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

第80部分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第80部分

小说: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党和无党派B人士获22席,占88%。

    在塞议会中,科索沃地区占有36席,B阿尔巴尼亚族按人口比例应得其中的30席,由于阿族抵制选举,这些席位绝大部分被塞社会党获得。塞社会党领袖斯。

    米洛舍维奇在直接选举中以获得6534%的选票当选为塞共B和国总统,德。泽莱诺维奇出任总理(他于191年12月辞职,由拉。博若维奇继任)。

 637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526

    黑山共和国的议会大选在190年12月举行,经过两轮投票,在议会125个议席中,黑山共盟获83席,占664%;B各反对党获42席,占336%。

    黑山共盟领袖莫。布拉托维奇B战胜改革力量联盟的留。斯坦科维奇当选为共和国总统。黑山共盟中央书记米。久卡诺维奇出任总理。

    总之,190年,6个共和国先后进行议会大选后,共盟(及其后身)

    在塞尔维亚和黑山占有优势。

    原共盟的成员在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但斯洛文尼亚议会已被反对派控制,马其顿共盟在马议会中只占14的席位,必A须与其他政党联合行动。在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盟丧失了执政地位,沦为在野党。

    第四节 南斯拉夫联邦的瓦解

    在长期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下,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日益泛滥。南斯拉夫的联邦制逐渐失去凝聚力,各共和国的多中心主义和分离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西部两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公开主张实行邦联制,实质上是要脱离南斯拉夫联邦,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是南联邦中两个最发达的共和国,它们以全国30%的土地和29%的人口生产了43%的社会产品。它们的人均社会产值分别比全国的平均数高一倍多和高14。它们的出口占全国的41%,进口占40%。它们的A旅游业发达,外汇收入较多。它们的职工平均工资最高,失业率最低。这样看来,它们似乎是南斯拉夫的“天堂”。可是

 638

    626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和当年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奥地利或的里雅斯特地区相比,它们的生产和生活落后了一大截,而且差距在继续扩大。因此,多年来两国一直感到留在联邦内“吃亏”

    ,被东部不发达地区“拖了后腿”。例如,两国每年要把社会产值的2%强(约6亿美元,人均90美元)用于援助不发达地区。两国要把巨额税款上缴联邦预算,联邦预算的支出中有80%是直接军费或间接军费,而在南人民军中两国官兵所占的比重很小,190年斯族占232%,克族占1249%,都低于人口的比重。

    B再者,两国尽管经济情况较好,由于使用联邦统一的货币,不得不共同承担严重通货膨胀的后果。当然,东部地区是两国许多产品的原材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独立后原有的经济联系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方面的困难不是不可克服的。两国期望独立后加紧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大力增加向西方的出口,力争尽快成为欧共体成员国。同时两国也害怕塞尔维亚咄咄逼人的霸权主义,担心它控制联邦机构来发号施令。

    斯洛文尼亚是瓦解南斯拉夫联邦的急先锋,克罗地亚则紧随其后,亦步亦趋。

    1989年7月斯洛文尼亚议会通过了斯宪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公民讨论。修正案的内容有:斯洛文尼亚是主权的人民的国家;斯洛文尼亚人民拥有不可剥夺的完全的自决权(包括分离和与别国联合的权利)

    ;斯洛文尼亚享有完全的经济主权,可以自由支配境内的自然资源;在联邦机关的决定损害斯权益时,共和国机关可采取措施保障宪法规定的权益;只有斯议会有权在境内宣布非常状态和采取特别措施;和平时期不经斯议会同意,不得在斯境内使用武装力量。在全民讨

 639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726

    论中有人主张:斯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应高于联邦宪法和法律,在两者发生抵触时应适用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斯应有自己的驻外代表,建立自己的军队,斯应征入伍的青年不到其他共和国去服兵役等等。

    斯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在南全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塞尔维亚、黑山、伏伊伏丁那先后有数万人集会反对“邦联化”。

    克罗地亚的居民则支持斯宪法修正案的原则。

    1989年9月26日南共联盟中央全会以97票对40票要求斯议会推迟讨论宪法修正案。同日联邦议会联邦院建议斯议会把宪法修正案搁延15天,暂缓讨论。

    但斯议会认为宪法修正案在全民讨论中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因而不考虑联邦党政领导机关的意见,在27日几乎以全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只有军队代表1票反对,1票弃权。

    190年3月斯议会决定从共和国的名称中去掉“社会主义”的字样,规定共和国主管机关可以不顾联邦确定的义务独立自主地采取经济措施。

    190年4~5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议会经过大选后,都被反对派所控制。

    190年7月2日斯议会通过了《国家主权宣言》,强调斯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以斯宪法和法律为基础,联邦宪法和法律只有在不与斯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情况下才在斯共和国境内适用。8月9日南联邦议会联邦院的决议对斯的《国家主权宣言》表示严重不安,认为它违反了南联邦宪法,攫取了擅自改变联邦关系的权力。但斯议会继续我行我素,对联邦的决议置之不理。

    这时关于南斯拉夫的政治前途问题已迫切地提上日程,

 640

    826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各共和国和全体南斯拉夫人民需要对实行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的问题,作出决定性的选择。

    190年10月联邦主席团提出了经过改进的联邦制方案:各共和国在组织本共和国国家政权方面完全独立自主,它们把部分主权交给联邦行使;联邦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共同的国防和国家安全,执行对外政策;联邦有统一的市场、共同的税收和货币制度、统一的金融政策和关税保护政策;联邦宪法和法律在南全境施行,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不得与其抵触;各共和国有权根据全民公决表达的意愿,按联邦规定的方式退出联邦。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则提出了邦联制方案:邦联是各主权共和国的政治和经济联盟;各共和国可以建立军队、派遣驻外代表、发行货币;在邦联内协商共同防御,建立关税联盟和统一市场;邦联的咨询议会在各共和国一致同意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不仅提出了邦联制方案,而且在实际行动中加快了邦联化的步伐。

    190年12月9日,斯洛文尼亚议会以203票赞成和4票弃权通过法令,决定在12月23日就该共和国独立自主问题进行全民公决。虽然联邦议会联邦院作出决议表示反对,全民公决仍如期进行,有136万人参加投票,占全体选民的932%,赞成斯洛文尼B亚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有1288万人,占投票者总数的B947%,占选民总数的882%。斯总统说,斯独立自主后要B制定新宪法和一系列法令,从联邦收回斯的全部主权,并争取得到国际承认。

    190年12月21日克罗地亚议会在塞尔维亚族议员拒绝参加表决的情况下,通过了具有邦联制内容的新宪法。

 641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26

    190年底波黑和马其顿两共和国在大选后由反对派控制了议会。

    它们也由原来的倾向于联邦制改为倾向于邦联制。

    191年1月10日起,就南斯拉夫的政治前途问题先后召开了七轮联邦主席团扩大会议(邀请各共和国总统、联邦议会主席、联邦总理参加)。在磋商过程中,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后决定由6个共和国总统轮流作东,召开最高级会议,不邀请联邦领导人参加。又经过数轮商谈,4月11日决定将联邦制和邦联制两个方案交各共和国进行全民公决。

    全民公决只有克罗地亚在191年5月19日进行,但表决的问题已改为是否赞成克罗地亚独立。虽然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进行抵制,但参加投票的人中94%主张成立独立的主权国家。斯洛文尼亚则认为该国绝大多数公民已经在190年12月投票赞成独立。于是两国在191年6月25日正式宣布独立,脱离南斯拉夫联邦。

    接着马其顿在191年9月8日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757%的选民参加投票,其中74%赞成独立(占全体选B民的5602%)。

    11月20日共和国议会宣布马其顿独立,脱B离南斯拉夫联邦。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在192年2月29日和3月1日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塞尔维亚族实行抵制,结果有634%的选民参加投票,其中9943%赞成独立(占全体选民B的6304%)。

    3月3日波黑正式宣布独立,脱离南斯拉夫联B邦。

    在四个共和国先后宣布独立和分离出去的情况下,剩下

 642

    036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在192年4月27日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①至此,铁托在1943年11月创立的南斯拉夫联邦已彻底瓦解,一分为五。

    第五节 内战爆发

    1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独立后,在边境通道的控制、海关的管理、境内军事设施(机场、兵营等)的归属问题上与联邦发生争执。斯地方防御部队与南人民军发生武装冲突,有数十人伤亡。经欧共体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实现停火,释放被俘的人民军人员,人民军撤出斯洛文尼亚,边境通道、海关和军事设施等由斯接管,斯独立推迟3个月。

    内战结束。

    克罗地亚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190年5月克反对派上台执政后,积极筹划独立和脱离南联邦。克境内的塞尔维亚族居民(有近60万人,占克人口的12%,塞族聚居区占克面积约14)

    ,由于担心再次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乌斯塔沙分子A的残暴统治和民族迫害,坚决反对独立,主张维护南联邦的统一。他们抵制具有邦联制内容的新宪法和就独立问题进行的全民公决。

    191年5月塞族聚居区组成克拉伊纳塞族自治

    ①自称为南斯拉夫联邦的“合法继承者”

    ,即第三南斯拉夫。因为把1918~1941年的南斯拉夫王国称作第一南斯拉夫,把1943~191年的南斯拉夫联邦称作第二南斯拉夫。

 643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36

    区,克罗地亚地方防御部队和塞族民兵之间不断发生冲突。

    6月25日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后,克塞两族的战斗加剧,伤亡越来越多。南联邦派人民军去维持和平,但人民军由于其组成中塞族占多数而站在塞族一边。双方动用了重武器,伤亡惨重。

    191年底克境内的三个塞族自治区合并成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并宣布独立。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则发誓要“收复失地”。

    9个月的内战双方伤亡和失踪超过2万人,难民有80万,财产损失200多亿美元。

    经过欧共体和联合国的斡旋,双方已实现停火。根据实际控制线划出了联合国保护区,进驻维持和平部队。但目前克拉伊纳的地位问题尚未解决,局部性的战斗仍时有发生,停火还很脆弱。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情况最为复杂。

    190年底波黑大选后,三个民族主义政党在议会中占多数,组成联合政府。

    在西部两个共和国宣布独立的影响下,波黑议会在191年10月讨论《关于波黑主权问题备忘录》,这实质上是一份独立宣言。塞尔维亚族议员反对独立,主张仍留在南联邦内。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议员依仗多数,强行通过了《备忘录》。

    塞族退出议会和政府,先后组建了5个自治区,并于192年1月联合成波黑塞族共和国。塞族还抵制了关于波黑独立问题的全民公决。

    波黑独立后,三个民族之间发生暴力冲突。三大政党经过谈判,就国家体制、机构组成等达成了原则性协议,并成立工作小组来具体商议各民族聚居区的划分。

    192年4月6日和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承认波黑独立,穆族兴高采烈,

 644

    236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认为自己的独立愿望得到了国际支持,塞族则强烈不满,觉得受到了欺骗和愚弄。波黑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爆发了民族间激烈的武装冲突。三方为争夺战略要地、矿藏资源、工矿设施、交通要道、中心城镇而残酷厮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月4日克族成立了独立的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克族共和国,形成三方割据的局面。欧共体和安理会多次派特使进行调解,力图促成停战和防止战火向巴尔干其他地区蔓延,并先后提出过两个全面的和平计划,但未能被交战三方一致接受。目前战火尚未停熄。塞族占有波黑70%的地区,克族占有近20%的地区,穆族只占有超过10%的地区。

    两年多的内战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据估计死亡20多万人,伤残数十万人,流离失所的难民超过200万,财产损失10多亿美元。目前波黑停战尚未实现,各族人民在炮火的威胁下,饥寒交迫,艰难度日。

 645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36

    第六编 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的经验教训

    第一章

    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结

    在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