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文集-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湘勇佳处有二:一则性质尚驯,可以理喻情感;一则齐心相顾,不肯
轻弃伴侣。其不佳处亦有二;一则乡思极切,无长征久战之志;一则体质薄
脆,不耐劳苦,动多疾病。
书信:咸丰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刘蓉
就现在之额兵练之,而化为有用,诚为善策,然习气太盛,安能更铸
其面目荡涤其肠胃?恐岳王复生,半年可以教成其武艺,孔子复生,三年不
能变革其恶习。
书信:咸丰三年二月与魁联
然鄙意以为壮勇贵精而不贵多……要须简择精严,临阵不至兽骇鸟散,
则虽少亦决其有济。
书信:咸丰三年十月与刘蓉
贪贼中资财,最易误事,吾见前此诸军因贪抢贼赃,转胜为败者,指
不胜屈。
每谓骚扰为人鬼关,贪财为生死关,盖言爱民则人,扰民则鬼,力战
遗财则生,贪财忘战则死也。
书信:同治二年五月初十日复李榕
军行战胜,尤须坚明约束,无令骚扰地方。闻有并非楚勇、并非湘勇
随之以去者,好淫掳掠,无所不至,尤须认真访查,斩数人以惩其馀,是为
至要。
书信:咸丰三年二月与刘长佑
军士所过,有取民间一草一木不给钱者,即行正法。望两君日以斯言
训做之。
… 页面 213…
书信: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与刘长佑·王鑫
凡兵勇与百姓交涉者,总宜伸民气而抑兵勇,所以感召天和者在此,
即所以要获名誉者在此,望阁下实心行之,幸勿视为老生常谈也。
书信:咸丰九年十二月初八加英坤修片
论作文宜通小学、训诂,又论军务须从日用眠食上下手。
日记:咸丰十年二月廿九日
近时所调之兵,天涯一百,海角五十,卒与卒不习,将与将不和,此
营既败,彼营掉臂而不顾,哆口而微笑,各营习见。夫危急之际,无人救应。
谁肯向前独履危地,出万死之城,以博他人之一微笑?鄙意欲练勇万人,呼
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
以相救。
书信:成丰三年九月初二日与文希范
带勇之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
达人也。
待弁勇如待子弟,常有望其成立,望其发达之心,则人知思矣。礼者,
即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欺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严然
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
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
日记:咸丰六年六月初四
周金城之教艺,尽是花法,不中实用,其徒八十人,多油滑浮动,难
可深恃。
弟前分三十人至贡院教湘勇,后见手足非是,仍尔谢遣。鄙意本可浮
慕戚氏教阵之虚名,反忘场上目击之实效。
书信:咸丰三年三月初七复张亮基
此次募勇,成军以出,要须卧薪尝胆,勤操苦练,养成艰难百战之卒,
预为东征不归之计。若草率从事,驱不教之土,执蛊脆之器,行三千里之远,
以当虎狼百万之贼,未与交锋而军士之气固已馁矣,虽有一二主者忠义奋发,
亦无以作其众而贞于久也。
书信:咸丰三年十月初三日复夏迁樾
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
使之困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
感思,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
《曾胡治兵语录·仁爱》
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须回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毋视为
要结粉饰之文。
《曾胡治兵语录·仁爱》
我待将官如兄弟,我待兵勇如子侄,你们随我也久长,人人晓得我心
肠。愿尔将官莫懈怠,愿尔兵勇莫学坏。未曾算去先算回,未曾算脏先算败,
各人努力各谨慎,自然万事都平顺。
诗:《水师得胜歌》
次青之于平江勇,则的爱而无增,有奖而无激。柳子厚所谓“虽曰爱
之,其实害之”。
书信:同治二年三月初一日《复李鸿章》
苟善治军,必见其有战则胜,有攻则取。若不以目所共见者为效,而
… 页面 214…
但凭心所急揣者为高,则将以虚薄为辨而贱名检,以望空为贤而笑勤恪。
文:《笔记二十七则·克勤小物》
营中无事,以勤操为第一要义。操队伍则临阵不至散乱,操枪炮则临
阵不至早放。
书信:同治元年二月初三日复江长贵
军营虽以人多为贵,而有时亦以人多为累,凡军气宜聚不宜散,宜化
危不宜悦豫;人多则悦豫,而气渐散矣。营虽多而可恃者惟在一二营,人虽
多而可恃者谁在一二人。如木然,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讠+托之右);如
屋然,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倚。……遇小敌时,则枝叶之茂橡瓦之美尽可
了事;遇大敌时,全靠根株培得稳,柱梁立得固,断不可徒靠人数之多,气
势之盛。倘使根株不稳,柱梁不固,则一枝折而众叶随之,一瓦落而众椽随
之,败如山崩,溃如河决,人多而反以为累矣。
书信: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日与沅甫九弟书
战阵之法
审机审势,犹在其后,第一先贵审力。审力者,知己知彼之切实工夫。……
古人云兵骄必败,老子云两军相对哀者胜矣,不审力,则所谓骄也;审力而
不自足,即老子之所谓哀也。
书信: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与沅弟书
军事如枪法,门户宜紧;如拳法,有伸有缩。若公入之太深,则有伸
无缩矣。
书信:咸丰九年十月初八日复胡林翼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验,大约用兵
无他谬 [妙]巧,常存有馀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
诸葛武候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茔之拔
逼阳,气已竭而忽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
外援,以待内之自敝,此善于用气者也。足下忠勇内蕴,边往无前,惟猛进
有馀,好谋不中。吾愿足下学陆抗,气未用而预筹之,不愿学苟莹,气已竭
而复振之。愿算毕而后战,不宜且战而馀算。
书信:咸丰六年五月初二与李元度
罗罗山于五年八月至南康湖口一看,知其不足以图功,即决然舍我而
去,另剿湖北。其时有识者,皆佩服罗山用兵能识时务,能取远势;余虽私
怨罗山之弃余而他往,而亦未尝不服其行军有伸有缩,有开有合也。
书信:同治元年十月十三日与沅弟书
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凡攻垒,一扑再扑,
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
书信: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复左宗棠
古人用兵,最重“变化不测”四字。弟行军太少变化。
书信:同治无年十月十三日与沅弟书
攻城最忌蛮攻。兵法曰:“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
不拔者,此攻之罪也。”故仆屡次寄书,以蛮攻为戒。
书信:咸丰六年五月二十四日与罗萱
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
书信:同治元年十月十五日与沅弟书
… 页面 215…
但很战浪追,为我军向来大弊。此次必须谋定后战,切不可蛮攻蛮打,
徒伤士卒。
书信:咸丰六年五月十四与彭鹏、罗萱
贼初耒之日,不必出队与战,但在营内静看,看其强弱虚实,看得千
准万难,可打则出管打仗,不可打则始终坚守营盘,或有几分把握。
书信:咸丰十年十月初五日与沅弟书
守城煞非易事,银米、子药、油盐有一不备,不可言守备矣。又须得
一谋勇兼优者,为一城之主。凡多备则力分,心专则虑周。
书信: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复左宗棠
至军务之要,亦有二语。曰“坚守已得之地,多筹游击之师”而已。
书信: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九日与沅弟书
兵多则拓地远鹜,兵少则敛抑退回。
书信:咸丰十年五月初十日复胡林翼
择地有两法:有自固者,有扼贼者。自固者择高山、择要隘,扼贼者
择平坦必经之路,择浅水津渡之处。嗣后每立一军,则修碉二十座以为老营。
环老营之四面方三百里,皆可往来梭剿,庶几可战可守,可奇可正,得四军
可靠者,则变化无穷。
书信: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八日复左宗棠
弟在军已久,阅事颇多,以后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轻兵,少
用重兵。
进退开合,变化不测,活兵也;屯宿一处,师老人顽,呆兵也;多用
大炮辎重,文员大众,车船难齐,重兵也;器械轻灵,马驮辎重,不用车船
轿夫,飙驰电击,轻兵也。弟军积习已深,今欲全改为活兵、轻兵,势必不
能,姑且改为半活半呆,半轻半重,亦有更战互休之时。望弟力变大计,以
金陵、金柱为呆兵、重兵,而以进剿东堤、二溧为活兵、轻兵,庶有济乎?
书信:同治元年十月二十日与沅弟书
渠言外之意,觉弟兵不可野战。吾则因金陵士卒用命,乐为之死,觉
弟兵尽可野战。不知弟自度已力,野战果有几分把握否?要之能得众心,未
有不可酣战之理。望弟决从余计,分作两技。一枝呆兵,屯扎金陵;一枝活
兵,凡金柱、东坝、小丹阳、二溧、句容等处,听弟择地而驻,相机而进。
有急则两枝互相救应,去金陵总在二百里内外也,何如?
书信:同治元年十月廿一日与沅弟书
久顿坚城之下,士气日报,直思所以抽掣之法,善退之道。军事以气
为主,瀹去旧气,乃能重生新气。若不改头换面,长守此坚壁,以日夜严防
而不得少息,则积而为陈腐之气,如败血之不足队养身也。望两君子精心维
持,于十里之外求一善地,相机而退扎一步,养息此气。今日之善退,正以
为他日善进之地。
书信:咸丰六年七月十五日与林源恩、李元度
惟不筹出一支结实可靠之活兵,在外纵横驰击,而专以合围攻坚为念,
似非善计。咸丰三、四、五年,向帅在金陵,兵不满三万,饷亦奇绌,向军
与金陵悍贼相持,而又分兵援庐州,援宁国、打镇口、打芜湖,中外皆称向
兵为天下劲旅,而余不甚以为然者,以其不能从大处落墨、空处着笔也。弟
用兵之规横远胜于和,而与向相等,空处全不着笔,专靠他军,可尽恃乎?
书信:同治二年五月初四日与沅弟书
… 页面 216…
师行所至之处,必须多问多思。思之于己,问之于人,皆好谋之实迹
也。昔王璞山带兵,有名将风。每与敌遇,将接仗之前一夕,传各营官齐集,
与之畅论敌情地势。袖中出地图十余张,每人分给一张,令诸将各抒所见,
如何进兵,如何分支,某营埋伏,某营并不接仗,待事毕后专派追剿。诸将
…一说毕,璞山乃将自己主意说出,每人发一传单,即议定之主意也。次日
战罢有与初议不符者,虽有功亦必加罚。其平日无事,每三日必传各营官论
战守之法。
《曾胡治兵语录·战守》
初五日城贼猛扑,凭壕对击,坚忍不出,最为合法。凡扑人之墙,扑
人之壕,扑者客也,应者主也。我若越壕而应之,则是反主为客,所谓致于
人者也。我不越境,则我常为主,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也。稳守稳打,彼自
意兴索然。峙衡好越壕击贼,吾常不以为然。凡此等处悉心推求,皆有一定
之理。迪安善战,其得决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弟以类求之可也。
书信:咸丰八年四月十七日与沅甫九弟
军无后继,是古来一大忌。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