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红楼絮语 刘宝彬著 >

第29部分

红楼絮语 刘宝彬著-第29部分

小说: 红楼絮语 刘宝彬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对老同志拖发退休金的、政策不落实的、应给的待遇不兑现的、有什么好处只想自己想不到老同志的、对老同志的意见听不进去的等等,都可以冠冕堂皇的用什么“经济困难”、“财力有限”、“经费不足”等理由来搪塞。可是有些单位在分配住房时对离退休干部不执行从优原则,在职年轻领导分规格高的、楼层低的;离退休老同志分规格低的、楼层高的;新班子上任,脑子里就没有老同志这个观念意识;过年过节年轻的领导看望的是当权的领导,却难登离退休老同志的门;有的年青领导同志对在老同志身上花一分钱都心疼得很,而自己买高级轿车、出入高级宾馆饭店、进舞厅泡妞,挥霍公款来无所顾及的一扔千金阔绰得很,这些会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的呢?说到底还是对老同志的思想感情问题,是对老同志的历史功绩是否认同?对老同志的历史作用是否认同的问题。今天可以不认同、明天可以不认同,总有一天你老了,也进入老年行列的时候,你对自己也不会不认同罢。
  现在有许多地方,把是否孝顺父母、尊敬老人做为一项检验青年干部有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志。对父母没有孝心的,对老干部不尊敬的,不能进领导班子,更不能当领导干部。对父母没有孝心,对老干部不尊敬的人,他怎么会热爱人民,怎么会全心全意的为群众办事。所以,这些年青的领导同志应补上学习中国革命历史、重温老干部的历史作用这一课,加深对老同志的感情,不再让焦大的遭遇在今天重演。《红楼絮语》之48
  贾敬之死
  在《红楼梦》中,写宁国公贾代化之子贾敬这个人物,篇幅很少,笔墨不多,也仅有几次出场。可是,通过这个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违背自然规律,拒弃人类应有的责任,摒绝了与家人的来往,一个人住在玄真观修道;他不满足於人生寿命之短促,吃了“长生不老”的丹砂而升天的典型。对老年人如何正确认识生和死的关系,认识人对社会的责任等问题,可以从反面给我们一些思考。
  《红楼梦》刚进入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提到他:“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不肯住家里,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贾敬之好道,想作神仙可谓是一心一意,雷打不动。他的孙媳妇秦可卿死了,家里大办丧事,他也不回家去看看;逢他过生日,其子贾珍接他回家受礼,他说:“我是清净惯了,我不愿你们那是非场中去。”只是有一年除夕祭祖,贾敬破例回家主祭。祭祖仪式完毕,贾母在大花厅摆酒举行家宴,他也不参加,只在静室默处,家里家外之事一概无闻,祭祖一完,他就又去修炼去了。什么荣华富贵、子孙前程、天伦之乐、花团锦簇,无一留恋。此次他离家去修炼,就再也没有回来。
  贾敬在道中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搞导气之术,本属荒诞。可他成仙心切,已等不耐烦,小道们也曾劝说“功夫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他在守庚申时,悄悄将灵砂服了下去,便“升仙”去了。死后腹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大夫们诊断为“系道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
  贾敬死的可悲,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他的死,对国家、对家族并没有产生什么大的损失。朝廷原将爵位袭给他,是要他为国家建功立业,报效皇上,可他逃避责任,把爵位传给了儿子,自己躲到了寺庙里一味想成仙,没有像他父辈那样尽忠报国;至于对家族的兴旺有什么作为,书中没有具体交待。不错,他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又生了孙子,在传宗接代上起了作用。但是,这是世上一切动物都具有的本能,如果人类仅仅像其他动物那样只能生育后代,那么人类还有什么文明和进步而言呢?所以,从贾敬的一生来看,留给我们的是许多的思索。人生来之不易,从呱呱堕地到长大成人是付出了多少人的乳汁和心血啊。人的生命是珍贵的,其所以珍贵就因为每个人对国家和社会要承担责任,对家庭要承担义务。如果说这是对抚育和培养自己的一种回报也未尝不可。所以,每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和家庭的义务尽职的程度虽有不同,大小有所差别,但不能允许逃避或拒绝。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进步,正是每个社会成员付出的责任和承担义务的结果。试想一下,如果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逃避拒绝应尽的责任义务,不仅不能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而逃避拒绝责任和义务的人自己,恐怕也会一天也活不下去。
  人的从生到死,是自然发展规律的必然,不是按个人的意愿所能决定的。在历史上确有些“明主”与“昏君”,到了中年或晚年,到处求仙丹妙药,一心梦想“长生不老”,其结果不仅没能“长生不老”,反到未老先亡,教训可谓十分深刻。其实,老年人搞搞保健,祛病强身是必要的,但要按科学要求保健,不能搞迷信,不能盲目。这几年社会上大兴法轮功之风,把气功师奉为消病除灾的救世主,气功师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几千几万人围上来,把气功看成包治百病的神医救世主。气功上身,百病皆除,似乎什么医科大学、各种医院、各种医药都可以不要了,药也不用吃了,只要用气功治病,中国人就可以健康长寿了,这其中也有不少老年人被迷得如醉如痴,其结果可想而知,到底炼气功的得到强身健体的有多少,谁也没看到,相反中魔的、自杀的、有病拒绝吃药造成死亡的却经常发生。后来又兴一阵子喝“红茶菌”、喝“醋蛋”,有些人们蜂拥而上,着实喝了好长一阵子,甚至有些高级领导干部也乐于此道。不可否认,有的人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或适于他身体的需要,喝了见到一点效果,但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讲,因为这些东西缺乏科学根据,自然也没有什么效果,最后只能是自消自灭了。而其中的倡导者和有的报纸却从中大发了一笔横财。可见,迷信这些歪门邪道灵丹妙方,只不过是给一些江湖骗子开了一道财路而已。
  1999年7月22日,正在本书二校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决定,现在才知道,搞所谓“法轮大法”的李洪志是利用广大群众强身健体的愿望,编造一套歪理邪说,宣传唯心主义有神论,否定一切科学真理,严重侵蚀了人们的思想,致使许多人炼法轮功走火入魔,精神失常,拒绝医治,造成非正常死亡。修炼法轮功,非旦不能强身健体,反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他们还扰乱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种极为有害、极为荒谬的反科学、有其政治目的非法组织,取缔它完全正确和必要。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最主要的是相信科学,按科学规律搞保健,要多运动,多锻炼,有病看医生,切不可迷信歪门邪道,更不能有贾敬那种修炼成仙的封建迷信思想,人到老年也还要给社会、给家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红楼絮语》之49
  贾母的精神生活
  在贾府中这样钟鸣鼎食之家,对于像贾母这样具有极高地位的老人,不论怎样的吃、怎样的穿、怎样的住等物质生活需要来说,那是绝对不成问题的。尤其是贾母是位性格开朗,内心丰富,思路敏捷,出身高贵的老人,不是仅有丰富的物质享受能够满足的。因此,她的晚年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变着法儿玩,看戏、听音乐、说笑话、闲聊天,众人为讨她的喜欢,也极力奉承取乐。贾母的精神生活可谓兴趣盎然,丰富多采。
  贾母非常喜欢看戏,看戏是贾母晚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时节没有电影电视,看戏听戏是贵族之家最大的娱乐活动,贾府大观园建成时,专建了一个少年戏班,以供娱乐时演出。逢年遇节必要演戏,贾妃省亲有戏,亲友往来有戏,就连荣国府总管赖大儿子赖尚荣出任县太爷时,贾母也被请去吃酒看戏。一次,贾母听凤姐说清虚观打蘸演戏,便心动来了兴头,说:“我和你去。”听说贾母要去清虚观看戏,贾府里的太太、奶奶、姑娘、丫环等上上下下都要跟去,贾母兴致更高。于是,车轿人马,浩浩荡荡,遮天压地的占了一街。每逢贾母、贾敬及宝钗、湘云、凤姐、黛玉等人过生日,更是少不了要摆戏酒,演戏时贾母极有兴致地边吃边看边品评。宝钗过生日时,贾母捐资二十两交凤姐备酒戏,开演前贾母问宝钗愿听何戏,宝钗深知贾母喜热闹戏文,便点了一出《西游记》,问到凤姐时她迎合贾母之好,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然都很喜欢。贾母不只喜欢看戏,还对戏曲说书有些研究。一年元宵节,贾府的小戏班子刚演完,又安排说书女先来。贾母问说何书,女先回答说《凤求鸾》,还不等女先把故事内容大意说完,贾母忙说已经猜到了,接着贾母便把当时戏曲公式化、概念化弊病和作者道德标准做了一番比较系统的评论,可见她对戏曲艺术爱好之深。
  贾母对斗牌、吃酒行令、猜灯谜也很感兴趣。每当她心情闷了,便少不得找有脸面的婆子们来陪她斗牌;特别是行令,更是举行宴席所不可缺少的。有时用梅花搞击鼓传花,传到谁手里鼓响,便要罚一杯,说个笑话讲个故事,贾母很爱听。邢夫人为给自己丈夫贾赦讨鸳鸯作妾,让贾母狠批评一顿,她正在气头上,一见薛姨妈来了,便高兴起来说:“咱们斗牌罢别让凤丫头混了我们去。”于是斗了一回牌,贾母也消了气。刘老老二进荣国府时,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大家坐定,贾母先提议道:“咱们先吃两杯。今日也行个令,才有意思。”于是,从贾母起,顺领下去,至刘老老止,说完大家称赏,行令取乐,贾母极为高兴。一次,贾妃娘娘差人送来灯谜让大家猜。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一发喜乐,命人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堂屋,不祗众姐妹喜不自胜,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也来承欢取乐。
  每到中秋佳节,冬季雪花纷花,或是桂花、海棠花、梅花开放,贾母都要带头领着众人赏月、赏花、赏雪,进行游园活动。逢到这时,贾母说说笑笑,十分开心。一次湘云、宝钗诸人商量起诗社,请贾母进园赏桂花吃螃蟹,贾母高兴的进园来,到藕香榭看桂花,还吃了螃蟹,说说笑笑好不热闹。一年冬季,下了一夜的雪,天上仍是搓绵扯絮,大地粉妆银砌一般。宝玉湘云诸姐妹根据凤姐一句“一夜北风紧”的题目,在芦雪庭争联即景诗。这时只见贾母围了个大斗蓬,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鸳鸯等丫环跟着而来。贾母说:“我因为天短了,不敢睡中觉,抹了一会牌,想起你们来了,我也来凑个趣儿。”贾母兴致很浓,又到惜春的住处指点她如何画画儿。八月十五中秋节,贾母说赏月在山上最好。于是,在大观园里的假山上的大花厅里铺设了防寒物品,贾母居中坐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一家人团团而坐,吃酒赏月,贾母心情极为开朗高兴。
  说笑话,猜谜语,也是贾母喜欢的娱乐内容。贾母有时心情寂寞了,便打发凤姐来讲几句笑话,逗老祖宗乐一乐,开开心。一次贾母得知她的大儿子贾赦要讨她身边的丫环鸳鸯作妾,气的浑身直抖,在这样一个极严肃、紧张的气氛里,周围的人大气都不敢出,凤姐为给贾母开心,便故意编派贾母的不是:“谁叫你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我要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这会子呢?”贾母消了气,便也逗笑说你带去给琏儿放在屋里时,凤姐说:“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跟他混罢例。”说的众人全笑起来,把那冷冰冰的场面缓和下来,贾母的心情也由阴转晴了。当刘老老二次来贾府,贾母知道了便说:“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刘老老见贾母喜欢,便编出什么女孩儿雪下抽柴、观音菩萨托梦等故事给贾母和宝玉黛玉诸人听。当贾母带刘老老逛大观园时,在宴席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老老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时,上上下下都一齐大笑起来,贾母笑的流出眼泪,搂着宝玉叫心肝。
  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一句俗话:“人生七十古来稀”,贾母活到83岁,可算是稀中之稀了。她能有如此高寿,这除有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生存环境而外,恐怕是她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用各种喜好和娱乐来调节情绪,使之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有重要的关系。当然,像贾母这样能够有满足自己的各种精神生活所需的条件,在旧社会里那还是极少数的,甚至极个别的。但在现代社会,情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对老年人来说,物质生活大都不成什么问题,尤其生活知识、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给广大老年人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精神保健条件。
  人到老年,生活相对比较清闲、孤独,只讲究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并不能排除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来添补,充实精神上的空虚,提高生活质量。所以,相对比较而言,精神生活比起物质生活显得更为重要。物质供应祇是保证生命生存的需要,而丰富的精神生活则可以改变肌体的物质因素,调节物质新陈代谢,促进内分泌物的变化,增强抵抗能力,有助于延缓衰老。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不易被任何的忧郁伤感、孤独寂寞的心境所干扰,能够保持心胸豁达,性格开朗,平心静气,宽宏大度。这种心境正是从富有的精神生活中取得的。因此,我们要从贾母的善于丰富精神生活上有所启示,注意从自己的爱好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寻求精神寄托,不断更新、充实和挖掘精神生活所需要的渠道与方式,永远保持情绪开朗乐观,努力培养洒脱欢快的心情,善于调节不利于心境稳定的情感,做到这样,就会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之目的,比之贾母来,长命百岁是绝不稀奇的。
  《红楼絮语》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