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戴高乐传_2 >

第29部分

戴高乐传_2-第29部分

小说: 戴高乐传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利用了当日发生的事件:比利时国王列奥博尔德三世在10月14日上午,以德国进攻比利时、比利时不能真正获得联盟保护为由,宣布停止同法国和英国的联盟。这对戴高乐来说,是一个补充的证据,表明法国的军事体系不能切实地捍卫那些有朝一日遭到希特勒战争行动威胁的欧洲国家。勃鲁姆保证说,他非常关注戴高乐提出的观点。当戴高乐提醒说,勃鲁姆过去反对这些观点时,这位总理对戴高乐吐露实情说,他“当了政府首脑后,改变了看法”。关于此次谈话,有两种版本,但任何一种版本都没有暗示他们俩改变了那种从前被勃鲁姆习惯性地重申过的、对“职业军”的批评,也没有暗示戴高乐抓住会见勃鲁姆的机会,象他在《战争回忆录》里所写的那样,承认“必要时,实行两年兵役制(……)使精锐部队引进一定比例的军队士兵”。不管怎样,由德军占领莱茵河地区所引发的危机表明,缺少一支能够作出立即和大量反应的军队导致政府和统帅在可能动员预备役和后备役军人的问题上陷入一些无结果的讨论,戴高乐肯定要以此作为自己的论据。他同勃鲁姆一道,提到了德国人对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或波兰采取主动进攻的假设。根据莱茵河地区危机的事例,戴高乐暗示说,人们将预备役和后备役军人重新召回军队;人们“从我们工事的枪眼望去”,“眼睁睁地”看着欧洲被奴役的情景。勃鲁姆以此表明他尚未思考在此形势下突然发生一次战争的战略情况,便询问戴高乐是否真的希望派远征军去维也纳、布拉格或华沙。戴高乐本应用文学的词汇——这些文学词汇象在17世纪的习惯用语发出奇异的铃声:“如果德国军队沿着多瑙河或埃尔博河推进,那我们是否不去莱茵河呢?”——来描述这次对话,但他却反驳说,一支强大而快速的装甲部队能够立即对莱茵河和鲁尔地区采取一次进攻。勃鲁姆确认法国防御体系的有效性,同时转移了讨论话题。于是,戴高乐想要使勃鲁姆摆脱这种幻想。他指出,1918年的战线绝对不是不可侵犯的;从1918年以来在坦克和现代飞机威力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必定会使得马奇诺防线发生决定性的决裂;于是,“德国人将能推进一支由空军支援的快速装甲部队,进入我们战线的纵深地区”。戴高乐作了预测:“如果我们同样行事,那一切都会得到纠正。否则,一切都将会完蛋。”接着,戴高乐从技术上,对通过大幅度增加军事拨款制造军事物资进行了批评,在他看来,这些军用物资仍然是主要用于防御。勃鲁姆逃避责任,认为“使用给国防部的拨款是达拉第先生和甘默林将军的事”。戴高乐则最后一次指出,这是法兰西国防的问题,属于政府管辖的范围。他们的谈话到此为止。据戴高乐回忆,谈话被数不清的电话所打断。戴高乐知道,勃鲁姆对他提出的论据留下了真诚的印象,但在改变法国军事体系上却无所作为。因此,这最后一次机会也失去了。    
    “现在,”戴高乐写道,“我觉得,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同德国的新力量抗衡的机遇遭到了严重的损害”。    
    然而,认为法国军队当时处在一种完全停滞的状态是不公正的,因此是错误的。恰恰在1936年,法国颁布了新的“关于大部队战术使用的指示”,这从1921年由贝当强制推行这项指示以来尚属首次。(22)新指示恢复了进攻作为战争最高形式的原则。新指示写道,“进攻是特别的行动方式,唯独进攻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局部的总攻是一个指挥官在他认为并非处于能采取总体进攻、或者对其部分活动地区采取进攻的情况下,临时选择的态度……这种态度不能取得决定性成果。一旦促使指挥官采取这种局部总攻的劣势停止,他就应当立即在进攻中,要求使敌军丧失战斗力。”那么,法军是否走上了正轨了呢?不管怎样,甘默林是很想走上正轨的。(23)在1936年10月14日召开的最高国防委员会会议上,甘默林声明说:“必须拥有进攻的技术工具。德国人设想了坦克师,是一种在深入扩大战果之前发动突然进攻的工具……我们缺少为进攻或反攻所需要的进攻性工具……我们必须有一个比德军坦克师更加强大的工具。”这天,倾听和支持甘默林的人是那样少,以致他不是强制推行选择和下达命令,而只是在下结论说:“无论如何,使用重机械师的问题是必须研究的。”
    过了一年多,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事实上,1937年12月15日,甘默林在同样关闭的大厅里,在讲话中重新发动了进攻。最高国防委员会再次作出结论:“关于装甲大部队,委员会的意见是在1938年内进行一些研究和试验,以便确定一个装甲师的可能的组成和装甲师的使用可能性。”(24)又过了一年。在慕尼黑危机之后,在1938年12月2日举行的最高国防委员会会议,委员会查明由于军队的没有进行全面动员,一年前决定的试验未能很好地付诸实行。但这次会议上出现的意见分歧比前几次讨论更加明显。埃兰将军和比约将军支持甘默林,甚至超过了他的建议,明确表示要组建装甲师。会议的最后结论是实行一次有限的妥协。人们决定创建两个装甲师,但每个装甲师都被缩减到只有四个坦克营,并决定将其组成问题干脆推迟到以后再说。这样,在战争爆发后的几个月,人们找到了对艾蒂安将军从20年代起发出的、关于法国军队实行彻底现代化和大量使用坦克的呼吁的、弱小而能感觉得到的反应。正如人们看到的那样,这些呼吁只导致一种军队摩托化和机械化的试图,而这种试图为时太晚,也没有真正的联贯性。(25)显然,戴高乐输掉了这场他从出版《建立职业军》以来就热情参加的、组建装甲部队的战役。    
    一个颇为说明问题的事件即将表明,戴高乐已经失去了他的全部幻想,并不再犹疑地破釜沉舟。1937年;他于12月被任命为上校,他从7月起被分到驻守梅茨的第507坦克团,在秋天担任坦克团团长。他拼命地投入工作,全力以赴,以便把第507坦克团改造成一支完全利用其独立自主和快速的、同现有的一切规定实行决裂的装甲大部队。第507坦克团同戴高乐一道,引来了将雷诺·马尔坦将军,马尔坦指挥他的坦克旅,不久后被任命为坦克总巡视官。特别是德莱斯特兰将军,也指挥过该坦克旅,他从前非常接近艾蒂安将军,后来成为公认的坦克问题专家。当时,德莱斯特兰在戴高乐身上发现了他心里赞同的、但嘴上没有表达出来的思想,并且成为戴高乐的长期对话者。五年后,德莱斯特兰在1943年被戴高乐任命为秘密军司令。(26)这时,戴高乐同他的某些上司,特别是吉罗将军发生了无数次冲突。吉罗当年指挥过第507坦克团所属的兵团,而今被戴高乐这位年轻上校的明显的轻蔑、冷谈的坦率态度所激怒,所以他当着一个访问梅茨的议会考察团声称:“戴高乐上校是法国军队中最可笑的军官。”事实上,戴高乐不宽容吉罗,并且从此不宽容任何人。    
    正象惯例那样,1937年法国举行了骑兵大演习。由马尔坦将军指挥的梅茨装甲旅——以戴高乐为首的第507坦克团属于该旅,但他尚未获得上校军阶——奉命支持骑兵团的演习行动。演习按照传统课目进行,严格实行参谋部强制规定的原则。在进行通常的批评教育——此外,表扬被正常地分配,保留意见也得到彬彬有礼的表达——之后,观看演习的甘默林亲自讲话,他最后说:“学说的统一是思想纪律的基础,舍此就没有高效率的军队。我想,先生们,我们大家是否都同意呢?”这只是一种礼节性的提问,旨在象平常那样,接受大家无声的赞同。但是,在以总参谋长为中心的将领和高级军官大会的外圈里,响起了一个声音:“我嘛,完全不同意。”与一切惯例实行决裂的戴高乐,坐在听众席第一排,被甘默林辨认出来,并被准许阐述他的观点。于是,戴高乐重提了他三年来所捍卫的一切论断:现代坦克要将快速和功率结合起来;大量使用现代坦克具有重要意义;适应现代坦克的速度对于其他武器来说是必不可少;现代坦克对于冲破和瓦解敌军阵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甘默林只是向戴高乐指出,这次重大演习很好地遵守了为坦克这种还是属于步兵一部分的“小武器”所确定的使用规则。但戴高乐却当场反驳说:“当规则荒谬时,必须加以取消和改变。”看到这个场面的任何人都不会忘记。(27)按照词义来说,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场面。在这种场合下,任何一名上校级军官都不能用这样一种语气,这样的严厉态度,去反驳法国军队司令。当然,戴高乐是第一个懂得这种道理的人。他采取这样的举动,只是表明他不再宽容任何人,也许他不再希望说服任何人,他已经准备同任何人实行决裂。    
    对戴高乐来说,这是最黑暗的预感的时代。1937年夏末,戴高乐还陪同甘默林视察过在阿尔卑斯山修建的防御工事。戴高乐利用这个机会探望了他的妻舅雅克·旺德鲁——当时,旺德鲁正在同家人在普拉洛涅昂度假——然后,他要求旺德鲁把自己带到布里德-勒-班,他将在第二天一早从那里动身回梅茨。夜间旅行是美好的,那月光照耀着群山和枞树林,也许这种浪漫主义的景色导致了一种悲剧性的感觉。(28)    
    “明年,我们将会到哪里去呢?”戴高乐突然问旺德鲁……“这是我们最后的一个幸福假期吗?”    
    戴高乐还提到,希特勒的德国正在组建一支现代军队,法国参谋部则因“囿于混凝土国王的学说”而拒绝建立一支装甲军队,英国现在处于软弱状态,俄国在联盟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不定,美国将长期保持保留态度……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也许戴高乐是第一次大声宣布这个结论的:    
    “无疑,我们的国土将再次遭到侵犯;几天的时间就足于打到巴黎。”    
    但戴高乐的话没有说完,他继续说下去:    
    “将来,人们必须从自己的所在地重新出发,从布列塔尼、或者从中央高原、甚至从阿尔及利亚重新出发。法兰西最终将同盟国一道获得胜利。然而,这将是一条非常漫长和非常艰巨的道路……”

第六章 相约战争

    在这20世纪,“男人们”即将第二次奔赴战场。在法国,人们重新看到了一些归根结底谁都不会遗忘的、而青少年通过报纸、画报或插图本看到其重现的场面。在巴黎,人们重新看到了官兵从东方火车站出发、三五成群的人在动员入伍的宣传画前面聚集,新战士乘火车去同他们的团会合的情景。然而,此次却听不见他们前辈1914年以为打到“向柏林”去的热情喊声……每个男人都从抽屉深处或者从别的证件中,寻找那本规定出发日期的军籍簿。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惯例:在窗户上贴着纸带,好让窗户不被炸弹的呼啸声震裂;在火车站和公共建筑物的玻璃上刷上了蓝漆。就这样,人们在1939年9月初进入了战争……    
    戴高乐坚守岗位。他被调到第五军的坦克指挥部工作——第五军由布雷将军指挥,负责从萨雷克米纳直到斯特拉斯堡以南的战线——驻守在旺让堡。与无数法国人相反,戴高乐没有为家庭采取任何特殊措施。他的妻子伊冯娜和女儿小安娜继续留在科隆贝-双教堂镇,儿子菲利普和女儿伊丽莎白暂时留在巴黎,继续读书,都是寄宿生。对戴高乐而言,无论如何,法国参战看来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有关的证据和通信都证明,尽管戴高乐知道法军对打一场必须打的新型战争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但他并不因此怀疑,最后必须抵抗希特勒德国的战争行动。事实上,戴高乐对希特勒德国的敌视是一贯的和不变的。人们看到,戴高乐是在其国防委员会总秘书处的工作岗位上,以警惕的目光来观察德国军队的重组的。但人们通过一些有关情况的反应和引证也看到,戴高乐对纳粹德国制度、推而广之对其最完备和最可憎表现的专制主义表示深恶痛绝。在戴高乐身上,他的批评精神,近乎本能的、对言论自由——他本人是那样乐意使用这种自由——的爱好,从其古典文化和智力培养那里继承而来的人道主义,他的哲学偏爱,以及——至少就一方面而言——天主教的人类观,凡此种种都解释了这种厌恶。在戴高乐的行为或著作中,人们永远都不能找到任何痕迹,说明他对纳粹德国及其代表的战争行动的根本厌恶有丝毫改变。戴高乐的友谊、人际关系和选择都证明了这点。梅耶上校的朋友圈子完全是由对德国国家社会主义的、自发产生的厌恶情绪所活跃的,而支持戴高乐《建立职业军》论断的政治家,除了马塞尔·德阿很快疏远之外,全都属于抵抗希特勒战争行动的支持者阵营。    
    戴高乐从中得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在他看来,佛朗哥在德国飞机和意大利远征军的支援下获得的胜利,对法兰西是一种可怕的危险。作为战略家,戴高乐在判断西班牙战争时,预感到在法国西南边界上突然出现了第三个敌人的危险,也许特别是对法国本土同其北非附属国之间的通讯造成的威胁。本着这种精神,戴高乐在1938年同意向“年轻共和国”运动——换言之,一个受基督教民主主义启示、同时又坚持国家世俗的政治组织——召开的、防务问题代表大会提交了一份报告。代表大会在昂热召开,戴高乐因其新职——第507坦克团团长——公务缠身,无法出席大会。因此,戴高乐寄了一份他本当要在大会上宣读的报告,明确表示法国要支持西班牙的共和主义者。    
    1938年,欧洲的战略形势发生了彻底地有利于德国的变化。3月10日,法国政府——再说,这天是辞职政府——就象戴高乐在1936年8月的著名谈话中向勃鲁姆预告的那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国吞并奥地利。只要看一眼地图,就已明白,捷克斯洛伐克的防御就会受到严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