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作者:阎纯德-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个人情智上的困扰,推而至于人生和社会问题,而在技巧上则又能舍弃第一人称改用第三人称来描写的女作家,故尽管在创作上正和其他一般女作家一样,仍然有赖于她的那一股炽烈的感情,以为其永不涸竭的源泉;但她之所以显然与一般女作家有所不同者,就是她却能进一步的把这一股炽烈的感情,透过严肃的理智,冷静而客观的描写社会和反映人生。所以她不仅能够从各方面找寻写作题材,而不必以身边人物和身边琐事为限;而且还能够以卓越的意境,华丽的词藻,运用她的类似象征派的手法与乎接近理想主义的作风,借以表现她在文艺创作上的独特风格。”(《现代文学早期的女作家》;1980年,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以上引了三家评论,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说明陈衡哲的创作——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为“五四”启蒙思潮高峰到来前后的陈衡哲,有别于冰心,她的创作方式作品风格,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人生、妇女、家庭和社会等诸多问题,流露出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小雨点》里,除以上几篇外,《波儿》和《巫峡里的一个女子》也有着“一种对于世间不幸人们的同情”;《洛绮思的问题》一篇充满了诗意,写爱情痛苦与事业,歌颂那种为了伟大的目标而牺牲爱情的高尚情操。瓦德白朗教授爱上了女研究生洛绮思,并订了婚约。她是一心想在哲学上有所成就,虽然极爱自己的老师,但还是要求解除婚约,这位教授为了成全她就同意了。瓦德白朗当然没有苦等“天上的天鹅”飞到人间来,他与一位体育教员结婚了。婚后,他写了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我不愿对我妻子有不满意的话,但我怎能欺骗自己,说
我的梦想是实现了呢?我既娶了妻子,自己当尽我作丈夫的责
任,但我心中总有一角之地是不能给她的。那一角之中,藏着无
穷过去的悲欢,无限天堂地狱的色相、我常趁无人时,将他打开,
细味一回,伤心一回,让他把我的心狠狠揉搓一回,又把他关闭
了。这是我的第二个世界,谁也不许偷窥的。他是一个神秘的世
界,他能碎我的心,但我是情愿的,他有魔力能使我贪恋那个又
苦又酸的泉水,胜于一切世俗的甘泉。
我的朋友,请你恕我乱言,我真愿有一个人,来与我同游这
个世界。我怎能希望这个人是你呢?但你却是这个世界的创造
者,没有你便没有他,所以他是纯洁的,出世的,不染尘埃的。
我不多写了,我要求你明白,瓦德虽结了婚,但不曾因此关
闭了他的心,尤其是对于洛绮思,他的心是永远开放着的。我永
远是你的。
瓦德写的这封深怕创伤洛绮思的心灵而扣压的信,是用痛苦写成的,充满了哀怨,心理上的矛盾折磨了小说中两位主人公。他们是高尚的,这种爱情在当时也是新型的。
《一支扣针的故事》也不是一般的爱情小说,是通过“爱情与义务的交战”的描写,表现了人生和社会问题,这是有着很深的时代意义的。
陈衡哲一生写了很多散文,但辑集出版的只有《衡哲散文集》上下两卷。此集共收短文五十二篇,是从一百数十篇文章中选出来的。她在《前言》中说:“近年来常有识与不识的青年们,写信或当面问我,对于某某问题的意见。这些问题有时是属于社会,有时是关于青年的教育或修养的,有时是属于妇女的。”这不过只是她的散文的部分内容。《衡哲散文集》分五编:第一编“通论”,所论甚广,不少篇章里都有一颗跳动的爱国之心,如《清华大学与国耻》等;第二编“妇女问题”,论及的全属妇女解放及社会责任一类问题,如在《国难与知识界的妇女卜一文中说,国难当前,“……我们不但要学着过一点刻苦的生活,并且还应该抱一个不怕死的决心。这个决心是我们人格的火洗礼,受过这个洗礼的人,还有什么工作不能做,什么重任不能负,什么精神与身体上的享受不能牺牲?”第三编“教育与青年问题”;第四编“传记”,所写多属世界文化名人的小传,《纪念一位老姑母》和《我幼时求学的经过》是写自己的;第五编“记游”,是她到美国、加拿大、北戴河的既有思想又有文采的游记散文。
陈衡哲的散文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司马长风说她的散文“善于写景物,也善于谈人论事,议论风发,其活泼幽默可与较后的两大散文家梁实秋、钱锺书互相竞耀。”
当中国新文学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陈衡哲作为女作家之林的第一个战士,先于冰心和庐隐,踏过时代的风暴,用那支才华横生之笔,为新文学呐喊助威,写了不少新诗、小说和散文。她的创作不多,但那珍贵的《小雨点》,却似及时雨一般,预示了新文学丰收季节的到来。
中国新文学已经跋涉了七十多年。如果我们要建立一座光辉的里程碑,那么这纪念碑上,一定要写下这个曾被人们遗忘的名字——陈衡哲!
1981年3月8日初稿
1994年11月25日修订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白薇
白薇
白舒荣
她的生活,她的意志,就是一篇血泪凝成的杰作。
——题记
1987年8月27日,白薇终于走完了坎坷而悲苦的一生。她默默地走了,给我留下的,是难忘的回忆……
1978年一个温和的冬日。没有雪,没有风,太阳暖洋洋的。我兴致勃勃跋涉到北京和平里居民区。在门上轻叩,又继之以重叩,终于伸出一张胖嘟嘟老妇的脸。她盘问一番,把我让进了屋子。
这是个独间单元,房子里的东西一目了然,陈设简单,陈旧而杂乱。
“谁来了?请等一下,我就起来。”她用胳膊撑着抬起身子,慢腾腾地下了床。我一下子愣住了。她,会是女作家白薇?
白薇曾经是出名的美人。连鲁迅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还说过“有人说你像仙女……”这样的话。
一个在1894年出生的人,活到现在,当然不能指望有多漂亮,但作为女作家,她起码还应高雅端庄,犹有风韵;而眼前的这位老人,头发稀疏蓬乱,脸上褐色老年斑像织了网的蜘蛛,眼睛被上下眼皮挤成一条缝,身上一件蓝布大襟棉袄,棉袄底边上白色缝线的每个针脚都足有半寸多长……尤其当她扶着两根棍子站起来的时候,不由使我想起风雪中乞讨捐门槛的祥林嫂。
莫名的惆怅锁住了我,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我又自我介绍了一番。
“我早已经是死了的人了,也不是什么作家。不要找我!”
我又是一愣。为她的不客气,也为她的自我否定。她突然慈祥地笑了一下,又说:“你也姓白?我们还是一家子呢。”
“您不是姓黄吗?白薇不是您的笔名吗?”
“谁说我姓黄!不要提我姓黄,我就是白薇。”她有点温怒。
“那么,白薇同志,请谈谈您的身世和您的创作好吗?”
“我没什么好说的、我不是作家,不要找我。几十年前的白薇早死了!”“您怎么不是作家呢?您是‘五四’以来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很多东西,还是‘左联’和‘剧联’最早的成员……您从1922年开始创作,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还写了东西……您怎么能不是作家呢?”
“不要提了。白薇已经死去了,活着的只是她的躯壳。”……
这第一次的拜访,是四届文代会前的事了。之后,我又看望过她许多回、有时她正昏睡不醒,有时坐在门口带着眼镜看书。遇到她情绪好的时候,她会对我说:“等我身体好了,就坐车去看望邓大姐。”邓颖超解放前后始终非常关心她。
有时她又说:“我希望国家能派我管理一个植物园,我一定能管得很好。我还留着一双布鞋,等着劳动的时候用。”
又一次她告诉我,正在构思一个剧本。我问她准备反映什么内容,她诙谐地抿着嘴说:“剧名暂时保密。”
为全面了解她,我拜访了她的亲友熟人,更多时是求助于北京的各大图书馆。从那些陈旧发黄的书刊报纸里,找寻着她的足迹。
她没有权,没有势,没有财产,没有丈夫和孩子。她贫困吗?可怜吗?不!哦,那长长的凄风苦雨的九十余年生涯哟!
一
酷暑即将来临,长沙女一师的毕业生正热汗淋淋地准备考试。
黄彰①正在教室里看书,忽然见自己的四妹气喘吁吁地往她这儿跑。她放下书,用惊异的目光看着四妹。
①黄彰:白薇的本名。“白薇”是她到日本后起的笔名。
“姐姐,不好了!我刚才经过校长办公室,看见父亲坐在里面。她来这里肯定与我俩有关系……”
糟了!不迟不早,父亲偏偏这个时候来。从家乡湖南资兴秀流到长沙,千里迢迢,没有急事,父亲是不会来的。
“姐姐,父亲一定是要把你弄回婆家,也拉我回家嫁人,这可怎么办?”
“回婆家?不!我死也不能再到李家!”
一想到婆婆和丈夫,黄彰的心里又是厌恶又是颤抖。
她的亲事是家里当权的母亲一手包办的。母亲长胳膊长腿、精明能干,家里家外的活全拿得起来。父亲比母亲小8岁,在日本留过学,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他曾在地方上兴办过教育,送大女儿黄彰和她的妹妹在男校读书。他虽然是新派,但对女儿的婚姻却采取了封建卫道士的态度。
黄彰跪在父母面前,苦苦哀求。她听人说,婆婆是远近闻名的恶寡妇,丈夫是婆婆唯一的遗腹子,惯得粗蛮混狠不通情理。
父亲铁着脸说:“父母之命是几千年的祖训,祖宗之法不可违。”她想逃跑,想死,父母派人盯着她寸步不离。那时她才十几岁。
黄家是名门,婆婆指望儿媳妇有阔阔气气的陪嫁。谁知道,她的父亲在陪嫁问题上又来了个新派:决心矫俗,只给了女儿极少的东西。黄彰的箱子里没有几件值钱的衣物,却有不少书。什么《中国近代外交失败史》、《罗曼·罗兰传》等等。
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己的儿子大字不识一个,偏偏娶了个识文认字的媳妇,婆婆不高兴,丈夫也不喜欢。
她不是一有空就拿着书看吗?。婆婆辞退了家里的长工短工,种地、种菜、喂猪、挑水……家里家外的活全让媳妇干。她整天累死累活,见不到婆婆一个好脸色。有一次婆婆劈面砸来一个茶碗,她的额角顿时流血不止,好了之后留下了伤疤。
母子俩合伙欺侮她,丈夫夹着她的手脚,婆婆使劲咬断了她的一根脚盘。后来,她想了一个对付婆婆的办法,只要婆婆要打她,她就立刻跳进门前的小河里。小河水齐大腿,婆婆是小脚不敢下水,只得站在岸边跳着脚扯天扯地地大骂。尔后,她准得挨丈夫一顿毒打。
她讨厌丈夫。婆婆晚上常拿条长凳坐守在门前,只要听到媳妇对儿子稍微有点不体贴,便立刻跳进房里,帮儿子把她痛打一顿。婆婆逼她死,一根绳子,一把菜刀任她选。
她摸黑跑回娘家求救。母亲擦着眼泪,想不出好办法。父亲摇摇头,叹了口气:“唉,我们诗礼人家,要遵从‘三从四德’……”又喝斥妻子说:“你哭什么,死了大女儿,我还有两个,总不能都给打死!”她哭着跑到舅舅家。舅舅真心帮助她,教她回去“打锅灶”。
在当地,谁家的锅灶被人砸了,这家人就要断子绝孙。这当然是件大事情。被砸的家必定要向砸锅的人诉诸法律。舅舅告诉她,只要李家肯打官司,我们就有话说。
她回了婆家,没敢立即动手。有一天,她偶然听到婆婆和丈夫在偷偷商议,要把她卖了,再重娶一个媳妇。这时候,她急了,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正好舅舅又派了家里的一个老佣工来帮助她。于是,她抡着斧头砸了李家的大锅……
几经周折,她进了衡阳女三师读书。剪起短发,穿着男孩子的衣服,怪模怪样的。
她学习努力,功课不错,就是不安分。她领着同学们驱逐洋教士,被校方视为害群之马。只是由于慑于衡阳学生界的威力,学校才没敢开除她,而将其转送进了长沙女一师。这座学校封建势力很顽固。她估计,校方定会配合父亲逼她回婆家的。她哪里还有心思读书?一边她急忙让四妹悄悄打听父亲的来意;一边赶紧找几个要好的同学商量对策。
父亲黄晦此来的目的,黄彰姐妹果然猜得一点不差。黄彰只得表面应付着父亲,暗中开始策划自己的事。四妹原说她要同她一块儿逃跑,见了父亲却又心软了。晚上,她把大姐拉进空教室里说:“我不能同你一起走了,我舍不得父亲和母亲,我怕跑出去没钱会饿肚子,再说父亲为此让人指骂,也是做女儿的不孝……”
黄彰不忍心看着四妹跳进火坑。开导她说:“四妹,用不着顾虑重重。我有孟贲的力气,可以背着你跑。出去以后,我们教书、做工,或者去留学。你有那么高的音乐天分,去学习音乐,我学绘画。如果逃不出去,我们就跳湘江自尽。”
四妹听了大姐的话,突然抱住姐姐,一大滴眼泪滚落了下来:“姐姐啊!你这样决心,这样决心了吗?”
黄彰抓住四妹的肩膀:“小鬼!你变了心!从此天南地北,各走一条路。你去做别人敲敲打打的奴隶;我,不知道落脚到何方。你的骨头软得站不起来,你毁了你自己的前程!在世上,我等于再没有你了!”
四妹大动感情,抱着姐姐哀哭,并恳切地说:“我一定帮你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