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时光-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等同屋的人睡下了,他坐起身来,看看表,十二点。他又开始写。应该属于第
二天的经历了。
二月二十八日 星期三 晴
他的炉子坏了。他几乎两天没吃多少东西。他买的肉臭了,屋里很难闻。他把
肉扔掉。
中午他去饭馆要了一个水煮肉片,一碗米饭。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饭馆里已经
没多少人。店老板和几个朋友边喝酒边聊天。他除了他的书外没什么好想的。肚饿
使他心跳得很快。他觉得等的时间特别长。
他开始不想喝酒,后来想试试,看喝完酒对思维有什么影响,就要了一瓶啤酒。
饭不够吃,他又要了一碗。他刚吃两口,饭、菜、酒就没了味道。他一点一点往下
塞,他要把它们都吃光。辣椒与酒精的混合使他的心跳得更快了。
店老板在谈论养狗的事。有个人说他家的狗看到穿着破烂,哪怕是穿工作服的
人进门,那叫声就别提多疯了,可如果来的穿着西装革履,也不管见过没见过,也
不管对方怎么抚弄,就一点声音也没有。众人笑道真真是狗眼看人低。
他决定把记者招待会一段的选人加上解释。他把所有的人都看成了傻子。他曾
经设想过,如果别人当着他的面叫他“疯子”,他就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疯
子和傻瓜,傻瓜看所有的人都是疯子,疯子看所有的人都是傻瓜,我实在不想做傻
瓜,所以只好做疯子。”他想让蔡志忠也为他画幅漫画,人们在看一个疯子倒立,
可倒过来看,却是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地球!
他肚发着烧,头发着痛,从饭馆走出来。他看行人,行人看他,都是普普通通
的人。他想他是已经有所成就了呢,还是非得等到别人承认了,才算有所成就。
回到屋中,他拿起一本小册子,名叫《简明西方哲学辞典》。他发现自己就要
向顶峰进发了。他认为他有这本三百页的书已经足够。书中没有中国人的思想。中
国从秦始皇统一以后就不再有哲学了。他想中国人不必为这句话感到生气,他也说
过中国以外没有诗歌,这下扯平了。
他觉得自己大彻大悟的时刻就要到来。他拳头按着心脏,尽量减小它跳动的幅
度。
书中的条目是根据汉字的笔画排列顺序的。他觉得不能按历史的踪迹前行实在
有点遗憾,不过这样也许更能发现真理与谬误。他立了规则,宗教的东西一律不看,
先批判,最后树立。
他一开始就发现自己抄袭了马赫的“思维经济论”:“最简单、最经济、最方
便的”也就是最科学的。他第一眼就认同了“经验批判”这几个字,他觉得他的书
就是“经验”与“批判”的教材。列宁说:“自然科学家马赫的哲学对于自然科学,
就象基督徒犹大的亲吻对于耶稣一样。”他觉得他就是犹大。他从来就认为自己是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可认识的,可谁又让他给自己起
名字叫“心生子”,他活该又被划为唯心主义。在他很小的时候,每次他父亲训斥
他,虽然他也感到很痛苦,但实际上又很麻木,他总是想:“你训斥的只是我的身
体,而不是我的人。”他仿佛知道此时他的身体所处的只是一个必须经历的状态,
而这个状态结束后,这个身体又可以处在一个快乐的状态里,他心里只是希望这个
快乐的状态快点到来。而他的父亲也常常根据他的言行,说他是主观主义。
因为看到德国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他觉得有必要先研究一下康德。他认为康
德天生是个唯美主义者,就象他一样。其实能够献身哲学本身就是唯美主义。所有
的哲学家都是唯美主义者,反之所有的唯美主义者也都会成为哲学家。有些人的智
力的确比常人高一些,这激发了他们的野心,而这又使他们不得不相信自己所有的
判断都是正确的。这就是最大的谬误唯心主义能够持久地与唯物主义分庭抗礼的原
因。
康德思想发展的前后两个“批判时期”是必然的,由前批判时期在很大程度上
具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到批判时期将自己归宿于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就
是其唯美思想的证明。
他想在康德死的时候一定是其最糊涂的时候,因为其必然解释不清伦理的问题,
这是受社会条件约束的结果。
他是唯美主义者,所以他是哲学家,而他必将战胜一切。这就是他所要证明的。
他想起他大学时的哲学课补考才得了六十分。他也想学诺贝尔,号召人们罢考
哲学。他心里别提多舒畅了。
他又由另一个人翻到了笛卡尔,他写到:“笛卡尔,二元论者,又一个历史的
牺牲品。亏其一边祈祷上帝,还一边研究数学。在认识论上,笛卡尔认为人的知识
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源于理性。这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理性是方法,感
性是对象,并不矛盾。理性的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伟大的命题。在,又
怎么样?不在,又怎么样?这不是哲学的使命。哲学的使命不应只是阐明问题,而
是要解决问题。
“马基雅弗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就象中国的韩非子,认为人性是卑劣、
自私的,统治者应实行‘铁腕政治’,‘目的说明手段正当’。腕要铁到什么程度?
为了证明马基雅弗利,他想举一个例子:用手捧水,水从指缝流出,错不在水,在
手有指缝。
“黑格尔,以矛盾论著称。矛盾,就是既对,也不对,是没有用处的理论,或
者是只能起副作用的理论。变化,不能成为人随心所欲的借口。变化,只能证明异
己是错误的,但不能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因为全都是错误的。变化是向真理的趋近。
真理就象一个圆盘的中心。真理是存在的,真理是唯一的,真理是永恒的。”
“哇,你不冷呀?”同屋的明下班回来。
他看自己,不知什么时候,上衣只剩下一件衬衫。他坐在窗下,左臂的关节开
始隐隐发痛。
他想出去吃点东西,看到走廊里他的自行车被人扎了,这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他气得直骂脏字,他想,看来这世界的确有需要拯救的灵魂。
晚上,扬来找他:“怎么样,有什么结果?”
“亏你想着。”他笑道。
“我虽然那么说,我当然很关心了。”
“还没着落。”他把自己的经历简要地讲给扬。“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了。”
“你知道吧,这次的北京春季人才招聘会推迟了一个月。”
“是吗!”
“听到这个消息,有没有感觉好一点?”
招聘会原定在三月一号到四号举行,规模空前,可他几乎没有精力参加。现在,
说不定连她都有可能来看看了。“真的,好多了。”他不知道自己的小说什么时候
才算完。
“写什么呢?”
“哲学批判。”
“想练练笔头子?你的工作怎么样了?”
“下个月再说吧,我现在已经很超脱了。”
“也是,慢慢来。”扬问明一些工作上的事,尽量套消息,千方百计地做其电
缆生意。
他无法闭上自己的耳朵。他的头涨得快要和空气熔在一起了。
二月二十九日 星期四
他梦见自己的书就是一个妖艳的女人,正渴望着被施以暴力。她是诗的化身,
诗的名字就叫《神谕》。在梦与现实的错乱中,他感到浑身每一部分都极度地亢奋。
肚子是空的,也许这样更干净。他舒服极了,心想:“多么美妙的饥渴的欲望。”
起身看表,凌晨三点。
他的头又开始越来越疼。他竭力探索着宇宙的本源。他说:“跟我前行吧,不
再蒙昧,把上帝和宙斯从他们的宝座上赶下,以惩罚他们的欺蒙。”
他觉得最后下结论有必要等到他将整个人类历史批判完,否则他所有的话都将
是抄袭。
他又睡着了。又做了梦,仿佛又有所启示。
他听到纸张翻动的声音。他睡着时,它就放在桌上。他动了一下身。明正要去
上班。
他艰难地追忆梦的内容,有一部分被还原。开始他在练习射点球,很难使自己
满意。真正到了赛场,真正在射点球。他好象又是在看电视,因为他能听到解说员
的旁白。解说员在讲一个花絮:那个对方的守门员隐瞒自己的身份,在球场外对别
人说对他很不屑,接着又问怎么才能买到入场的门票。他也许的确表现得很不错,
因为旁白又在讲他不仅赢得了比赛,还成了最受欢迎的偶像,而受欢迎的程度打破
了他自己保持的纪录。他看到了他的微笑,他戴着一顶小皇冠,他的女儿也在身边,
也戴着皇冠,他的妻子也在身边。他们都很幸福,他们在接受记者的拍照,他们都
很漂亮。
他不能确定他最后看到的人是否就是他自己,他的眼睛游离于一切之外,而他
们怎么都象是外国人?
他不指望从什么时候能得到消息。他又想起一个心理学问题。有个心理学家对
一个班的学生做性格和智商测试,然后把结果藏起来,另外随机编了一些数据给老
师们看,一个学期后,被称赞的学生果然表现不凡,而不被看好的则真的平平,最
后得出结论,外界的热情和冷遇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他想她肯定能感觉到什么,看
她有什么反应倒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走廊里隐约传来噼哩叭啦的洗牌声。他想:“如果我用研究哲学的精力去潜心
麻将也是个牌圣了。”
蜡烛被暖气烤得歪倒成弧形。他咬下一块在嘴里嚼,因为中国有句成语叫“味
同嚼蜡”。他倒不是想尝蜡的味道,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蜡的味道。他只是想在牙齿
咬下的瞬间体会一下古代的圣人勇于献身的探索精神,心中果然产生了悸动。他觉
得自己很无耻,认为自己这是在吃圣餐,是对自己的崇拜。因为他想,当今世上除
了他,没人会想到要这样做。他认为自己同样具有勇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真理将责
无旁贷地由他发现,他就是圣人。这使他得出结论,自己陷入了严重的个人中心主
义,而世上又没有人会象他这样对自己批判得如此深刻,所以他还是圣人。这样他
真正陷入的是一个****环(作者注:取一个长方形纸条,将两个窄端弯过来对在一
起, 其中一端扭180度,然后和另一端粘成一体,形成一个一个面一条边的空间几
何结构。谁能帮我回忆它的名字)。也就是说如果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那他就是世界上最坏的人;如果他认为自己是最坏的人,那他就是最好的人。他解
释不了这一矛盾。他把这叫做“嚼蜡难题”。
他的悸动不仅仅是因为惊惧对自己神圣或是无耻的判断,更是无数次否定之否
定的能量的瞬间的聚积。他发现了这一怪圈,这使他很骄傲,而骄傲又使他觉得很
无耻。最后他断定自己既神圣又无耻。
世上既有矛又有盾,但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存在着矛利与盾坚的判断,
用矛去刺盾结果马上就可分晓。如果你因感到矛盾而犹豫不决,就必须知道其中必
然隐藏着谬误。
下面有两句话:“如果不能证明命题正确,便证明命题错误。”和“如果不能
证明命题错误,便证明命题正确。”这两句话是矛盾的,所以其中必然至少有一句
话是错误的。“光速无穷大。”这是牛顿物理的前提。牛顿无法证明自己错误。很
显然哪句话是错误的,一目了然。
可见神圣与无耻必然并不矛盾。
无耻不是罪恶,个人主义也不是罪恶。“无耻”这个词正是人潜意识中个人主
义发泄的产物。无耻的含义实际是别人做了你认为是错的事,而别人说不定还以为
自己是最正确的呢。这就归结为有没有绝对的善恶标准的问题,也就是有没有绝对
的真理。
他又想到一个极端的问题,既然善恶的标准由感到幸福与痛苦的人的数量多少
机械地决定,假如就只有两个人,一个你,一个与你同龄同性的人,在一个半分钟
内就要失事的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如果由对方决定,必选其自己逃生。现在,
你如何处理善恶呢?如果对方甘愿献身,你又如何处理呢?
你可是一个大哲学家,你对社会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你是受人崇敬的,如果
你死了,也许无数的人会感到痛苦,而正象你说的,你认为坐在你面前的是一个白
痴。那么判断这件事情的善恶是只根据你们两个人幸福与痛苦的比例,还是应该把
全世界的人都算上?应该算全世界的人。那么两个人的数目可以忽略不计。
半分钟时间早过了。他想了半天。
如果你是正义的,你的目的是使全世界人幸福,而不是接受全世界人的崇拜,
你要使他们重新获得思想,你要使他们每个人都成为谁也不崇拜谁的哲学家,如果
你已经做到了,那他们就不会因为你的死而感到痛苦,即使痛苦,也不是因为你是
哲学家,而是因为你是人。你的死和任何一个人的死都毫无区别。所以全世界的人
都可以忽略不计。现在又回到了你们两个人。你无法在半分钟内使一个人成为哲学
家,你和那个人是完全对立的。不论谁生谁死,幸福与痛苦的比例都将是一比零。
所以这件事本身没有善恶。按他的一点小小的私心,他是宁愿让对方活的,不过如
果他的书还没出版,他的使命还没完成,他就是不择手段也要把降落伞夺过来。
人的行为受思维的引导不断地变化。而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与结论不相符合。这
就说明人的判断始终处于谬误之中,而自己一直不知道,虽然此谬误在某种条件下
也能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这就得出结论人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从习惯意识的反面,
也就是从否定自己判断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可能性。这就叫“反思”。
他由此想到“幽默”。如果这世界不存在谬误,幽默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