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自选集-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核;他让主人公建议他的爱人去进尼姑庵,以此来了断孽缘;然而他又并不让这孽缘了断,而是让纠缠越来越紧,最后以生命的消失告终。这种提升了的爱也可称为有毒的爱,一切都被毒化,都带着淫荡与猥亵的意味,对于主人公这样的心灵来说,与其爱,倒不如死。幽灵不让他死,要他活着来将这被毒化的爱情发挥到底,那就像上刀山,下油锅。透过王子那些爱情的疯话,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熔岩般的热力,和坚冰一般的冷峻。人是如何样将这两个极端在灵魂里统一起来,造就了奇迹般的性格的呢?沉睡在每一个人体内的幽灵,一旦起来兴风作浪,会演出什么样的恐怖与壮美呢?难道不值得尝试一下吗?
莪菲丽亚的悲惨命运衬托出王子内心苦难的深重;她越是不知情,越是无辜,王子越是心痛,其过程犹如将一颗心慢慢地撕成两半。她的天真、温柔和纯洁无不提醒着王子关于虚伪、阴谋和毒计的存在,二者的不可分就如阴和阳,就如一个钱币的两面。而不管知情还是不知情,罪恶是先天的生存格局。只有那些异常的性格的人(如王子)才会去反抗。就这样,作为知情者的王子,用自己的手去毁灭了他最珍爱的人。一半盲目一半清醒,魔鬼附体的他不假思索地犯下了深重的罪孽;只因为体内火山爆发使然,只因为血管里流淌着前世的冤孽。
三、人心是一所监狱
〃上帝造我们,给我们这么多智慧/使我们能瞻前顾后,绝不是要我们/把这种智能,把这种神明的理性/霉烂了不用啊。可是究竟是由于/禽兽的健忘呢,还是因为把后果/考虑得过分周密了,想来想去/只落得一分世故,三分懦怯〃见《哈姆雷特》,378页。
读书笔记(二)第237节 险恶的新生之路(2)
结局一直在延误。当然不是由于世故,也不是由于怯懦,而是由于作为一个活人,王子没法脱离生活。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内心的两个对立面的厮杀,那种厮杀发生在以丹麦王国为象征的心的监狱里,既阻碍着,又推动着王子的事业的最后完成,〃之〃字形的、由一张一驰造成的轨迹就是厮杀过程中留下的。
幽灵给王子指出了复仇之路,实行起来才知道复仇的涵义是寸步难行。于是冲撞,于是在冲撞中自戕,于是在自戕中同幽灵进行那种单向的交流,把〃复仇〃两个字细细地体味。却原来复仇是自身灵魂对肉体的复仇;凡是做过的,都是不堪回首,要遭报应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应该消灭的;然而消灭了肉体,灵魂也就无所依附;所以总处在要不要留下一些东西的犹豫之中。首先杀死了莪菲丽亚的父亲,接着又杀了莪菲丽亚(不是用刀),然后再杀了她的哥哥……细细一想,每一个被杀的人其实都是王子的一部分,他杀掉他们,就是斩断自己同世俗的联系,而世俗,是孕育他的血肉之躯的土壤。尘缘已尽的王子终于在弥留之际向那虚幻的理念皈依。那过程是多么的恐怖啊,囚徒高举屠刀突围,砍向的是自己的躯体。然而又怎能不突围呢?怎能怀着满腔的冤愤不明不白地活或者死?人心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冲动和理智总是恰好相反?为什么它们之间的拉锯已持续了几千年,还没有锯断坚强的神经?为自己造下监狱的囚徒,他到底要干什么?哈姆雷特不知道。他只能听从心的召唤,那神秘的召唤将他引向他要去的地方黑暗的虚无,然而他还活着。活着就是延误,报仇雪耻只是理念的象征,牵引着他往最后的归宿迈步。
被幽灵启蒙之后,对心的囚禁才真正被王子意识到了。意志过于顽强的哈姆雷特没法真的发疯,所有的〃疯〃都是被意识到了的,即使是事后的意识。然而这种〃疯〃又同俗人常说的〃装疯卖傻〃完全不同,因为它确实出自心的冲动。一边冲动一边意识,这就是〃监狱〃的含义。确实,如果没有强力的、自觉的监禁,灵魂的舞蹈就没法展开,连理念也会随之消失〃。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华!万物之灵!〃见《哈姆雷特》,317页。
为了朝这个大吹?人〃的方向努力,哈姆雷特才自愿将自己变成囚徒的,否则就只能成为〃乱爬在天地之间的〃东西。丹麦城堡里长年见不到阳光,到处散发出腐败的霉味,但它里面确实也孕育了像先王和哈姆雷特王子这样的,如太阳般灿烂的一代英才,他们发出的光,刺破了世纪的乌烟瘴气,显示了人性不灭的真理。这样的监狱是阴森的,也是高贵的。
〃……一个糊涂蛋,可怜虫,萎靡憔悴/成天做梦,忘记了深仇大恨/不说一句话;全不管哪一位国王/叫人家无耻地夺去了一切所有/残害了宝贵的生命!我是个懦夫吗/谁叫我坏蛋,打破我的脑壳/拢下我的胡子来吹我一脸毛/拧我的鼻子,把手指直戳我的脸/骂我说谎?〃见《哈姆雷特》,328页。
延误中的每一刻,心都要受到这种严酷的拷问、煎熬,监狱的刑罚官铁面无私,人是无处可逃的。人在逼迫下一步步交出他最心爱,最珍贵的一切:爱情、亲情、友谊,直到最后交出肉体。不要设想会有丝毫的赦免,相反,刑罚只会越来越可怕,如果你的意志承受不了了,你就只能放弃做一个〃人〃的努力,沦为单纯的〃乱爬在天地间〃的家伙。所谓〃英雄本色〃就是这种无限止的忍耐力,这种致命的钳制之中的冲动每一次的冲动都被自己冷酷地扑灭,到头来仍然要死灰复燃,向命运发起更猛烈的冲锋。由此哈姆雷特的命运形成了这样的模式:忍耐爆发再忍耐再爆发。如果不是戏剧的需要,这个过程是不会终结的。爆发只是一瞬间的事,而忍耐,构成了他的日常生活,他成了历史上最忧郁的王子。
〃啊,从今以后,我的头脑里只许有流血的念头!〃见《哈姆雷特》,138页。
王子的这句话是痛悔自己的拖延,也是激烈的敦促。决心尽管已下,人却改变不了自己的本性。以哈姆雷特所受的教养,他的坚强的理性,他的深邃的思想,他注定了只能有〃哈姆雷特式〃的复仇。住在哈姆雷特体内的幽灵当然也早就洞悉了这一切,他没有给王子任何具体的指教,只是简单地要求他〃记着我〃。当然这句话也是多余的,先王就是王子的魂,他将最激烈的冲突,最热的血全盘遗传给了王子,王子又怎么会忘记呢?复仇是什么?复仇就是重演那个古老的、永恒的矛盾,即在人生的大舞台上表演生命。而真实的表演又不是一步可以达到的东西,它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惨痛的过程。所以在幽灵的描述里,王位、社稷等等被抛到了一旁,它一心只想对王子谈它的仇和恨,以启动他内在的矛盾。仇恨激起来了,幽灵的目的也达到了。处在同一个精神模式中的先王和王子,他们的精神世界正是人类精神长河发展的缩影,这部戏剧所具有的不衰的生命力也就在此。敢于囚禁自己的艺术家,其作品必然闪烁着永生的光芒。
四、〃说〃的姿态
在这一场悲剧的自始至终,哈姆雷特可说是完全忽略了世俗意义上的〃现实〃,什么王位,什么国家的前途好像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内,他以作者的艺术自我现身,将焦点全部放在人心这一件事上头,于是他自然而然成了人性的探险者,并且一旦开始这种无畏的探险,就决不回头。一个人,既然已看透了人心的险恶,已不对生活有任何幻想,为什么还要活在这世上呢?当然是为了那桩最伟大的事业〃说〃的事业。在黑暗污秽的映衬之下来说人的梦想,人的向往,人的追求;不仅用嘴说,最主要的是用行动来说,来表演给世人看。他要让大家知道,他是多么的不甘心死去,他追求的那个世界又是多么真实的存在。请看他对企图自杀的好友霍拉旭怎样说:
〃啊,霍拉旭,这样子不说明真相/我会留下个受多大伤害的名字/如果你真把我放在你的心坎里/现在你就慢一点自己去寻舒服/忍痛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留口气/讲我的故事。〃见《哈姆雷特》,426页。
他并不是自己要死的,虽然活比死难得多,他的心却没有死的冲动,只有求生的挣扎。自从高贵的父亲的死给他举行了成人仪式以来,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如何样在阴森的监狱中存活,不光存活,还要把有关生命的一切告诉大家,以受难的躯体来为人们做出榜样。通过他的口头与形体的述说,人们看到了心怎样在可怕的禁锢中煎熬;爱情和亲情惨遭扼杀;极度的愤怒与仇恨和对这愤怒与仇恨的无限止的压抑;以及没完没了的扑灭生的欲望的制裁。所有这一切,在催生着那个大写的〃人〃。也许在世俗的现实中,哈姆雷特永远达不到〃人〃的形象的标准,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毋宁说是刚好相反;但在心灵的现实中,在王子那倔强的〃说〃的姿态里,〃人〃的形象已脱颖而出,一个比先王更坚韧,更执著的形象,一个新诞生的年轻的幽灵。
再想想王子说过的: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的高贵!力量是多么的无穷!仪表和举止……〃见《哈姆雷特》,317页。
他自己不能,我们大家也不能成为他说的那个〃人〃,只有说的姿态在展示着未来的可能性。
读书笔记(二)第238节 罗马的境界(1)
罗马的境界读《裘利斯·凯撒》
〃在他们那一群中间,他是一个最高贵的罗马人:除了他一个人以外,所有叛徒们都是因为嫉妒凯撒而下的毒手;只有他才是激于正义的思想,为了大众的利益,而去参加他们的阵线。他一生良善,交织在他身上的各种美德,可以使造物肃然起立,向世界宣告。'这是一个汉子!'〃《莎士比亚全集•;第五卷》,273页,译林出版社1999。
这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剧本。以阴云密布的氛围做背景,作者并不是要陈述众所公认的陈腐的历史故事,而是要叙述另外一种心灵的历史。也许是艺术家的本能促使他超越了文本的古典模式,同时也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另一个陌生神奇的王国。这个五幕剧的核心是罗马境界。什么是罗马境界呢?罗马境界就是勇敢无畏,以及彻底的牺牲精神。这个境界接近于宗教的境界,而作者的目的,就是要讲述这种境界。但这种境界是艺术家的一种升华,它很难直接讲出来,这就难怪在本文中有一些〃缺口〃,有一些突兀的、不能理解的转折,而剧中的角色,看上去有时简单得令人诧异,有时又复杂深奥得让人捉摸不透。
剧中有两个人达到了罗马的精神境界,一个是出场不多的凯撒,另一个就是这出悲剧的真正的主人公勃鲁托斯。只有这两个人是有着内心反省的高贵自觉的罗马人,他们明显地高出于周围的俗众,并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正义的事业。
剧情一开始,历史将勇敢的凯撒推到了荣誉的巅峰。本该心中充满了幸福和自豪,与众人同乐,剧中出现的却是一个心事重重,忧郁而情绪低落的人。人群中有一个预言者在提醒他留心三月十五日,那人就像凯撒自己心中的预感,那还未被他弄清的预感轮到他做牺牲了,为罗马的事业而牺牲。在如此重大的变故到来之前,有着复杂的精神生活的凯撒怎能不忧心忡忡?所以他因为精神上过分的重压而晕倒在地了。这在旁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当死亡的阴影盘旋在头顶时,凯撒愤怒而沮丧,因为对他来说,放弃生命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他偏偏又是一个爱罗马超过了爱生命的人,所以他在走到牺牲的尽头之前还有一段路。他愤怒是因为深知人心叵测,人与人无法沟通;他沮丧是因为满腔的忠诚无处诉,只能藏在心里。精神压抑到极点又找不到出路,终于崩溃而晕倒。但是有一个方法可以将他的忠诚昭示于众人,这个方法还没有被他清醒地认识,却被他的密友勃鲁托斯想到了。这个方法就是用他的血来作为献祭,同时也为众人作出榜样。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进行一场心灵的战争。在这场隐形的战争中,勃鲁托斯是清醒的,凯撒却一直处在朦胧中,就像勃鲁托斯成了凯撒人生剧的导演。一直到了最后,死亡降临,凯撒看见好友的剑刺向他,才明白了自己的宿命。
〃勃鲁托斯,你也在内吗?那么倒下吧,凯撒!〃凯撒《莎士比亚全集•;第五卷》,229页。
他明白了一切。
这种历史与想像的奇妙的巧合便是艺术的事业。莎士比亚的事业是要创造艺术的凯撒,而不是模仿历史人物凯撒。罗马精神是他境界里的最高精神,他的所有的剧中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追求这种精神,大部分人虽不自觉,却都能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如凯撒说的〃人们的贪生怕死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
凯撒遇害前有很多可怕的预兆,但无论什么也阻挡不了他去干自己的日常工作,他在生前就已超越了死亡。当然,偶尔他也有软弱的叹息:
〃唉,凯撒,人心隔肚皮啊,想到这里我不禁心酸。〃《莎士比亚全集•;第五卷》,223页。
人生就是一场令人心酸的戏,人如果一味沉浸在伤感中,就会什么也干不成了。罗马的事业需要无数的牺牲,需要流成河的血来作为生长的养料,而伟大的凯撒,被罗马选中了来做牺牲。虽然他自己暂时不知道。这个被选中的人在人们心中,甚至在敌人心中,也是那么完美。只可惜人作为人,就免不了要妒忌,要诽谤和谋害别人。由勃鲁托斯领导的凯歇斯和凯斯卡一群人,就是人的世俗的形象,他们的存在,就是英雄生长的土壤,而他们同凯撒的沟通,则是通过凯撒的死来实现的。请看凯歇斯自杀前的表白:
〃这柄曾经穿过凯撒内脏的好剑,你拿着它向我的胸膛里刺了进去吧,不要延宕和争辩。来,把剑柄拿在手里,等我把脸遮上了,你就动手。(品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