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译注 10-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杀⑧,乃征下吏治⑨。主父服受诸侯金⑩,实不劫王令自杀。上欲勿诛,是时公孙弘为御史大夫,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主父方贵幸时,宾客以千数,及其族死,无一人收者(11),唯独洨孔车收葬之(12)。天子后闻之,以为孔车长者也。
①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②齐王:指厉王刘次景。刘次景与其姊通奸,主父偃向武帝揭发,被派任丞相,穷究其事,齐王恐而自杀。事见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内:指宫内私生活。淫佚:淫乱放荡。僻:邪僻。③不我衣食:不给我衣食。④不我内门:不许我进门。内:同“纳”。⑤动:触动。⑥效:仿效。论死:判为死刑。⑦居中:身处朝廷之中。⑧劫:要挟。⑨征:召。下吏:交给法官。⑩服:认罪。€收:收尸。洨:县名。孔车:人名。
太史公曰:公孙弘行义虽修①,然亦遇时。汉兴八十余年矣,上方乡文学②,招俊乂③,以广儒墨④,弘为举首⑤。主父偃当路⑥,诸公皆誉之⑦,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⑧!
①修:美。②上:皇上,指汉武帝。乡:同“向”,此指崇尚。文学:指儒家学说及其典籍。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在汉朝得到突出发展。③俊乂(yì,义):具有超众才能的人。乂,才。④广:扩大。墨:指墨家学派。⑤首举:第一。⑥当路:身居要职,担任举足轻重的高官。⑦诸公:指朝中高官们。誉之:赞美他。⑧悲夫:悲伤埃
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①:“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孝经》曰②‘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与奢也宁俭’。昔者管仲相齐桓,霸诸侯,有九合一匡之功③,而仲尼谓之不知礼,以其奢泰侈拟于君故也④。夏禹卑宫室⑤,恶衣服⑥,后圣不循。由此言之,治之盛也,德优矣,莫高于俭,俭化俗民,则尊卑之序得⑦,而骨肉之恩亲,争讼之原息⑧。斯乃家给人足⑨,刑错之本与欤?可不务哉!夫三公者,百寮之率⑩,万民之表也(11)。未有树直表而得曲影者也(12)。孔子不云乎,‘子率而正,孰敢不正’(13):‘举善而教不能则劝(14)’。维汉兴以来,股肱宰臣身行俭约(15),轻财重义,较然著明(16),未有若故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者也。位在丞相而为布被,脱粟之饭,不过一肉。故人所善宾客皆分奉禄以给之,无有所余。诚内自克约而外从制(17)。汲黯诘之,乃闻于朝,此可谓减于制度而可施行者也(18)。德优则行,否则止,与内奢泰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19)。以病乞骸骨,孝武皇帝即制曰‘赏有功,褒有德,善善恶恶,君宜知之。其省思虑,存精神,辅以医药’。赐告治病,牛酒杂帛。居数月,有寥,视事。至元狩二年,竟以善终于相位。夫知臣莫若君,此其效也(20)。弘子度嗣爵,后为山阳太守,坐法失侯。夫表德章义(21),所以率俗厉化(22),圣王之制,不易之道也。其赐弘后子孙之次当为后者爵关内侯(23),食邑三百户,征诣公车(24),上名尚书(25),朕亲临拜焉。”
①太皇太后:当朝皇帝的祖母。此指汉平帝的祖母王政君,她是汉成帝的生母,汉元帝的皇后。这个诏书是她在平帝元始中(1—5)颁布的,后人附录于《公孙弘传》之后,赞美公孙弘。按当时的大司徒为马宫,大司空为甄丰。②《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宣扬封建孝道。下文所引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出自《孝经·广要道》章,而“礼,与奢也宁俭”,出自《论语·八佾》,文字稍异。这两句中的“礼”,指《周礼》。③“昔者”二句:相齐桓,做齐桓公的相。九合一匡之功,多次会合诸侯并匡正天下的功劳。九,非实指,泛言多。匡,匡正。按这几句所叙之事本于《论语·宪问》:“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又曰:“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令受其赐。’”④泰:太过分。拟:比。故:原因。按孔子批评管仲僭礼之行见《论语·八佾》。其文曰:“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氏有三归……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⑤卑:低矮。⑥恶:粗劣。⑦尊卑之序:尊贵者和卑贱者之间的秩序,实为森严的封建等级关系。⑧争讼:打官司。⑨斯:此。⑩百寮之率:即百官之长。寮,通“”。率:通“帅,”主帅、长官。(11)表:标,榜样。(12)树:立。直表:直的标杆,正直的榜样。曲影:斜影。(13)“子率而正”两句:语出《论语·颜渊》篇。子:你。此指鲁国贵族季康子。率:原文作“帅”,领头。而:原文作“以”。孰:谁。(14)举:选拔。善:指贤能的人。不能:无能的人。劝:鼓励。按此句引自《论语·为政》篇。(15)股肱:大腿和胳膊,喻得力重臣。宰臣:统帅百官的长官,此指丞相。(16)较然:明显。(17)诚:确实。克约:克制约束。从制:遵循法制行事。(18)减于制度:比法制规定的标准降低了一些。(19)诡服:虚假的行为。按《玉篇》:“诡,欺也,谩也。”《广雅》:“服,行也。”殊科:不同类。(20)效:表现。(21)表德:表扬美德。章义:表彰道义之人。(22)厉化:通“励化”,勉励教化。(23)次当为后:按次秩当为后代者,意谓嫡系子孙。爵关内侯:封给关内侯的爵位。(24)征:召。诣:往。到……去。(25)上名:把姓名报上去。
班固称曰①:“公孙弘、卜式、儿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②?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乂安③,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④,制度多阙⑤,上方欲用文武⑥,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⑦,见主父而叹息。群臣慕向⑧,异人并出⑨。卜式试于刍牧⑩,弘羊擢于贾竖(11),卫青奋于奴仆(12),日出于降虏(14),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14)。汉之得人,于兹为盛(15)。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16),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17),定令则赵禹、张汤(18),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19),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落下闳(20)协律则李延年(21),运筹则桑弘羊(22),奉使则张骞、苏武(23),将帅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24)。其余不可胜纪(25)。是以兴造功业(26),制度遗文(27),后世莫及。孝宣承统(28),纂修洪业(29),亦讲论六艺(30),招选茂异(31),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邴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邵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之属,皆有功迹述于后。累其名臣(32),亦其次也。”
①这段“班固称曰”的文字,是《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的“赞曰”部分,个别文字稍异。②“公孙弘”四句意在强调机遇,即唐代诗人陈子昂所谓“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的意思。鸿渐之翼,喻超凡的才能。鸿,雁。渐,进。“鸿渐”一语出于《易·渐》“鸿渐于干”句。后比喻官阶的步步高升。燕雀,指小鸟,比喻才干平庸之辈,意同卷四十八《陈涉世家》记陈涉所叹息的“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燕雀”。远迹,远行。按王逸《楚辞章句》云:“迹,行也。”即行迹、行踪之意。“远迹羊豕之间”,指公孙弘曾牧猪海滨,卜式曾牧羊山中。③乂(yì,义)安:安定。乂,安。④宾:宾服,顺服。⑤阙:通“缺”。⑥方:正。文武:有文才武略的人。⑦蒲轮:用蒲草缠轮的安稳之车。枚生:指西汉著明赋家枚乘。他曾规劝吴王刘濞切勿反叛中央,吴王不听。吴王谋反后,他致书吴王再行劝谏。武帝即位后慕其名而以安车蒲轮征召他进京,病死于途中。⑧慕向:倾慕向往。⑨异人:有特殊才能和专长的人。⑩试:用。刍牧:割草牧枚。以卜式出身于畜牧主,故称“试于刍牧”。(11)“弘羊”句:弘羊即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桑弘羊,以其出身于洛阳商人之家,故称“擢于贾(gǔ,古)竖”。贾竖,对商人的蔑称。(12)“卫青”句:“卫青贵为大将军,但以其出身微贱,原先只是平阳侯家的奴仆,故称“奋于奴仆”。已见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13)“日(mìdí,密敌)”句:日即金日。以其原为匈奴休屠王太子,后来降汉,故称其“出于降虏”。(14)曩(nǎng,攮)时:从前。版筑:古代修墙工具,此指以版筑修墙。此指商代武丁时的名臣傅说。他原为傅俭(岩)的筑墙奴隶,商王武丁用为辅弼之臣,政绩显著。饭牛:喂牛。此指春秋时期齐桓公名臣宁戚。他本是卫国商人,曾宿于齐国都城东门下,时值齐桓公夜出,听到他喂牛时唱的怀才不遇的歌,知其为贤人,于是重用他为客卿。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载邹阳狱中上粱孝王书有“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句。其事见《吕氏春秋·举难》等。朋:同类。(15)兹:此。(16)笃行:忠诚做事。(17)推贤:推荐贤人才士。(18)定令:制定刑法政令。(19)滑(gǔ,古)稽:本为盛酒器,用以比喻能音善辩,语言诙谐幽默者。(20)历数:指天文、数算之学。(21)协律:调协乐律。(22)运筹:筹划事物。(23)奉使:奉命出使。(24)受遗:指接受皇帝的遗命,辅佐幼主。后元二年(前87)孝武帝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武帝曰:“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曰:“臣不如金日日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武帝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武帝床前,“受遗诏辅少主”。武帝去世以后。昭帝年幼,“政事一决于光”,日亦竭忠尽虑辅政。事见《汉书·霍光金日传》。(25)纪:通“记”。(26)兴造功业:创建功业。(27)遗文:留下来的文章典籍。(28)孝宣:指汉宣帝刘询。承统:继承大统。(29)纂修:继续治理:纂;通“缵”。继。修,治。洪业:大业。(30)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31)茂异:优秀特异的人才。(32)累:依《汉书》当作“参”,比较的意思。按:上段所及人物,除本注已注及者,还有十几位《史记》有传或及其事:石建、石庆见卷一百三,韩安国见卷一百八,霍去病见卷一百一十一,司马相如见一百一十七,汲黯、郑当时见卷一百二十,董仲舒见卷一百二十一,赵禹、张汤见卷一百二十二,张骞见卷一百二十三,李延年见卷一百二十五,东方朔见卷一百二十六,司马迁见卷一百三十。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王延海译注
【说明】本传记述了南越王赵佗建国的史实及其四位继承者同汉王朝的关系,描述了汉武帝出师攻灭南越,将南越置于汉王朝直接统治下的过程。行文中表现了司马迁尊重史实和民族一统的思想。他没有把边疆的少数民族视为“种别域特”(班固《汉书·叙传》)的野蛮低贱民族,而肯定“佗能集杨越以保南藩”(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的功劳,把南越视为汉王朝的一部分,视其民为汉王朝的同等臣民,把南越统一和南越归汉,视为各民族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有一定进步意义。
此文记事“简括”(李景星《史记评议》),重点突出:于赵佗建国、武帝兴师则详写,余者略述,“条理井井”(吴见思《史记论文》)。此文善于描摹军威气势,如写伏波将军和楼船将军率师南征,四路大军,浩浩荡荡,水陆并进,所向披靡,“声势赫奕”,“极其神妙,可云神化之笔”(吴见思《史记论文》)。本传太史公赞语用四字句韵语,不但形式整齐,而且声韵和谐,显示了作者赞语风格的多样性。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并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组建军队,象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新修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靠,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国家。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谿关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