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烈将军史迪威-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缅部队的指挥权已经交给他,同英国人也已作了接洽和交涉,关于缅甸的作战计
划已经得到批准……。他向记者们说:“我对中国军队充满了信心。我要用事实向
人们证明,中国军队不亚于任何同盟国的军队,而且一定能超过他们。我相信会有
一天,中美两国军队将共同进入东京,那将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一天。”
3月21日,史迪威乘飞机离开重庆,经昆明赶往腊戍。
史迪威重回腊戍之时,中国远征军的前哨第200师,已在东吁以南地区与日军发
生战斗。日本第15军占领仰光后曾稍作休整,随即便兵分两路开始北犯。西路第33
师团,沿伊洛瓦底江右岸向英军进攻;东路第55师团沿锡唐河谷地和仰光至曼德勒
的中央铁路向中国远征军逼近。后者是日军的主要攻击方向,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
中将率指挥部在第55师团之后跟进。3月19日,第55师团先头部队进入远征军第200
师在普尤设立的前沿警戒阵地,中国军队以突然的出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由此打
响了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第一仗。20日,日军调集兵力向第200师的防御阵地发动了大
规模进攻。
听完腊戍参谋团关于前线战况的汇报,史迪威立即签发了他的第一号作战命令。
命令第5军第200师坚守东吁防线,掩护军主力展开;第5军新22师立即由曼德勒开赴
彬文那以南地区,准备支援第200师作战;第5军第96师由腊戍开往曼德勒,作为总
预备队;第6军第93师、第49师和暂编第55师一部,在萨尔温江东岸之景栋、孟板、
莫契一线占领阵地,监视泰国境内的敌人,并掩护第5军东侧安全;第6军暂将55师
主力交由第5军指挥,配合东吁防线的作战。待全军完成部署,相机向日军发起反攻。
命令发出后,史迪威连夜赶到眉苗的指挥部。
22日一早,他从眉苗出发,前往第5军设在漂贝的指挥部。第5军是远征军最精
锐的一支部队,在目前的部署上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军长杜聿明还身兼远征军代
理司令长官,这个军的作战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远征军的战役全局。
史迪威上次来缅甸时,曾经对杜聿明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他知道杜聿明曾率领
第5军血战昆仑关,给日军王牌第5师团以沉重打击。他认为杜聿明精通战术,有旺
盛的进攻精神,随时准备作战,是个优秀的指挥官。但他只看到了杜聿明的一面,
而没有看到另一面。
杜聿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黄埔系的核心组织“复兴社”,是最受
蒋介石信任和赏识的军事将领之一。1932年国民党组建第一个装甲兵团,他出任了
团长;1938年,在该团基础上编成第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他晋升师长;同年
底,第200师扩编为第5军,他又在不久荣任军长。第5军是国民党的王牌,蒋介石的
嫡系,也是杜聿明起家的老本。初入缅时,蒋介石让他统一指挥第5、第6两军,随
后又担任远征军代司令长官,他十分得意地把自己看作远征军的统帅。对于史迪威
的到来,他的戒虑与不满比蒋介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3月4日,蒋介石在腊戍第一次告诉杜聿明,要他听从史迪威的指挥。杜聿明马
上机敏地问道:“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不符合校长的决策,那该怎么办呢?”蒋介石
回答说:“你直接打电报向我请示后再说。”事后,蒋介石似乎觉察到了杜聿明对
史迪威的不满,又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要他必须“绝对服从”史迪威的指挥。3月
11日和21日,蒋介石又两次致电远征军,规定了史迪威的指挥权,但杜聿明仿佛摸
透了蒋介石的心思,始终并没有把史迪威放在眼里。
3月14日,杜聿明以中国远征军“统帅”的名义拜会了眉苗的英国总督。多尔曼
·史密斯两天前刚刚接待了史迪威,他对又出现一位“统帅”感到大惑不解。杜聿
明露出一丝狡猾的微笑回答说:“噢,阁下,那位美国将军只是自己把自己看成统
帅,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你知道,我们中国人认为,要让美国人参加到战争中来的
唯一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些名义上的指挥权。只有我们掌握住实权,他们才不致干
出太多的傻事来。”
这一切史迪威当时并不知晓,他在第5军军部仍然踌躇满志地向杜聿明说明了他
的部署和作战意图。杜聿明同意把新22师调往彬文那以南地区,支援第200师作战。
可是几天过去了,新22师仍未到达指定位置。史迪威开始怀疑杜聿明在“玩弄诡计”,
阳奉阴违地抵制他的命令。
第200师在东吁地区的阻击战打得十分艰苦。日军在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支援下,
向东吁正面防线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并且派出部队向两翼迂回。其左翼
一路攻占了东吁西北约8公里的克永冈机场,切断了200师的后方联络。全师官兵在
戴安澜师长的镇定指挥下,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继续坚持战斗。
史迪威在漂贝、曼德勒、眉苗之间来回奔波,一面监督前线作战,一面不断催
促后续部队的开进。3月27日,新22师终于全部到达距东吁前线约30公里的耶达谢。
史迪威一再要求新22师立即发起攻击,但是杜幸明和师长廖耀湘仍然迟疑不决。情
况紧急,时不我待,史迪威只好连夜赶往眉苗,要求参谋团长林蔚向杜聿明下达进
攻命令。林蔚在史迪威的压力下,终于接受了这一要求。
随后,史迪威又马不停蹄地返回漂贝,督促杜聿明和廖耀湘执行进攻命令。与
此同时,他又打电话给眉苗,请求西线英军与远征军相配合,从早谬地区发动一次
支援性进攻,英国人答应了他的请求。
3月28日,新22师开始向东吁方向攻击前进,但是,由于杜聿明和廖耀湘缺乏进
攻决心,同时也由于日军的顽强抵抗,进展十分迟缓。东吁城内的200师情况十分危
险,从新加坡北调的日军第56师团先头部队也在当天投入战斗,大大增强了日军的
攻击力量。
3月29日,史迪威亲自赶到耶达谢前线新22师师部督战。廖耀湘支支吾吾仍在拖
延,他认为新22师进攻力量不足,要等第96师赶到以后再全力攻击。杜幸明竟准备
让第200师突围后撤,放弃东吁防线。史迪威瞪着拒不从命的杜聿明和廖耀湘,怒火
中烧。在东吁至卑谬一线阻止日军进攻,是中英两军共同商定的作战计划。蒋介石
也曾在3月20日发出手令,要求远征军“必须死守”东吁,特别是在英军未撤出卑谬
以前,“我军绝不能先撤东吁阵地”。现在英军应史迪威之请,正以30辆坦克为先
导向瑞同、德贡方向发动反攻,而杜聿明却要放弃阵地后撤。
史迪威多日以来心中积聚的愤懑,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他怒视着杜聿明,
声色俱厉地吼道:“你必须执行我的命令,如果胆敢抗命,我要用军法制裁你!”
他很清楚第200师在东吁的困境,但他认为救援第200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新22师
全面出击,打退日军的进攻。
杜聿明的反应十分冷漠,这冷漠之中透着轻蔑和鄙视。他说:“对不起,将军。
我不能让第5军同如此强大的敌人冒险硬拼,必须保全第200师,才利于以后的作战。
我要对我的部队负责。”史迪威问道:“你不对我的命令负责吗?”“不,我只对
委员长负责。”杜聿明的回答非常干脆。其实,他在前一天就已经报告蒋介石,准
备让第200师撤退,并且得到了批准。史迪威对这一切竟毫无所知。杜幸明转身走了,
带着随行人员撤往彬文那,把史迪威甩在了耶达谢,他知道这位参谋长的“军法制
裁”不过是一句唬人的空话。
当天深夜,戴安澜率第200师从东吁突围,向耶达谢以东地区撤退。3月30日,
日军占领东吁。
史迪威在日记里,记下了他当时的痛苦心情:“精疲力竭。我在精神上几乎崩
溃了。……,我发誓,我真的受够了。”第二天,他在无可奈何之中离开前线。途
中又见到了杜聿明和廖耀湘。“廖和杜仍在支吾其辞。他们根本就不打算进攻。前
线平静无事,日本人没有反应。十足的懦夫。”他在东吁一线集结部队向日军反攻
的计划已经破灭,远征军根本不听他的命令和指挥,在杜聿明、廖耀湘的背后,还
有一支牢牢地控制着他们的铁腕。“机会就在手边,却眼睁睁让它溜走了。既然无
所作为,那就坚决辞职。”史迪威暗暗下定了决心。
3月31日,他在眉苗会见了亚历山大和从印度赶来的韦威尔。尽管他并不能对远
征军的撤退负责,但仍然感到脸上无光。他知道,英国人已在公开地嘲弄“史迪威
发动的伟大的中国攻势”,他无言以答,只能对形势作了一些解释。其实,英国人
的反击也未能奏效,他们的部队也正从卑谬撤退。当天,史迪威离开眉苗,飞往重
庆。
在重庆一下飞机,他见到了商震。商震向他透露说,第200师从东吁撤退是蒋介
石亲自批准的。那天是4月1日,恰好是“愚人节”,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被蒋介
石愚弄了的“傻瓜”,心里的怒火全都集中到了蒋介石的头上。“我们失去了一个
在东吁打退日本人的绝好机会,根本原因就在于蒋介石的插手。”
当天中午,他会见了蒋介石,毫不客气地向他“摊了牌”。“我名义上是总指
挥,但军长和师长们都不服从我的命令,而我又没有足够的权力强迫他们服从。我
不能撤他们的职,更不能枪毙他们,仅仅同他们讲道理是毫无用处的。其最终结果,
我成了个毫无权利的傀儡,受苦受累地工作,还要为别人的失利承担责任。鉴于这
种状况,我必须提出辞职。”
蒋介石摆出一副十分惊讶和关心的样子,问道:“他们为什么不服从?娘希匹,
我要调查,哪个师长不服从命令,我就枪毙他。杜聿明是我的学生,我会教训他的。
我一定告诉他们,必须服从你的命令。这个不是什么问题,我会解决好的。”
史迪威也并非真想辞职,他主要是想通过对蒋介石施加压力,以便真正掌握远
征军的指挥权。他向蒋介石表示,如果要继续让他指挥远征军,那就必须授予他指
挥这支军队的全权,并要求蒋介石增派云南境内的第66军开赴缅甸。同时,他甩出
了一只具有一定威慑力的“杀手铜”:“如果指挥官不服从我的命令,我就不能让
美国空军支援这支部队。”
第二天,蒋介石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告诉史迪威,已决定让罗卓英上将出任远
征军司令长官,并担任史迪威的执行官。史迪威的命令可以由罗卓英下达给各部队,
并监督执行。罗卓英毕业于保定军校第8期炮科,与陈诚是同班同学,原任第9战区
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其资历和职务均远在杜聿明之上。史迪威同意了
蒋介石的安排,他认为“罗是个强硬的家伙,能够对付杜聿明”。
4月5日,蒋介石和宋美龄与史迪威一道从重庆飞往缅甸。为了稳住这位美国将
军,他要作出一种姿态,亲自向远征军进一步明确史迪威的指挥权。同时,也是为
了视察前线战况,以便具体商定和部署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蒋介石在眉苗召见了史迪威、罗卓英和杜聿明等人,亲自宣布了5条命令:第一,
史迪威是我的参谋长,由他担任指挥远征军在缅作战的职责;第二,罗卓英接受史
迪威的指挥,远征军各部都要听罗长官的指挥;第三,一切问题由史迪威将军全权
作最后决定;第四,史迪威有提升、撤职和惩罚所有军官的全权;第五,对英方一
切问题的交涉由史迪威将军接洽。
召见之后,蒋介石和宋美龄拉着史迪威让战地记者照了一张又一张合影。他们
手挽着手,脸上堆满笑容,以显示中美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杜聿明站在一边,产生了一种受冷落的感觉。从最初统一指挥第5军和第6军,
到“代司令长官”,现在他上面不仅有了史迪威,又加上一个罗卓英,心中的愤愤
不平油然而起。他私下里找了蒋介石,满腹怨气地说:“校长,远征军大多是您的
精锐,我不能不负责任。如果照史迪威的命令,第200师早就断送了。他既不了解中
国军队的情况,也可以说不懂战术。您……。”蒋介石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这
些我知道的。以后有罗长官在,他会了解的。你要服从史迪威和罗长官的命令。你
应该明白,我们吃的是美国饭。”
随后,蒋介石与史迪威等人共同商定了组织“彬文那会战”的计划。其部署是:
以第96师在彬文那一线构筑预设阵地;以新22师在斯瓦至彬文那之间逐次抵抗,将
日军吸引到第96师主阵地之前;尔后,以新22师、第200师和第66军新38师从彬文那
两侧出击,将日军包围在彬文那南部予以歼灭。
4月8日,蒋介石和宋美龄离开缅甸回国。史迪威又一次振作起精神,开始行使
他的“指挥全权”。要实现“彬文那会战”计划,关键的一环是要保证远征军主力
的翼侧安全。他在眉苗约见了亚历山大,要求西线英军必须固守亚兰谬一带的协防
地区。4月9日,他在曼德勒和彬文那检查了新38师、第96师和200师的部署情况。第
二天,他又赶到东线,视察了第6军的防务。这个军的三个师至今还没有与日军接手,
他们的装备和战斗力比第5军还要差些。史迪威要求军长甘而初,必须守好东部防线,
伺机攻击前进。
正面新22师的逐次抵抗打得十分艰苦。廖耀湘指挥着他的3个团交替掩护,边打
边退,一面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一面将日军引向彬文那地区的预设阵地。精心设
计和组织的“彬文那会战”计划,正在一步步地实现。
恰在此时,史迪威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西线英军放弃了亚兰谬,并一路后撤,
在逃至仁安羌一带时,被日军第33师团一支1000多人的穿插部队切断退路,英缅军
第1师7000多人陷入日军包围。同时,东线也出现了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