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百战奇略 >

第39部分

百战奇略-第39部分

小说: 百战奇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画中④,居二城之间。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 
淄虽大而易攻,乃敕诸将会,俟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日夜为 
备。至期,弇敕诸将夜半皆蓐食⑤,会明至临淄。护军荀梁等 
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 :“〔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 
日夜备守;临淄出其不意,至必惊扰,攻之则一日可拔。拔临 
淄则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 
若〔先〕攻西安,不卒⑥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 
蓝帅兵奔还临淄,并兵合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 

… 页面 330…

百战奇略                                                          ·328· 

输⑦,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 。”遂攻临 
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果将兵亡去。⑧ 

       【注释】 
      ①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②西安:县名。故址在今山东桓台东。 
      ③临淄:县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淄北。 
      ④画中:邑名。东汉时又称“棘里亭 ”,位于今山东临淄 
西。 
      ⑤蓐食:据《方言》云 :“蓐,厚也。”蓐食,谓丰厚饮 
食。这里指战前令士卒饱餐。 
      ⑥卒:同“猝 ”,谓突然、急促,引申为马上、立即之意。 
      ⑦转输:谓转运输送物资。这里指后勤供应。 
      ⑧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耿弇传》。 

… 页面 331…

百战奇略                                                           ·329· 

                              82.和战 

       【提示】 
      本篇以《和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运用“和谈”手段配 
合军事斗争的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必须首先伪与敌 
人议和,以此来麻痹敌人,乘其懈怠不备之隙而以精兵袭击之, 
就可以把敌人打败。本篇引自《孙子兵法》的“无约而请和者, 
谋也 。”据《说文》、《集韵》释义,约者,意谓屈困、受挫; 
整个句意是,尚未陷入屈困境地而主动前来请和的敌人,必定 
是另有图谋的。古代战争实践的经验表明,军事战略的胜利往 
往离不开政治策略的紧密配合,而伪与议和则是兵家常常用以 
迷惑和麻痹敌人的重要策略手段。然而,善战者不仅应当善于 
运用“伪和”手段配合军事进攻以夺取对敌作战的胜利,而且 
更应当善于识别敌人的“伪和”阴谋以挫败其战争企图。这样, 
才可以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秦末刘邦进攻嶢关之战,就是运用“伪和”手段取胜的一 
个战例。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刘邦率军西向 
进入武关后,准备立即强攻拒守嶢关的秦军。但谋士张良认为, 
秦军力量尚强,不可轻敌硬攻。他根据秦军多系屠夫、商人子 
弟而容易利诱收买的实际情况,建议派遣说客郦食其携带贵重 
宝物前往秦营议和收买之。刘邦完全采纳照办。秦军将领果然 
被利诱收买而丧失了警惕。刘邦“因其懈怠”而挥军突然袭击, 
结果大败秦军 ,攻占了嶢关,为尔后直驱咸阳,灭亡秦朝, 

… 页面 332…

百战奇略                                                            ·330· 

奠定了胜利基础。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必须战前先派使者伪与敌人议和;敌人虽 
然口头答应讲和,但其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这样,我可乘敌松 
懈麻痹之隙,选派精锐部队进攻它,敌军就可以被打败。诚如 
兵法所说 :“敌人尚未受挫屈困而主动来讲和的,必定是另有 
图谋 。” 
      秦朝末年,全国各地都纷纷起兵反秦。沛公刘邦率军西向 
进入武关后,准备用二万兵力进击嶢关的秦军。谋士张良劝告 
他说 :“秦朝的军队现在还强大,不可以轻视它。我听说那里 
的守将多是屠夫、商人子弟,这些人是容易以财物利诱所买动 
的。我希望您暂且留下坚守壁垒,派人先行一步,筹备五万人 
的粮食,并在嶢关附近的山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迷惑敌人的 
疑兵;同时,派遣郦食其携带贵重宝物前往嶢关收买秦将 。” 
秦军将领在郦食其的重利诱惑下,果然叛秦而要与刘邦军联合 
一起西向袭取秦都咸阳,刘邦打算听从秦将的意见。但张良及 
时提醒刘邦说 :“这仅仅是秦军将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他们 
的士兵不会服从。士兵一旦不服从,必将给我们带来危险。因 
此,不如乘秦将麻痹松懈之隙而出兵袭击他们 。”刘邦于是亲 
率大军袭击嶢关,把秦军打得大败。 

       【原文】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 
怠,选锐卒击之,其军可败。法曰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 页面 333…

百战奇略                                                        ·331· 

   “①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②,欲以二万人击嶢关②, 
张良④曰 :“秦兵尚强,未可轻。闻其将多屠、贾子⑤,易以 
利动。愿〔沛公〕且留壁 ,使人先行,为五万人⑥〔具食 〕 
且日益张旗帜为疑兵 ,而使郦生〔持重宝啖秦将⑦〕”秦将果 
欲连和〔俱西袭咸阳 
⑧ 〕,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士卒不从。〔不 
从必危 〕不如因其懈怠击之。”沛公乃引兵出击秦军,大破 
之。⑨ 

       【注释】 
     ①无约而请和者,谋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 
     ②武关:关隘名。故址在今陕西商南东南。 
     ③嶢关:关隘名,故址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因临嶢山而得 
名。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道。 
     ④张良:西汉开国功臣。字子房。先世为韩国贵族。秦灭 
韩后,他图谋复韩,曾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 
皇未中。秦末农民战争中,他聚众归附刘邦。其后,在灭秦和 
楚汉战争中,多所献策,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汉建立后,封 
留侯。 
     ⑤屠、贾子:即屠夫、商人子弟。贾,古指设肆售货的商 
人,亦称“坐商 ”。 
     ⑥五万人: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万人”,今据史校改。 
     ⑦持重宝啖秦将: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陆贾 ”,今据史校 
改。啖,引诱,利诱。 
     ⑧咸阳:秦朝都城。位于今陕西咸阳东北。 
     ⑨本篇史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又见《汉书·张良传》 

… 页面 334…

百战奇略                                                           ·332· 

                              83.受战 

       【提示】 
      本篇以《受战》为题,旨在阐述处于被敌包围的情况下作 
战所应注意掌握的问题。它认为,凡在我军突然被敌重兵包围 
的情势下,不可轻易逃走,以防敌人尾随追击。应当在查明敌 
情后,布列圆形阵地以迎战敌人的围攻。纵然敌人包围我时留 
有缺口,我当自行予以堵塞,以此坚定士卒拚死奋战的决心。 
战争的历史经验表明,在被敌人重兵包围的形势下,是坚持抗 
击,还是撤离战斗,不可一概而论,应当根据敌情、我情、地 
形等各方面条件而定。 
正确的作战指导应该是,依据实际情况,打得赢就打,打不赢 
就走。打得赢时不打,是保守主义,容易丧失战机;打不赢时 
硬打,是冒险主义,容易遭到失败。古今中外作战,情况虽异, 
其理则一。这是我们阅读《受战》篇不可不加考虑的问题。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532年 ),高 
欢率军击败尔朱兆等人进攻的邺城之战,就是在彼己双方兵力 
对比悬殊和己方处于被围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当时,已进占 
邺城的高欢所部骑兵不满二千、步兵不满三万,面对方尔朱兆 
则四路会攻,总兵力号称二十万,是高欢兵力的六倍多。但是, 
高欢面对即将被敌人重兵包围的严峻形势,却临危不惧,从容 
应战。他率军凭据韩陵山有利地形,布列成环形阵地迎战敌人。 
交战中,高欢利用敌人内部不和、缺乏统一指挥的弱点,采取 

… 页面 335…

百战奇略                                                           ·333· 

集中兵力先攻一路、各个击破的战法,首先以精锐步骑兵击败 
了尔朱兆一路,然后逐次击败各路,从而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反 
包围作战的成功战例。 

       【译文】 
      大凡在作战中,如果敌人兵多我军兵少,敌人突然对我实 
施包围时,我必须在查明敌人众寡强弱情况后采取行动,不可 
轻易未经交战就逃走 ,这主要怕被敌人尾随追击。(在力量对 
比可以迎战敌人的情况下),我应布列成圆形阵地而外向,以 
迎战敌人的围攻;敌人即使留有缺口处,我军应当自己把它堵 
塞,以此坚定士卒拚死一战的决心,四面奋击围攻之敌,这样 
就一定能获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 :“敌人如果兵力众多,就 
要在查明敌情后,准备在可能被包围的情况下迎战敌人。” 
       《北史》记载: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公元531年), 
高欢率兵讨伐并州刺史尔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532 
年)春,高欢便攻占了邺城。这时,尔朱光率军自长安出发, 
尔朱兆率军自晋阳出发,尔朱度律率军自洛阳出发,尔朱仲远 
率军自东郡出发,企图四路会师于邺城地区围攻高欢军,共有 
兵力二十万人,凭据洹水而扎营。高欢领兵自邺南下进驻紫陌, 
其部队有骑兵不足二千人、步兵不满三万人,双方兵力相差悬 
殊。高欢将其部队于韩陵山布列成环形阵地,又把牛驴连缀一 
起堵塞了自己部队的退路。于是,部队将士都定下了拚死一战 
的决心。高欢挑选精锐步骑兵从阵地中突然冲出,四面袭击围 
攻之敌,结果大败尔朱兆等部队。 

       【原文】 

… 页面 336…

百战奇略                                                            ·334· 

      凡战,若敌众我寡,暴来围我,须相察众寡虚实之形,不 
可轻易遁去,恐为尾击。当圆阵外向,受敌之围,虽有缺处, 
我自塞之,以坚士卒心。四面奋击,必获其利。法曰 :“敌若 
众,则相众而受敌 。”①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欢讨并州刺史②尔朱兆③。孝武 
帝永熙元年春 ,拔邺④。尔朱光⑤自长安,兆自并州⑥,度 
律⑦自洛阳,仲远⑧自东郡⑨,同会于邺,众二十万,挟洹水 
⑩而军 。欢出顿紫陌⑾,马不满二千⑿,步不满三万,〔众寡 
不敌〕。乃于韩陵⒀为圆阵,连牛驴以塞归路 。〔于是〕将士 
皆为死志,选精锐步骑从中出,四面击之,大破兆等。⒁ 

       【注释】 
      ①敌若众 ,则相众而受敌: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 
但“受敌”原文作“受裹 ”,义同不改。 
      ②并州刺史: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信都校尉 ”,今据史校 
改。 
      ③尔朱兆:鲜卑族。北魏秀容部落首领尔朱荣从子,曾任 
平远将军。荣死后,他据晋阳叛魏进攻洛阳,俘虏了孝庄帝元 
子攸。后为高欢击败自杀。 
      ④邺:即邺城。故址在今河南安阳。 
      ⑤尔朱光:即尔朱天光,尔朱荣从祖兄之子,官至左卫将 
军。后在攻邺作战中被高欢执杀。 
      ⑥并州:州名。治所晋阳,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 
      ⑦度律:即尔朱度律,尔朱荣从父之弟。高欢率军进攻尔 
朱兆时,他虽引兵赴援,但因与尔朱兆有矛盾,故不战先退, 
为高欢所追杀。 

… 页面 337…

百战奇略                                                            ·335· 

      ⑧仲远:即尔朱仲远,尔朱荣的从弟。在其配合尔朱兆进 
攻高欢作战中,为欢击败,逃往南朝梁,死于江南。 
      ⑨东郡: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⑩洹水:亦称“安阳河 ”,源于今河南林县北,东向流经 
安阳。 
      ⑾紫陌:地名。原名“祭陌 ”。故址在今河南临漳西。 
      ⑿二千: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三千 ”,今据史校改。 
      ⒀韩陵:即韩陵山,位于今河南安阳东北。 
      ⒁本篇史例出自《北史·齐本纪上》。 

… 页面 338…

百战奇略                                                          ·336· 

                              84.降战 

       【提示】 
      本篇以《降战》为题,旨在阐述接收降敌时应注意掌握的 
指导原则。它认为,对于来降之敌,必须查明其真伪后再决定 
是否接收。为了防止敌人诈降,在派员探明敌情的同时,要加 
强戒备;严阵以待。这样;才能有胜无败。本篇引自《旧唐书》 
的“受降如受敌”一语,意思是,接收来降之敌要像迎战来攻 
之敌一样。这实质是讲对待降敌仍需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备,以 
防其诈的问题。孙子说 :“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以诈 
制敌,这在战争史上是常见的现象。作为战争指导者,在多行 
诡诈的战争场合,只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才能识破敌人的 
诡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本篇所论,对今天仍有重要借鉴 
意义。 
      东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进攻张绣 
的宛城之战,就是在张绣的诈降阴谋欺骗下遭受挫折的。当时, 
张绣面对曹操大军的进攻,深知自己兵力弱小而无法抵挡,于 
是便以诈降为手段,骗取了曹操的相信,不久又举兵反叛。而 
失去警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