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空中轻骑兵第一章 鼠标加钢铁张京鸣原来是国有军工企业的的技术骨干,19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在四川的一个山沟里工作了好多年。老张是搞自动化的,在军工系统,无论生产技术还是最终产品本身的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都是核心的技术之一。这个道理很简单,要想有制造实力,没有自动化技术很难在成本降低和精密度提高两个方面取得优势;而设计和生产出的产品,要想满足“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本身也需要自动控制技术的支持。在中国军工领域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大科学家钱学森就是中国自动化科学的教父。八十年代以后,即使是在国内,自动化技术也迅速从原始的模拟控制装置和大批蠢笨的继电器开始迅速进入数字集成电路时代,深圳就是这样的一个能够买到各种元件的大集市。...
关于作品的一点反思更新时间2011-2-7 13:04:42 字数:881 [中原战旗】写到现在,已经17万多字了。总的来说,成绩非常之糟糕。但作为一个年老的新人,能有这么多人关注我的作品,我已经十分的安慰了。仔细想来,在以前的五十章中,写的凌乱不堪。简直就是材料的堆砌。这些材料在有经验的人手里,最少也能写出一百章的东西。看来,老李的基本功,还是太差呀!首先,男主角还是一个18岁的高中生,虽然因其孤儿的身世,可以深沉,可以狠辣,却不可能一天到晚老气横秋,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在今后的章节中,我会让他的性格分成两个方面:在战斗的时候,不妨老练睿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以表现一个18岁少年的活泼和不同年代年轻人的差异为主。...
破晓之前‘身在乱世之中,人类的狡诈策谋根本无济于事,然而,一切无意义的悲叹,却都源自于它。’天文十年,西历一五四一年。武田信玄二十一岁。上杉谦信十二岁。织田信长八岁。而,日后的平民太合--丰臣秀吉还只是蓬首垢面的六岁小童。海之彼岸,一衣带水的中国正是明朝天下。在欧洲,查理五世向法西斯一世宣战,入侵法国;亨利八世继承爱尔兰王位,正积极地召集手下,虎视眈眈地想除掉苏格兰王詹姆斯。这段时期不论东方或西方,都笼罩在战国风云之中。时值冬季正月,却因今年气候较往年暖和,三州冈崎城内栽植的、伊势的东条持广赠送之柑橘,正结满累累的金色果实,庭院里弥漫着甜美的芳香。或许是逐香而来的吧,今年庭院内的小鸟也特别多。...
全面披露野蛮的日本史:日本史话 作者:汪公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上古篇序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先天上注定要与中国发生密切关系。在汉唐盛世,中国辉煌的武功和灿烂的文化,曾使日本折服。日本平安朝宫廷之内贵族之间都崇尚唐制汉学,一切模仿中国,唯中国的马首是瞻。到了清朝末年,中国国势逆弱,日本生了觊觎之心,一步步走上了错误的武装侵略之途。民国二十六年日军在卢沟桥的无理挑衅,揭开了大规模侵略行动的幕。八年战争结果日本惨败是咎由自取,长期抗战和战后的演变,却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灾害。这是中日关系最可悲的一页。目前中华民国与日本虽无邦交,但仍然维系着文化和经济关系。不管怎样,将来我们免不了要继续与日本打交道,因此我们仍有必要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和日本这个民族。近世中国人对于日本和日本人的观感,有“媚日”、“亲日”、“惧日”和“仇日”,只是真正“知日”的却不多见。十数年前外子开始...
【 】书籍介绍:一个特种兵在扣动扳机的时候,其内心有着怎样的困惑、怎样的波澜?!章节内容开始-第一章·训练营(炼狱) (1)1996年,我参加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演习。作为红军一方,我们驻守一个高地。当时我不过才从军一年,还是一个小新兵。对于我来说,参军这么久,一直是一些常规的训练,所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演习很兴奋,渴望多杀几个“敌人”。然而好笑的是,在敌人什么样子都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某一天醒来我们被告知,我们连阵亡了一半,而我也被列入阵亡名单。1996年,我参加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演习。作为红军一方,我们驻守一个高地。当时我不过才从军一年,还是一个小新兵。对于我来说,参军这么久,一直是一些常规的训练,所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演习很兴奋,渴望多杀几个“敌人”。然而好笑的是,在敌人什么样子都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某一天醒来我们被告知:我们连阵亡了一半!而我也被列入阵亡名单。...
****************《朱元璋与胡蓝党》***************此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大权旁落,而那些文臣武将们以为开国有功,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如果不加以制服,那么他的子孙继位之后,局面将会不可收拾。-《朱元璋与胡蓝党》(1)-《汉书》中有一段从韩信嘴里说出来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说的是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大杀功臣的事,给汉高祖刘邦勾画出一副疑神疑鬼寡恩刻薄的嘴脸。尽管刘邦有不得已的苦衷,但还是遭致后人无穷的非议。如果把他与朱元璋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刘邦不过是在异姓诸侯王反叛的咄咄逼人形势下的一场武装反击,朱元璋则是在并无反叛迹象时精心策划一场又一场大屠杀,为了显示杀戮的正确,把被杀的人一概加上“胡党”、“蓝党”的帽子。...
正文寻根问祖访羊山寻根问祖访羊山耿兴余山生土长乱石间少时惜别老大还转瞬时过六十载寻根问祖访羊山我出生在陕西镇安北羊山的干沟(今茅坪镇甘沟),但由于很小就到关中上学,对北羊山概况及其那里的先辈知之甚少。2005年4月中旬,我以寻根问祖的愿望来到北羊山,对那里的自然环境和我的先民们作了一次较深入的访问。羊山属秦岭山系,分北羊山和南阳山,两山相隔45公里,北羊山位于镇安县城东南65公里处,东至茅坪、西至青铜关,跨越干沟、熨斗等8个乡镇,最高处海拔1920.5米,其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世间少有。山南有子房洞,相传西汉张良在此洞栖身修行,山顶有张良庙的废址。庙西有仗口,是太平天国顺天兵战败当地乡勇的古战场。古时,这里是原始森林覆盖,人类的进入,特别是近代,尤其是1958年大炼钢铁,把所有的森林砍伐以光。改革开放退耕还林以来,这里通过飞播造林和人工栽植,森林又开始生长。...
正文序言作者报道(1)您当前的位置:齐齐哈尔新闻网>新闻速递>速递_新闻正文刘凯丰为《三十六计》写续集http://qiqihar.northeast.cn/2006-04-0700:33:59东北网齐齐哈尔4月7日电一个乡下人,刚学会上网,贴子就被中华网军事论坛列为精华贴置顶,点击数竟达到了一万四千多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贴子的内容竟然是对三十六计的补充,而且一补就是四十五计;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竟然是齐市扎龙乡人———刘凯丰,为《三十六计》写续集要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说刘凯丰成功了,似乎还为时尚早,只能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不过,任何一场胜利的背后总能找到一些发人深省的必然。为了探究这种必然,记者找到了刘凯丰。...
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是个天崩地坼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从黄土高坡上杀下来的闯王李自成,率领着被朝廷称作是“流寇”、“逆贼”的农民军,彻底占领了大明朝的京师北京。也就是在这天夜里,崇祯皇帝在煤山寿皇亭(今北京景山东部)自缢身亡。从此,甲申三月十九日就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极不平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不仅标志着大明帝国的崩溃,而且也预示着异族即将入主中原的开始。后人已不太清楚崇祯帝自杀前后的详细情况,现有的记载也不尽相同,甚至是矛盾百出。据说崇祯帝在三月十八日就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便匆匆安排后事。在这天晚上,崇祯帝在乾清宫最后召见周皇后和宠爱的袁妃。痛饮数杯之后,崇祯决定把太子及永王、定王分送外戚周、田二氏,由他们设法保护外逃活命。安排妥当之后,崇祯帝对周皇后长叹一声道:...
帝制中国的至尊红颜:后妃当国 作者:任士英 在帝制中国的某些特殊时期,一些本来深养后宫的后妃,由于种种机缘得以走上政治前台,操控国家大权,决断朝政大事,生杀予夺,俨然帝王之尊。然而实际上,在执政的方方面面,这些后妃又不同于真正的帝王。中华书局 出版前言古往今来,男性往往被视为国家政治中枢的核心,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的夫权制社会政治体系和格局中,女性一直被认为处于从属地位。中国的皇权政治体系,更把这一观念具体化和固定化。自古以来,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是人们描绘皇帝后宫规格的经典用语。皇后以下设置的所谓三宫六院,也往往被看作“所以广嗣也”,也就是将其功能看作传宗接代。儒家经典中总是以皇天后土即天与地来形容皇帝和皇后,并自然而然地把这一关系很形象地用日与月、阳与阴来表达。皇帝是天子,代表上天治理天下四海,教养芸芸众生,即所谓“牧养元元...
正文 11“夫人,看来咱们的孩儿不久就要出世,这些日子真是难为夫人了。”一个中年男子躺在床边说着。他怀中依偎着一个艳丽少妇,身怀六甲,临盆在急。她轻轻的用手抚摸着肚子,道:“咱们的孩子真讨皮,就这一会儿功夫,又踢为娘了。”微微笑着,似乎说不出的喜悦。中年男子轻轻的抚摸着少妇的背部,道:“十月怀胞,为夫能感受夫人的负担,若为夫能代替人生产,那该有多好。”少妇扑哧一笑道:“老爷为人正经,怎么今天竟开起玩笑来了。”中年男子道:“夫人何出此言,为夫却是真心承意。”那少妇嘴一潋,梨涡一陷,实足是个美人胚子。她道:“我不要老爷替我生产,生儿育女,那是女人家的事,夫君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做此妇道之事。妻只望夫君能好好的代我,我也就心满心足了。”...
崔永元:我的抗战作者:《中国传奇2010之我的抗战》节目组第1节:前言 历史纪录片的新标杆(1)前言历史纪录片的新标杆《我的抗战》印象从1998年底沾上历史纪录片开始,就一直干着策划、撰稿的苦命勾当,不得已时才客串一下嘉宾和顾问的。记得《我的抗战》刚启动的时候,央视《见证》栏目的制片人陈晓卿先生就曾经向小崔推荐我当先期策划的,没想到最后却阴差阳错变成了顾问。但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名义,对小崔的《我的抗战》,我自是特别关注的。对抗日战争研究,我早有兴趣,1986年写成的硕士论文就是以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为题的,这个题目当时很前卫,敢去研讨国民政府军事战略的寥寥无几,印象中就是上海的余子道、北京的王建朗及稍后的马振犊等几位先生而已。一位业界前辈为此曾经提醒过我,研究抗战的条件并不是很成熟,禁区多多。我感谢前辈的忠告,但还是投入许多精力在抗战上面,经历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并欣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