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狼烟深处 >

第62部分

狼烟深处-第62部分

小说: 狼烟深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林爽看着楼下的仇唯已走远,便准备收起仪器,“老板,你说的蒋云是哪个?”
  “跟你是同行,缅北围歼‘丛林之狐’时,如果没有他的话,野谷知子也不会被俘”,庭车常关掉显示器,翻了个身,继续睡回笼觉。
  “原来在武警云南三支队的那个蒋云吗?”林爽收好仪器,摸出扑克,若有所思的洗着牌。
  “是他”,庭车常已将脑袋钻到枕头底下,梦呓般传出话来。
  林爽摸出一张大飞机,微微一笑道,“他是我师父。”
  (三)
  广州,市国家安全局。
  一名警员走进国家安全部特派员兼8。28专案侦搜队队长吴品的办公室,递交了一份报告:“技术二科已经分析了解放军1024行动组提交的录像,KT15于本日上午7时33分向CIA联络人送出了一份情报,原文是……‘鬼子吃了蛋糕,疑已出村’……”
  “知道了”,吴品面色疲倦,按着太阳穴说道。昨夜,他一直呆在密室里,等待总参三部方面的消息,因为仇唯亲自参加了那项不可能完全的任务后必定会向CIA报告情况,而任何一种通过电子方式向境外传送的信息都不可能逃得出亚洲最庞大的侦听大军的耳朵。刚才,1024组的监控录像则表明:仇唯选择了最古老也是最可靠的方式向他的主子通报了南仓号海上拦截行动的结果,美国人很快就会知道:日本人“成功”地窃取到中国航母工程的机密。
  警员还站在原处,忧虑地说,“恐怕手提箱真的已经出境了。”
  “嗯,你下去吧”,吴品摆摆手。
  “头儿……”警员并未退下,小心地看着吴品。
  “还有事?”
  “头儿”,警员安慰道,“我们已经尽力了,您不要太难过。”
  “嗯”,吴品并不想多说话,思量片刻,问道:“肖杨呢?”
  “收了东西就一个人喝闷酒,14军司令刚下命令要他过几天归队复命。”
  “你去安慰他吧。”
  “是……”
  警员走后,吴品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四)
  北京,总参谋部三部七处。
  陈邦敲开王达明的门,说道:“广州吴品处急电,KT15已将情报送出。现在,我们就等东京方面的消息了。”
  王达明抖擞精神,披上军大衣,大步流星直奔办公楼。副总参谋长刘清正中将从海上回来后就一直坐守在那里。
  “嗯,很顺利”,中将笑呵呵地搓搓手,拉开窗帘,九月里的北京市郊正被一层晶莹剔透的冰霜所装扮,立秋前的第一股冷空气正在酝酿数日后的初雪。
  “现在就等东京的消息了,这才是最关键的。在没有收到东京方面的确认消息之前,我们还不能肯定手提箱是否已经安全地抵达东京内调总部”,王达明打了个哆嗦,扭开电热炉,脱下自己的军上衣给中将披上。
  中将扶着大衣,笑道,“小王啊,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仓鼠的实施方案很漂亮,整个过程都很顺利,至今还没有什么破绽。我相信,东京方面很快就会传回消息来的。昨天广州总领事馆的山本赤木不是已经去了东京么?如果手提箱不在他们手上,那老家伙在东京的老婆怎么会突然生重病呢?嘿嘿,他老婆昨天还去了海边游戏,滋润得狠呢!”
  “希望如此”,王达明突然觉得不管将电热炉调得多热都难以抵御几分钟前才侵入体内的寒气。
  “喝点开水嘛,我都不急,你急啥?”中将安慰道。
  “首长,我现在……我实在顶不住了……从郑和工程启动之日起,这项计划就应运而生,论证了两年,筹备了三年,今年老不容易上马,部署实施过程中又发生诸多的大小变故,实施方案一改再改,最后,我豪赌了一把,决定采用仓鼠提出的新方案,虽然他的方案得到了您的最后拍板,但是我还是很担心,您知道,他还是个新手,我就怕这其中再出点什么纰漏……以后可就很难让小日本上当了。我真是怕呀!不怕您笑话,刚开始我是怕掉了自己的乌纱帽,到后来……我也不知道怕什么……为了配合这项计划,有多少人为此付出心血、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代价啊……那位老同志四年前就打入内调,就为了等着这……还有……唉,这一切努力一旦付之东流,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世上……”
  “哎哟哟,别哭别哭,看看,都快抱孙子的人了,哈哈,也不怕人家笑话?”
  “首长……我……这里没部下在,您就让我发泄一下吧……”
  “好好好,唉,我也想……他*,你小子太煽情了……滚!滚出去!老子也快憋不住了!”
  “是”,王达明抹一把眼泪,转身出门。
  传来两声惨叫,继而是王达明的怒斥,“没长眼啊!”
  只见陈邦捧着一份电文,委屈地说:“东京密电……”
  沉寂,仿佛原子弹启爆前的沉寂。
  陈邦小心地看着两位神情怪异的上级,突然口吃起来,“东……东京密电……手……手提……手提箱已……”一急,索性拍起桌子来,大叫道,“发了!我们发了!手提箱已经到了内调总部,小日本正在集中高级顾问团解读芯片上的数据!本世纪最大的国家战略性欺骗计划终于付诸于现实了,首长!我们成功!”
  王达明一箭步抢上前,夺过电文,急扫一眼,又扫两眼,念了三遍,生怕看错了似的,最后一屁股栽到椅子里,笑了,口中呢喃道,“小日本终于上勾了!姓庭那小子没把老子的命赔上,好样的!”
  终于,中将流出眼泪来。
  (五)
  东京时间13时,艳阳高照,日本内阁情报调查室总部大楼某一角落内一片欢腾。
  内调室长正在热情洋溢、抑扬顿挫地宣读一份由官房长官亲自书写的嘉奖令。
  昨天夜里,日本驻中国广州总领事馆的副总领事飞抵东京,带来了一件将对帝国战略性决策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东西——中国在建航母一个核心部件的接口芯片。中国人万万没想到,日本外交官会堂而皇之地从他们眼皮底下将如此机要的物件送出境,更可笑的是,据中国课广州站侦察,中国海军舰只还在广州外围海域上苦苦搜索了几天,而当地反间谍部门直到现在还在四处捕风捉影。诚然,没有人会低估中国中国安全部门的能力。中国安全部门的失误仅仅在于,他们把焦点都集中在侦破装备押运过程中被截的案件上,而没有想到,无孔不入的内调中国课已提前了一步,找到劫持者并以重金买下装备,再通过一个回国探望“重病妻子”的本国外交官之手送出境。
  当掌声再次淹没狭小的机密会议室,内调室长将嘉奖令交到了村上的手中,遂发表即兴演说,:“荣誉属于在场的诸君,更属于中国课!中国课无疑是整个内调改组以来发展最为迅猛、业绩最为卓著的海外部门,数年来,仅仅是华南一线,就收罗了大批职业间谍、线人、行动人员,建立起包括社会名流、警界要员、黑社会组织在内遍布各阶层的情报搜集渠道,以及隐秘而有效的外围行动保障网络。虽然,中国课经历了昆明站集体玉碎的惨痛失败,并因此而几度陷入被敌方反间谍部门一举击破的危险,但是!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经受起严峻的考验,成功地摆脱了全军覆没的噩运,坚忍不拨地继续战斗,充分发挥大和民族优秀的冒险精神,与狼共舞,虎口拨牙!创造了战后日本海外谍报战线上的又一个的奇迹!为帝国的复兴!万岁!万岁!”
  “万岁!”众人情绪高昂,一发不可收拾。
  情不自禁地,平举嘉奖令久久伫立的村上哼起那首曾让亿万国民为之痴狂的歌:“愿我皇长治久安,愿我皇千秋万代,直至细石变成巨岩,长出厚厚的青苔,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
  日本人堪称世界上最敏感的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全民上下有一种怀着深深自卑感的民族心态,由此畸变为面对强者时的极度顺从、面对弱者时的自大自傲,尝到甜头则急功近利、不计后果,尝到苦头则自暴自弃、沉糜溃烂,故而总将精神寄托于自诩万能的空中阁楼中,自欺欺人,聊以慰藉,这首《君之代》就是其中体现,明明是哀乐,却被二战中的日本奉为国歌。
  (六)
  二十多年后,总参三部某通信团团长、军旅纪实文学作家林玲上校在《1024特别行动组实录》中如是写道:
  ……A国第45任总统在前不久出版的回忆录中毫不吝啬地将我国的“郑和工程”称之为“世纪大骗局”,对此,本文予于高度赞赏以及强烈支持。
  事实的确如此。二十年前,J国谍报部门在分析了所谓的“548235号装备”后,就很快地得出一系列积极的结论,这份宏大而精确的结论报告也很快到了我国谍报部门的手中,报告客观地分析道:“中国在施行航母工程时,不顾本国现实,从一开始赋予其极高的起点,无论是战略定位还是技术研发、资源调配上,都犯下了当年大跃进时期的错误。他们投入了远远超过我方想像的力量与资源,不切实际地妄图在打造第一支航母编队时就使其具备与A国太平洋舰队同等的甚至略胜一筹的实力,以期望在与我国争夺海洋利益的冲突及局部战争中对我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显然,一向以目光宏远、求真务实自诩的中国领导层在我国强大的海上力量威慑以及国力民众狂热心态的压力下,在昔日“二弹一星”的奇迹光环下,丧失了往日的精明与理智……经严密的数据分析和极为保守的有限推测后,我部至少已经可以确认,失天不足的“郑和工程”在近期进入关键环节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极有可能在短期内陷入严重的研发进程停滞状态,并将导致五年内的军费调配失衡,大量的配套装备诸如编队防空驱逐舰、新型数据链系统等的投产时限再次拖延……“
  诚然,倘若所谓的“548235号装备”不是戏中道具的话,这份报告交到任何一个稍稍有头脑的政治家手中,都会得到同样的肯定。对于这份报告,J国高层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依此迅速地作出了相应的战略性调整。
  J国二十年来的战略失误就源于这份报告,报告则源于所谓的“548235号装备”,这两个环节的依赖关系是必然性的,因为J国高层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从一开始就坚信着“548235号装备”的真实性。甚至,多疑而苛刻的J国内阁调查室还一度成立了专门的临时单位,对内调中国课在广州的一系列行动细节进行多次的反串验证,最终也得出令高层更加深信不疑的结果——“548235号装备”是真的。
  可以毫不吝啬地说,J国是这起世纪大骗局的头号功臣,J国人与生俱来的多疑、苛刻性格反倒是使这起骗局成功的根本因素。即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时,作为我方战术层面的特工、这项国家绝密性战略欺骗计划的有限知情者,仓鼠少校或许并没有想到,脱胎于迷失少年时期种种街头伎俩的那场逼真的双簧戏,演绎的竟是一场世纪性大骗局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也可以想像得到,如果当时还资历尚浅的仓鼠事先就知道他亲手策划并演绎的这场双簧戏将会影响到中国此后二十年内的对日战略,或许,他就不能那么从容而自信地主动向总参三部提交那份实施方案,而必定会如覆薄冰,云步艰难,最终也可能无法成就他谍海生涯中的最富于传奇性色彩的辉煌一页。
  回溯这段历史,有一节插曲令事后知情者每每提及时都不禁捧腹大笑:“手提箱”方案成功实施后的某一天,被搅乱了好梦的仓鼠拎着一枚三级红叶勋章,睡眼松惺地盘腿坐在床上,嘀咕着,‘什么玩意,能吃不?’于是,我们可爱的仓鼠少校便狠狠地啃了一口,继而失望地抱怨道,“又不能吃,还长着一对大眼睛,怪吓人的”——当时他还不知道,这种在很多档案中都没有说明而只有编号的勋章代表着共和国海外谍报战线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对于一名刚刚加入这一秘密工作的新手而言,获得三级红叶勋章的可能性是微忽其微的,而他就是第一个幸运者。
  然而,本实录并不是幽默小说,强作恢谐之后,我们总免不了要忧伤。
  提及红叶勋章,笔者沉重地翻开了与本实录密切联系的三份档案。
  翻开第一份档案之前,笔者曾有幸地采访到当事人。
  年迈的谷十三老将军神情奕奕,侃侃而谈。二十多年前,这位当时的在役少将自愿放弃已有的荣耀和地位,毅然投身秘密战线,顶着“贪污犯”、“叛逃者”的骂名,忍辱负重,深入虎穴,在孤身卧底J国谍报系统的五年时间内,他为共和国立下了无可抹灭的功勋伟绩。当笔者半开玩笑地问他,“有人说,您是建国后级别最高的海外间谍,您有什么看法?”老将军调皮了白了笔者一眼,狡黠地回答:“你丫的套我话,这是秘密,我不告诉你”。
  夕阳西沉时,老将军温柔地抚摸着一枚仿佛被风干了血迹的红叶,凝重地说:
  “我是第某个一级红叶勋章的获得者,也是目前唯一能够全身而退并能与子孙安享晚年的一级红叶勋章的获得者”——老将军即使是在接受特许采访时仍自觉地隐去了一些尚未解密的内容,他故意说自己是“第某个一级红叶勋章的获得者”,而并未指明具体是第几个,因为可能还有若干名获得者还在秘密地战斗着。
  第二份档案记载得很详细,在此,笔者由衷感谢有关领导对掘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除了仓鼠,还有一名因此项计划而获得红叶勋章的共和国忠诚战士——总参谋部情报部资深特工、前海军广州基地处技术二处处长工安拓上校。在上级秘密授予他一级红叶勋章的同时,我反间谍机关在广州基地装备部补给处当场逮捕了这位“向境外情报贩子集团出卖548235号装备相关机密”的前任技术二处处长,经特别军事法庭审判,他被判“入狱十年”。后经改名换姓,他带着一家三口到某个友邦国家的平静小城市里蛰居了二十余年。在笔者开始编写本实录的前一天,总政治部刚刚解密这份档案,并恢复了他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