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烈将军史迪威-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赴华的全部美国军队。
出发之前,罗斯福总统于2月9日中午亲自召见了史迪威,他总喜欢表现得比别
人更了解、更重视、更关心中国,丘吉尔对这一点有很深的感触,其实这主要是美
国的战略需要。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如果中国人屈服了,你想想那会发生什
么?那会有多少个日军师团腾出手来,他们会攻占澳大利亚,唾手可得地夺取印度,
直接冲向中东……。那将是日本和德国的大规模钳形攻势,他们将在近东的某个地
方会师,彻底切断俄国的对外联系,把埃及孤立起来,封锁地中海的全部航道。那
时候美国还能干些什么呢?”
史迪威是第一次与总统会面,但他并不为此感到荣幸,因为他对罗斯福没有什
么好感。史迪威倾向于共和党人,对这位民主党的总统怀有政治上的抵触情绪。同
时,罗斯福是海军出身,史迪威认为他总是“把海军视为掌上明珠,而把陆军当作
后娘养的”。此外,罗斯福夸夸其谈,从不容别人插嘴的习惯,也使沉默寡言,绝
不多说一句废话的史迪威感到无法接受。
他们这次20分钟的会面像往常一样,由罗斯福滔滔不绝的谈话垄断了几乎全部
时间。史迪威觉得他讲话的样子像是对选民发表政见演说,是“漫无边际的奢谈”
和“一大堆空话”。罗斯福并不想听听史迪威的看法和建议,也不想了解这位史汀
生和马歇尔十分赏识的陆军将领。本来他们两个人对中国是抱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望
的,如果他们加深一点儿互相了解,或许能够在对华问题上达成更加一致的基础,
但是,这个机会失去了,这给史迪威的赴华使命留下了严重后患。
史迪威好不容易找个空子,向罗斯福问了一句:“总统是否有信要带给蒋介石?”
事先他通过史汀生向罗斯福提出了这一要求,希望罗斯福能给蒋介石写一封私人信
件。显然,罗斯福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摇摇头,稍稍停顿了一下,想找出
几句振奋人心的话来结束他们的会面。他说:“告诉蒋介石,我们永远支持中国的
事业,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直至中国收复全部失地。”
两天以后,即1942年2月11日,史迪威乘坐的飞机离开华盛顿,开始了飞向中国
的航程。两年多以前,他乘船横渡太平洋,从中国回到美国,那时太平洋还保持着
宁静,现在即使是飞机也不敢从太平洋上空飞过了。欧洲和北非的上空也不安全,
他只有绕道南美飞越南大西洋,穿过非洲再转向东方。史迪威的心清很不平静,自
从受命以来一直困扰着他的许多疑团,依然萦绕在他的心头。“模糊不定的任务性
质,无法预料的条件和形势,这一切都造成了沉重的思想压力。中国人会积极行动
吗?他们会不会袖手旁观?英国佬愿不愿同我们合作?”正是:名将未成“体育家”,
终作“祭品”来中华;力挽强弓欲射日,旁顾左右箭难发。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
章分解。
钢铁将军史迪威
第十四章 兵败缅甸
日军凶诈大奔袭,中英交恶错战机;
强将难驭远征军,英雄无奈扼腕惜。
话说史迪威乘飞机离开美国之后,先是南跨加勒比海,飞往巴西的纳塔尔,从
那里向东飞越大西洋,到达非洲的利比里亚;尔后再绕道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北上,
于2月21日晚飞抵埃及首都开罗。
第二天,飞机在开罗加油、保养,史迪威则利用这个机会,去美国驻埃及的军
事代表团了解非洲的战场形势。此时,英军在埃及的战况正急转直下,处于不利的
态势。在上一年11月,英军从埃及向利比亚境内的德、意军队发动攻势,但很快就
被挫败。1个月前,隆美尔率领德意联军开始反攻,英军节节溃退,损失惨重。
听到这个情况,史迪威不由得眉头一皱,心里一阵悸动。几天前,他刚刚接到
消息,新加坡的英国守军8万余人于2月15日缴枪投降,日军占领了整个马来半岛。
入侵缅甸的日军,也于2月9日突破萨尔温江,正在向锡唐河一线推进。一旦日军占
领缅甸,下一个目标就是印度。如果日军攻下印度,德军占领埃及,那不就要出现
轴心国东西对攻、打通欧亚的钳形攻势了吗?史迪威既感到焦虑,又感到困惑,
“我的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世界正在崩溃吗?”
他更清楚地看到了赴华使命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在同盟国的战略全局当中,推
动中英合作,确保缅甸无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守住缅甸,才能保证美
国的租借物资大量运往中国,使中国战场更有效地牵制住日军,减轻太平洋上的压
力;只有守住缅甸,才能阻止日军西攻印度,避免同盟国被德日军队拦腰斩断。但
是,在日军攻势极为凶猛,同盟国节节失利的情况下,要守住缅甸绝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
飞机从开罗起飞以后继续东行,经巴格达、沙迦、卡拉奇等城市,于2月25日中
午到达印度首都新德里。
新德里位于印度原都城德里的西南,是英国人在1920年开始修建的一座新兴城
市。这座城市建筑宏伟,街道宽阔,绿树成荫,市容整洁,显露出借人的现代气息,
但是,在其背后却隐含着浓郁的殖民主义色彩。当时,印度人的反英情绪正在高涨,
尼赫鲁领导的国民大会党发起了对英国的“不合作运动”,甚至有不少人主张亲日
反英。
就在史迪威到达新德里之前,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对印度进行了十几天的访问。
他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劝说英国人改变对印度的政策。允许印度在战后成为英
联邦的自治领地;另一方面,则是游说尼赫鲁、甘地等人,劝他们暂时放弃争取完
全独立的激进主张,与英国人合作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这两方面都不肯作出妥
协,蒋介石无功而返。尤其是英国人的顽固态度,更增添了他对这个老牌殖民帝国
的强烈不满。
史迪威到达新德里的当天下午,出席了英印军总司令部召开的会议。总司令部
大楼气势庆宏,足可以装得下整个美国陆军部;会议室里坐满了佩戴着中将、少将、
准将军衔的英国军官,足可以指挥一支庞大的军队;但在前线,英军却只有三个旅
的兵力。这样一个事实,也在淋漓尽致地展示和嘲弄着大英帝国外强中干、江河日
下的颓势。 史迪威问起了缅甸的战局,除一位军需主任介绍了一下后勤供应情况外,其他
人对缅甸战况几乎一无所知。当时,英印军总司令韦威尔上将已出任盟军西南太平
洋战区最高统帅,正在爪哇指挥作战。英国人既没有缅甸防御的全面计划,也没有
与中国军队协同作战的方案,甚至连日军在缅甸的兵力、部署和作战意图都不清楚。
据英国人说,由于新加坡失陷,荷属东印度大势已去,盟军在爪哇的联合指挥部已
经解散,韦威尔马上就要撤回印度。第二天,史迪威离开新德里,飞往加尔各答,
准备在那里等候韦威尔。
2月28日,韦威尔来到加尔各答。这位英军在远东的最高统帅神情沮丧,疲惫不
堪,本来十分魁梧的身材显得略微有些佝偻。半个月前,他从新加坡撤退时,慌乱
之中从码头上跌了下去,摔伤了腰。他向史迪威讲述了日军在东南亚地区的强大攻
势,从香港的陷落、马来亚的溃退、新加坡失守,一直到爪哇的惨败。缅甸的形势
也十分危急。2月23日,日军击溃了锡唐河防线,正在向仰光的侧后退进,仰光已陷
入一片混乱。韦威尔目光低垂,仿佛有些羞愧地说:“这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军事灾
难。日军的凶猛进攻、狡猾的战术和空中优势,使英军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
感和自卑感,几乎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缅甸能否避免重蹈东南亚失败的覆辙,
他似乎是毫无把握。
驻守缅甸的英军,有英缅军第互师,英印军第17师,英澳军第63旅和装甲第7旅
等部,共约4万余人。除英缅军以外,其他部队都是新近从中东地区调来的。2月20
日,丘吉尔亲自出面,希望再调两个澳大利亚师来保卫缅甸,但被澳方拒绝,现在
只有求助于中国了。韦威尔准备马上赶往缅北重镇腊戍,会见蒋介石,请他把已经
应允的两个军,立即派往缅甸布防。
和韦威尔同机到达加尔各答的,还有美国空军少将刘易斯·布里尔顿。他在韦
威尔麾下参加了爪哇作战,这次来印度是准备出任美国第10航空队司令。这支航空
队将接受史迪威的指挥,为盟军的缅甸作战提供空中支援。布里尔顿本来踌躇满志
地想成为这个地区美军的最高指挥官,对史迪威的到来深感不快。他趾高气扬,拿
着一根马鞭晃来晃去,显出一种自命不凡的狂妄。史迪威私下里对副官多恩说:
“空军军官为什么要拿一根马鞭?难道是为了赶鸟吗?”
3月3日,史迪威等韦威尔与蒋介石会谈结束后,乘飞机离开加尔各答,前往腊
戍。腊戍是滇缅路上的重要枢纽。向南,它通过缅甸中央铁路,直达仰光出海口;
向北,它经过婉蜒的滇缅公路,通往中国云南昆明。这里是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必
经之路。
蒋介石是在3月1日来到腊戍的,这是他在一个月之内的第二次入缅,仅从这一
点就足以表明他对缅甸防御的重视。蒋介石此次来腊戍,一是为了向正在入缅的第
5军和第6军布置任务,二是为了与英美接洽和商讨作战指挥与协同问题。
中国方面早在1941年春就在昆明成立了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由军令部次长
林蔚中将任团长,负责筹划与英军协防缅甸的事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驻滇参谋
团派出由侯腾少将率领的中国驻缅甸军事代表团,与英方具体联络中国军队入缅作
战问题,同时即开始动员和调动部队,准备入缅参战。但是,韦威尔等人却以中国
军队入缅会引起华侨和当地居民骚乱为由,要中国方面“暂勿入缅”。直到缅甸战
局出现危机,英军已调不来其他援兵之时,才匆忙要求中国军队入缅助战。
英国人的猜忌和迟疑,不仅延误了中国军队入缅布防,以致失去了先机行动之
利,而且造成了中国方面对英国人的严重不信任。特别是英国方面要求将入缅作战
的中国军队交给英军指挥,蒋介石对此不能不慎而又慎、考虑再三,他没有立即接
受英国人的要求。
但是,为了保住中国西南的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蒋介石终于在2月25日决定派
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入缅作战。第5军负责东吁至曼德勒一线的防御,第6军在泰
缅边境北段布防,第66军在云南保山一带集结待命。3月2日,蒋介石与韦威尔商定,
以仰光至曼德勒的铁路为界,中英两国军队分别负责东西两线的作战。3月3日,蒋
介石在腊戍召集第5军军长杜聿明,第6军军长甘丽初和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等人训
话,大体规定了中国军队在缅甸作战的任务,并要杜聿明统一指挥先期入缅的第5军
和第6军。
史迪威来到腊戍时,蒋介石的训话还没有结束。过了一会儿,他从楼上下来,
与史迪威亲热地见了面。蒋介石穿了一身整洁的军服,和史迪威原来见过的样子没
有什么变化。尖尖的头顶,光光的下巴,恰像史迪威给他起的绰号“花生米”。他
对史迪威的欢迎,应当说是热情的,真诚的。他希望这位深受马歇尔、史汀生赏识,
由罗斯福亲自推荐的美国参谋长,能给中国战区带来更多的军事援助;同时还盘算
着借用这位美国将军与英国人争夺缅甸战场的指挥权。他厌恶英国人,但要是直接
与英国人较劲,还是有些胆怯。
与蒋介石进行礼节性会面之后,史迪威经昆明飞往重庆。蒋介石也随即赶回重
庆。3月6日,史迪威正式拜会蒋介石。他向蒋介石申明了美国方面赋予他的来华使
命和职权,并谈了他对缅甸作战的初步想法。他最关心的指挥权问题,得到了蒋介
石比较明确的回答。蒋介石允诺,将由史迪威来指挥中国的入缅部队。史迪威感到:
“这使我松了一口气。现在我不用每天早晨在惶恐不安中醒来,发愁到底能做些什
么来证实自己的存在了。那种日子实在令人难以承受。”
同时,史迪威发现,蒋介石所关心的主要还是美国人将向中国提供哪些支持和
援助。史迪威知道,这些与他所希望得到的指挥权有重要关系。他向蒋介石保证说,
美国的租借物资将会不断地运到中国。即使缅甸的通道受阻,美国设在印度的转运
站,也会向中国空运物资。以印度为基地的美军第10航空队,也将在他的指挥下,
接受蒋介石的统辖。
蒋介石对与史迪威的第一次谈话,显然十分满意。两天以后,他正式任命史迪
威为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并负责指挥中国的人缅部队。但是,就在同一天,仰光
失守,日本人切断了滇缅路的出海口。而且英国人在放弃仰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
通知中国的联络官。蒋介石又一次被英国人激怒了,这大大损害了他对入缅作战的
情绪。
3月9日晚上,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他们的黄山别墅举行宴会,招待已就任中国战
区参谋长的史迪威。黄山位于重庆以南十几公里处,蒋介石的住所建在向阳的山坡
上,绿树掩映之中,显得十分幽雅。从这里可以眺望参差错落的重庆山城和在城中
交汇的长江和嘉陵江。宴会之后,蒋介石夫妇把史迪威留下来,又同他进行了两个
多小时的谈话。
蒋介石上次谈话中表露出的作战热情明显减弱了,虽然他仍谈到了向日军发动
攻势,争取夺回仰光,但强调的重点却集中在“谨慎”二字上。他认为,英国人很
可能会逃跑,如果把大批中国军队贸然投入第一线,可能会招致重大损失。史迪威
建议,趁日军立足未稳,迅速集中兵力发起反攻。蒋介石却不以为然,他主张采取
“纵深防御”战术,先建立起稳固的基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