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疯语-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吮闶呛谩薄H松淘荩追⑽耷椋降子Ω迷跹钭牛媸钦σ蚕氩幻靼祝纱嗳ニ璧模攘搜矍罢獗偎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其一
安石东山三十春,
傲然携妓出风尘。
楼中见我金陵子,
何似阳台云雨人?
其二
南国新丰酒,
东山小妓歌。
对君君不乐,
花月奈愁何?
从这里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诗人是把妓女与某种人生意境联系在一起的。刘师古先生分析道:
而对君何以不乐?花月虽美犹不能引发人生的情趣。反之,花月之美,尚须有名酒、美人为陶醉,才能更显出花月的美艳。这种美的欣赏与联想,诗人却从小歌妓身上得到了灵感!这与近代西方人如“花花公子”式的欣赏角度,似大异其趣的。而这种诗、酒、妓合一的造境,才是中国古代妓家的本质形象。进而言之,这种社会依存现象,不惟在美学上有它的依据,且更合乎为了推展生命而松懈紧张的现实,是一种必然的生存取向。使人在风月留连之余,更能积极地奋斗人生。故诗人观妓而为之咏唱,不是没有意义。这与近代人泄欲嫖妓的情怀趣味,是不可以道理计的,“妓酒为欢”的作为,近代中国人就似乎略逊于日本人,彼邦尚保留有若干中国古代艺妓的迹象。
这一段分析很精彩。青楼之所以能够被诗化,关键之一是古人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它。今天的广大俗人们则像鲁迅先生所挖苦的,一见到短袖子就联想到生殖器,实际得令人发毛,审美之心荡然无存,所以只能从文学里企羡一番遥远的青楼之梦了。
从初唐到盛唐,青楼妓女在文学中多是处于一种被进行审美观照的位置。你会觉得她们很美,如诗如画,但却感觉不到她们的精神、她们的情感、她们的命运。青楼的诗化很有些程式化,一般都是从妓女的歌舞表演联想到一些人生的悲欢。大诗人李白也是如此,他人毋论。诗中的用词都大致雷同,如“凤歌、鸾舞、行云、回雪、舞袖、歌唇、玉指、娇弦”等,缺少个性。安史之乱以后,知识分子玩命向上爬的热情惨遭打击,已经不能再心平气和地以一种英雄气概去“观妓”、“携妓”了,于是从中唐始,出现了一批“别妓”、“怀妓送妓”“赠妓”、“伤妓”、“悼妓”之作,被诗化的青楼中增添了感伤的色彩。其中白居易的诗作颇具代表性。白大诗人一生同情劳动人民,尤其对妓女,更是爱怜有加。他自家养了至少一个加强班的家妓,还借工作调动之便,在祖国各地先后结识了数以百计的青楼女子。不过,白居易为人光明磊落,对此既不掩饰,也不巧辩。他老人家对待姑娘们的态度颇有点像那个混世魔王贾宝玉,他把这些江湖女子视为风尘知己,不但欣赏其歌喉婉转,身段窈窕,更能体察她们的喜怒悲欢。用《红楼梦》的话说,白老先生是位天生的情种,属于“意淫”派的绝顶高手。
下面我们欣赏几首白居易不同时期创作的青楼诗。先看《江南喜逢萧九彻闲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这是他少年得志时的狂欢记录:
忆昔嬉游伴,
多陪欢宴场。
寓居同永乐,
幽会共平康。
……
雪飞迴舞袖,
尘起绕歌梁。
旧曲翻调笑,
新声打义扬。
……
留宿争牵袖,
贪眠各占床。
绿窗笼水影,
红壁背灯光。
……
诗中一片吃喝玩乐景象,那青楼被他诗化得如同人间乐园,好不羡煞人也么哥!
《杨柳枝二十韵》是白居易花甲之年仍然不舍昼夜地与妓女为伴的记录:
小妓携桃叶,
新声蹋柳枝。
妆成剪烛后,
醉起拂衫时。
……
便想人如树,
先将发比丝。
风条摇两带,
烟叶贴双眉。
……
曲罢那能别,
情多不自持。
缠头无别物,
一首断肠诗。
这首诗以杨柳比歌妓,笔法娴熟老到,只是后半流露出“居欢思哀”的感叹。宦海浮沉,使白居易的青楼诗作中也贯注了深刻的生命意识。其中最为人称道激赏,可以推为千古绝唱的,当数那首《琵琶行》。此诗上过高中的人都不陌生,此处不必全篇抄录。这首诗之所以可称千古绝唱,乃是因为诗中有三绝。
第一绝是白老用出神入化的语言写出了琵琶女的绝顶艺术才华。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那只琵琶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挥洒自如、鬼斧神工的演奏效果。像“此时无声胜有声”、“惟见江心秋月白”,已经成为神句!有了白居易这次诗化,千秋万代的弹琵琶的都会觉得自己永远也赶不上那位琵琶女,苦练一辈子也等于白活!你说绝不绝?
第二绝是白老用高度凝炼的笔墨形象地概括了琵琶女的生平,写出了千千万万妓女的典型命运。从小刻苦学艺,终于成了明星,鲜花和掌声潮水般涌来,不知不觉间岁月流逝,青春消融,只好趁着还有几分姿色,嫁了一位大款。可是款爷既不懂艺术,也不重感情,就知道手持“大哥大”到处练摊儿。唉,对月拨弦,人生几何?回思青楼岁月,恍如春梦,能不叫人“梦啼妆泪红阑干”乎?其实,不仅是妓女,各行各业的人大都如此,白老先生一支秃笔写出的乃是大多数人都无可奈何的人生悲剧:奋斗——成功——幻灭——反思。你说绝不绝?
第三绝是白老用一颗伟大的爱心,把琵琶女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不朽名句。琵琶女是什么人?就是你,就是他,就是我,我们都是被命运的台风抛到地球这个天涯来受苦受难的弟兄,不论你生活得多么豪华富贵,你却逃脱不了一种“沦落”感的包围,只有“爱”才能战胜这种沮丧,爱使我们在他人心中找到遗失的自我,使我们流下高尚的眼泪,把一生过得更好、更美、更有意义。从一个青楼女子的演奏中,感悟出如此形而上的哲理、你说绝不绝!
到了晚唐以后,诗文里的青楼更多了一些生活气息,艳浮之作不少。被诗化的不仅是妓女的精神,连妓女的身体也包括了。如有一首诗写的是在妓女大腿上题词之事:
慈恩塔下亲泥壁,
滑腻光滑玉不如。
何事博陵崔四十,
金陵腿上逞欧书。
据说外国有些姑娘也喜欢请作家在她们的玉腿乃至酥胸上签名题字,肯定是从这位中国唐妓处学去的。
唐代还有一篇著名的小说叫《游仙窟》。所谓仙窟即是青楼。一是人们喜欢诗化自己的风流艳事,二是青楼之游也的确令人欲仙欲死。所以古人道“游仙”时,常常就是嫖妓,就像西方人说去洗手,实际上是去撒尿一样。
《游仙窟》用极长的篇幅详细叙述了主人公如何来到仙窟,受到了如何盛情体贴的款待,并调动各种修辞手段描写主人公与两位妓女互相戏谑、挑逗,写得极为生动活泼,才华横溢,艳而不俗,色而不淫。即使是肉体交欢的段落,也极力诗化之,最后临别时无限伤感,发出“人生聚散,知复如何”的慨叹。其实青楼之欢,不就是“为了告别的聚会”吗?
整个唐代文学中的青楼,都给人一种仙境之感。仿佛是“青楼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游?”
到了宋朝,词这种文学形式发展得铺天盖地,以至搞得许多后人只知有宋词不知有宋诗。宋词与青楼的关系比唐诗还要亲密。去掉青楼,唐诗的损失并不太大,只是结构性的,不是总体上的。而宋词若是离了青楼,简直就溃不成军,只剩下几个“豪放派”的傻老爷们,手持铜琶铁板,干吼着“大江东去”,知道的是唱宋词,不知道的还以为要表演硬气功呢。
随便翻翻宋人的词集,诗化青楼之作俯拾皆是,故这里不作抄录。一般说来,“诗庄词媚”,词这种形式,特别适合吟风弄月,传情表爱。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除了热恋就是失恋。所以,比之于诗,词更加真实、更加细致地写出了妓女和客人们曲折微妙的心理情感。但也正由于此,理想的色彩减少了,仙境的感觉冲淡了,给人更突出的印象是一种人生雅趣。像柳永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多么潇洒适意。秦观的“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多么一往情深。周邦彦的“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多么温香醉人。较之唐诗,许多人更爱宋词,原因恐怕就是宋词更好地表达了人之常情吧。宋词把青楼诗化得温馨可人,当真宛如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我见犹怜,能不叫人爱煞乎?
到了元朝,作家们都成了臭老九,地位与妓女不相上下,所以诗化青楼之作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把青楼写成淫冶放荡之所,借以抚慰或发泄自己不平衡的心情;另一种是反映青楼黑暗面,写妓女的不幸和反抗,从中寄托自己的人生抱负。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塑造了赵盼儿、宋引章、谢天香、杜蕊娘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妓女形象。这时的青楼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一个战场,需要斗智斗勇。当然,结局总是大团圆的。中国人在最悲惨的情况下,也不会放弃对这种诗化模式的偏好。所以,青楼仍然是美的。
明朝据说是资本主义萌芽了,于是青楼里涌进来许多暴发户的款爷,左一张港币,右一张美钞,你想钱那东西是天底下最脏的,这么一来,无论怎么诗化,青楼都多少有点洗不干净了。像《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花魁娘子莘瑶琴还是懂得人间真情,蛮可爱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更是光彩照人,比我们这些俗人要干净一万倍。但是像《金瓶梅》等作品中所写的那些李桂姐、吴银儿、郑爱月等人,却实在是青楼里的败类。此外,青楼里又多了许多“棒尖”的帮闲无赖王八蛋,欺内瞒外,乌烟瘴气。如此一折腾,青楼的形象遭到了破坏。也许这属于一种“现实主义”诗化吧,不能让青楼总那么“月朦胧,鸟朦胧”下去,是骡子是马,该拉到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去遛遛了。
到了清朝,除了有《桃花扇》这样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继续美化李香君这样的侠烈妓女外,出现了大量的狭邪笔记和小说。在这样的文字中,青楼像家常便饭一样被谈论、被调侃,悲剧喜剧都变成了闹剧。直到本世纪初,《九尾龟》、《海上繁花梦》等书刊行后,青楼已然诗味寡然。随着青楼的衰落,人们越来越不会做梦。聪明的人们着穿了仙境的不实,看穿了雅趣的无用,他们抛弃了酸文假醋的诗化,直截了当地说着“嫖娼”或“逛窑子”或“打野鸡”。历史的车轮在前进,辗碎了青楼之梦、红楼之梦。会作诗填词、会琴棋书画的青楼女子没有了。只有一些天天关心自己三围的靓女们,游荡在人生的舞场边,在等待西门庆的金牙一闪,便好“与狼共舞”。
没有诗化的青楼,不论设备多么现代化,服务多么专业化,都等于猪圈!
3 向来痴,从此醉——青楼风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青楼是怡性销魂之所,被诗化成人间乐园,是理所当然之事。
那么实际上的青楼,景象风光如何呢?
古时没有摄影技术,未能留下图片录像资料,我们只能依据支离零散的文字记载,去模拟一番了。
唐代以前,私妓尚不发达。宫妓以皇宫六院为青楼,官妓以政府衙门为青楼,营妓以中军宝帐为青楼,家妓以书房客厅为青楼。青楼作为一种独立的“第三产业”出现,的确是私妓们的功劳。
到了唐朝,青楼接二连三地开张营业,就像今天满街的歌厅舞厅一样。当时青楼最发达的地区是长安、洛阳,也就是汉朝人所说的两京。其中长安城的建筑成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流奇观。其布局、其气魄、其工艺、其美学价值,可以说给个纽约都不换。而要谈论长安城的建筑,甚至谈长安城的一切,都是不能抛开青楼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的。
唐代的首都长安,共分为三城。最北边是宫城,也就是皇上自家的青楼。宫城的东南西三面发展出皇城。像一个“凹”字,缺口处是宫城,其余部分是皇城。皇城的东南西三面再如法炮制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大“凹”字,为外城。外城即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居之处,南边到曲江为止,划分为110坊,坊即是街区之意。每1坊大小相近,为长3宽2之矩形,如同今日之住宅小区。小区之间有南北11条、东西14条大街。南北中轴线上从皇城的朱雀门到外城的明德门贯穿着朱雀大街。街东归万年县管,街西归长安县管,全城的市长,叫做“京兆尹”。
长安最著名的“红灯区”,叫做“平康坊”,也叫“平康里”,因为靠近北门,也省称“北里”。因此,后世就把平康、北里作为青楼的代名词。日前笔者在一条并不偏僻的街上看见一家“平康私立诊所”,觉得很有意思,想起小时邻居家来了个小表弟,名字叫赵平康,看来这个词还是蛮有人缘的。
据《辞源》上讲,平康坊在丹凤街。具体言之,是在皇城的信光门、丹凤门、安上门一带,穿过崇仁坊,入东市西门,对面就是平康坊的东门。平康坊的西南角,进东门就是“鸣珂曲”。城南还有“韦曲”、“杜曲”。所谓“曲”,即是弯曲的小巷,狭窄幽深,有隐秘之感。起初大概是贫民区,后来则成为青楼的风水宝地。所以,古人又把平康北里之游,叫做“狭邪游”,即不走宽直的大道,专门钻七拐八歪的小胡同之意。不过平康坊中所居并非全是青楼之人,也有普通居民乃至高级干部,大家相处得自然和睦。
平康坊中的青楼,有三曲之说,即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