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赵汀阳:广东汕头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互动知识中心主持、兼任清华大学伦理和宗教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中心研究员等。发表出版了《赵汀阳自选集》、《学问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等十多部著作。 内容简介: 到了近代300年,帝国由民族国家代替。在当前,随着美国的强大,一种新的帝国模式正在出现,当前的全球化虽然是以经济运动为主,但是其后果却是一个政治结果,在此情况下,民族国家体系受到冲击,那么在未来世界中,现有的民族国家体系必将改变,而美国当前所走的新帝国模式又受到世界人民的反对,那么人们开始寻找有另外的一种政治体系。本讲立足于此种背景之下,提出用中国古代“天下”概念,作为解决未来世界的一个政治根据。给世界一个中国式的解决方案。...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28日 15:22 主讲人简介:淳 子:上海东方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女作家。写有散文《白天睡觉的女人》、《上海闲女》、《名人访谈》等作品。1993年开始阅读和研究张爱玲,并写作出版了散文体学术专著《张爱玲地图》。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她的这种恋父的情结对她一生的影响。我们知道,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就是汉奸胡兰成。当时张爱玲认识这个汉奸胡兰成的时候,胡兰成其实还是有婚约在身的,那个时候张爱玲是23岁,胡兰成是38岁,非常符合只能和中年男子、只能和成熟男子交往的这样一个恋父情结的女性特征。而张爱玲渴望在胡兰成身上得到父爱,而胡兰成这个人虽然是一个中年男子,但是他没有父爱的情怀,所以这两个人在一起那就注定了张爱玲悲剧的人生,所以我们说悲凉、苍凉、残酷是张爱玲生命的底色,也是从头到尾她作品的底色。这是张爱玲的第一段婚姻。...
To William Howells "Praise not the day until evening has e; a woman until she is burnt; a sword until it is tried; a maiden until she is married; ice until it has been crossed; beer until it has been drunk." VIKING PROVERB "Evil is of old date." ARAB PROVERB INTRODUCTION THE IBN FADLAN MANUSCRIPT REPRESENTS THE earliest known eyewitness account of Viking life and society. It is an extraordinary document, describing in vivid detail events which occurred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ago. The m
好像是为了故意挑我的毛病,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谈到南京男人娶媳妇,相对而言,娶外地人少。文章刚写好,本地的一家晚报就以《万名外来妹嫁给南京郎》为题,登出一条消息:本报讯在南京的外来人口大军中,外来妹通过婚姻关系落户南京的人数日益增多,据统计,1993年至1995年3年里,已有1万名外来妹与南京人喜结连理,比3年前增加了1.4倍,并且还有继续增多的趋势。这条消息似乎是对我的观点一个有力的回击,因为它证明婚姻市场行情不好的南京男人,在择偶时的魅力,正在令人乐观地增加。其实,南京的男人何尝不想娶外地的女子,问题是许多外地的女子,人是到了南京了,已经注定要成为南京的女人,可对嫁给南京男人还是犹豫。到南京来的江南女人和外来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来妹肯嫁给南京的男人,和一些江南的女子在南京落户以后,仍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南京男人,正好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说明了南京男人的尴尬。不过南京男人根本不用急,俗话说,皇帝是假的...
今天我们讲建文皇帝的谜踪,建文皇帝的下落是几百年来众说纷纭的一个疑案。靖难之役打了四年之久,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进入南京,这时候,皇宫里大火烧起,燕军派人在宫里到处搜寻,宦官、宫女死的死逃的逃。燕军搜寻的人是谁?就是要找建文帝在哪儿。结果什么人没找着,在瓦砾当中拖出两个尸体来,有人说这个就是建文帝的尸体。建文帝到哪儿去了呢?这个是不是建文帝的尸体呢? * 大火中拖出的究竟是不是建文帝的尸体呢?明朝的百姓似乎并不相信深受他们爱戴的建文帝就这样被大火烧死了,从此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民间流传起各种各样的传说。同时我们也发现,明朝的史书中对于这段历史记载也是模模糊糊。那么,建文帝是否逃过了那场大火?他又去了哪里?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作者:叶檀图书简介今天的中国经济,正面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未有的大变局,如不积极谋变,将有可能急速倒退。谋变的关键在于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从外向型向内需型的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内生的市场化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未来30年经济强大的根本保证。《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作者:叶檀策划: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出版:中信出版社版次:2009年10月第1版 第1次印刷ISBN: 9787508615899/F?1664定价:元内容简介:这是大资本、国家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是全民资本主义发轫的时代;这是居民资产性收入受到政府鼓励登堂入室的时代,也是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泛滥、财富不公平分配的时代;这既是让人无奈的垄断时代,也是令人欣慰的经济大发展时代。...
1 - The Slow Fuse 32 - Odd Man In 83 - Correlation of Forces 244 - Maskirovka 325 - Sailors and Spooks 386 - The Watchers 477 - Initial Observations 528 - Further Observations 619 - A Final Look 6410 - Remember, Remember 6911 - Order of Battle 7712 - Funeral Arrangements 8213. - The Strangers Arrive and Depart 8614 - Gas 9815 - The Bastion Gambit 10816 - Last Moves/First Moves 12117 - The Frisbees of Dreamland 12618 - Polar Glory 13419 - Journeys End/Journeys Begin 151...
《经济思维》作者:董志强前言(1)自私如我,如出版社,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结果却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好图书――尽管为社会提供好图书本质上并非我们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然,倘若要贴上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标签,那我们也却之不恭,只好笑纳了――这似乎有点奇怪!但两百多年以前,一个伦理学家和道德哲学家,后来被尊为现代经济学鼻祖的亚当?斯密教授,就已经指出:市场就像一只“无形之手”(invisible hand),指引着自利的个人之行为,通往社会最佳结果之道路。在斯密的传世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对“无形之手”的经典论述如下:“确实,他(指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众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无形之手的指引,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
作者简介 马克?雷纳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以博学多识和幽默诙谐见长。其主要作品有:《我的表弟,我的胃肠科医生》、《热狗上的齿痕》、《我闻见了埃丝特?威廉斯》(电影《出水芙蓉》主演)、《还有你,宝贝》和《布干维尔岛的绳球》等。他还为众多电影和电视剧写过剧本,他的文章定期发表于《纽约客》、《时代周刊》等报刊上。引子 置身于鸡尾酒会上时,总有人会忍不住问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如果你说你是个医生,那好戏就开演了。 马上你就会看见某人长的痣,某人咨询令他妹夫痛苦不堪的胃气胀,你还得绞尽脑汁给女主人解答她的间歇式头晕的病原。这还只是刚刚开头呢。你大概以为经过12年严酷训练和不眠之夜后,医生就应该知道所有答案了,可是并非如此!令人悲哀的事实是,医学成就中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它并没有教会医生如何去解答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医学知识。...
-from mentaries on the Karaethon CycleSereine dar Shamelle MotaraCounsel-Sister to aelle,High Queen of Jaramide(circa 325 AB, the Third Age)Chapter 1(Serpent and Wheel)Seeds of ShadowThe Wheel of Time turns, and Ages e and pass, leaving memories that bee legend. Legend fades to myth, and even myth is long forgotten when the Age that gave it birth es again. In. one Age, called the Third Age by some, an Age yet to e, an Age long past, a wind rose on the great plain called the Caralain Grass. The
有一种说法:社会学的主流是非理论的。 我大概就属于这个主流。自从在美国学了社会学,就对理论产生了反感,后来就常常感到自己成了"理论上的残疾人"。当然,我不应当拿北美社会学的实证主流为自己辩护,不喜欢理论本是我内心的倾向。 我也不想用自己长大的环境为自己辩护我总觉得,我生活的前三十年(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人犯了一种"理论过多症",各种所谓"理论"充斥于我们的生活,连二十岁的大学生都言必称"主义"。记得我在匹兹堡大学的导师、著名历史社会学家许倬云先生有一次感慨地对我说:你们这些大陆来的学生说起话来怎么总爱用些大名词。的确,就像一个人因为吃某种东西太多吃伤了一样,我对理论就有这种感觉。由此你可以知道,当我看到弗雷泽所说的"我确信,一切理论都是暂时的,唯有事实的总汇才具有永久的价值"(弗雷泽,孙珉编,第9页)这句话时,我为什么会对他怀有共鸣甚至是有点感激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