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生 命 奇 葩 >

第7部分

生 命 奇 葩-第7部分

小说: 生 命 奇 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个伟大的科学探险家,《南美旅行记》是他的 

科学考察记。达尔文非常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洪堡德那样进行科学考察 

和旅行。 

     在剑桥,达尔文的博物学才干和善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能力,被他的老 

师汉斯罗发现。这位年轻的英国博物学家热心地指导达尔文学习植物学、昆 

虫学等,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达尔文即将跨出校门的时候,汉斯罗教授日夜为他的职业操心。他四 

处打听、联系,终于得到一个好消息:英国海军部所属的皇家勘探船贝格尔 

舰准备去南美进行科学考察,恰好需要一位年轻的博物学家,汉斯罗教授觉 

得,这最好的人选就是达尔文…… 

     1832年1月16日,贝格尔舰到达佛得角群岛的主岛——圣地亚哥岛的 

普拉雅港。这是达尔文考察的第一站。生平第一次走进热带椰子林,达尔文 

被如画的景色深深吸引,兴奋异常,森林里植物繁茂,昆虫低鸣……他真正 

地看到了大自然的美! 

     可他随即便想到了身负的重任,立刻投入考察工作,收集各种资料。风 

吹日晒,雷电交加,他历经了种种艰难困苦。每天,他总要用2~3小时写科 

学考察日记,并随时给汉斯罗老师写信汇报他的考察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 

想法,寻求他的指导。 

     1835年9月中旬,贝格尔舰驶进太平洋,向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驶 

去。远远望去,一群宛如海面的岩石那样的岛屿隐约可见。加拉帕戈斯群岛 

是由7个大岛和23个小岛组成的,位于太平洋赤道线上,距离南美大陆只有 

900多千米,不像南美大陆那样热。岛上的植物、动物非常丰富,各种动物 

的形态、习性却不一样。就是同一种动物,也有差异。达尔文对此非常感兴 

趣,他要探索个究竟。这个群岛上的龟特别多,故有“龟岛”之美名。达尔 


… Page 30…

文遇到2只大龟,每只至少有200磅重,其中一只正在吃一块仙人掌。它向 

他凝视了一下,然后不慌不忙地慢慢走开了。这些岛屿仿佛是大龟的乐园, 

达尔文在岛上发现了至少3种不同的龟。生活在干燥、低地的龟主要吃仙人 

掌;在潮湿地上的龟吃树枝。他还发现,这些龟不仅在习性上有差异,在其 

他特征上也有不同。 

     有一天傍晚,贝格尔舰上的几名军官围住这位年轻的博物学家,向他提 

出了他们感兴趣的一些问题: 

      “我们到处看到丰富的生物种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物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不是说上帝创造的生物不变吗?” 

      “为什么自然界的生物多种多样,变化无穷呢?难道有许多上帝同时进 

行创造活动吗?” 

     达尔文试图用《圣经》来回答他们的问题,但他们见多识广,总能举出 

反驳的例子来。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神奇世界和这些问题,使达尔文翻来覆去 

地思考,他渐渐意识到,自然界的事实与神学教义似乎是不可调和的。 

     经过观察和艰苦的探索,达尔文终于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动、植物在 

外界环境长期影响下发生了变异。他在岛上采集了26种鸟类标本,发现有 

14种不同的地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原先,这个群岛并没有鸟,地雀是 

从南美洲大陆飞到这儿的。由于地理隔离,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地雀的形态 

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不仅不同于南美洲的地雀,在群岛的不同小岛上也出现 

了形态不同的地雀。 

     离开加拉帕戈斯群岛时,生物进化的理论已经在他的心中萌芽。 

     贝格尔舰的环球考察历时5年,于1836年10月结束。经过5年的考察, 

达尔文已经初步建立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这次伟大的经历,决定性地影响 

了达尔文的一生。 

     回国之后,达尔文的脑海始终被一个问题占据着,就是“生物为什么会 

发生变化呢?”他决心揭开这个谜。虽然5年的环球考察给他的健康带来极 

大的损害,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探索着。 

     他开始搜集动物、植物在家养条件和自然条件下发生变化的一切事实, 

并印发了大量的调查表,拜访了许多植物育种家和动物饲养家,听取他们培 

养良种的经验。经过 15个月的系统调查,他整理出了第一部物种变化的笔 

记,记录下了他对家养和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变异的观察和分析。 

     他观察了150种鸽子。有嗉囊膨胀起来像个气球挂在胸前的突胸鸽;有 

善于飞翔、专门传递书信的传书鸽;还有尾羽如同孔雀开屏的扇尾鸽等。这 

些不同种类的鸽子都是由一种野生鸽——岩鸽产生的。他调查了家鸽演变的 

历史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岩鸽经过几代家养,发生了变异。养鸽者根据 

自己的爱好,有选择地培养,经过几代,个体就被保存下来。例如有的人喜 

欢传书鸽,就选择一种颈长、羽毛多、善于飞翔的家鸽,让它们交配,去劣 

保优,再用优良品种连续繁殖几代,就培养出了传书鸽的品种。 

     他还仔细研究了种类繁多的金鱼。欧洲的金鱼是由中国引入的。他查阅 

了中国古代书籍得知,在中国的宋朝,有人把朱红色鳞的鲫鱼放在缸里饲养,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鱼渐渐表现出各种形态的变异,人们把不同形态的鱼 

挑出来,再分缸饲养,结果变化越来越大,经过近千年的选择,终于培养出 

各种各样的金鱼。 

     达尔文还研究了猫、狗、牛、羊、家兔、鸭、鹅等动物以及牡丹、菊花 


… Page 31…

等各种观赏花和植物,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总结出一套理论:人们是在用人 

工选择的方法培养新种的家养动物和植物。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在改变生 

活条件的影响下,它会出现个体差异。人们把那些符合人类利益的变异类型 

挑选出来,让它们传宗接代,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这些个体变异就能 

够传递下去,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他又反复思考,人工选择的原理能够适用于生活在自然条件下的生物 

吗? 

     他想起在大西洋马德本岛上的昆虫,它们中大多数的翅退化,不会飞; 

而少数昆虫的翅又特别发达。为什么同一岛上的昆虫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原 

来,岛上经常刮大风,会飞的昆虫大部分被风刮到海里淹死了,只有少数翅 

特别发达的和在地上爬着不善飞行的昆虫侥幸生存下来。于是,一般会飞的 

昆虫渐渐灭种了,只剩下翅特别发达和干脆不会飞的昆虫了。 

     这说明,是环境选择了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方向。自然界同样存在类似人 

工选择的过程。可这个过程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1838年10月的一天,达尔文偶然拿起一本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著的 

 《人口论原理》读了起来。这下使他突然明白了。原来,书中说到:有的时 

候生物会出现繁殖过剩。就是说生物无限度地繁殖,生存空间太拥挤,营养 

不足,就会造成生物的大量死亡。例如,原有的一块草地只有50头羊,它们 

有充足的草和生存空间,每只羊都很健壮,经过若干年,这块草地上的羊增 

加到了200只,于是,草就不够吃了,生存空间也太小了,这样一来,大量 

的羊便会死去。达尔文想,看来,生物必须和生存环境作斗争,生物之间也 

为了争夺生存空间、阳光和营养而发生斗争。在生存斗争中,能够适应环境 

的物种就生存下来,不断发展;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就被淘汰。他据此总结为: 

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叫做自然选择。 

     1856年5月1日,达尔文开始系统地写作生物进化的著作——《物种起 

源》。 

     当这部著作写到一半时,达尔文的朋友,另一位博物学家华莱士给达尔 

文写了一封信,并寄给达尔文一篇他的论文,论文的观点和达尔文一样。他 

请达尔文帮助把文章转送到剑桥大学去。达尔文非常乐意地这样做了,并在 

文章的下面附上了自己的一段话,他说,他本人和华莱士持有相同的观点, 

不过考虑到文章发表后肯定会引起一场风波,所以对于是否公开发表的问题 

一直犹豫不决。 

     剑桥大学的博物学家们得知达尔文的研究都感到非常高兴。他们都劝说 

达尔文公布自己的观点。于是,达尔文和华莱士联名写了一篇文章,并在著 

名的林奈学会的讲坛上得以宣读。一年以后,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全 

名为《论自然选择形成的物种起源》)便问世了。 

     果然不出达尔文所料,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在书中,达 

尔文提出世界决不是在一个星期里创造出来的,它的历史已经非常非常悠 

久,它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在继续发生变化。一切生物也同样发生了变 

化,人最早决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不断进化而来的。 

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不可能是真的。这些观点激怒了西方的神学论者和教会势 

力,他们不能忍受人类都是猴子的子孙这种说法,甚至连达尔文过去的某些 

老师和朋友也都写信或发表文章抨击他。咒骂、恐吓、嘲笑和憎恨一股脑向 

他涌来。 


… Page 32…

     由于当时教会的势力很大,因此,达尔文著作的发表并没有给他带来任 

何荣誉。但这些都没有动摇达尔文的信念。他并非孤立无援,汉斯罗教授等 

一批剑桥大学的博物学家以及著名的博物学家赫胥黎教授等都是他的支持 

者,而且,他的支持者越来越多。 

     恩格斯将达尔文的进化论赞誉为19世纪世界的三大发明之一;马克思也 

将他的 《资本论》第一卷寄赠给达尔文,表达了他对达尔文的赞赏和钦佩。 

达尔文所奠定的进化论成了今天人类认识生物界的基石,成了生物学的理论 

核心,推动了现代生物学的进展。 


… Page 33…

                         沉默了35年的豌豆试验 



                          ——孟德尔的遗传法则 



     在奥地利的西里西亚附近海因泽多夫村,有一幢普通房子,墙壁上悬挂 

着一块金属匾额,上面用捷克文和拉丁文镌刻着下列字样:“遗传学的创始 

人约翰·格雷戈尔·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生于此”。 

     将孟德尔誉为遗传学的创始人是当之无愧的。 

     远古时代的人就注意到孩子或多或少有与其父母相像的地方,有时候简 

直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毛发及指甲 

的特性或走路姿式,运动的独特性等是能传给子孙的,可是不易说明。” 

     从17世纪始,人们开始对遗传现象进行实验性的研究。 

     1683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曾报道:将野生的灰雄兔和有颜色的雌兔放 

在一块让其交配,结果生下来的所有兔子全与母兔颜色无关,而呈现公兔的 

灰色。 

     1760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写了在紫茉莉等植物上进行人工交配的论 

文,并描述了亲代到子代的遗传现象。 

     1761年,德国植物学家科尔罗伊特提出:从两个烟草种中所得到的杂种 

生育力特旺盛,利用价值也高。 

     1828年,德国的维格曼做成了瞿麦和烟草的杂种,杂种并不必然显示其 

两亲中间的性状。 

     1882年,英国人戈斯发表了如下实验结果:将结淡黄色豆粒的豌豆植株 

的花粉放到结绿色豆粒的豌豆植株上去,杂种结淡黄色豆粒;将杂种豆粒播 

种下去长出的植株的果实表现出双亲的特性,再将它们播种下去,绿色豆粒 

产生的后代全为绿色,淡黄色的后代有的混杂着双亲的特性,有的全结淡黄 

色豆粒。 

     1830年,法国人塞杰雷特对香瓜杂种进行了研究,发现杂种子孙会分离 

出许多性状,且有新组合起来的性状出现。 

     法国人瑙丹自1855年以后的13年间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他写道: 

他在好几种植物上培育出了杂种,不论把杂交的哪一方作父本或母本,其杂 

种总是表现出相同性状,这样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全表现出相同性状,而在第 

二代以后发生各种性状的分离。在第二代,双亲的各种性状形成不同的重组 

再现。 

     在孟德尔之前,许多遗传学家已经进行了这么多研究工作,他们描绘了 

一大堆有趣的遗传现象,他们曾设想过与今日基因相似的物质。但遗憾的是, 

他们对于这类遗传因子 (今称为基因)的重组和分离等都没有进行数量关系 

的分析。他们并没有发现“遗传法则”。而孟德尔注意到了这一点。通过8 

年豌豆杂交遗传试验的反复观察研究,他找到了生物的“遗传法则”,从而 

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这种独创性足以说明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创始人。 

     孟德尔祖籍德国,他父亲是一位农民,务农之余尤爱花草果树。孟德尔 

自幼聪明,常随父亲在花园里栽培各种花草。孟德尔6岁时入本村小学就读, 

课余兴趣全在种植花卉和养蜂上。在这个环境中,他掌握了不少植物栽培和 

管理方面的知识。因家境贫寒,其父一度让他休学,学校一位教师看出了孟 

德尔的培养前途,极力劝说其父亲,孟德尔才得以继续学习。从小学到中学, 


… Page 34…

孟德尔成绩一贯名列前茅。1840年,孟德尔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学院,学 

习了数学和物理等课程,从而为以后的遗传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