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突击营-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秋野回答道。
松浦又喊来警卫连长,吩咐道:“围绕师团部,修筑一圈防御工事,同时储备好食品和淡水,要准备坚守。”
219 又见抗日英雄
就在松浦下令严守彰古峰阵地的时候,薛长官的眼睛也盯上了这座山头。彰古峰位于万家岭地区的北侧,是整个战场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座山头,谁就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106师团如果试图向北突围,彰古峰是必经之路,如果这里被国军占领,就相当于关上了大门,106师团只能坐以待毙了。
对国军不利的是,出于诱敌的需要,此前国军主动放弃了彰古峰,目前日军已经派出了一个大队的兵力据险固守,在山上修建了明暗结合的多个火力点。彰古峰三面是陡坡,背后一面是悬崖,绝对是易守难攻。但对于国军来说,要想完成围歼106师团的计划,就必须首先拿下彰古峰。
“各位,对于夺取彰古峰,大家有什么建议?”在阵前会议上,薛长官指着沙盘对军官们说。
“鬼子只有一个大队,我带一个师,从三面强攻,定能拿下彰古峰阵地。”A师的师长雄心勃勃地说。
“未必吧?”B师师长否定道,“目前鬼子在彰古峰上放了一个大队的兵力,配备了十几挺重机枪,还有掷弹筒、迫击炮,你一个师冲不到半山腰就得死伤过半,余下一半兵力还能有战斗力吗?就算有一部分兵力能够冲到山顶,鬼子在山上以逸待劳,跟你进行肉搏,你也不一定有胜算。”
C师师长补充说:“最关键的是,在我们攻打彰古峰阵地的时候,鬼子的其他部队会进行增援,所以我们不得不在山下再安排两个师进行阻援,而这么点大的地方,如果要放三个师,兵力密度就非常大了。到时候日军无论是用飞机,还是用山炮,都能够对我军造成重大的伤亡。”
A师师长不服气地说:“如果我们能够先进行火力准备,用炮火摧毁山顶上的大部分火力点,那么我们采取集团冲锋的方式,还是有希望突破敌人阵地的。”
B师师长答道:“我们昨天已经去观察过了,日军的火力点修得非常隐密,要想用炮火摧毁这些火力点,恐怕得把整个兵团的炮弹都用掉。而且这还仅限于被我们发现的火力点,尚未发现的那些还不知道有多少。”
薛长官说:“在这要注意一点,消灭敌人固然重要,减少自己的伤亡也非常重要。抗战一年多以来,我们的精锐部队损失非常大,再这样消耗下去,往后的仗就没法打了。所以,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们不能随便拿士兵的生命去冒险。各位最好能够提出一些比较稳妥的方案。”
罗毅是整个会场上军阶最低的,他从会议开始就一直没有说话,而是饶有兴趣地望着各路大神,听他们做各种战术想定。罗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他的军事知识除了来自于过去自己感兴趣看过的资料以外,就是许良清对他的潜移默化。在这样的会场上,他能够学到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
“罗毅,你怎么不说话?”薛将军开始点名了。
罗毅一愣,赶紧站了起来。军官们大多不认识罗毅,不过事先已经知道薛将军专门请了这么一位级别很低的新四军军官来协助作战。此时,见薛将军专门点了罗毅的将,众人都不再吱声,等着看这位外来和尚到底有什么高明之处。
罗毅看着众人或期待、或不屑的眼光,微微笑了一下,说:“各位都是长官,我是来向各位学习的。刚才我听各位已经讨论过各种从正面冲锋的方案,我想提一个另外的方案,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彰古峰的背面上去,夺取敌人的阵地呢?”
“背面?”罗毅的话激起了一阵涟漪,军官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沙盘上的彰古峰背面,然后纷纷大摇其头。
“这位罗兄,彰古峰的背面是悬崖,我们的部队怎么上去?”
“这种坡度,已经超过人的极限了,否则日军也不会大意的。”
“罗营长的想法的确独到,可惜我们的部队不会飞啊……”
军官们各自都表示着自己的反对意见。罗毅正想说点什么,忽听有人说道:“我赞成罗营长的意见,正因为彰古峰背面是无法攀登的绝壁,所以鬼子的防范应当是最松懈的,如果我们能够出人意料地攀上绝壁,定能打鬼子一个措手不及。”
众人转头一看,只见说话的是一位30来岁的少将军官,目光炯炯,英气逼人,只是脸上有着一股淡淡的傲气。蔡荣基在罗毅身边小声地介绍道:“这位是刚提拔起来的第51师153旅少将旅长,叫张宗林。”
张宗林!罗毅脑子里嗡地一声,这又是一位大神级的人物啊,在中华民族的抗战英雄榜上绝对是能够排在第一行的,罗毅过去曾专门研究过他的事迹。此君毕业于黄埔四期,抗战时期先后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历次长沙会战、上高战役、浙赣战役、鄂西会战、常德战役、雪峰山战役。可以说华东、华中的历次大战,他无一缺席,为所在的74军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名号。远的不说,就在一年前的淞沪战场上,他率一团人马阻击优势日军,打死打伤日军800余人。战斗最激烈时,他脱掉上身军装,亲自抱着一挺机枪跳出战壕,冲向敌阵,打得日军丢盔弃甲。
“罗营长。”张宗林见罗毅直勾勾地盯着他,也不以为然,冷冷地问道:“刚才是你提出从绝壁突破,请问你有什么攀岩的方法吗?”
罗毅如梦方醒,连忙回答道:“张旅长,本人曾率部队在这一带进行过训练,类似于彰古峰背面这样的绝壁也曾爬过一些,所以略有一些经验。借助于一些特殊的工具,受过专门训练的特种兵完全可以攀上这一绝壁,然后只要从绝壁上垂下绳索,其他士兵就缘绳而上。”
“这种特殊工具和特种兵,我没有接触过,不知道罗营长是否了解。”张宗林问道。
罗毅点点头:“我的部队里就有几名擅长攀崖的士兵,专用的工具也早有预备,所以,要攀上彰古峰,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好!”张宗林应了一声,随后转过头对薛长官说:“薛长官,宗林请求把突袭彰古峰的任务交给我们旅,我只需要罗营长的部下帮助我们攀上绝壁,后面的事情就不麻烦他们了。我一定能够消灭彰古峰上的日军,然后守住彰古峰阵地。”
薛长官说:“这是一着险棋啊,弄不好就是九死一生,宗林,你可要考虑周全。”
张宗林凛然说:“为抗日救国,生死二字在153旅的字典上早就被划掉了。您放心,只要我们能够登上绝壁,就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薛长官又看看罗毅:“怎么样,罗毅,你能够与张旅长配合吗?”
罗毅立正答道:“卑职一直景仰张旅长的大名,如果能够有机会与张旅长共同作战,是我罗毅和突击营全体将士的荣耀。”
张宗林听到罗毅这番话,不禁轻轻地咧了咧嘴,露出一个若有若无的笑容。
220 开路先锋
军情似火,战场上没有什么客套的时间。薛长官定下作战方略之后,所有军官便分头返回各自的部队,安排对106师团的总攻。情报部门反馈回来的消息称,日军的大本营已经注意到与106师团中断联系的情况,并且开始派出飞机进行搜索,估计很快就能找到106师团的位置,留给国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罗毅回到突击营的临时驻地,把配合国军153旅作战的情况向各位军官作了介绍,苏晓峰不屑地说:“这种事,国军干得了吗?干脆咱们包了就得了。”
王大成说:“从绝壁上爬上去不是什么问题,但清理山顶上的鬼子,再守住阵地,必定是几场恶战,咱们人手不一定够。”
罗毅说:“就是人手够,咱们也不干。国军人多,能够拼得起,咱们就这千把人,拼几回就没了。这一回咱们过来,薛长官明确说了,不让我们去打硬仗。”
苏晓峰悻悻地说:“也罢,反正咱们立的功也不少了,这一次的机会,就让给别人吧。”
罗毅说:“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把153旅带到山顶上去,所以,我们要选出一支小分队……大概50人左右吧,承担开路先锋的职责。大家看看,谁去比较合适?”
军官们互相看了看,陆双勇先举起了手:“我来带队吧,论攀岩,在军官里面我是第一。”
苏晓峰说:“我是第二,我当副队长。”
罗毅摆摆手:“双勇去吧,晓峰就别去了,咱们的高级军官不能都去。”
苏晓峰呵呵笑着:“就我还成了高级军官了?这些天见的人,不是师长就是旅长的,我当个连长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王大成支吾了一下,说:“本来我也打算去的,既然罗子这样说了,我也赞成,这里上千人的队伍,也需要有军官来指挥。不过,我们情报部门得去一个人,万一在山顶上遇到审问俘虏之类的事情,需要有个懂日语的。”
副支队长邱彬接过来:“我去吧,我跟小鬼子打过好几回交道了,业务熟悉。”
众人一起盘算了半天,最后定下了小分队的名单,包括薛炳文、姜会明、邵平等人,都是具有一技之长的精兵,陆双勇当了临时的队长,邱彬当副队长,一行人跟着张宗林派来的传令兵回去了。
张宗林接到陆双勇等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冷冷地打一个招呼,便下令全旅开拔。张宗林治军果然很有一套,一个旅的士兵拔营起寨,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突击营小分队对于这一带的地形比较熟悉,在前面带着路,向彰古峰阵地的背面运动。
彰古峰背面的地形十分险峻,有多处悬崖和沟壑,还有密不透风的荆棘林。突击营的士兵多数是在山沟里长大的,又经历了多年山地训练,有着应付此类地形的丰富经验。陆双勇指挥着小分队的士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153旅打开了一条通道。
“这支部队有他们的特点,光他们这一套工兵技能,就值得我们日后好好学习。”张宗林站在一条裂谷边上,看着正在架绳桥的突击营士兵,对自己的副官说。
“江东突击营这支部队,据说连委员长都表扬过,看来还真不是虚的。”副官也感慨道,这一路上过来,突击营的体力之好,也让他觉得佩服了。
部队的面前是一条深达四五十米的大沟,宽只有二十几米,大沟绵延数十里,根本无法绕过。陆双勇派出两名士兵,带着绳索沿着谷壁下到谷底,再爬上对面的谷顶,将绳头固定在牢固的大树上。在系好了七八根绳索之后,突击营士兵在绳子上铺上垫子,制作成一座简易的吊桥。为了安全起见,在吊桥以上1米高的地方,还另外结了两根绳子,能够供过桥者作为扶手之用。整个修桥的过程中,突击营士兵配合默契,前后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工程,也难怪张宗林会感慨了。
陆双勇看到桥已修好,跑过来对张宗林敬了一个礼说:“报告张旅长,绳桥已经修好,请组织弟兄们过桥吧。这桥承重能力不足,每次过桥不要超过4个人。”
“双勇兄和弟兄们辛苦了。”张宗林难得地说了一句客气话,让副官都觉得大出意料。
张宗林从出发时就一直绷着脸,他的士兵已经习惯于长官的这种表情了。他们知道,这位长官虽然略有一些傲气,但在平日里待人温和,对待士兵也十分关心,只是一到打仗的时候,就完全变了一个人,颇有一些六亲不认的架式。谁如果在打仗的时候贪生怕死或者贻误战机,等待他的就是张宗林毫不留情的惩罚,甚至是当场击毙。据传,他的妻子就是因为被怀疑通共泄露情报,而被他开枪打死了,他还因此而被剥夺了军籍,坐了一年的牢。如果没有这样的变故,他今天远不是一个旅长的职务了。
“愿为张旅长效劳!”陆双勇娴熟地答道,在待人接物方面,陆双勇比苏晓峰要更懂行一些,如果换成苏晓峰,估计就该拍着张宗林的肩膀说点牛哄哄的话了。
副官看着支撑绳桥的绳子,有些犹豫地问道:“陆营长,你们用的绳子这么轻,还这么细,能撑得起四个人吗?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陆双勇呵呵一笑:“没问题,这是新材料的绳子。我们过去已经做过实验了,这么宽的距离,用六根绳子最多可以承重八个人,我说四个人主要是出于稳妥的考虑。”
“是这样?那我倒要见识见识。”张宗林走到绳桥边上,摸了摸绷得紧紧的绳子,迟疑道:“这是什么材料?非棉非麻,但真是非常结实。”他看到突击营的士兵正在四人一组地沿着绳桥跨过沟谷,绳子没有一点绷断的迹象。
陆双勇在一旁傻笑着:“不好意思,张旅长,我也不懂这是什么东西做的,只有我们营长懂。听他说,这是美国人最新发明出来的东西,叫作尼龙,贵得很,一尺要一块钱呢。”
“这样好的材料,一块钱一尺也不算贵,副官,把这种材料的名字记下来,回头让军需官向上级打报告,我们也要装备。”张宗林吩咐道。
“尼龙?”副官连忙拿出小本来记下,一尺一块钱的确很贵,但相对于这种材料在战场上的使用价值来说,这点钱也算不上什么了。传统的麻绳重量太大,在机动作战中使用不便,哪有这种化学纤维的效果好。
突击营使用尼龙绳绝对是属于超前的,1938年的这个时候,杜邦公司刚刚解决尼龙纤维的工业化生产问题,尼龙制品的正式上市要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了。不过,早在1935年,尼龙已经在实验室里被合成出来了,罗毅等不及工业化应用,直接请军火商史密斯找到杜邦公司,用高价订购了一批尼龙绳,作为特种部队的装备。由于尚未进行工业化生产,这批尼龙绳的价格的确贵得惊人。
“命令部队过桥,每次不要超过四个人。”张宗林下令道。
153旅的士兵开始陆续地过桥,重机枪也被分拆开,由两人一组抬过桥去。突击营留下几名士兵,在国军通过之后,负责拆除绳桥,回收材料。其余的人在陆双勇的带领下,又一马当先地冲向了前面的道路,继续担任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