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诗经 漫话 程俊英 >

第5部分

诗经 漫话 程俊英-第5部分

小说: 诗经 漫话 程俊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顺受的心理。到了东周、春秋时代,诸侯兼并,战火连年,再加上领主们对农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只有起来反抗这条路了。他们不象《七月》那样无可奈何地磋叹,也不象《鸱纺茄袂鄣厮呖啵欢怯秘笆淄肚拱愕挠镅裕蛲持握咦饔⒂碌亩氛!妒访窀柚械摹斗ヌ础贰ⅰ端妒蟆贰ⅰ陡疱稹贰ⅰ缎新丁返龋褪撬拇碜鳌!斗ヌ础返谝徽滤担嚎部卜ヌ促猓』藓腔藓强持彩鳎瑢呏又少猓》旁诤颖吡桨渡虾铀迩伊颁簟!『铀迩迤鸩ɡ恕2患诓火#∧悴恢痔锊皇崭詈『倘兮苜猓俊∥毒鄹魅俜浚坎会鞑涣裕∧悴怀鲠鞑淮蛄裕岸ビ邢刎}兮? 为啥猪孩挂你院?彼君子兮, 那些大人老爷们,不素餐兮! 不是白白吃闭饭!一群在河边砍伐檀木替领主造车的农民,在挥    
 汗如雨的当儿,猛抬头看见堆满了五谷的大仓库和挂满了野兽的大庭院,想起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就这么白白进了袖手坐吃的领主家里,不禁唱出了愤恨的歌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兀猓俊闭饬礁鑫侍馓岬枚嗝醇馊瘢∮肫渌嫡馐翘嵛剩蝗缢嫡馐墙衣叮患饫胤次食靶Α氨司淤猓凰夭唾猓 鼻苛业乇硐殖稣庑┓ヌ凑呤导噬弦彩羌谇拐摺⑨髁哉叩姆吲那樾鳌K堑男愿袷蔷笄康模诳犊母枭校挥兴呖啵挥衅蛄械氖嵌约纳娴拿锸樱晕淼募し撸园髡叩某鸷蓿酝骋闭叩姆纯埂!睹颉匪担骸胺ヌ矗烫耙病T谖惶氨桑薰Χ苈弧!被浦偎伤担骸拔核棕募螅擞搿端妒蟆方源烫啊N悍缰链耍窈我钥昂酰 彼窃谝欢ǔ潭壬隙妓党隽苏馐资哪谌菔抵省!端妒蟆肥担核妒笏妒螅〈罄鲜蟀〈罄鲜螅奘澄沂颍 〔灰晕抑值氖颍∪旯崤《嗄晷量嘌钅悖铱瞎恕!∥业纳钅悴还恕   
 逝将去女, 发誓从此离开你,适彼乐土。 到那理想新乐王。乐土乐土, 新乐土啊新乐土爰得我所。 才是安居好处所。《鲁诗》说:“履亩税而《硕鼠》作。”什么叫“履亩税”呢?《左传·鲁宣公十五》提到“初税亩”,何休《公羊注》:“除去公田之外,又税私田之十一。”可见履亩税是除去劳役地租税外,再加上私田的实物地租税。春秋时,鲁国首先实行这种双重税,后来《硕鼠》的产生地魏国也实行了。履亩税承认土地私有,虽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但对人民来说,不过是增加税收,以新的剥削代替旧的剥削罢了。诗人将领主比作贪婪的大老鼠,不堪忍受了,想到那个没有耗子的“乐土。”去。可是天地茫茫,哪有这样的乐土呢?这只能是一种迷人的幻想而已。郭沫若先生解释得很好:“哼!哪里知道竟出乎意料之外,耗子是随处都有的,乐土纵找遏天下都寻找不出。”所以诗人在最后只能叹息说:乐郊乐郊, 乐郊啊乐郊,   
 谁之水号! 有谁去过只长号!《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贪而畏人”,确实说出了剥削阶级儒弱而又贪婪的本质。《硕鼠》是当时劳动人民反剥削思想的集中表现,我们祖国在二千五百年前,人们就有消灭剥削制度的愿望和实现平等社会的现想,它含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因素。《魏风·葛屦》说:纠纠葛屦, 破旧凉鞋缠又缠,可以履霜? 怎能践路那寒霜?掺掺女手, 缝衣女手细又细,可以缝裳? 怎能替人缝衣裳?要之襋之, 提着衣带和衣领,好人服之。 请那美人试新装好人提提, 美人不睬偏装腔,宛然左辟, 扭转身子闪一旁,佩其象揥。 拿起发又忙梳妆。   
 维是蝙心, 这个女子狭心肠,是以为刺。 作诗刺她理应当。一位在霜重露寒的季节还穿着夏布凉鞋的穷姑娘,用她细弱的双手,辛辛苦苦地缝好一件新衣,给装饰华丽的骄贵的“好人”穿,不料那个“好人”装腔作势地还表示不满意。贫女和富妇的对立,不就是阶级对立的一个缩影么?唐人诗云:“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正是《葛屦》的续唱。《召南·行露》说:谁谓雀无角, 谁说麻雀没有嘴,何以穿我屋? 凭啥啄穿我的堂?谁谓女无家, 谁说你家没婆娘,何以这我狱? 凭啥逼我坐牢房?虽速我狱, 即使真的坐牢房,室家不足。 退婚理由大荒唐!谁谓鼠无牙, 谁说老鼠没有牙,何以穿我镛? 凭啥咬穿我的墙?谁谓女无家, 谁说你家没婆娘,   
 何以速我讼?凭啥逼我坐牢房?虽速我讼,即使真的坐牢房,亦不女从。也不嫁你强暴郎。这是一位女子反抗逼婚者的自白。她何尝不想早些结婚呢?只是不愿意屈从于一个强暴者的高压。那个强暴者,甚至告状到官府,企图逼使姑娘就范,但是她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即使坐牢房,也不向你低头嫁给你!这是何等倔强!《韩诗》和《鲁诗》都歪曲地说《行露》诗中的女子,是因为未婚夫办结婚礼物不够完备而拒绝结婚,“言夫家之礼不备足也。”现在有人仍从旧说,认为“这个善良而保守的女子,因为未婚夫家婚礼手续办得不够完备,拒绝成婚,以致吃官司。她还是守礼持正,反抗压迫,必死不往,做了这首诗表明自己的意志”。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崔述说得好:“所谓礼未备者,仪乎财乎?仪耶?男子何惜此区区之贿而甘入狱?婚娶而论财又何足取焉。揆之情理,皆不宜有。细详诗意,但以为势迫之不从,而因致造谤兴讼耳。”他确能攻破《韩诗》和《鲁诗》对此诗的曲解,并说出《行露》的真正主题思想所在。    
 三 反映战争摇役的诗歌《诗经》中抒写战争的诗篇是很多的。周统治者进行的战争,有抵抗玁狁、蛮族、徐方、淮夷等少数民族侵扰的正义战争,这是为人民所支持拥护的。春秋时代,诸侯间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战争,这是为人民所深恶痛绝的。因此在《诗经》反映战争摇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听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高歌,也可以听到士兵对穷兵黩武的怨恨《豳风·东山》是《诗经》中有名的诗篇,它是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幸获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周武王即位,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勾结殷人的后代武庚在东方叛乱,周公带兵去征讨,三年之后才班师回朝,那是公元前一〇六一年的事。这次战争虽为历史学家所肯定,但它带给战士们的,却依然是妻离子散和田园荒芜的悲哀。我徂东山, 从我远征到东山,慆慆不归。 久久不归岁月长。   
 我来自东, 今天我从东方来,零雨其濛。 细雨透波倍凄凉。我东曰归, 我刚听说要回乡,我心西悲。 想起西方心悲伤。制彼裳衣, 缝好衣裤平时装,勿士行枚。 不再含枚上拢场。这位诗人在濛濛细雨中跋涉归来,想起再也不用过那枕戈待旦、含枚疾行的军中生活了,心中不禁漾起阵阵喜悦。平时是多么盼望回家,但当真的要动身回家了,却又想起家乡不知怎么样了,反而产生了隐隐的忧思。这种又喜又忧可怀可畏的矛盾心情在归来的途中就变得更复杂了。果臝之实, 瓜篓结子没人管,亦施于宇。 蔓延挂在房檐上。伊威在室, 屋里潮虫满地跑,蠨蛸在户, 门前喜蛛结成网。町疃鹿场, 田地变成养鹿场,熠耀宵行。 夜萤发着闪闪光。不可畏也, 家园荒凉怕不怕,    
 伊可怀也, 越是荒凉越难忘。沿途的农村十室九空,一片荒芜,想起自己的家园,也许也变得伤心惨目了吧?但是,家乡毕竟是家乡呵,再荒凉也抹不淡征人的思恋。何况家里还有新婚而又久别的妻子呢。他想象着妻子在家里等着夫君早早归来,想起了三年漫长而痛苦的相思,回忆起当初新婚燕尔的情形,那时候小两口是多么美满,而今三年过去了,妻子怎么样了呢?有没有因灾荒饥寒而死去?还是逃亡到他乡去了?有没有被贵族强抢了去?还是另外嫁人了呢?“其新孔嘉,其归如之何?”越是走近家门,越是胡想得多,正是唐人所谓“近乡情更胆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全诗的气氛是悲凉的,农村的景色是凄惨的,通过战士亦喜亦悲、可畏可怀、思往度今的典型情绪,反映了社会的典型现象,那就是战争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诗序》说这首诗是大夫赞美周公,是兵士乐其室家,是人民忘死从征。这种粉饰现实、歪曲现实的解释,同诗的实际内容实在是差得太远了。《邶风·击鼓》是被卫国统治者州叮派到宋    
 国的戌边兵士所作。《左传·鲁隐公四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可见州吁是个好战者。他为了联合宋、陈、蔡三国的军队共同伐郑,所以先派军队为有旧怨的宋、陈二国做和事佬。诗中的孙子仲,是当时州吁派往宋国的带队将军,而这位《击鼓》的作者,就是不幸被拖入这场兵役的一位战士。从孙子仲, 跟随将军孙子仲,平陈与宋。 调停纠纷陈和宋。不我以归, 回家没有我的份,优心有忡。 留守南方真苦痛。他斥责孙子仲不让大家回国,害得他整天心绪不宁,竟然忘了自己的住处,丢了从征的战马,后来总算在树林里找到了。在这当儿,他忽然想起临别时对妻子的誓言:死生契阔, 死生永远不分离,与子成说。 对你誓言记心里。执子之手, 我曾紧紧握你手,与子偕老。 和你偕老永不离。    
 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空话,他怨恨地对统治者说:于嗟阔兮, 唉呀相隔大远啊,不我活兮! 不让我们聚会啊!于嗟洵兮, 唉呀别离大久啊,不我信兮! 不让我们守约啊!他的凄婉呼声透露了人们对不义之战的反抗。从军不但给士兵带来了不幸,而且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他的家人。除了战争,沉重的谣役负担也使人民不堪其苦。《唐风·鸨羽》中一位长久在外服役的农民,想起不能在家耕种来侍养父母,不禁满怀怨愤地唱着:王事靡盬, 国王差事没有完,不能艺稷黍, 不能在家种黍梁,父母何怙? 爹娘生活靠谁养?悠悠苍天, 悠远悠远老天何,曷其有所! 啥时才能回家乡?   
 而在家中的父母兄弟,同样也牵肠挂肚地想念着服役的亲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唤着,如《魏风·陟岵》:嗟于子, 孩子呵,行役夙夜无已! 服役早晚不停忙!上慎。。 哉! 回来吧,多保重,犹来无止! 不要滞留在异乡!反映摇役制度之苦的代表作,还有《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在远方,不日不月, 没日没月别离长,曷其有恬? 几时团圆聚一堂?鸡栖于桀, 小鸡回家上木桩,日之夕矣, 傍晚西边落太阳,羊牛下括。 牛羊下坡进栏忙。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在远方,苟无饥渴? 不会受渴饿肚肠?   
 黄昏,是妻子最想念丈夫的时候。她看见小鸡进了窝,牛羊归了栏,却盼不到久役的丈夫回家来,不由得产生了人不如禽畜的思想。作品反映了无休止的服役制度的残酷性。诗从思妇“苟无饥渴”的惆怅的企祝,衬托出她忧虑关切的深情和征人饥渴交加的困苦。以景写情,以思妇写征人,从她口中缠绵摇曳地唱出了人们由于播役而妻离子散的辛酸。以上几首诗,都是以分离思念的形式,反衬战争与摇役的罪恶,但并没有意识到如何来消灭非正义战争。至于反映人民拓护正义战争的诗歌,可以《秦风·无衣》、《小雅·采薇》为代表《无衣》是秦襄公时人民为王伐戎的军中战歌。西周末年,周幽王奢侈淫佚,他的岳父申侯勾结犬戎打进了周都,幽王死,周地大半沦陷。这就激起人民与秦襄公的愤怒,他们有力地打退了犬戎。王先谦说:“秦自襄公以来,受平王之命以伐戎。”又说:“西戎弒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他指出《无衣》为秦民所作,是很对的。    
 岂曰无衣? 谁说没衣穿?与子同袍。 你我合披一件袍王于兴师, 国王要起兵,修我戈矛, 赶快修理戈和矛与子同仇。 咱们仇人没法逃!诗人以豪爽的口吻,表示出一切困难都可克服的乐观精神和彼此互助的热情,接着又道出了慷慨从军、共同御侮的决心。对敌人的仇恨,对战友的热爱,是从当时的保家卫国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而发出的歌唱。可见正义的战争,是人民所拥护的。《采薇》是西周末周懿王时代的一首民歌。《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日:‘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岂不日戒,玁狁孔棘’。”北方的少数民族(玁狁即后来的匈奴)经常畏扰中原,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为了抵御侵略,兵士毅然随着将军拿起武器,离家远戍。诗人说:忧心烈烈, 游腔忧愁似火浇,    
 载饥载渴。 又饥又渴真苦煞。我戍未定, 我的防地还没定,靡使归聘。 家信托谁捎回家!!王事靡盬, 国王差事无休止,不遑启处。 想要休息没闲暇。忧心孔疚, 满怀忧愁太痛苦,我行不来。 生怕从此难回家!居无定所的生活,音讯隔绝的思念,饥渴劳顿的折磨,使战士心里很痛苦,但是他又想到:岂敢定居? 怎敢安心住下来?一月三捷。 一月争取几回胜。岂不日戒? 每日戒备怎能免?玁狁孔棘。 玁狁节节进攻咱。他把战争带来的痛苦,算在玁狁头上,用夺取胜利的豪气冲淡了思家的悲伤。在错综复杂的心理状态中,他终于摆脱了个人的痛苦,熬过了饥渴之劳,同“君子,一起抵抗玁狁的侵略。这    
 正是人民认识到了正义战争的性质、认识到了抵御外侮的重要的结果。《采薇》的作者就是这样深明大义。但战争结束之后,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呢?《采薇》的最后一章写道:昔我往矣, 想起从前出征时,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随风吹;今我来恩, 如今回来路途中,雨雪霏霏。 大雪纷纷满天飞。行道迟迟, 路途遥远漫漫长,载渴载饥。 又渴又饥真劳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