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哲学-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味和满足肉欲所带给的快乐,也不是抛弃这种快乐,而是要选择节制、适度、审慎的快乐。“如果生活得不合乎理性、不合乎道德、不合乎情理,也就不会生活得愉快……”
柏拉图指出,既有因向生活索取知识而得到的快乐,也有从各种感觉中得到的快乐。前者是高尚的,它产生于智能发展的过程中。第欧根尼·拉尔修指出快乐有四种类型:怡然自得、幸灾乐祸、享乐、行乐。只有怡然自得才能使人高尚。享乐是“不节制的倾向”、放纵的倾向,行乐是“违背德行”的。幸灾乐祸更应受到谴责和惩罚。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把德行同快乐对立起来。认为人的灵魂的恬静的高尚是幸福的源泉,这是他的伦理学的基础。塞内加写道,快乐虽然外表很有吸引力,但它是一种“诱惑”。它引诱轻信的意识,点燃情欲的火焰,引发深沉的激情,继而引起冷淡的厌腻。
康德把这种感受划分得更细,他把快乐分为三种:愉快、美、善。第一种和第三种同利害有关。愉快是从各种感觉中,满足本能得到的享乐。善是从个体所珍重的某种事物中得到
的满足。美,是人喜欢某种事物时的感受。美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快乐。
在伦理学史和心理学史还有另外一条线索,逐渐揭示出快乐及其正面的、明朗的情绪。
古罗马哲学家和诗人卢克莱修就曾指出,快乐刺激性欲,其中蕴含着富有魔力的生活的甜蜜,促使两性幸福地繁殖种属。
因而,我们说尊重、友谊、好感、赞赏、敬慕、陶醉、眷恋、自我牺牲、纯洁、细腻等情感完全主宰着肉体接近感、皮肤敏感,主宰着本能的在现实中的生理实现。每一种肉体的接触形式都有精神等价物。接触、亲吻、性交并非造成纯粹“低级的”情绪,而是激发那些离开爱情,缺乏本能的激发,就不复存在的优雅的、深刻的感受。情侣总是在敬慕对方的心灵的情况下才去接触其身体,他把性欲本能变成两性亲密交往的最深刻的、纯粹人的审美和道德形式的一次剧烈放射,光芒四溢。随后,情侣的肉体和精神,至少是一方获得了巨大的满足和快感。有的时候,情侣的不满足和满足,欢乐和痛苦就像情绪优势的两股洪流同时并存。
缪塞的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的主人公便体验到这种情绪的分裂。他感到自己对一位他既爱又恨的女人“着了魔”。“我痛下决心永远不再同她见面,可是没过一刻钟的功夫,我又转回来了……我暗暗怀着再一次占有她的欲望……我深深地鄙视她,却又毫无理由地爱慕她;我感到她的爱给我带来毁灭,然而离开这个女人我又无法活下去。”
一个人对特定的对象既爱又恨,这种情绪的分裂证明爱的情感具有综合性,就是它让人难以捉摸。现实的各个方面,爱的对象的各种属性,都是引起这种情绪的根源。一个妇女的外貌有时会给人一种快感,但她的某些行为却使人反感。反之,一位妇女在一定的情境中会敬仰一个男人的某些才能,但又可能对他的怯懦颇为不满。
相同的或性质相近的情绪是相互增进的,而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对立的情绪则相互抵销、相互削弱。在后面我们在对象的选择中,就是以这个原理来分析人们对爱人的选择的。为什么能有长久不变的爱产生呢?正负组合,正面的情绪逐渐增长。整合情绪的数量决定感受的丰富程度。
好感和恶感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大的情绪作用。有些社会学者使用“empathy”(移情作用、同情,也有用transference的)这个术语。这个词表示人“洞察他人心理、同情他人”的能力。这叫作“亲近感”,即感受完全一致。
好感是爱的要素和前奏。它使一个人承认另一个人的价值。好感可以冲破个人的内心世界孤独的樊篱。表示性欲强烈程度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有无好感。
第四章躁狂与升华 (4)
在爱的情感光谱上,赞赏的作用也异常突出。赞赏表示由于对美的直观或意识而获得的精神上的高度满足。康德指出,赞赏乃是不断重复的惊奇,这种惊奇并不随着对新鲜感的失宠而消失。赞赏审美价值范畴的美与和谐。赞赏感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文化千百年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具有自我完善的无限潜力的见证。赞赏表现人的价值体系,它引导人充满自信、完整地认识爱的对象的品质,引导他建立高尚的审美和道德关系。赞赏充满着柔情。缺少这种情感,两性关系必然表现为粗暴无礼。
爱的柔情也具有不同的形式。它广泛存在各个心理的领域,它可以表现为轻轻的抚摸,微笑,亲吻,拥抱,善意、温存的目光。柔情是爱的温馨。包含着美感、精神陶醉感和想像力驰骋的全部审美空间的丰富性。
性爱中的柔情发展有它自己的历史。柔情的发展同它的最直接的、人人都理解的外部表现——人的充满真挚和美的微笑密切相关。爱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驱散迷雾。它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和同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景。它激发杰出的诗人讴歌这种生活的魔力,促使伟大的艺术家表现它的难以捕捉的诱惑力。微笑是大自然从动物的本能达到高级生物的优美抚爱所经历的漫长历程见证。
羞怯感通常伴随着高尚的亲昵之谊。
羞怯就是极力掩盖男女两性接触和亲昵温存,男女对自己交往的最终目的是清晰的,其实是对性的羞怯,对这种吸引力的羞羞答答的回避和依恋。羞怯往往表现为谈论爱情时的拘谨。羞怯是一种“道德和审美反射”,自我监督的表现,即使和所爱的人独处在一起,即使在亲昵的怀抱中,也避免直接提到有关肉欲、色情的一切。因此,这种文明社会所固有的情感担负着特定的文化功能。羞怯是心灵的一种特殊反应,羞怯是人的道德观念对性的裸露所持的批判态度。
在这方面,康德的观点很有代表。他写道:“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但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即使在它太过分的时候也仍旧如此。”但是,康德还指出,这种在两性关系审美化的情况下产生的亲昵情感还有另外一种功能。他强调说,人的羞怯“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给大自然最合乎情理、最必不可少的目的也要蒙上一层神秘的罩纱,以免由于过分粗鄙地了解这些目的而对人的本性苏醒的终极目的造成反感或至少是冷漠,而人的本性最精微的和最强烈的倾向都是和这种苏醒联系着的。”
羞怯具有特定的外部表现。突然脸红是羞怯的第一个标志。羞怯的第二个标志是,用手、衣服或其他东西掩盖身体的某些部位。甚至在特别推祟裸体的古希腊罗马时代,就一直存在着表现一定内心活动的女性羞怯反射。伯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克尼德的阿佛罗狄忒”和梅弟奇的阿佛罗狄忒都是裸体雕塑。但是,它们都反映了羞怯感、拘谨感,虽则表现得很含蓄隐约。最高尚的妇女形象——米洛的爱神阿佛罗狄忒也闪烁着娇羞的魅力。那随便披在身上的衣服从大腿上滑落下来,袒露出女神那美丽动人的一部分裸体。一些古希腊艺术史专家分析,米洛的阿佛罗狄贰雕像那只短缺的左手本来是在托着从腿上滑落的衣服。可见,古希腊的大师们很懂得羞怯作为女性美的属性是多么重要,它更能很好的表现美的形体。
留里科夫曾着重指出,羞耻是一种“防御性的情感”,是人的一种让“自己生活中的某些角落”避开别人的愿望。留里科夫说:“野兽并不知羞耻,只是到了人类阶段,大自然中才出现了羞耻。而且是在人类脱离了原始状态以后,是在人类朦胧地意识到应当摆脱他同动物的近似之处以后。”
人们把性的神秘变成生理和心理享乐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之后,不能不认识到这一发现给文明带来的威胁。人类存在的一个神奇的宝藏被打开了。人们成了使身心陶醉的强烈享乐的主宰。
但是这种过度的享乐会对人危害无穷,对它应当有所节制。不加节制的纵欲,经常的直接的性刺激会使异性处于长期亢奋状态,将身体的精力耗尽,最终将损害人的健康。因此,羞怯的产生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
羞怯抑制肉欲因素的直接作用,给它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因而为想像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羞怯唤醒两性关系中的精神因素,从而减弱了纯粹的生理作用。
爱情的另外一味促进剂是嫉妒。爱情同表现极不相同的嫉妒心有关。嫉妒心究竟是什么:是一剂缓慢奏效的剧毒呢,还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爱情的尺度呢?
无疑,这种情感是性爱的组成部分。它证明精神欲望的强烈程度。嫉妒更是处于爱河中的两个人的阴影。
斯宾诺莎指出嫉妒的两个方面:既怨恨爱的对象,又妒忌那个对占有爱的对象造成威胁的人,因而醋意十足。这一切都造成情绪的特殊分裂,给美好的爱情罩上了森森阴影,长期的折磨破坏了人的最甜蜜的感受。嫉妒是恋爱者的复杂的内心感受,是一种莫名的仇视。这种情感在不同人的身上具有十分不同的色彩。它给意识造成致病的伤害,可有如下几种基本感受:由于遭冷遇而感到自尊心受折辱,由于缺少所爱的人而感到不满足,对所思慕的人依依不舍,有时甚至怨恨,对造成自己痛苦的人表现出仇视。
不是所有类型的嫉妒都可以被形容成“野蛮的情感”、“动物的遗迹”、“利己主义”等等。真正的爱情并不排斥某些可以归入性嫉妒范畴的情感。
莎士比亚在他那篇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中写道:“在爱情统治的王国,以拨弄是非为能事的嫉妒自觉的充当着卫道士”。“它是一个告密者、一个不祥的奸细,是引起纠纷、诽谤和烦恼的罪恶源头”,“它时而是谎言的传播者,时而又是真情的报信人……”。
洛贝·德·维加说,嫉妒“是天赐的奖赏”,“它是爱情的保证”,像“阴影”一样,象征着强烈情感的来临。喜剧《霸占草料的狗》中的狄安娜吐露真情说:“爱神真狡猾……我爱是因为我嫉妒……”
博马舍笔下的主人公——活泼快乐的费加罗,根据苏栅娜的嫉妒,确凿无误地发现了她的爱情。所以他无疑有权当着那些伪君子们高呼:“嫉妒万岁!”
某些人身上的自私的嫉妒,可以称作醋意。愤怒和疑心、自私和仇恨发泄出来就会给爱情造成创伤,就会虐杀亲昵情感的生命力。
醋意有它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它的根源首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探索:小市民的教育,把恋爱对象视为个人私有财产的观念,把男子和妇女人格进行扭曲,有些人性情孤僻,过分敏感等等。顽固的偏执狂、虐淫狂等也是重要原因。
和具有不良后果的醋意相反,嫉妒作为自然而正常的情绪通常只触动人的心理的微妙琴弦。自然的性嫉妒在爱的情感的总综合体中起着激励促进作用。法国作家安德雷·莫洛亚说道“最能使人产生眷恋之情的非嫉妒莫属。”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所著《婚姻的悲喜剧》中的一位女主人说:“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古老方法:激起她的嫉妒心。这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她的爱情确实还没有熄灭,它在这种情况下总是要表露出来的。”
美国诗人朗费罗《西班牙大学生》中的维克多里昂说:“我嫉妒世上所有的眼睛,让它们都瞎了吧!”
嫉妒感就其细腻而文明的表现而言,是一种纯洁的隐痛,对一种完全相互融合的渴望,以及由于这种愿望根本无法实现而给爱情幸福带来的丝丝哀愁。这种深藏在意识中的潜在忧虑像一种巨大的隐痛,使亲密之谊的感受变得更加宝贵。
嫉妒心只要坚持高尚情操的立场,就不会导致猜疑、侮辱、暗中监视、相互仇恨,不会造成自寻烦恼。使自己和意中人处于不信任的气氛中。它的存在意味着,由于失去交往的分分秒秒而感到伤心和惋惜,由于意识到可能失去最亲爱的人而感到潜在的忧虑,渴望亲密的关系永远圆满无缺。这种嫉妒才是爱情的一个组成部分。
爱情的快乐需要一定的刺激——愉快感的对立面。这种快乐决不会长期“晴空万里”(连一片透明的薄云也没有)。如果没有不快乐作陪衬,则快乐也会显得平淡。感受总是一幅色彩比较鲜艳的情感镶嵌图画。“晴空万里”的爱情幸福一般都是很快就要消失。爱情的幸福是不能离开陪衬的感受而单独存在的。正因为如此,爱情需要薄薄的一层忧伤,需要一点点嫉妒、疑虑、戏剧性的游戏。
换句话说,使人的心境略添烦恼的嫉妒是爱情所固有的。它表示男女双方关系深厚,并且通过无形的途径促使双方相互追求,互相吸引。而表现为互不信任、暗中监视、跟踪、举止粗暴的那种不可遏止的嫉妒行径(或者说是醋意),就其本质而言同爱情是水火不相容的。它败坏了恋爱双方的关系,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玷污亲密无间和相互尊重的情谊。
爱情仿佛能加快时间的流逝。
情感在性爱的整个综合体中起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爱的对象越是能够适应爱情主体产生的要求,情绪也就越是强烈、越是富有生命力,越是持久不懈、越是包容一切。丰富多彩的爱情反过来会使人类再生产本能变得高尚起来,把这种本能同对兴奋、对高尚的心理快乐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赞赏、同情、温情不能不激起最深刻的联想,思维的精神美和智慧的闪光。情绪组成统一而完整的感受,使本能奇妙地融于理智,而理智奇妙地融于本能。情绪点燃亲昵情谊的火焰,使爱处于烈焰之中。它使人直接体验到快感和幸福的快活。
第四章躁狂与升华(5)
期待和寻觅
亲昵关系决不是仅仅限定在性欲的范围内,那样太狭隘了。还要求主体为爱做出具有一定目的的行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