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我的名字叫红 -[土]奥尔罕·帕慕克 著 >

第51部分

我的名字叫红 -[土]奥尔罕·帕慕克 著-第51部分

小说: 我的名字叫红 -[土]奥尔罕·帕慕克 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运送而来……”
  他很快找出《赛里姆苏丹年史》,放到了我的面前。色鲜丽的书页上,画着使节向苏丹赛里姆呈上《君王之书》及其他礼物。我的眼睛在一项项条列出的礼物中,发现一段多年前曾读过但因为太不可思议而遗忘的文字:
  玳瑁与珍珠母贝镶柄之黄金帽针。尊崇的赫拉特瑰宝,绘画巨擘毕萨德大师,以此针刺瞎其高贵的双目。
  我问侏儒在哪里找到了这本《赛里姆苏丹年史》。我跟随他穿越灰尘满布的黑暗宝库,迂回绕过堆叠的箱笼、布匹织毯和橱柜,钻过楼梯底下。我注意到我们时而缩小时而放大的影子,滑过铁盾、象牙及虎皮,走入另外一间房间。同样的奇异晕红,从布匹和丝绒中蔓延而出,充盈室。收藏《君王之书的铁箱旁边,堆满了他书册、金银丝线镶绣的各式布匹、尚未琢磨的塞以蓝宝石和红宝石镶嵌匕首。在这堆物品中,我发现了君王塔赫玛斯普呈献的其他贡品:伊斯法罕的丝地毯、一副象牙棋盘,还有一样即刻吸引我目光的物品——一个显然是帖木儿时代的笔盒,上面纹着中国飞龙花草,以及珍珠母贝镶嵌的太阳。我打开笔盒,一股檀木和花露水的幽香飘然而出,里面躺着一根玳瑁与珍珠母贝镶柄的金针平常用来固定包头巾上的羽饰。我拿起帽针,鬼魅般地返回了我的座位。
  再次独处,我把毕萨德大师拿来刺瞎自己的金针放在摊开的《君王之书》上,凝视着它。我微微颤抖,不是因为看见这根他用来刺瞎自的针,而是因为只要是看到他神妙的双手曾经拿过的东西,我就会这样。
  为何君王赫玛斯普会把这根可怖的针与书一并呈献给赛里姆苏丹?是否因为这位君王,尽管幼年受教于毕萨德,青时大力赞助艺术家,到了老年却改变了想法,疏远了所有诗人和艺术家,虔诚投入信仰与礼拜?是否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他愿意让出众多顶尖画师投注十年心血绘制这本精美典籍?他之所以送上这根金针,是否为了向众人证明,伟大画师是出于自己的意志刺瞎双目;还是如谣言所传,是为了傲地声明,任何人只要看了书中图画一眼,就不愿意再观看世上其他事物?然而,对于君王来说此书已不再是经典了,因为他只感到了无限后悔,和许多统治者晚年一样,担忧年少对绘画的爱为自己招致了亵渎之罪。
  我想起一些愤世嫉俗的细密画家们告诉我的故事,他们行到老年,才发现自己的梦想终究无成:黑羊王朝统治者吉罕君王的军队准备进入设拉子时,该城著名的画坊总监伊本·胡珊宣布:“我拒绝改变画风。”并叫他的学徒以烙铁弄瞎了他的眼睛。雅勿兹·苏丹·赛里姆败苏丹伊斯玛伊尔后,他的军队掳掠大布里士,搜刮七重天宫殿,并带回一批细密画家。传言说其中有一位年老的波斯大师,因为相信自己绝对无法忍受以奥斯曼风格作画,于是用药毒瞎了双眼,并非如某些人所言,他在半路染上怪病导致失明。每当我的细密画师们生气的时候,我就给他们讲述毕萨德刺瞎自己的故事,让他们以此为楷。
  难道没有别的解决之道?倘若一位细密画师,就算只是微乎其微地,只要他喜欢一点新的绘画方法,难道就不能拯救整个画坊,并保存前辈大师的风格?
  这根优雅细长的帽针尖端,有一丝黑的痕迹,然而我酸涩的眼睛分辨不出究竟是不是血。我把放大镜往下移,凝望金针良久,仿佛注视着一幅愁的爱情图画,染上了相仿的愁绪。我试着想像毕萨德是怎么办到的。我听说当事人不会立刻失明,黑暗的丝绒会缓缓降临,有时候历时多,有时候得花上几个月,就好像自然衰老的失明一样。
  才走进隔壁,我就瞥见了它。我停住脚步看,没错,就在那里:一面象牙镜子,麻花握柄、粗黑檀镜框、边框雕着精巧的文字。我再度坐下,凝视镜中自己的眼睛——它们目睹我的手画了六十年。烛焰在我的瞳孔里跳跃,是那么的美丽。
  “毕萨德大师是如何办到的?”我再次迫切地问自己。
  紧盯着镜子,没有一刻移开眼睛,的手以女人涂眼影时的熟练动作拿起了金针,引领着它。毫不犹豫,仿佛在一只雕镂用的鸵鸟蛋尖戳一个小洞,我勇敢、沉着、坚定地把金针插入了右眼的瞳孔。我的五脏六腑一沉,不是因为感觉到自己所作所为,而是我看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把针压进眼里,到手指四分之一的深度,然后抽来。
  刻在镜框上的对句写着,诗人祝福揽镜之人永恒的美丽与智慧——并期许镜子永恒的生命。
  微笑着,我把针插入了另一只眼。
  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移动。我瞪视着世界——瞪视着一切。
  如同我先前的臆测,世界的颜色并没有黯淡下来,而是好像温地渗溢晕散,彼此相融。但我仍然隐约可见所有的一切。
  不一会儿,微弱的阳光洒落宝库,映在了猩红色的匹上。财务大臣与他的手下依照一贯的繁文缛节,损毁封蜡,打开门锁及大门。杰兹米老爷更换了新的夜壶、油灯及暖炉,端来了新鲜面包及桑椹干,并告诉众人我们将继续留在宝库里,从苏丹陛下的书本中寻找画有特殊鼻孔的马匹。能够一面欣赏全天下最美丽的图画,一面努力追忆真主眼中的世界,享受如此美妙境地,夫复何求?

  52、我的名字叫黑

  财务大臣与司役们依照繁文缛节打开大门后,清晨的冬阳从皇家安德禁宫的庭,漫入室内,于我的眼睛早已习惯宝库里柔和的红色氛围,这道光线顿时让我觉得刺眼恐怖。我僵立原地,奥斯曼大师也一样。似乎我稍微一动,宝库中湿霉、满是尘埃、伸手可及的空气会带着我们寻寻觅觅的线索倏然溜走。
  露出莫名的惊异神情,奥斯曼大师凝视着流泻在我们身上的光线,仿佛头一次看见某个辉的物品。两排宝库司役沿着敞开的大门左右列队而立,阳光透过他们彼此头部之间的缝隙,从庭院洒进来
  前一天夜里,当他翻阅《君王之书》时,我在一旁观察他。我注意到他脸上时不时地闪现出同样的惊讶表情;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微微颤抖;他的头小心翼翼地凑近他的放大镜;而他嘴唇先是轻轻蠕动,好像准备揭露某个愉快的秘密,接着又不由自主地一张一合,仿佛看见了一幅令人敬畏的图画。
  大门再度关上后,我不耐烦地在各个房间之间来回走动,更加焦躁不安。我担心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从宝库里找出足够的资料。我感觉奥曼大师没有专注在这件事上,于是向他坦陈心中的忧虑。
  他像平常对待自己的学徒一样,很自然地抓起了我的手。“我们这类人,别无选择,只能努力从真主的眼光观看世界,并仰仗他的正。”他说,“此刻,身处于这些图画和宝物中,我强烈地感觉到两者逐渐合而为一:当我们逼近真主的视野时,他的正义也逐渐接近我们。看,这是毕德大师用来刺瞎自己的针……”
  奥斯曼大师讲述金针的残酷故事时,为了让我看得更清楚,他把放大镜往下移了移。我仔细端详放大镜下面这只邪恶物品的锐利尖端。针尖黏着一层淡红色的湿润。
  “前辈大师们,”奥斯曼大师说,“被迫改变为其奉献了一生的格、颜色和技巧时,会深感良心不安。对他们而言,为了屈迎附会而改变世界观,今天依东方君主的要求,明天又听从西方君王的想法,是一件可耻的行为——然而这正是我们当今艺术家的做法。”
  他的眼睛没有直视,没有盯着面前的书页。他似乎正凝视着远方一片遥不可及的空白。他面前的《君王之书》摊开在其中一页:波斯和图兰的军队发动全力,混战在了一起。杀气腾腾的英勇战士骑着战马冲杀着,长矛刺穿了盔甲,戳穿了躯体,脑袋掉了,手臂断了,躯体被劈成了两半,断肢残骸遍地横陈。
  “昔日的伟大画师,若被要求改用胜利者的风格、被迫模仿别的细密画家,为了维持尊严,他们会拿一根针,英勇地提早召唤绘画多年终来临的失明。是的,在真主的纯净黑暗如神圣恩赐笼罩在他们的眼睛之前,他们会连续好几个时辰、甚至好几天盯着一幅经典杰作。由于他们低着头彻夜不眠地凝视着图画,因而面前图画中的意义和景象——溅满了从他们眼中滴落的鲜血——将取代他们遭遇的悲苦。同时,因为他们的眼睛极为缓慢地朦胧,所以会在安详中达到失明。这是多么幸福!你猜得出当我等待盲人的神圣黑暗降临时,会选择凝视哪一幅图画吗?”
  仿佛努力回想一场童年的记忆,他目光盯在宝库墙外某个远处。他的眼睛,眼白的部分变多,瞳孔好像变得越来越小了。
  “那幅画属于赫拉特前辈大师的风格,场景中,痴情狂恋的胡斯莱夫骑着马,来席琳的别墅窗下等待。”
  也许他打算继续描述画面的内容,如同吟诵一首哀伤的诗,悼念前辈大师的失明。“我崇高的大师,我亲爱的阁下,”莫名的冲动下,我打断了他的话,“我渴望永恒凝视的画面,是我恋人的秀丽容颜。我们已经结婚三天了。过去十二年来我对她思念不已。席琳瞥见胡斯莱夫的肖像从此一见钟情的场景,总会让我想起她来。”
  奥斯曼大师脸上浮现各种表情,或许是好奇,但不是因为我的故事,也不是面前杀戮场景的缘故。他似乎在期待某个好消息能带给他慰藉。当我确定他没有在看时,便一把抓起帽针,走到了一边。
  毗邻浴室的宝库第三个房间有一个阴暗的角落,那里塞满了上百个法兰克君主呈献的时钟。时钟停下之后——它们通常没多久就停了——便被收进这里。我走到那里,仔细检查奥斯曼大师宣称毕萨德用来刺瞎自的金针。
  红色的日光渗隙而入,投射在灰尘满布的时钟上,从箱盒、水晶钟面和镶嵌的钻石反射而出,映得裹着淡红液体的金针尖端不时莹莹闪烁。传奇中的毕萨德大师确实用这个东西刺瞎了自己吗?奥斯曼大师也对自己做出了同样可怕的事吗?一只巨大时钟的摆锤上挂着一个摩洛哥小丑的吊饰,那是一个颜色鲜艳、手指大小的娃娃,它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没错!”显然,如果钟还可以动,这位头戴奥斯曼包头巾的小丑,将会随着每个钟点的报时,欢欣地点头——这是送礼的哈布斯堡国王与湛的钟匠为了娱乐苏丹陛下及他的后宫佳丽,特别设计的一个小玩笑。
  我继续查阅了不少极为平庸的手抄本:正如侏儒跟说的那样,这些手抄本原属于帕夏们所有,他们被砍头后,难以计数的财产和宝藏被没收了,其中就有这些手抄本。那么多的帕夏被处决,以至于这些书册看也看不完。幸灾乐祸的侏儒表示,许多帕夏忘记了自己是苏丹的臣民,陶醉于个人的财富与权力,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编纂书籍,镀上金箔,以为他们是君或君王,这些人活该被砍头,他们的财产也该全部被充公。这些书有些是图集,有些是手绘本,或是插画诗集;即使在这些二流的书里,凡是遇到任何一幅席琳爱上胡斯莱夫肖像的图画,我都会停下来欣赏。
  画中画,也就是,席琳在野外郊游途中遇见的胡斯莱夫肖像,从来不曾被细腻刻画。并不是细密画家没有能力描绘如此微小的细节,许多人拥有灵敏的巧手,能在指甲、米粒,甚至发丝上作画。然而,为什么他们没有画出席琳的爱情对象—胡斯莱夫脸上的五官细节,让者得以辨识?我一边随手翻阅一本顺序混乱的图集,一边想着这个问题,打算在下午某个时刻向奥斯曼大师请教,以便能够暂时忘却我的绝望。时候,一幅画在布上的迎亲图中有一匹马的画像吸引住了我的视线。我的心脏猛然一跳。
  在那里,在我的面前,有一匹鼻孔特殊的马。它驮着一位妩媚的新娘,两眼看着我。这匹神奇的马仿佛准备向我吐露一个秘密。做梦般地,我大叫,但却发不出声音。
  没有半分迟疑,我立刻抱起书卷,匆忙穿越各式物品和箱笼,跑向奥斯曼大师把摊开的书页放在了他的面前。
  他低头望向图画。
  看不见他脸上有丝毫惊喜的火花,我开始耐不住性子。“这匹马的鼻子就跟我姨父书里的一模一样。”我说。
  他把放大镜贴近马。他深深地弯下腰,眼睛凑向放大镜和图画,贴得如此之近,鼻子几乎就要碰到书页。
  我受不了这片寂静。“如您所见,这匹马的风格和技巧不同于我姨父书中的马。”我说,“但鼻子是一样的。画家采用了中国画家的世界观。”我停顿了一会儿:“这是一列迎亲队伍,类似中国的图画,但其中的人物并不是中人,而是像我们一样的人”
  大师的放大镜几乎要平贴到书页,他的鼻子紧贴着放大镜。为了看清楚,他不仅利用眼睛,甚至尽其所能利用他的头、颈部肌肉、老迈的背部和他的肩膀。长时间的寂静。
  “马的鼻孔被剪开了。”半晌后他气喘吁吁地说。
  我把头凑向他的头。脸贴着脸,我们盯着那个鼻孔看了好一会儿。我悲伤地发现,除了马的鼻孔被剪开之外,奥斯曼大师观看它们也有困难。
  “您确实看见了,对不对?”
  不是很清楚,“他说,”你形容一下画。“
  “依我看,画中是一位忧愁的新娘。”我悲伤地说,“她骑着一匹裂鼻的灰马,在陌生侍卫和随从的护送下,出嫁到夫家。侍卫的脸孔显示出他们是索格底亚那的白羊王朝土库曼人,各个神情狰狞、满脸粗黑虹髯、眉头深锁、胡须又长又细、体格魁梧、身着素面薄布袍、细窄鞋子、头戴熊毡帽、腰配战斧和弯刀。美丽的新娘或许是一位忧伤的中国公主,因为根据画面内容判断,她与贴身婢女在油灯和火把的映照下彻夜赶路,想必还有很长一段旅途。”
  “或者也许,我们之所以认为新娘是中国人,是因为细密画家为了强调她的清新脱俗,学中国人那样涂白了她的脸,并为她画上了一双凤眼。”奥斯曼大师说。
  “无论她是什么人,这位哀伤的佳丽让人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