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仪礼译注 >

第44部分

仪礼译注-第44部分

小说: 仪礼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置重如初:置重于中庭三分之一处,和殡宫时一样。
  (18)席:奠席也。
  (19)奠设如初:奠即“从奠”。巾之:堂上有风尘,故设巾以御挡之。升降自西阶:乃奠者之升降也。
  (20)即位:即堂下位也。
  (21)由足:出于柩南而东也。
  (22)荐车:荐,进也;车,指死者生前所乘之车,用于此时亦谓之魂车。北辀(hōu):辀,辕也;车辕向北,以柩北首故。
  (23)质明:质,正也;质明,天大亮。
  (24)撤者:为将设迁祖奠而撤从设之旧奠也。
  (25)乃奠如初:奠,即迁祖奠,此奠为迁柩朝祖而设,故谓之迁祖奠;如初,如从奠也,但从奠只陈醴酒脯醢,此奠则有牲肉等物,故实有异。
  (26)主人:言主人而统主妇。
  (27)马:驾车之马,每车二匹,计六匹。缨三就:缨,今称马鞅;三,三色(朱、白、苍)丝绳。就:成也。交辔:辔(p8i),驾驭牲口的缰绳;交辔,谓每两马之缰绳交结在一起。圉人夹牵之:圉(yǔ)人,养马之人;夹牵,在左右两侧牵着。
  (28)御者执策:御,御车也,今谓之驾车;策,即马鞭。
  (29)哭成踊:指主人哭、踊。出:马出也。
  (30)宾出:迁祖事毕也。送于门外:送亦拜之,门即庙门也。
  (31)有司请祖期:请,请示丧主;祖期,设祖奠的时间。请祖期还含有告宾的意见。
  (32)侧:即昃(8),日西斜或日过中之时。
  (33)乃载:载柩于车也。
  (34)束:载柩之车亦称柩车,束即束棺于柩车。前束:束棺于车必前后束之乃得安固,故有前束有后束。
  (35)饰柩:饰柩即饰棺,载棺于柩而后饰之。池:以棺为死者之官室,以池像此宫室之承霤,以竹为之,状如小车笭(笭通“軡”,车轼下面纵横交结的竹木条),以青布盖其上。古丧礼,君三池,大夫二池,士一池。纽前■后缁:饰柩时以白布围于柩之四周称之帷,以白布覆于柩之上面称之荒,纽即联结帷与荒者,要求前红后黑,前后左右各一纽。齐三采:齐,柩车顶端之圆盖,高三尺,径二尺余;三采,以三色缯为之,上红中白下苍(青),并充之以絮,使之高起。
  (36)披:以帛横络棺上而以两头贯穿棺束并出其余使人执之,以保障棺柩不致倾覆也。按古丧礼,天子十二披,诸侯八,大夫六,士四。
  (37)属引:属,犹著也,即今所谓“抢系”;引,柩车有前后辕、前后辂,以长绳属辂两端而人引之曰“引”。
  (38)明器:即鬼器,与人器对言,亦谓之“送死”之器。乘车:即上所云“荐车”。
  (39)折:棺入葬后置于棺之上的木架,其上再放席,席上又置抗木。
  (40)抗木:抗,御也;抗木,所以御止土使不陷入圹者,加于席上,其纵其横以能掩其圹(葬居)为准。缩:纵也。
  (41)加抗席三:加,加于抗木之上;抗席,所以御尘也,用苇做成,其长亦当与圹齐;三,即三重。
  (42)加茵:加,加于抗席之上;茵,所以藉棺使棺不亲土也。疏布:大功粗疏之布。缁剪,剪,浅也;缁剪,即浅黑色也。有幅:有缘边也。亦缩二横三:其数与抗木同。
  (43)器:即明器。西南上:谓以最西一行之南头为上。
  (44)苞二:苞,通“包”,用苇制成;二,即两只,一以裹羊肉,一以裹豕肉。(45)筲三:筲,用菅草编成的筐;三,即三只,一盛黍,一盛稷,一盛麦。  (46)瓮三:瓮,一种瓦器;三,即三只,一盛醯,一盛醢,一盛屑。屑:杂碎众多之貌,此指姜桂之屑。
  (47)■:亦瓦器也。
  (48)木桁(h4ng):即木架。
  (49)用器:日常使用之器具。杅通“盂”,盛水之器。盘、■:盥器也。  (50)流:■口也。
  (51)有燕乐器可也:燕乐器,燕饮、奏乐之器;可也,许用而不必定用也。  (52)役器:即师役之器,或曰兵器。甲:铠甲。胄:头盔。干:盾牌。笮(6):竹制的盛箭器。
  (53)燕器:燕居安体之器。翣(sh4):大掌扇。
  (54)巾席俟于西方:巾席,即所撤奠之巾席;俟于西方,祖奠将用焉。
  (55)主人:兼言丈夫、妇人。
  (56)商祝御柩:前启殡时商祝拂柩用功布,故此御柩亦执功布也。乃祖:上载柩于车时,柩仍北首向内,今还柩车使向外,为行之始也。
  (57)踊,袭:主人之踊、袭也。
  (58)还车不还器:还车,车调头;不还器,陈器时已南上,有行意,故不须移动方向。
  (59)祝取铭:祝,指周祝;取铭,铭之事,周祝主之,奠之事,夏祝主之,不相乱也。
  (60)还重:重本面北,今使之面南。
  (61)布席:有司铺席于柩东偏南处。乃奠如初:乃奠,设祖奠也;如初,亦尸右柩东,非谓与初同处。
  (62)宾出:以祖奠事毕,故出也。
  (63)入,复位:指主人入内,复堂下柩东之位。
  (64)公赗:公,国君也;赗,送也,助主人送葬的车马、束帛等财物。玄纁束:士丧礼,玄三以法天,纁二以法地,玄指黑色帛,纁指浅黄色帛。马两:即两马,士制也。
  (65)马入设:设于庭中,在重南。宾奉币:宾,使者;币,玄纁也。当前辂:即柩车之西。
  (66)栈左服:栈,柩车也;服,车厢也。
  (67)宰:冢宰。
  (68)士:特指胥徒之长。入,复位:入庙门,复柩东之位。
  (69)宾:指卿大夫士之使者。
  (70)摈者出请:主人不迎于门外,异于君赗也。出告须:出告之辞是:“孤某须矣”,意即主人正等着。
  (71)致命如初:亦如国君之使者“由马西,当前辂,北面致命。”
  (72)拜于位:于柩车东边位拜谢。非君命不出,是以拜于位也。
  (73)奠币如初:亦奠于栈左服,即柩车车厢中的左边。
  (74)将命:就“致命”也。
  (75)士:亦为胥徒之长。
  (76)赙(fù):指以财物助人办丧事。
  (77)主人出门左:门,庙门;左,门东。宾之赙不入庙门,故主人不得不出也。(78)宾坐委之:宾以主人在哀戚之中,不亲受人物,故坐委之,以明不敢授之意。
  (79)反位:宰位本在主人之后,故反位即返主人身后之原位。
  (80)器:盛赙物之器具。捂受之:捂,对面;捂受之,谓家宰亲受之。
  (81)又请:三请也。拜送,入:皆指主人。
  (82)赠:送也。
  (83)就器:就,成也;就器,已成之器。陈:明器之陈。
  (84)所知:即下文“知死者”、“知生者”也,兼指朋友。
  (85)知死者:和死者相知之人。知生者:和死者亲属相知之人。
  (86)书赗于方:赗,举赗而兼指奠、赙、赠三者;方,板也;书赗于方,说的是将赠物之人名和赠物之数记载于方板上。若九,若七,若五:所送之物有多有少,故行数不同,但行数多不过于九,少不下于五。
  (87)书遣于策:遣,犹送也,指送死之物,为明器之属;策,简也,宽于方板。如初:如小殓时,不用官。
  (88)门内之右:即庭之东,为主人众主人之位。
  (89)陈鼎五:羊、豕、鱼、腊、鲜兽各一鼎也。如初:如大殓奠时。
  (90)离肺:无切肺也。
  (91)豕亦如之:亦亦左胖、髀不升、离肺也。豚解:分解为前两肢、后两肢、脊、胁也。
  (92)如初:和殡时设奠相同。
  (93)脾析:百叶也。蜱:蚌也。
  (94)糗(qiǔ):炒熟的米、麦等谷物,捣成粉,制成饼等。
  (95)陈器:器,即明器;陈器,因夜间殓藏之,故于天明复陈之。
  (96)执烛,侠辂:执烛者二人,一点于柩车前辂之东,一立于柩车前辂之西。
  (97)宾入者:为助葬来也。拜之:拜于内位。
  (98)撤者入:自重北向西而撤。设于西北:改设于柩车西北、序西南。
  (99)撤者东:由柩车北而东。鼎入:举入陈之于重的东北,面向西,以北为上。乃奠:设遣奠也。
  (100)豆南上綪:先设百叶于西南,次设蚌酱于百叶之北,继设葵菹于蚌酱之东,后设蜗酱于葵菹之南。笾蠃醢南:先设枣于蜗酱之南,再设米粉点心于枣之南,继设粟于米粉点心之东,后设于肉于栗北。
  (101)俎二以成:成,犹并也;俎二以成,谓羊俎与豕俎并,鱼俎和腊俎并,皆设于豆之东和笾之北。不綪:鱼俎在羊俎之东,腊俎在豕俎之东,二者皆从南为始,不自北屈而南,是不綪也。
  (102)特鲜兽:特,特别,单独;特鲜兽,鲜兽俎特设于豕、腊二俎之北。
  (103)抗:举也。
  (104)出自道:出从门中央也。道左:门外之东也,即门东主人出门接宾之位。
  (105)车各从其马:每车二马,马前车后。西面:门外之东也。
  (106)踊如初:如同撤祖奠时一样。丧主、主妇哭、踊。
  (107)下体:谓牲之前后四足。
  (108)不以鱼腊:明苞牲惟用牛羊,牛羊正牲,鱼腊非正牲,故不用。
  (109)行器:器即明器,因已出庙而行,故称行器。茵:举茵以兼折及抗木、抗席。苞:举苞以兼筲、瓮、■。器:用器。序从:次第也。
  (110)踊如初:亦和撤祖奠时一样,丧主、主妇哭、踊。
  (111)主人之史请读赗:主人之史,士之私臣掌文书者;请,请示主人;读赗,宣读礼单。执算从:执算者,史之助手,从,从史也。
  (112)哭者相止也:以史方有事于死者,不扰之。
  (113)唯主人主妇哭:主人主妇悲痛至极,不能自止,故可以哭,然亦不踊。  (114)烛在右:于史之右,照史读赗也。
  (115)读书:史站着读礼单。释算则坐:史之助手望着计算赠物之数目。
  (116)逆出:后入之执算者先出,先入之史后出。
  (117)公史:为国君掌管典礼及文书者。
  (118)读遣:读者,公史也;遣,入圹之物,即所谓陪葬品。
  (119)以御柩:居柩车之前导引。
  (120)执披:执披者士也,计八人,分别执于柩车两旁。
  (121)乃行:柩车行也。
  (122)出宫:柩车出宫也。
  (123)邦门:城门也。由左听命,宾由右致命:左、右即柩车前辂之左右也。  (124)宾升:宾即宰夫,升指升于柩车之前。实币于盖:置束帛于棺盖之柳中。
  (125)复位:主人从柩而行,本在车后,因听命至前,今拜送宾讫,故仍返车后之位。乃行:亦谓柩车行也。
  (126)圹:墓穴也。陈器:陈放送葬之明器。道:指墓道。
  (127)茵先入:茵为棺之藉,当在棺下,故须先入墓穴而后下棺于其上。
  (128)属引:除去棺饰和棺束,捆好下棺之绳索。
  (129)窆(bi3n):落葬,即下棺。
  (130)赠用制币:制币,一丈八尺长的束帛;赠用制币,主人以币赠死者于墓穴。(131)卒:赠毕也。袒:主人袒臂而拜宾,重其礼也。主妇拜宾不袒。主妇亦拜宾:拜女宾也。即位:各返其原位。拾踊三:拾,更也;踊三,哭踊三次;拾踊,主人与妇人与宾更迭而踊也。袭:谓主人穿好衣服。
  (132)藏器于旁:器,即用器、役器;旁,即棺旁。加见:见,棺饰;加见,即加上棺饰。
  (133)藏苞筲于旁:非见内棺旁,而是见外棺饰之旁。
  (134)却之:仰也,即正面朝上。覆之:即正面朝下。
  (135)实土三:实土,谓加土于抗木之上;三,指三匝。
  (136)乃反哭:返回祖庙而哭。入,升自西阶,东面:指主人而言。
  (137)升自阼阶:就妇人言。
  (138)即位,就堂上西面位。
  (139)宾吊者:众宾之长也。
  (140)门外:庙门外也。启位:与朝夕哭位同。
  (141)兄弟:指小功以下的同门兄弟。
  (142)就次:就斩衰倚庐之丧次。
  (143)犹朝夕哭,不奠:是日仍朝夕哭于殡宫,以其神灵在此也,所以不设祭席,则因无尸柩也。
  (144)三虞:虞,丧祭名,意为“安”。
  (145)卒哭:三虞后之祭名,始朝夕之间哀至即哭,至此祭则止也,仅余朝夕哭而已。
  (146)班袝:班,次也;袝,卒哭之明日祭名,意谓将死者附祭于先祖。
  (147)记:此为士丧、既夕二篇之总记。
  (148)士处适寝:士平日常居于燕寝,有疾乃迁处于正寝。
  (149)疾病:重病。外内皆扫:疾甚必有问疾之宾来问,故须外内皆扫,使其洁净也。
  (150)亵(xi8)衣:内衣。
  (151)御者:侍从之人。皆坐持体:因病者身不能转侧、手足不能屈伸故。
  (152)男女改服:系衍文。属纩,以俟绝气:将新丝绵置于病人口鼻上,以验气之有无。
  (153)绝:死也。
  (154)乃行祷于五祀:行祷,病人垂危之际,孝子遣人分祷;五祀,指司命、中霤、国门、国行、公厉,古礼士只向门、行祈祷。
  (155)卒:终也,今谓之死。
  (156)主人啼,兄弟哭:啼,哀之深也;哭,哀之浅者。
  (157)迁尸:置尸体于南边窗下床上。
  (158)复者:招魂之人。招而左:从左至右、从右到左往返招之。
  (159)上两末:两端向上弯曲。
  (160)校:几之足。
  (161)腢:肩头。
  (162)赴:走先也,向国君报丧。
  (163)君之臣某之某死:前“某”为士名,后“某”为亲属和死者名。
  (164)兄弟:指大功以上在室者。
  (165)众主人不出:前省“主人出”。
  (166)不坐:谓床高可以不坐,由其便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