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百战奇略 >

第2部分

百战奇略-第2部分

小说: 百战奇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啊。派人来观察我国政局,如今你们触怒了大国的使臣,这 
可怎么办呢?”晏子理直气壮地说 :“范昭并不是不懂礼法, 
他是故意羞辱我国,所以我不能服从您的命令,用您的酒杯给 
他进酒 。”太师接着说:“成周之乐乃是天子享用的乐曲,只 
有国君才能随之而起舞。而今范昭不过是一大臣,却想用天子 
之乐伴舞,所以我不能为他演奏乐曲。”范昭回到晋国后,向 
晋平公报告说 :“齐国是不可进攻的。因为,我想羞辱其国君, 
结果被晏子看穿了;想冒犯他们的礼法,又被其太师识破了。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赞叹说:“不越出筵席之间,而能抵御 
千里之外敌人的进攻,晏子正是这样的人 。” 

       【原文】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 

…  0…

百战奇略                                                             ·8· 

曰:“上兵伐谋。”①春秋时,晋平公②欲伐齐,使范昭③往 
观齐国之政。齐景公④觞⑤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⑥。公 
曰:“寡人之樽进客。”范昭已饮,晏子⑦彻⑧樽,更为酌。 
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⑨曰 :“能为我奏成周之乐⑩ 
乎?吾为舞之 。”太师曰:“瞑臣⑾不习。”范昭出。景公曰: 
 “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 
子曰 :“范昭非陋于礼者,且欲惭吾国,臣故不从也。”太师 
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 
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 
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 。”仲 
尼⑿〔闻之〕曰 :“不越樽俎⒀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 
之谓也 。”⒁ 
       【注释】①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②晋 
平公:春秋晋国国君,悼公之子,名彪,在位二十六年。③范 
昭:春秋晋国大夫。④齐景公:春秋齐国国君,庄公之弟,名 
杵臼,在位五十八年。⑤觞:古代盛酒器。这里作动词,以酒 
招待的意思。⑥樽酌:樽,本作“尊 ”,酒杯;酌,斟酒、饮 
酒的意思。⑦晏子:即晏婴。春秋齐国大夫,夷维(今山东高 
密)人,字平仲。⑧彻:通“撤 ”。⑨太师:同“大师”中国 
古代乐官名。⑩成周之乐:马本及诸本皆作“成周公之乐 ”, 
与史载不符,故据《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校改。成周, 
古地名,即西周的东都。成周之乐,谓周天子之乐曲。⑾瞑臣: 
谓眼睛失明之臣。春秋晋国著名乐师师旷生而目盲,善辨声乐。 
齐国乐官太师以“瞑臣”自称,自谦之意,未必也是盲人。⑿ 
仲尼:即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 
者。⒀樽俎:俎,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樽俎,即盛酒 

…  1…

百战奇略                                                               ·9· 

肉的器具,这里指筵席。⒁本篇史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 
上第五》。 

…  2…

百战奇略                                                           ·10· 

                               3.间战 

       【提示】本篇以《间战》为题,旨在从战略高度着重阐述 
使用间谍在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它认为,凡要进攻敌人,必先 
派遣间谍深入敌境进行战略侦察,或以重金收买敌方人员提供 
情报。只有通过间谍探明敌国兵员多少、力量强弱、军队动静 
等情况后,再出兵进攻,才能打胜仗。战争的历史经验表明, 
要战胜敌人,必须做到“知彼 ”,摸清敌情;而要做到“知彼 
 “,就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周密地敌情侦察。在 
侦察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派遣间谍侦察敌情,便成为兵家经常 
采用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北朝时期的北周大将韦孝宽,就 
是以善用间谍而著称于世的。在北周与北齐的对抗中,他采取 
派谍入齐和收买齐人为谍等手段,不仅随时掌握了北齐的内情 
和动态,而且离间了齐后主与齐相斛律光,诱使齐后主杀害了 
 “贤而有勇”的斛律光,为其后北周出兵灭亡北齐、统一北方, 
扫清了障碍。 

       【译文】大凡要出兵进攻敌人,必须事先派遣间谍秘密探 
明敌军人数之多少、力量之虚实、部队之行止,然后再出兵进 
攻,就能大功可立,战无不胜。诚如兵法所说 :“(对敌作战) 
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 。”北周名将韦叔裕,字孝宽,凭借 
 自身之德行而长期镇守在玉壁城。他善于抚慰和管理士卒,甚 

…  3…

百战奇略                                                           ·11· 

得部众拥护。因此,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尽力搜集情报。 
也有为他重金收买的北齐人,从遥远的齐国送来书面情报。所 
以,北齐有什么动静,北周朝廷都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 
光,字明月,既贤明又勇武,是为孝宽非常忌恨的一个对手。 
参军曲严颇懂占卜之术,他对孝宽说 :“明年,北齐必因相互 
残杀而大乱 。”孝宽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 
天,明月照长安 。”“百升”,就呈一斛,(以此隐喻斛律光)。 
又说 :“高山不推自隤,槲木不扶自立。”然后命令间谍携带 
大量写好歌谣的传单,散发到齐都邺城,北齐尚书左仆射祖孝 
徵与斛律光有矛盾,他得此传单后则更添油加醋地报告了齐后 
主高纬,斛律光最终因此而惨遭杀害。北周武帝宇文邕获悉斛 
律光被杀身亡的消息后,高兴得立即向全国颁布大赦令。后来 
又出动大军,一举而灭亡了北齐。 

       【原文】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 
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 :“无所不用间也。 
 “①周将韦叔裕②,字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③。孝宽善于抚 
御,能得④人心,所遣间谍入齐⑤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 
孝宽金货者⑥,遥通书疏⑦。故齐动静,朝廷皆知之。齐相斛 
律光⑧,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参军曲严颇知卜筮 
⑨,谓孝宽曰 :“来年东朝⑩必大相杀戮。”孝宽因令严作谣 
歌曰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⑾百升,斛也。又言: 
 “高山不推自隤,槲木不扶自立。”⑿令谍人多赍此文,遗之 
于邺⒀。祖孝正⒁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诛。 
周武帝⒂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遂灭齐⒃。 
       【注释】①无所不用间也:语出《孙子兵法·用间篇》。 

…  4…

百战奇略                                                            ·12· 

②韦叔裕:北周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南)人,字孝宽。善用 
兵,有战功。北周武帝时,官至大司空、上柱国。③玉壁:北 
周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山西稷山西南。④得:马本作“将 ”, 
显误;今从唐本及王本、汪本。⑤齐:即北朝之一。公元55 
 0年,高欢之子高洋取代东魏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齐,史称“ 
北齐 ”。⑥金货者:马本作“金贺还”,显误。今从汪本;唐 
本作“金币 ”,亦通。⑦书疏:即“书翰 ”,书札之类;这里 
指书面情报。⑧斛律光:北齐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 
字明月。出生将门,善骑射,长期从事对北周的战争。官至左 
丞相。后因周将韦叔裕施离间计,为齐后主高纬疑忌所杀。⑨ 
 卜筮:古时一种占卜的迷信活动,以龟甲占卜吉凶的称“卜”, 
以蓍草占卜吉凶的称“筮”。⑩东朝:指北齐。因北齐位于北 
周之东,故称。⑾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计十斗) 
为一斛,影射斛律光之“斛 ”;明月,即斛律光的字;长安, 
即北周的都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斛律光要当皇帝,并将归 
顺北周。⑿高山不推自隤,槲木不扶自立 :“槲木不扶自立” 
句,《周书·韦孝宽传》原作“槲树不扶自竖”,《百战奇法》 
原作者因讳宋英宗嫌名(曙)而援引时改“树”为“木 ”,改 
 “竖”为“立”。高山,喻指北齐高氏政权;槲木,喻指斛律 
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斛律光就要 
取而代之。⒀邺:北齐都城,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⒁祖孝 
正:《周书·韦孝宽传》原作“祖孝徵 ”,《百战奇法》原作 
者援引时因讳宋仁宗嫌名(祯)而改“徵”为“正 ”。⒂周武 
帝:即宇文邕,宇文泰的第四子。公元577年,他乘北齐国 
势衰微,出兵一举灭齐,统一了黄河以北地区,为其后隋朝统 
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⒃本篇史例出自《周书·韦孝宽传》。 

…  5…

百战奇略                                                             ·13· 

                                4.选战 

       【提示】本篇以《选战》为题,旨在阐述选拔和编组先锋 
部队在作战中的重要作用问题。它认为,凡与敌人作战,都必 
须挑选精兵猛将编组成先锋部队,这样,一方面可以长自己部 
队志气;一方面可以灭敌人威风。“兵无选锋曰北”系出自《孙 
子兵法·地形篇 》,所谓“选锋 ”,就是由选拔和训练出来的 
精兵猛将组成的先锋队 ;“北”者,败也。意思是,打仗不选 
拣精锐部队担任先锋打头阵,作战就要失败。战争,就其全过 
程来说,是由一系列战役战斗组成的。首战的胜负,往往关系 
和影响整个战争的前途。而先锋队又是首战的主要担当者。因 
此,挑选什么样的将领和部队充当先锋,直接关系到首战的成 
败。故历代兵家都十分重视和强调搞好“选择”问题。三国时 
期的曹操便是一个比较善于“选锋”的著名军事家。汉献帝建 
安十二年,曹操率军进讨乌桓,当时正值秋季洪水泛滥,道路 
不通,乃凿山开路五百余里。当部队进至白狼山时,与乌桓兵 
突然遭遇。由于对方兵多,己方“被甲者少 ”,曹操部下普遍 
产生畏惧情绪。这时,曹操针对自己部队情况,立即选派勇敢 
善战的大将张辽为前锋,乘“虏阵不整”之隙,纵兵击之,结 
果大败乌桓军,斩其首领蹋顿及名王多人,收降胡、汉军民二 
十余万人。此战,曹操在作战指导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二: 
一是能适时选派得力战将率领精兵作先锋打头阵;二是能正确 
选择进攻时机,乘“虏阵不整”之隙,立即发起猛烈攻击,结 

…  6…

百战奇略                                                           ·14· 

果收到“乱而取之”的作战效果。 

       【译文】大凡与敌人作战,必须选拔勇将、精兵,编组而 
使其担任先锋。这样,一则能够壮大我军斗志,一则可以挫杀 
敌人威风。诚如兵法所说 :“用兵打仗没有勇将精兵担任先锋, 
就要遭到失败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袁 
绍之子袁尚、袁熙逃往上谷郡,勾引乌桓兵多次进入边塞为害。 
曹操率兵征伐,同年夏季五月,部队进至无终。秋季七月,洪 
水泛滥,沿海道路不能通行,随军司空户曹掾田畴请求担任向 
导,曹操同意了,遂率军出卢龙塞。塞外道路因洪水隔绝不通, 
于是开山填谷五百多里,经白檀,历平刚,过鲜卑部落领地, 
向东直趣柳城。当距柳城二百里时,敌人才发现曹军的到来。 
袁尚、袁熙与乌桓单于蹋顿以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 
臣抵之等人,率领数万骑兵迎战曹军。八月,曹操率军登越白 
狼山时,突然与敌人遭遇。敌军兵力众多,曹军因辎重留在后 
面,披挂铠甲的很少,故曹操周围的人都很害怕。曹操登上高 
处观察敌情,发现敌军阵势紊乱不整,于是挥军出击,并派猛 
将张辽担任先锋打头阵,结果大败敌军,击斩蹋顿及著名首领 
以下多人,收降胡、汉部众二十多万人。 

       【原文】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 
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法曰 :“兵无选锋曰北。”①建安十 
二年 ,袁尚、熙②奔上谷郡③,〔引〕乌桓④数入塞为害。曹 
操征之。夏五月,至无终⑤;秋七月,大水,傍海道路不通。 
田畴⑥请为乡导,公从之,率兵出卢龙塞⑦,水潦,道不通, 

…  7…

百战奇略                                                            ·15· 

乃堑山堙谷⑧五百余里,经白檀⑨,历平刚⑩、鲜卑庭⑾,东 
陷柳城⑿。未至二百里,虏方知之。尚、熙与蹋顿⒀、辽西单 
于⒁楼班、右北平⒂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 
白狼山⒃,卒⒄与虏遇,众甚盛。公辎重在后,被甲者少,左 
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⒅为先锋, 
虏众大溃,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⒆二十余万口。⒇ 

       【注释】①兵无选锋曰北: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 
②袁尚、熙:即袁绍之子袁尚、袁熙。③上谷郡:古郡名,战 
国燕置。东汉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该郡辖境相 
当今河北张家口、小五台山以东,赤城、北京市延庆县以四, 
以及内长城和昌平县以北地区。④乌桓:古族名。亦作“乌丸 
 “。属东胡族一支。秦末,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部分迁乌桓山, 
因以为名。汉武帝后,依附汉朝,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 
辽西、辽东等郡。⑤无终: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天津市蓟 
县。⑥田畴:东汉无终人,字子泰。好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