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刚烈将军史迪威 >

第4部分

刚烈将军史迪威-第4部分

小说: 刚烈将军史迪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握和运用了多种军事技术。这些形象生动的事例,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增强了
他们做一名陆军军官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此后,军事工程系继续开设了一些原来完全生疏的课程。史迪威对于其中关于
如何制定作战计划,如何协调行动,实施统一计划等课程的学习取得了良好成绩,
为他后来在制定精确的作战计划方面长于别的高级将领打下了良好基础。
    1904年6月15日,刚满21岁的史迪威获得了美国陆军少尉军衔。四年寒窗的考试
结果随之也公布出来,在124名同学中他名列第32位。成绩虽不是拔尖的,却也在中
上游范围之内。
    按照惯例,学校要邀请学员的父亲到校参加毕业典礼,坐在主席台上,亲手将
毕业文凭交给自己的儿子。1904届的毕业文凭,是由最近接替伊莱休·鲁特任陆军
部长的塔夫脱签发的。
    本杰明·史迪威博士带着家人像过盛大节日一样到了西点,全家为史迪威顺利
毕业感到十分高兴。原来史迪威的身体是比较瘦长的,这时已长得匀称、雄健,够
得上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了!他身高5英尺9英寸,体重145磅,五官端正,一头整洁
的短发,一张坦然、诚挚、充满生机的脸,那双敏锐的深褐色的眼睛格外引人注意。
后来有位秀丽、活泼的姑娘,无意间一瞥,就被他的魅力征服了。这位姑娘说,她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英俊的小伙子,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迷人的深褐色的眼睛”。
这是后话。
    史迪威毕业前夕,麦金利总统在美西战争后任命的陆军部长鲁特,正致力于改
组陆军。他的坚定原则是“维持一支军队的目的是为了战争”。为此,1901年创办
了陆军作战学院,还规定陆军军官要轮流担任参谋和带兵工作。在陆军行政管理方
面,他借鉴了在美国工业生产程序日益复杂后出现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理论,
建立陆军科学的管理原则、制度和方法,改变过去军需局、军饷局、军粮局、军械
局、运输局、军令局等十个局各自为政、互不支援的混乱局面,在各局之间建立
“协调与协商”的工作制度。他还成立了陆军总参谋部,统一计划和指挥、协调陆
军各机构的行动。
    伊莱休·鲁特在陆军进行的改革卓有成效。史迪威等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对任
职前途更加自信。但改革成果使他们尝到的味道,并非都是甘甜的。首先关于毕业
生工作的分配,原先考试在前10名的学员,可以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兵种,而不是
只能到美国公众并不赏识的步兵团队里。但1903年届毕业考试第一名的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一样到了第12步兵团,而且远在菲律宾——美国陆军唯一尚在作战的地
方。同时,按新的规定,毕业后的军官首次带兵任期为两年,若中间有隔断,事后
必须补足两年。史迪威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只有步麦克阿瑟的后尘,到步兵第12团
去,到菲律宾去。
    美西战争以前,美国陆军编制为28000名士兵,2000名军官。美军在菲律宾站住
脚之后,鲁特说服议会授权,建立了6~10万人的陆军。这些部队共编为31个步兵团、
15个骑兵团。每个步兵团辖3个营,每营800人,分为4个连。此外还有不同数额的炮
兵、工兵等部队。这些部队分别在国内和海外45个地点驻防。在东方,除第12步兵
团驻菲律宾外,第15步兵团驻扎在中国的天津租界里。
    史迪威到过欧洲,而没有到过亚洲,菲律宾和中国对他都是陌生的、遥远的。
由于渴望探知东方的神秘,一识东方的真面目,倒使他对自己的任职和使命凭添了
几分兴致。
    在1904年,美国陆军的薪饷大体是:列兵每月13美元,上士最低45美元,外加
合格射手奖2美元,优秀步枪射手奖5美元。少尉已属军官阶层,年薪1400美元。薪
水虽不十分可观,但收入有保证,生活可望过得舒适。
    经过必要的准备,史迪威告别父母,乘船出发了。同班毕业的16位同学与他同
行。他们坐的“谢里登”号运兵船,是陆军1898年购买的昔日横渡大西洋的三艘运
牛船之一。
    汽笛长鸣,船起锚了。史迪威向岸上的亲人、同学致以庄重的军礼。船离海岸
驶向汪洋……正是:英俊青年从军行,背井离乡去远征;“莫谈政治”是戒条,荣
辱沉浮谁人定?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刚烈将军史迪威        
      第三章  菲岛服役
              美西之战山姆胜,称霸世界露峥嵘;
              服役驻扎菲律宾,华夏一瞥难了情。
    话说史迪威乘坐的运兵船“谢尔登”号,从美国东海岸出发,走了几天还是在
大西洋上航行。许多人抱怨航程漫漫,何年何月才能驶进太平洋?
    和“谢尔登”号运兵船同行的,还有几条运输船。这支船队航行了20来天后到
达太平洋中部。船队在夏威夷群岛最大的岛火奴鲁鲁(即檀香山)靠岸,年轻的军
官们像被放出笼子的燕雀,一个个飞身上岸。
    史迪威走在街上,只见开商店的,卖鲜花链子等土产工艺品的,都是黑头发、
黄皮肤的人。他猛地想到:东方,东方到了!
    其实,这里距美国西海岸中部濒临太平洋的大城市旧金山仅有2000海里;而距
太平洋彼岸的东方大城市上海有4300多海里;离日本的东京近一点,也有3600多海
里。
    这里原本属于一个古老的王国,1898年美西战争中,歼灭了西班牙舰队的美国
人顺手牵羊,把这片海洋和岛屿变成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交通要冲和军事基地。波
利尼西亚人一步步被排挤到各个小岛上,在资本家经营的甘蔗和香蕉园里做工。到
1959年,夏威夷群岛正式成了美国的一个州——夏威夷州。
    火奴鲁鲁四季如夏,一派绔丽的热带风光,万紫千红的鲜花常开不败。史迪威
一上岛就沐浴在浓郁的花香之中。他东奔西跑,尽情领略着这个大岛屿的奇异风光。
    史迪威信步来到东边,但见五六里之外的瓦胡岛南端,有处天然海港,其状如
贝壳,名叫珍珠港。环瓦胡岛有高地屏障,周边碧水粼粼,港中停有军舰,水兵们
在岸上、舰上忙碌着,舢舨沿岸往来如梭。珍珠港已是初具规模的重要军港,对保
证美国大陆的安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出于好奇,史迪威和街上的日本人、中国人用英语交谈起来。他最感兴趣的是
向一位阅历丰富的中国商人请教中国话怎么说,字怎么写。
    他让商人给他写中文的“火奴鲁鲁”几个字。商人随手捡起地上长短不一的花
枝,搭出一个“火”字,一个“奴”字。商人还把“火”字作了分解,拿掉上边的
两节花枝,剩下一个“人”字,商人解释说人字之所以下边是岔开的,是因为两条
下肢能站立起来的动物才是人,人站着高出别的动物一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才成了万物之灵。商人又把两节花枝放在“人”字上边,也不管英语词汇够不够用,
依然口若悬河,讲“火”字的构成。史迪威感到这位中国商人真不简单,好像他不
是经商的,而是位知识渊博的教师。
    当史迪威返回“谢尔登”号时,中国语言、文字的奇特和奥妙对他有了更大的
吸引力。同中国商人的交谈使他对中国文化增添了更浓郁的兴致和神秘感。
    经过太平洋上漫长的航行,“谢尔登”号终于在马尼拉靠岸了。1898年5月1日,
杜威率领的驻扎于香港水域的美国亚洲舰队,就是在马尼拉海湾一举歼灭了西班牙
舰队,接着便一面封锁马尼拉,一面等待援军从美国开来。过了三个月,包括第12
步兵团在内的10700名美军官兵才陆续在马尼拉登陆。         杜威在香港的时候,就开始和菲律宾的起义领袖阿奎那多谈判,许诺让菲律宾
人民在西班牙被驱逐之后,获得完全独立,宣布菲律宾为独立国家。
    与此同时,菲律宾人民利用西班牙舰队被歼灭的大好形势,在全国掀起了武装
斗争高潮,从根本上动摇了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美国的策略是利用菲律宾
起义军打败西班牙军队,便于美军在菲律宾顺利登陆。为此,杜威还命令美国的通
讯舰,把阿奎那多由香港送回了马尼拉。
    6月12日,阿奎那多宣布菲律宾独立,成立革命政府,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统
治全部被推翻。9月15日,菲律宾革命议会开幕,制定宪法。1899年1月,正式通过
菲律宾共和国宪法,宣布菲律宾共和国的成立,阿奎那多宣誓就任共和国总统。
    但是,美军源源开进马尼拉之后,便逼迫菲律宾军队完全撤出马尼拉。12月10
日,美西签订巴黎和约,美国正式把菲律宾据为己有。1899年2月,美菲战争爆发。
菲律宾人民奋起捍卫民族独立,英勇抗击美国的侵略。美国一面进行军事镇压,一
面在革命阵营内部制造分裂。阿奎那多投降美国后,杀害了坚决主张与美军血战到
底的鲁纳将军,砍倒了保卫民族独立的一面大旗。但就在阿奎那多被俘,宣誓效忠
美国之后多年,菲律宾人民仍然长期坚持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游击战。
    史迪威到达第12步兵团后,被分配到1营4连。这时,菲律宾群岛上还有不少人
用古老的大砍刀继续进行游击战。他们常常向被美军占领的地区发动猛烈的攻击。
史迪威在日记中记述了他抵达菲律宾的头三个月里,仅在宿务省就有803个摩洛族人
被打死。
    有一次,队伍在开往海岸的行军途中,遭到了“大砍刀”的袭击,史迪威受惊
不小。1905年2月,他所在的第4连开往萨马岛(三描岛)的甘多拉河上游,与普拉
杰族人作战。这里和邻近的莱特岛都曾是菲律宾人民的起义区,遭受过美军的大肆
烧杀,但许多人坚强不屈,没有放下武器,仍然在丛林中打击美军。
    第4连的进剿任务非常艰难。史迪威和其他美军士兵一道整天翻山越岭向圣何塞
进发,到处是沼泽地、蔓草、泥浆、山丘、断层、瀑布,天黑时在树林中宿营。士
兵们站着就睡着了。整夜下雨,士兵们满身是泥。
    率领第4连的是福尔斯上尉。他指挥200多人在岛上丛林中奔波了两个多星期后,
一无所获,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士气低沉。后来,第4连在帕奈沿海小小的吉马拉斯
岛上住了下来。生活再不像行军那样艰苦了,完全是休整,操练,熟悉教令,步枪、
手枪射击训练,偶尔搞搞战术演习。再就是打网球,赛船,有时晚上还可以跳舞消
遣。
    史迪威对岛上居民的生活很感兴趣。他观察过儿童用羊齿菜当风筝玩;他还仔
细察看过当地人偷粮食的办法:把石板楼板凿穿个孔,再把粮食袋子钻个洞,让粮
食顺着凿穿的楼板孔儿漏进下边等着接粮食的口袋里……
    官兵们都认为史迪威点子多,他很快便成了营地俱乐部的主要成员。有一天,
他想把驻地气氛活跃一下,决定和“骑兵笨蛋们”——他一向这样称呼骑兵—一组
织一场比赛。史迪威的目的是想借此证明一下步兵的优越性。比赛开始前,他让步
兵们排列在战壕里,并发给他们几条白床单。号令一发出,骑兵们迅猛冲向战壕,
这时步兵们从战壕里一下子站起来挥舞白床单,把那些跑近战壕的战马惊吓得乱作
一团。优胜当然非步兵莫属了。
    4连连长福尔斯上尉在对史迪威的鉴定报告中,称赞他各方面都表现突出,说他
“特别聪明、刻苦,办事成效卓著”。
    1905年8月,史迪威接受了美国陆军部交给的两个任务:一个是翻译一本日俄战
争中日军围攻旅顺口的法文小册子;一个是翻译一部西班牙文的《智利军事地理》。
    翻译那部西班牙文著作的工作史迪威很快便完成了,但翻译那本法文小册子,
他却费了好大工夫。使他十分惊讶的是,日本和俄国的陆军共投入了50万兵力,为
争夺旅顺口,双方不仅使用了近千门大炮,还使用了机关枪、速射炮等新式武器。
不论胜者、败者,都是为了争夺中国的土地,并把战火造成的种种灾难加在中国老
百姓身上。他是第一次在书本上见到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惨景。
    本来,在1905年元旦之后,他便听说日本人攻陷了俄国军队守了近一年的旅顺
口。西点军校的一位前辈学友、在菲律宾征战多年的资深上尉——潘兴,调往东京
任美国驻日使馆武官兼军事观察员。与潘兴同时到日本任军事观察员的,还有刚自
菲律宾回国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和他父亲阿瑟·麦克阿瑟中将。5月,俄国海军波
罗的海舰队主力在对马海峡被日军全歼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让前陆军部长鲁特
出任国务卿,为其后调解日俄冲突做了准备。
    罗斯福如此关注日俄战争,有人说他是“亲日派”,总统。但他在此期间的深
谋远虑,却事出有因。
    美国前国务卿约翰·米尔顿·海曾为美国争得在华利益,提出过“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政策,他说过:“谁了解了中国,谁就能执今后五百年世界政治之牛耳。”
日俄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也断言,美国今后的历史主要取决于美国在与中国相邻的
太平洋上的地位,而不是与欧洲相邻的大西洋上的地位。
    史迪威所翻译的法文小册子,详细记述了俄军由顽强坚守旅顺口,到俄军中将
率残部向日军投降的全部经过。美国陆军部所以要紧急译出这本小册子,是想把了
解俄军作战,同潘兴、麦克阿瑟父子等对日军作战的直接观察,汇总起来,以求能
从各个方面作出分析。史迪威通过这次翻译,提高了综合分析军事情报的能力,了
解了大规模作战中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对于日军进攻作战的特点有了较深刻的印象。
    由于史迪威翻译的两本书有重要价值,1906年2月他接到通知,要他回西点军校
现代语系任教官。他成了1904年西点毕业生中第一个由菲律宾回国的人。
    但是按陆军部的规定,史迪威还必须在第12步兵团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