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盗墓 作者:华博 >

第37部分

中国盗墓 作者:华博-第37部分

小说: 中国盗墓 作者:华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如此,由于有出土的墓碑佐证和史料记载,还是有些线索能够证明邙山长眠者身份的不一般。 
        根据文献记载,洛阳邙山地区主要埋葬着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这一区域面积达750余平方公里,地跨今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7个区县。 

        除了以上四代帝陵以外,20世纪初在洛阳西郊、邙山脚下的金村附近还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大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一些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东周王陵。另外又据文献记载,五代后唐的帝陵亦在邙山地区。 

        邙山古墓缘何多 
        1、洛阳的地理位置 
        关于邙山古墓之多,有很多夸张的说法。白居易有诗道:“洛阳城北山,古今葬冥客。聚骨朽成泥,此山土多白。”这是说邙山作为墓地由来已久,由于枯骨,邙山的土都变成白色了。“黄河渡口人,北邙山下路。但见冢累累,无地栽松树。”这是说邙山古墓密布。从汉代到唐代,洛阳北邙一带一直是人们向往的长眠之地,历代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都以能得到邙山一块墓地而自豪。一代又一代的洛阳人,还有数不清的异乡、异国人,把邙山当成了自己人生的终点。这就是为什么20世纪初,在洛阳邙山可以出土那么多的文物,引起延续了40多年的盗墓狂潮。 

        邙山之所以会成为“热门”的大墓地,与洛阳的古都地位紧密相连。 
        邙山脚下的洛阳,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非同寻常。在七大古都中,洛阳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从4000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起,曾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在累计1000多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历史上洛阳城建了毁,毁了再建,但经常是“城池雄伟,宫苑壮丽,为天下之冠”。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文人雅士云集其间。繁荣时的洛阳有数十万人居住,最辉煌时城市居民超过百万。邙山古墓中长眠的人,都曾目睹洛阳城的辉煌与沧桑。 

        2、对风水的迷信 
        据专家介绍,早在苏杭成为鱼米之乡之前千年,邙山就已是古人心目中的最佳安息地。洛阳城外的邙山,北带黄河,南望伊阙,在古洛阳人眼里是绝好的风水宝地。南北16公里、东西30公里、面积约有500平方公里的北邙,地势高,视野开阔,土层深厚,土壤紧硬密实,适于安置墓穴。东汉皇陵又赫然兀立于邙山岭上,这里自然成为洛阳人向往的安葬之处。“北邙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唐朝诗人王建的一首诗,活生生地告诉我们,唐代的邙山竟然是“寸土寸金”!这充分说明了人们对邙山风水的看好。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被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挟成皋之险阻,扶二崤之崇山。”“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 

        墓中名人知多少 
        孟津平乐镇一带,有一字排开的三座大墓,当地人称为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这应该是几位东汉皇帝的陵墓。晋代诗人张载《七哀诗》中说:“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写的应该就是这几座墓。 

        据史料记载,在邙山有着东汉的几位帝王的陵墓: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1陵:文帝首阳陵;西晋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4陵: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帝陵周围还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墓冢,它们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陪葬墓。 

        有趣的是,在这几座汉代皇帝陵东南几里地,有刘备儿子刘禅的墓。蜀国灭亡后,投降的刘禅被押解到了洛阳,并被封为安乐公,软禁在阿斗小城。 
        一次刘禅和司马昭一起饮酒,席间演奏蜀国音乐时,蜀国大臣无不动情伤怀,个个热泪盈眶,只有刘禅嬉笑自若。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公元271年,刘禅死后葬在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 

        从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到刘禅的“乐不思蜀”,历史似乎完成了一个循环。据说上世纪60年代,刘禅墓还有高7米、直径15米的墓冢。后来农民浇地造成墓室坍塌,今已夷为平地。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4) 
         
        无独有偶,邙山上还埋葬着另一个亡国之君,他就是才华横溢的南唐后主李煜。史书记载,亡国后的李煜不明不白地死在开封,“以王礼葬洛阳北邙山”。他的墓冢,大概在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周寨村一带。 

        除此之外,在邙山上千古长眠的还有苏秦。这位东周洛阳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合纵家,几乎相当于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他成功地游说六国联合抗秦,曾身佩六国相印,使强秦不敢东窥函谷达15年。今洛阳老城东20公里,在汉魏故城东南的洛河北岸有小村名曰张苏寨,寨内一冢为苏秦墓。又有谁会相信,当年在秦国叱咤风云的一代宰相吕不韦竟然也埋在邙山!这还不算最不可思议的,这里还长眠着一位朝鲜国的国王。唐代名臣徐茂公远征朝鲜半岛时,将百济国的扶余王带回洛阳,据史书记载,扶余王后来葬在洛阳邙山。 

        邙山陵墓在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 
        应该说,邙山古墓群从它开始形成的时候,就因为它的显赫而注定了多灾多难。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盗墓分子夜以继日的在邙山古墓中寻找着自己的发财梦,使这座千年古墓群无法安息,就算近代国家明令禁止盗墓,邙山仍未得到宁静,人为的破坏已使邙山古墓50年来减少过半。 

        谈到邙山的现状,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教授韩国应该最有发言权:“邙山陵墓在遭受着严重的人为破坏。陵墓的地面封土正在迅速地被蚕食,以可怕的速度日益减少!” 

        韩教授说,在他对邙山的调查和初步测量的过程中,直接的感受是与20年前的地图对照,许多墓冢已经完全从地面消失,只有借助访问上年纪的老乡才能指认和寻觅踪影。 

        他所看到的墓冢,大多数四壁多处盗洞,有很多还是新近被盗,盗洞中废弃的电灯泡和手电筒赫然在目。有的墓冢被农民逐渐开垦蚕食,仅存一土墩、土柱,有的被人打成窑洞或凭依筑房居住,有的被就地取材改造为烧砖窑,有的被利用建成水塔……而更多的墓冢已被基建施工、砖场取土、开辟农田、盖房垫院完全破坏,甚至彻底消失了。 

        一些建设单位置文物保护法于不顾,直到在建设工地挖出毁坏文物经群众举报才被迫补办手续,交钱了事。而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管理单位也对危及和毁坏文物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人为破坏文物愈演愈烈。 

        另外,许多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几近于零。当调查人员寻访墓冢位置时,老乡几乎不问来意,立刻热心指点、带路,没有任何防范意识,这无疑也给盗墓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多年以来,地方乃至国家考古单位的学者们就已经开始为邙山陵墓群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认识以及启动邙山帝陵的研究和调查、保护事业而奔走呼吁。但邙山古墓群实在是太特殊了,在古墓最集中的孟津县平乐、三十里铺一带,现存古墓约160座,平均每平方公里40个左右。其面积之大、墓冢之多、延续时间之长,使得考古调查工作异常复杂和繁重。直至今日,邙山陵墓群的保护和调查工作才刚刚起步。 

        “如果再不调查,我们就会永远搞不清楚了。这个工作是一个历史责任,再不做我们将无法面对祖先,更无法向子孙后代交待了。”一个考古学者曾对邙山古墓的现状发过这样的感叹。 
        
       
      盗墓者的乐园:楼兰古墓群的遭遇(1) 
         
        作案时间:新中国成立后 
        作案地点:罗布泊湖的古楼兰文化遗址 
        受害人:古楼兰人民 
        作案人:新疆各地的盗墓者 
        作案后果:古楼兰遗址遭受严重破坏 
        盗墓性质:民盗 
        可信程度:有相关报导为证 
        引子:楼兰古迹的发现 
        罗布泊,不仅因曾水波浩荡上千平方公里,而且因孕育了上千年的楼兰文明而著称于世。如今湖水退尽的罗布泊已是一片广无人烟的荒漠,曾经璀璨的文明只是留下许多神秘的遗迹等待后人去解读。罗布泊4000年前的土著人:世界上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种集群的行踪、在史书中来去无痕的楼兰,一切都还掩藏在寂寞无声的古迹中。 

        楼兰是公元前后活跃在中国境内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是埋在沙漠中的西域36国之一。2000多年前,这个国家突然消失了。 
        1901年斯坦因走进过尼雅,这是被沙漠埋没1600年之后走进的第一个人,斯坦因觉得尼雅的主人像是刚刚离去。而露出沙子的尼雅已经荡然无存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刀斧般的风沙早已荡尽了一切。他用手轻轻拂去沙子,突然朽败不堪的木柱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美丽曼妙的雕刻花纹显露出来,斯坦因不禁发出一声惊叹:是古希腊文化影响下的犍陀罗风格雕刻品! 

        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遗址,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千年等待,楼兰古城等来的不是人们对它的高度保护,只是越来越多的盗墓者手中的锄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和它所创造的文明一消失就是1500年。尤其是那个3800年前的白种“楼兰美女”及巨大的太阳型墓地古墓沟的发现,将人们对初发现楼兰的惊喜引向深深的疑问:楼兰文明从何而来?楼兰的白种人从何而来又消散到了何处?一系列的未解之谜只有等待楼兰的更多的发现,但盗墓的洗劫之后还会留下什么? 

        猖獗的盗墓人 
        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绿洲里,流传着许多沙漠里埋有珍宝的故事。比如沙漠中有一座古城,里面满是金银,但如果有人捡了金子,就会突然刮起黑风暴,或者遭受无数野猫的袭击。还会有幽灵叫着拿了金子的人的名字,引他走向沙漠深处。 

        这种神秘恐怖的传说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让人保持对沙漠中古城古墓的敬畏,但当有人拿着现金,等着收文物的时候,对金钱的渴望就战胜了恐惧。罗布泊地区因为生态环境恶劣、缺乏生存条件而成为无人区。因此国家对它的保护相对少一些,因为恶劣的环境是一道天然屏障。但是盗墓人却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可以放心大胆地肆意挖掘,科考队途经的每处遗址,都有盗墓者光顾后留下的痕迹。 

        1998年3月5日,在楼兰,一个专业的盗墓团伙被破获。团伙的首领名叫阿布力孜·克里木,39岁,维吾尔族,乌鲁木齐经营珠宝古币的个体户。为了能找到更好的文物,他纠集了有盗窃前科的梁志刚等3人,买来新疆历史、文物、考古的专著研读,购买了汽车,找了向导、司机,大家分工明确,目标就是楼兰。 

        那天他们开着买来的吉普驶向目的地,白色吉普像一只羚羊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荒野上跳跃前进着。东南方遥远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大漠长风在戈壁上雕刻出无数的沟沟壑壑,是所有探险者都惊惧的迷魂阵。这里是汽车的禁区,但阿布力孜·克里木已经在这个地区奔波了几天了,眼看就要接近楼兰古城,死也要见到东西。 

        车上还坐着库尔班·加玛力,这个人多年在此盗取石油等物资,是个活地图,自称“罗布泊的野骆驼都认识我”。在沙漠里盗墓的人有野狼一样出没荒野的本领和嗅觉。阿布力孜的汽车在一个高20多米的雅丹台地上停了下来。这块台地很平坦,铺满砾石。几个人下了车开始挖起来。此案告破后,在此进行现场调查的新疆考古所副所长张玉忠感叹他们的厉害:“真想不通他们是怎么找到古墓的”。这块雅丹台地和所有的台地一模一样,古墓没有任何标志。 

        挖不多深出现了一个红柳枝、芦苇秆和碗口粗的胡杨木搭的一个盖子。“有戏!”几个人一阵狂喜,加快了速度。掀开盖子,罗布泊的阳光像一柄利剑刺进漆黑的墓穴,一股阴气“唰”地冲上来。一座完好地保存了2000年的古墓就这样出现在盗墓者的眼前。几个人推让起来,谁也不愿下去,最后他们杀了一只鸽子扔进墓穴,用鸽子的热血冲邪气,才安下心来。 

        一块彩绘的地毯铺满墓穴,地毯已经有些朽烂,但还能看出是一只威猛的狮子形象。掀去地毯,一道亮丽的光放射出来,瞬间照亮了罗布泊的黄昏。“那口棺材太漂亮了,太漂亮了。”案发后阿布力孜这样描述盗墓那天看到的彩棺,他除了漂亮不会用别的词。 

        彩棺的木头碴子都是白的。年代当属汉晋,棺木通体用红、白、黑绘花,并以菱形将棺木连成一个整体。它的狮纹毛毯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色彩。棺木是东方式的,两头绘有汉民族象征日月的朱雀和玄武。楼兰地区出土的干尸,大多以毛毡裹尸,从未见过这么华丽的棺材。阿布力孜撬开棺材,一具棕色头发的高大的男尸睡在里面,他真的像睡着了一样,眼睫毛站着像一排小树林。 

        男尸身上的衣服鲜艳如新,好几层,有毛的也有丝绸的,他们把它一层层剥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