归。宣德八年(1433)卒,享年八十七岁。瞿佑一生著述很多,只有《剪灯新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