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1966年11月生,经济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我国最年轻的金融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政策。即以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为背景,考察国际资本流动、汇率浮动、国际货币一体化等方面对货币理论和金融政策的影响。 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有《国际收支均衡分析》、《现代金融理论》、《国际金融》、《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实务》、《货币与金融经济学前沿》、《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经济学手册》等。曾获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专著《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分析》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获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著作奖。...
央视国际2005年01月13日13:59主讲人简介:马瑞芳(1942-),学者、教授、作家。山东青州人,回族。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常委。内容简介:我们今天讲一个有趣的题目《人鬼情未了》。美国曾经拍过一部好莱坞大片《人鬼情未了》。森死了,但是他不舍得离开人世,为什么呢?他挂念他的心心相恋的情人摩莉。这个片子非常感人,那个主题歌也是缠绵悱恻,绕梁三日。但是在美国建国前的一千多年,我们中国作家早就会写人鬼情未了,而蒲松龄是最善于写人鬼之恋。爱情是什么?爱情很多专家这样分析说,这是一种人类感情当中最深刻的、最沉重的冲动。文学史家们说,爱情是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随着时代往前发展,这个爱情的描写,它也在不断地发展。一曲《西厢记》轰动文坛,而杜丽娘还魂又几令西厢减价,爱情描写...
卷 首 语 公元2003年5月27日,上海 一位曾经叱咤申江、风云港岛的一代资本枭雄,因“涉嫌经济案件”被审查。 他是一位“画家”。用如椽的画笔,绘制了由一爿馄饨店的小老板,一跃而成为名震上海滩的“上海首富”这样一幅传奇画卷,从而揭开了蒙在时代富豪头上的神秘面纱,使人们看到了一个人本意义上的富豪的发迹过程。虽然这一过程有些迷蒙不清,但人们仍然看到了他的辉煌——一个《福布斯》2002年度中国富豪排行榜第11名、身价150亿的巨富;同时,也看到了他的没落——一个触犯法律的公民。于是,就像阅读维纳斯残缺的美和美的残缺那样,人们在艳羡着他资本运作技法高妙的同时,也亟想知道他究竟法犯哪条。...
主讲人简介李忠海,1941年出生,1967年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现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内容简介我们国家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将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更深的程度,更高的层次上,涌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按照WTO的规则和我们政府的承诺,在国际贸易当中,我们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从去年的15%左右,降为今年的12%。随着过渡期的结束,到2005年左右,我们的国家关税总体水平,要降到9—10%。也就是说,对WTO成员来说,关税壁垒已经在国际贸易当中,降到次要的地位。同时像进口许可证,配额限制等等非关税措施,这些壁垒,也将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而被取消。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等措施频频地使用,将是WTO成员国之间,保护自己国家利益的重要的手段。我们在履行...
《二月兰》****************二月兰第一辑***************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马缨花(1)-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匝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从梁柱的粗细来看,依稀还可以看出当年的富贵气象。...
毛泽东和贺子珍 1950年,陈长江到毛泽东身边从事警卫工作,直至毛泽东去世。他先后担任中央警卫团分队长、一中队中队长、干部大队大队长职务。但直到1952年4月,陈长江才第一次有机会跟毛泽东谈话,这次谈话给陈长江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毛主席出来散步,回来的时候看到我,我按警卫规定给他敬了个礼。主席不太认识我,就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我刚刚说出一个江字,他就说你先别说,让我猜猜你是什么地方的人。他接着说你是江苏如皋、海安一带的。我说对呀,我是海安的。他说你叫什么名字,我说叫陈长江。他说你这个名字好嘛,中国的第一大江,你说了以后我就能记住了。果然,在以后的几十年当中,从1952年4月算起到主席去世,主席一直记得我的名字。如果有那么十几二十天看不到我,再次见到我时,他就会问我,长江,你到哪儿去了?我说没有到哪儿去呀,主席见了我就叫“长江”两个字,让我感觉特别亲切。 再一次谈话的时...
李建平,1954年10月出生,北京史研究会秘书长,研究员,兼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发表学术文章《北京街巷与历史风云》、《北京城市景观与古都文脉》、《帝都文化——北京旧城中轴线》、《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等二十余篇;编撰《北京传统文化便览》、《北京百科词典社会科学卷》、《北京经济史资料》等著作。 内容简介: 一座见证了明清24位帝王成败荣辱的都城,一条串联起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中轴线,一个新世纪北京腾飞的生长点。 从北京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第二十二章 工程與賑災 一個人在外省為官時總比在京師為官時對國家的貢獻大。 蘇東坡在元佑四年(一0 八九)七月到達杭州,任浙西軍區鈐轄兼杭州太守,時年五十二歲。他弟弟子由已經由戶部侍郎昇任吏部尚書,賜翰林學士;那年冬季,子由以皇帝特使身份出使契丹,往返四個月。 蘇東坡則全心全力從事工作。秦觀現在與蘇東坡同住,有一年半期間,他沒看見蘇東坡打開書,他是用太後的恩寵,請求特別撥款,進行重要革新方案。在短短的一年半之間,他給全城實現了公共衛生方案,包括一個清潔供水系統和一座醫院,他又疏浚了鹽道,修建西湖,穩定了谷價,不惜與朝廷及浙西鄰省官員意見相左,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只身展開救濟飢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