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百战奇略 >

第1部分

百战奇略-第1部分

小说: 百战奇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战奇略 

                            刘基 著 

… 页面 2…

百战奇略                                                             ·1· 

                                   目录 

第一卷…………………………………………………………001 
第二卷…………………………………………………………039 
第三卷…………………………………………………………079 
第四卷…………………………………………………………121 
第五卷…………………………………………………………165 
第六卷…………………………………………………………210 
第七卷…………………………………………………………250 
第八卷…………………………………………………………287 
第九卷…………………………………………………………325 
第十卷…………………………………………………………363 

… 页面 3…

百战奇略                                                             ·1· 

第一卷 

                                1.计战 

       【提示】《计战》是《百战奇略》的开宗首篇,它取义于 
 《孙子兵法·计篇》,着重从战略高度阐述实地战争谋划对于 
赢得作战胜利的重要性 。这里的“计 ”与其下的“计料”义 
同,是分析、判断情况的意思。它认为,在对敌交战之前,首 
先要摸清敌我双方将帅的优劣、力量的强弱、兵员的多少、地 
形的险易、粮草的足乏。只有对上述诸多情况首先分析、判断 
准确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就没有不打胜仗的。战争是敌 
对双方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运用主观指导的一种以武力解决胜 
负的斗争活动。战争双方的任何一方,要想战胜对方,必须首 
先分析和研究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并根据这种客观实际, 
制定出正确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只有使主观指导与客观实 
际相符合,才能较多地打胜仗,而较少地打败仗,可见,熟识 
和掌握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是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进而赢 
得作战胜利的根本前提。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进一步 
揭示了“用兵之道,以计为首”的道理,这是非常可贵的思想。 
      本篇所举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讨论天下大势而传为历史 
佳话的“隆中对 ”,乃是我国古代战争谋划发展史上的突出典 

… 页面 4…

百战奇略                                                            ·2· 

型之一 。当时,诸葛亮依据对曹操、刘备、孙权三方以及刘 
表、刘阿等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诸种条件的精辟分析, 
为刘备的生存与发展制定了“联孙抗曹”的总战略。为了实现 
这一战略计划,诸葛亮提出首先要向薄弱方向发展,夺取荆、 
益二州以建立稳固基地,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 
加强实力;尔后待条件成熟时,从荆、益两路北伐曹操,夺取 
中原,统一中国。显然,这是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既稳健 
而又有进取精神的战略构想。刘备后来虽因条件所限而未能实 
现统一中国的计划,但他恰是依据诸葛亮“联孙抗曹”的战略 
谋划,而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一代三足鼎立者之一。 

       【译文】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 
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 
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 
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 
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 
 “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 
近,这是高明将帅指导战争所必须掌握的法则 。”东汉末年, 
刘备驻兵于新野时,曾三次亲往诸葛亮处,请教复兴汉室、统 
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对他说 :“从董卓专权乱政以来,豪杰 
之士纷纷乘机起兵称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据者多得数不胜 
数。曹操同袁绍相比,则是名望低微,兵力弱小,然而曹操终 
能战胜袁绍,由弱者变为强者,这不只是天时有利,也是人的 
谋划正确。如今曹操已经拥兵百万,并且挟制皇帝而向诸侯发 
号施令,这实在是不可同他直接较量的。孙权占有江东地区, 
其统治已历三世,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人都愿意 

… 页面 5…

百战奇略                                                             ·3· 

辅佐他,这可以结为盟援,而不可以图谋他。荆州北有汉水、 
淝水作屏障,南至海边有丰富资源可供利用,东连吴郡、会稽 
郡,西通巴郡、蜀郡。这里是用兵的战略要地,但其统治者刘 
表却无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资助给将军的吧,将军可有意 
于此吗?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广大,是天然富饶之地,汉 
高祖(刘邦)就是靠这里而成就了帝业。现在,益州牧刘璋昏 
暗无能,张鲁又在北边与之作对,尽管这里人口众多、资源富 
庶,但因其不知爱抚民众,致使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 
君主。将军既是汉室的后代,且又信义显扬四海,广交天下英 
雄,求贤如饥似渴,倘若占领荆、益二州,控扼险要,西与诸 
族和睦为邻,南面抚绥夷越人民,对外结盟孙权,对内修明政 
治;天下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就伺机派遣一员大将率领荆州部 
队向南阳、洛阳地区进军,而将军则亲率益州之兵北出秦川, 
所过地区的百姓谁还不担着丰盛酒食来迎接将军呢!确实能做 
到这样,那么 ,统一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统治就可以复兴 
了 。”刘备听后高兴地说:“讲得太好啦!”后来的实践,果 
然是按照诸葛亮的谋划进行的。 

       【原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 
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 
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 :“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 
之道也 ”。①汉末,刘先主②在新野③,三往求计于诸葛亮④。 
亮曰 :“自董卓⑤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 
操⑥比于袁绍⑦,则名微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⑧,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⑨以令诸 
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⑩据有江东⑾,已历三世⑿,国险 

… 页面 6…

百战奇略                                                           ·4· 

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⒀北据汉、 
淝⒁,利尽南海⒂,东连吴、会⒃,西通巴、蜀⒄、此用武之 
国,而其主⒅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 
州⒆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⒇因之以成帝业。刘璋 
(21)暗弱,张鲁(22)在北,民阜(23)国(24)富,不知存恤,智 
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25) 
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26), 
南抚夷越(27),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 
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28),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2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30)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霸业 
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后果如其计(31 )。 
       【注释】①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语出《孙 
子兵法·地形篇 》。“计险阨远近”句,马本、唐本皆脱“计 
 “,今从王本。②刘先主:即三国蜀汉的建立者刘备,东汉远 
支皇族,字玄德。谥昭烈皇帝,史称“先主 ”。③新野:诸本 
皆作“襄阳”,与史载相违,今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校改。④诸葛亮: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琅邪阳都(今山 
东沂南南)人,字孔明。⑤董卓:东汉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 
人,字仲颖。汉灵帝时,任并州牧。灵帝死后,他率兵进入洛 
阳,废少帝,立献帝,自为太师,把持朝政,无恶不作。后为 
司徒王允等人设计所杀。⑥曹操: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谯县(今安徽毫县)人,字孟德,小名阿瞒。⑦袁绍: 
东汉末封建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 
人,字本初。⑧以弱为强者:马本脱“强 ”,今从唐本。⑨天 
子:古称统治天下的帝王。这里指汉献帝刘协。⑩孙权:三国 
时吴国的建立者。吴郡富春(今属浙江)人,字仲谋。⑾江东: 
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 

… 页面 7…

百战奇略                                                           ·5· 

北往来的主要渡口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岸地区为江 
东。⑿三世 :指孙坚(孙权父 )、孙策(权兄)、孙权三世。 
⒀荆州:汉武帝时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湖北、 
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一部。东汉因之,治所在 
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 )。⒁汉、淝:即今之汉水,古代通称 
汉水为淝水。据《水经注》载称:其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西名 
为沮水者称淝,西源出自今宁强北者称汉,二源会流后通称淝 
水或汉水。⒂南海:泛指南方沿海一带,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⒃吴、会:东汉时分会稽郡为吴郡、会稽二郡,合称“吴会 ”, 
其地辖今江苏、浙江地区。⒄巴、蜀:即巴郡、蜀郡,辖境当 
今四川地区。⒅其主:指荆州统治者刘表。⒆益州:汉武帝时 
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四川全境以及云南、甘肃、 
湖北、贵州部分地区。⒇高祖:指汉高祖刘邦。(21)刘璋:汉 
光武帝刘秀之子中山王刘焉的后代,字季玉,继其父职为益州 
牧。后刘备率军入川,刘璋出降。(22)张鲁:东汉末天师道首 
领。(23)阜: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作“殷”;《百 
战奇法》原作者因讳宋太祖赵匡胤父名(弘殷)而援引时改“ 
殷”为“阜 ”。(24)国:马本及唐本皆作“固”,形近误,今 
从王本、汪本。(25)览:通“揽 ”,采摘、收取的意思。(26) 
戎:我国古代中原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之一。(27)越:我 
国古代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28)宛、洛: 
即今河南南阳、洛阳地区。(29)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 
甘肃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因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30)箪食 
壶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 》,意思是民众慰劳所爱戴军队 
时用以犒献的酒饭食物。(31)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传》。 

… 页面 8…

百战奇略                                                             ·6· 

                                2.谋战 

       【提示】本篇以《谋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挫败敌人的 
战争图谋问题。它认为,当敌人谋划战争伊始,我就及时运用 
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使其因图谋败露而向我屈服。本篇 
引自孙子“上兵伐谋”一语,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 
的战争图谋。换言之,也就是运用谋略打破敌人的战争企图, 
把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孙子所强调的“不战而屈人 
之兵”的“全胜”目的。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说不以 
兵力直接与敌人交战而又能够战胜敌人。可以认为,这是孙子 
对战争所希图达到的理想目标 。但是,必须看到,“不战而屈 
人之兵”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力量处于优势,形势非常有利, 
并且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主观指导,才有可能不经流血牺牲 
而达成“全胜”这一理想目标。如果忽视客观条件,片面强调 
 “谋战”而否定“兵战”的必要性,则势必陷入不切实际的唯 
心主义泥淖之中,而给自己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这是战争指导 
者不可不加注意的问题。春秋时晋平公为了进攻齐国,先派范 
昭往观齐国政情。齐相晏婴运用其智谋于宴饮之间挫败了范昭 
的多次挑衅,从而阻止了晋国即将攻齐的战争图谋。这可以说 
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个例证。晋国之所以打消进攻齐国 
的战争企图,固然是晏婴以其聪明才智和计谋挫败晋使范昭肆 
意挑衅的结果,但也不能不看到,齐国自桓公开创的霸主地位, 
虽然到了景公时期已经丧失,但齐国仍不失为中原大国之一。 

… 页面 9…

百战奇略                                                            ·7· 

晋平公要发动攻齐战争,对此是不能不有所顾忌的。这也正是 
他首先派人往观齐国政情,尔后决定进攻与否的根本原因。 

 【译文】凡在敌人开始对我进行战争图谋的时候,我要及时运 
用谋略戳穿它,使其阴谋无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诚如兵法所 
说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春秋时期, 
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大夫范昭去观察齐国的政治动态。 
齐景公设宴进行招待,当酒喝得兴致正浓时,范昭竟提出用齐 
景公的酒杯斟酒喝。景公说 :“那就用我的酒杯给客人进酒吧。 
 “当范昭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正想换杯斟酒时,晏子立即撤掉 
景公酒杯,仍用范昭所用之杯斟酒进客。范昭假装喝醉了,不 
高兴地跳起舞来,并对齐国太师说 :“能为我演奏一支成周乐 
曲吗?我将随乐而起舞。”太师回答说:“盲臣未曾学过。” 
范昭无趣地离开筵席后,齐景公责备臣下说 :“晋国,是个大 
国啊。派人来观察我国政局,如今你们触怒了大国的使臣,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