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蒙巴顿 >

第32部分

蒙巴顿-第32部分

小说: 蒙巴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德维娜是个要强的、事业型的女人,她在宁静的康提没果多长时间,便要求丈夫
允许自己去访问前线部队,蒙巴顿答应了。于是,埃德维娜首先飞抵印缅边境一带
访问了斯利姆将军的第14集团军。斯利姆回忆说:
          前线的条件还是艰苦的,当遇到那些既没有桥又没有船
      的小河时,她就跳下水游泳过去。蒙巴顿夫人是给人能留下
      深刻印象的那些女人们之一。她的头脑绝对是第一流的,她
      勇敢无畏,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所
      有这一切又因她那迷人的女性魅力而倍增。人们不可能与这
      样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争吵。她真诚地与我们交谈,尽心尽力
      地为我们办事,她的风采折服了我的部队,包括我。
    如果说由于蒙巴顿坚持海上登陆的“德拉卡拉”计划,引起过斯利姆陆军部队
的不满和意见的话,那么,埃德维娜对前线地面部队的访问,则帮助丈夫融洽了与
斯利姆等陆军将领们的关系,使他们又和好如初了。看来,埃德维娜在蒙巴顿最苦
闷、最恼火的时候来到东南亚,真可谓正是时机。
    实施自己最欣赏的两栖登陆作战计划已毫无希望后,蒙巴顿只得又捡起“卡皮
特尔”计划。这是一个纯粹的陆上进攻计划,作战的主力将是第14集团军的8至9个
师。计划要求英印部队首先强渡亲敦江,并在那里建立桥头堡,然后在曼德勒一塔
泽一稍埠一敏建地区与日军进行决战,得手后再南下进攻仰光。显然,这不如“德
拉卡拉”计划中,要求直接对仰光发动登陆作战来得迅速,但蒙巴顿现在已经没有
选择的余地了。旱季已经来临了,这是地面部队展开行动的最好时机,不允许错过
这几个月的时间;而且伦敦方面对他迟迟不愿定下从地面发动进攻的决心,已有些
恼火,文登就曾来电暗示蒙巴顿;“我担心这种连续不断的拖延对你来说太可怕了”。
经过一番思考后,蒙巴顿终于在11月初正式决定对缅甸日军的歼灭行动将以地面作
战的形式来完成。
    后来战局的发展表明,这一决定是对的,尽管在陆地山岳丛林中作战令英军付
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过,蒙巴顿主张进行两栖登陆,吸引敌人在海岸地区决战的
“德拉卡拉”计划,由于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谁又能说它是错的呢?
    话说两边。英帕尔战役日军惨败后,驻缅日军首脑十分清楚,英军早晚有一天
要渡过亲敦江打过来。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塞班、关岛、提尼安等战役中的失
利,此时,“缅甸的战略地位,对大本营来说,已失去了政治战略指导上的积极意
义。只不过是泰国、马来、印度支那半岛西面的防壁而已。然而,防守缅甸的价值
并未失去,因为它占有能够扼制盟军企图沿孟加拉湾向马来半岛的头部和新加坡方
向进攻的英印军锋芒的地位。”所以,日本认为还必须守住缅甸。
    新上任的日本驻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中将,根据南方军总司令部的指
示,于1944年9月底拟出守卫缅甸的作战设想,并为各地段作战确定了代号:继续切
断及妨害印中地面联络的作战称为“断作战”;对向曼德勒附近及该地以南伊洛瓦
底江畔正面来攻之敌的作战称为“盘作战”;对向印度洋沿岸正面来攻之敌的作战
称为“完作战”。“盘作战”和“完作战”是针对蒙巴顿的英印军队;而“断作战”
是对付北缅中国远征军的,这里不再去表。
    10月下旬,日本情报机关已侦知盟军将放弃蒙巴顿的“德拉卡拉”计划,基本
上确立了由陆路进攻缅甸的战略,于是,木村中将立即召集第15军、第28军、第33
军各参谋长及作战主任到仰光,就方面军今后作战构想,特别是“盘作战”指导要
领,进行了研究。研究的课题是:
          1.面对将要全面转入旱季攻势的优势的英印军,第15
      军能否保持住目前从英多附近经明京山脉至加里瓦的战线?
          2.因丧失大半机动能力而战力下降的第15军主力,能
      面对航空优势及机动能力夸称卓越的英印军的追击,实行
      500公里以上的转进,在伊洛瓦底江岸确立反击态势吗?
          3.在伊洛瓦底江畔的防御,是以前岸配备,还是江岸直
      接配备,或是后退配备,怎样较为妥当?
          4.对来自伊洛瓦底江东岸、瑞丽江畔方面的一部盟军之
      侵入,如何处理第15军与第33军的衔接部位蒙米特的防卫?
    这些法西斯职业军官们确实是战争的行家,提出的课题颇有预见性和针对性。
在仰光海边一幢警卫森严的楼房内,他们经过几昼夜的研究和争论,得出了如下的
结果:
    针对第1项课题,根据第15军的现状来判断,“与其说在目前战线上坚守两个月,
将忍受敌人攻击的损失,莫如说过急的退却,使军内部崩溃的危险更大;解决第2项
难题的办法是,先使第31师团占据瑞波平原,然后让在英多方面战斗的第15师团及
第53师团,沿着英军机动部队追击困难的伊洛瓦底江两岸地区后退;对第3项课题的
争论结果是,实施伊洛瓦底江岸的直接配备;最后一项的研究结论是,“第15军与
第33军衔接部位的汤彭山脉,是第15军的右翼屏障,必须确保。”
    从木村兵太郎发扬“军事民主”,搞的这次集体讨论和研究的结果来看,日军
防守缅甸的基本战略是坚守防御与机动防御相结合,并未强调反击作战。然而这个
战略没过几天,就被方面军参谋长田中新一中将改变了。他提出的作战指导纲要是,
“方面军虽采取战略持久,但在战术方面则采取积极地反复地反击”,并且规定,
适时与英印军在伊洛瓦底江进行决战,“决战正面预定为曼德勒之伊洛瓦底江下游
江畔或伊洛瓦底江口之三角地带”。他在请求木材方面军司令官批准自己的方案时
虽承认:“本作战指导,万一失败,可能遭到全军覆灭的恶运,但除此之外别无良
策”,强烈要求批准。
    木村内心主张“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方面军必须避免陷入决战,因为动辄陷于
决战,结果有耗尽战力,难达战略持久之虞”。可是,田中新一虽是他的参谋长,
但资历不浅,与他的军衔同样是陆军中将,所以当田中强烈请求批准自己的方案时,
木村经过一番沉思权衡,还是违心批准了。那次所谓“军事民主”集体研究出的结
论,就这样被轻易地置于不顾。战后,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室编纂的《缅甸作战》
一书评论道:
          田中参谋长考虑的作战指导思想,明显与木村方面军司
      令官的想法相背谬。与琐事不同,在作战指导的根本观念方
      面只要被认为有重大相背之处,方面军司令官必然要求修正。
      但木村中将没有这样做,大有被参谋长的硬性请求所屈服
      之势。
    言外之意,木村患得患失,没有起到主帅总揽全局大政方针的作用,也应对日
军后来在缅甸防御作战的全面失败负有责任。
    这时整个缅甸的日本部队尚有10个师团、两个独立旅、l个坦克联队和10万人的
后勤部队,另有1个飞行师,但能作战的飞机仅约50架。日军的这些师团团在缅北、
若开和英帕尔战役中屡受重创,兵员和战斗力都远非过去可比。滇西缅北的第18、
56师团在中美英印联军的打击下,正在向南溃退。在缅北南地区的第54、55两个已
很弱的师团也受到英第15军的钳制。能够集结在缅中地带与斯利姆第14集团军决战
的部队,只有片村四八中将接任的第15军及一些配署部队,而该军的4个主力师团经
英帕尔—科希马之战后,元气尚未完全恢复,据日方材料称,全军兵员仅3万人左右。
而斯利姆集团军此时下辖的第4军和第33军,总共有6个陆军师、3个独立旅和2个坦
克旅,即相当于8至9个满员师的实力。英军在数量和质量上,这时都远远超过当面
的日军各师团,而且还有更强大的装甲部队的支援以及绝对的制宝权。日第15军与
这样的对手决战,无异于自投罗网。如果能够凭借山岳丛林的有利地形,软磨硬抗
地打一场机动防御战,或许还可以拖延一下时间,等待战局形势的变化和增援部队
的到来。
    蒙巴顿不再迟疑和拖延了,他全力以赴投入陆路进攻的准备工作。他很清楚,
要使进攻缅甸迅速奏效的话,显然还有许多事要做,从根本上说,主要的问题还在
后勤,而不在战术。虽然斯利姆的第14集团军陆上运输和内陆水上运输都得到了改
善,但向缅甸内地纵深发展还要依靠空中补给。为此,蒙巴顿专门组建了一支“战
斗货运特遣部队”,货运飞机自然是从美国那里借用的。他还将分散的情报机构统
一协调起来,使战区总部加强了对它们的领导。这正是:云谲波诡,两栖计划落空;
舍己从人,转入陆路进攻。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说。   
  蒙巴顿        
      第十八章 穿插敏铁拉
          平原围歼计未成,蒙氏速把新策生;
          遣派铁军去奔袭,腹背插刀敌入瓮。
    盟军大规模进攻缅甸的行动,首先从强渡印缅边境东侧的亲敦江开始。
    1944年11月10日,斯托普福德将军指挥的第33军在亲敦江西岸完成攻击部署。
黄昏时分,阿萨姆团的一个突击营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江对岸的莫莱发起冲锋。士
兵们乘坐的橡皮舟在湍急的水流中如同一片树叶,他们不顾东岸日军阵地射来的子
弹勇敢地向前挺进,在付出一半伤亡的代价后,终于登上了东岸。接着,该军的第
20师主力也陆续渡过了亲敦江,并占领了莫莱。与此同时,第11东非师在皇家空军
准确无误的空袭支持下,沿着亲敦江西岸幽暗的加包山谷向加里瓦打去。加里瓦位
于莫莱以南约50多公里,是日军在亲敦江上建立的又一个防御阵地群。东非部队的
进攻遭到对方激烈地抵抗,直到12月2日才占领了加里瓦。至此,进攻部队完全控制
了莫莱至加里瓦这段50多公里长的江面。
    12月10日,印度工兵在亲敦江上迅速架起了桥梁,使第14集团军的各主力师得
以开过对岸。在大部队过江时,蒙巴顿来到桥头巡视:“我们看到一番令人鼓舞的
景象——亲敦江上,我们的无数水陆两用车和其他运输工具正在运送兵员;河岸上,
各种型号的卡车和机动车疾驰前进,就像赛马大赛那一天通往埃普索姆(英国著名
的赛马场)的交通一样。步兵们排成一行和车辆齐头并进,马拉的车辆夹杂其间。
整个景象就像是奔涌向前的巨浪,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激动人心的景象。”
    蒙巴顿和斯利姆之所以在漫长的亲敦江上选择这一地段渡江,是企图与日军在
瑞波平原上决战。瑞波平原位于加里瓦西南面,它是缅甸干燥的中部平原的一部分,
是夹在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之间的一片开阔的地区。相对于山岳丛林地区,多沙土
的瑞波平原,显然更能发挥英军的装甲优势和空中优势,是与日军较量的理想场所。
在瑞波平原这个主要“捕杀场”上,他们安排的“捕杀手”是梅塞维的第4军。梅塞
维是非洲战场上的英雄,又在若开等战役中立过功,不久前刚刚被提升为第4军军长。
斯利姆曾在一次集团军司令部的会议上说:“我要的是这样一个人,他将在亲敦江
破釜沉舟,然后率领部下前进——而梅塞维正是这样的人!”
    梅塞维的第4军,包括他自己担任过师长的那个赫赫有名的第7英印师和训练有
素的第19和第17英印师。后来,集团军直辖的第5英印师也归梅塞维指挥。第7英印
师这时由埃文斯担任师长,他也是若开战役中的功臣;第19英印师由身经克仓之战
和沙漠之战的又一名老将、精力充沛的皮特·里斯将军指挥。梅塞维的装甲部队为
第25坦克旅。蒙巴顿给梅塞维的命令是:跨过亲敦江后进入瑞波平原,与日本第15
军驻守在那里的师团进行决战,并夺取日本人在耶乌—瑞波地区的各重要机场。这
一击要打得既快又狠。
    按照蒙巴顿的估计,中国人和美国人的5个师,即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正把
日本的两个师团牵制在缅甸北部地区。同时,英第15军的部队将在若开地区牵制日
军的大约1个半师团。此外,几项洋攻计划,包括对缅甸南部漫长海岸部署引而不发
的两栖攻势,又可把日军的1个半师团从主要战役中吸引出去。这样,梅塞维的第4
军在瑞波平原上歼灭若干个日本师团,是完全有把握的。
    梅塞维部队渡过亲敦江后,遵命向东冲击。第19英印师到12月12日,已推进了
80多公里。4天之后,他们又占领了英多西北部的班毛,并同从北部挥戈南下的英第
36师会合,向瑞波平原逼近。         第19英印师推进得这么远而竟未激起日军主力的反应,说明了什么?当情况逐
级上报给蒙巴顿后,引起了他的思考:英帕尔战役以后接替河边正三的木村兵太郎
中将,是日军出色的军事谋略家之一。既然他让第19英印师如此轻易地推进到瑞波
平原的边缘,可见他并不想在这块宽阔的平原上决战。这使他大失所望,他原想在
这一比较空旷的地区,用英军优势的装甲部队、大炮和空军,包围并全歼日军的。
因此,他会同斯利姆研究制定了一个新方案:斯托普福德的第33军(相当于4个师)
从北面向曼德勒施加压力,去占领伊洛瓦底江上的渡口;这时,梅塞维的3个师要从
吉灵庙向正南进发,尽可能悄悄地直插密沙河流域,然后从甘高向东南推进,在本
各附近的伊洛瓦底江下游占领一个渡口,目的是越过日军守卫曼德勒部队的后方,
在敏铁拉附近建立一个战略性屏障,从而封锁他们径南向仰光的退路,并截断来自
仰光的补给。最终将日本第15军歼击于曼德勒一塔泽一稍埠一敏建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