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百战奇略 >

第40部分

百战奇略-第40部分

小说: 百战奇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绣面对曹操大军的进攻,深知自己兵力弱小而无法抵挡,于 
是便以诈降为手段,骗取了曹操的相信,不久又举兵反叛。而 
失去警惕的曹操,在张绣突然起兵的袭击下,损失惨重,其子 
曹昂及弟子安民等人被杀,他本人也为流矢所伤,被迫撤回舞 
阴。曹操此战之受挫,他自己认为是由于当时没有取张绣人质 
的缘故。但这仅是曹操失误的表面现象。究其真正原因,则在 
于曹操没有识破张绣诈降阴谋的欺骗性,缺乏“受降如受敌” 

… 页面 339…

百战奇略                                                          ·337· 

的思想准备,因而在实践中丧失警惕,放松戒备,给张绣再次 
举兵反叛以可乘之隙。这是为将帅者不可不引以为训的。 

       【译文】 
      大凡作战中,如果敌人未战而来投降,一定要查明其是真 
投降还是假投降。要向远处派员探明敌情,日以继夜地加强戒 
备,不可有丝毫松懈麻痹;要严令副将整饬队伍,严阵以待, 
 (以防敌人诈降阴谋)。这样,就能取得胜利,否则,就要遭 
到失败。诚如兵法所说 :“接收前来投降的敌人,要像迎战前 
来进攻的敌人那样警觉谨慎 。” 
      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率军进攻据守宛城的张绣,而收 
降了他。张绣降后又翻悔而再次举兵反叛。他率军突然袭击曹 
操军,杀了曹操长子曹昂及其弟子曹安民等,曹操本人也为流 
矢射伤,被迫率师退到舞阴。张绣率领骑兵前往袭击,曹操挥 
军迎战而破之。张绣兵败逃往穰城,与刘表所部合为一处。战 
后曹操对将领们说 :“我收降张绣这件事,失误在于当时没有 
取其人质相挟制,以致造成此种被动局面。我知道自己所以受 
挫的原因就在于此。请诸位看吧,从今往后再也不会遭到这种 
失败了 。” 

       【原文】 
      凡战,若敌人来降,必要察其真伪。远明斥堠,日夜设备, 
不可怠忽。严令偏裨①,整兵以待之,则胜,不然则败。法曰: 
 “受降如受敌。”② 
      后汉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于宛 ,降之。〔绣〕既而悔恨 

… 页面 340…

百战奇略                                                            ·338· 

复叛,袭击曹操军 ,杀曹操长子昂③、〔弟子安民〕,操中流 
矢,师还舞阴④。绣将骑来〔抄 〕,操击破之。绣奔穰,与刘 
表合。 
      操谓诸将曰 :“吾降⑤绣,失在不便取〔其〕质,以致如 
此。〔吾知所以败〕。诸将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类。”⑥ 

       【注释】 
      ①偏裨:指偏将、裨将,皆为副将。 
      ②受降如受敌:语出《旧唐书·裴行俭传》。 
      ③长子昂:马本及各本皆作“长吏及子昂 ”,但史无“长 
吏”之说,故改。 
      ④舞阴:县名。故址在今河南泌阳北。 
      ⑤降: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强 ”,今据史校改。 
      ⑥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 页面 341…

百战奇略                                                          ·339· 

                              85.天战 

       【提示】 
      本篇以《天战》为题,乃取“天时”之义,其要旨是阐述 
发动战争的时机选择问题。它认为,要对敌国发动进攻,必须 
选择有利战略时机,而不能靠占卜“孤虚向背”来确定进攻的 
时日和吉凶。当敌国出现“君暗政乱”和“旱蝗冰雹”等人祸 
天灾之时,就是发动战争的有利时机。选择此种“天时”出兵 
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从其本原来 
讲,乃是物质的运动在军事领域的特殊表现,战争指导者要驾 
驭战争并获取胜利,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来研究和指导战争。 
实践经验表明,在已具备实施战争的客观物质条件的前提下, 
战略进攻的时机选择得是否恰当有利,将直接关系到战争胜负 
成败。本篇能够依据敌情实际着重论述了战略进攻时机的正确 
选择问题,摒弃了阴阳五行家在战争问题的玄虚迷信色彩,无 
疑是历史的一种进步,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南北朝时期的北周灭亡北齐的战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 
由于周武帝在实施战争指导上能够正确选择进攻时机的结果。 
当时,北齐后主高纬十分昏庸腐败,致使奸佞擅权,贤相受诛, 
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国家已呈“土崩之势 ”。周武帝宇文邕 
及时把握此种有利时机,于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月, 
亲率大军东征,以“破竹之势 ”(见《北史·周本纪下》), 
迅猛进攻,于次年正月攻占齐都邺城,一举而灭亡了北齐,为 

… 页面 342…

百战奇略                                                           ·340· 

统一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译文】 
      大凡要出动军队,讨伐罪魁祸首,拯救受难百姓,必须选 
在天时条件对我有利的时机,而不是依靠占卜推算出兵日时的 
吉凶 。(这里所说的天时有利)是指敌国君主昏庸,政治混 
乱;军队骄横,百姓饥困;贤臣遭贬,无辜被杀;干旱蝗灾, 
冰雹水涝等人祸天灾接连不断。如果敌国有这些情况发生,我 
便乘机出兵进攻它,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顺应 
天时而出兵攻战(就能克敌制胜 )” 
      北齐后主高纬隆化元年(公元576年 ),提拔重用了一 
批邪恶谄媚之徒,让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 
长鸾等人操纵天下命运,陈德信、邓长颙、何洪珍等人参掌军 
国大政。他们拉帮结派各树党羽,提拔官员超越正常次序,官 
职爵位可用钱财买到,构陷冤狱能用贿赂铸成,紊乱国政残害 
无辜人民,从而导致旱涝蝗灾、土匪强盗同时发生;他们还猜 
忌仇恨正派的亲王大臣,结果都无罪而遭到迫害。例如贤明有 
功的丞相斛律光及其弟弟荆山公斛律羡,都是无罪而同时惨遭 
杀害的。就在北齐伏弱成衰之象逐渐显露,土崩瓦解之势很快 
便可看到的时候,北周武帝宇文邕乘此有利时机,亲率大军东 
征,一举而灭亡了北齐。 

       【原文】 
      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在天时①,非孤虚向背②也。 
乃君暗政乱,兵骄民困,放逐贤人,诛杀无辜,旱蝗冰雹,敌 

… 页面 343…

百战奇略                                                          ·341· 

国有此,举兵攻之,无有不胜。法曰:“顺天时而制征讨。” 
③ 
      东齐④后主纬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陆令萱⑤、和士开⑥、 
高阿那肱⑦、穆提婆⑧、韩长鸾⑨等宰制天下,陈德信⑩、邓 
长颙、何洪珍⑾参预机权。各领亲党,升擢非次,官由财进, 
狱以赂成,乱政害人,使旱蝗、水潦、寇盗并起;又猜嫌诸王, 
皆无罪受损,丞相斛律光及弟荆山公羡,并无罪受诛。渐见伏 
弱之萌,俄观土崩之势。周武帝乘此一举而灭之。⑿ 

       【注释】 
      ①天时:中国古代著作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其含义可因不 
同著作而各不相同。有指自然变化的时序;有指节气、气候、 
阴阳寒暑变化的;有指天命的;有指天灾的,等等。本篇这里 
是指敌国因天灾人祸而造成的为我所乘的时机。 
      ②孤虚向背:语见唐李筌《太白阴经·人谋上·天无阴阳 
篇》但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孤虚向于 ”,故改。孤虚,是古代 
一种占卜推算日时的迷信,即以天干为日,地支为辰,日辰不 
全为孤虚,又称“空亡 ”。如占卜时得孤虚日,则认为不吉利, 
主事将不成。 
      ③顺天时而制征讨:语出《贞观政要·畋猎第三十八》但 
原文为:“顺天道以杀伐”;又见于宋张预《注孙子·计篇》 
      ④东齐:即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因其地理位置在北周之东, 
故又称“东齐 ”。 
      ⑤陆令萱:北齐天统年间(公元565—              575年)左丞 
相穆提婆之母。因她为齐后主高纬的乳母而得胡太后昵爱,封 
为郡君,号称“太姬 ”。自此独擅威福于宫中,并伙同其子等 

… 页面 344…

百战奇略                                                            ·342· 

奸臣把持朝政,卖官鬻爵,聚敛无厌,致使朝政日非,民怨沸 
腾。 
      ⑥和士开:齐后主时官至尚书令,封淮阳王。 
      ⑦高阿那肱:齐后主时官至右丞相,封淮阴王。 
      ⑧穆提婆:陆令萱之子,本姓骆,因母为齐后主乳母而得 
宠于皇后穆昭仪,奏引入侍,并赐穆姓,拜官左丞相。 
      ⑨韩长鸾:齐后主时官至领军大将军,与高阿那肱、穆提 
婆均为后主宠幸,时号称“三贵 ”。 
      ⑩陈德信: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陈德言 ”,今据史校改。 
陈等以下三人事迹史无记载。 
      ⑾何洪珍: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何洪玠 ”,今据史校改。 
      ⑿本篇史例出自《北史·齐本纪下》。 

… 页面 345…

百战奇略                                                          ·343· 

                              86.人战 

       【提示】 
      本篇以《人战》为题,旨在阐述战争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作用为正义而战的问题。它认为,所谓“人战 ”,就是充 
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破除迷信邪说以坚定部队斗志的问题。 
出师过程中,凡遇各种怪异现象,都要主将给予妥善解决,以 
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只要所进行的是“以顺讨逆,以直伐曲” 
的战争,都要坚定不移地去战斗。本篇这里所说的“以顺讨逆, 
以直伐曲”,实际是讲战争的性质问题。对于战争性质的认识, 
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治集团是有不同的认识标准的。尽管本 
篇是从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待战争性质的,因而不可避免地 
有其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它在继承前代思想观点的基础上, 
明确赋予战争以“顺”与“逆”、“直”与“曲”,即正义与非 
正义的性质区别,这也是值得肯定的。 
      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八月,赵郡王李孝恭奉命进 
讨据守丹阳称帝反唐的辅公祏,行前在与诸将饮筵席上,出乎 
意料地发现杯中酒呈红色,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怪异现象,满座 
皆惊惑不解,认为这对出师不吉利。唯独主帅李孝恭镇定自若, 
泰然处之。对此种怪异现象,孝恭从容不迫地解释说 :“祸福 
无门,唯人所召。自顾无负于物,诸公何见忧之深!公祏恶积 
祸盈 ,今承庙算以致讨,盌中之血,乃公祏授首之后征。” 
 (见《旧唐书·李孝恭传》下同)孝恭一席鞭辟入里的话语, 

… 页面 346…

百战奇略                                                           ·344· 

不禁使诸将狐疑顿释 ,情绪安定下来 。作为唐军主帅的李孝 
恭在突遇某种变异现象时 ,不但自己不惊惑、不迷信,而且 
还能及时令人信服地予以解惑释疑,从而保持了部队的高度稳 
定,这无疑是确保尔后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当然,唐军此战 
的胜利,更主要原因还在于李孝恭能够从实际出发,实施恰到 
好处的作战指导。首先,当对方来攻之时,他采取了“坚壁不 
与斗”的方针,使自己处于以逸待劳的态势;其次,他“使奇 
兵断其粮道 ”,陷对方于饥疲状态;第三,又“使羸兵扣贼垒 
挑之”(见《新唐书·李孝恭传》)诱使对方陷入唐军精骑包围 
之中,结果,一战大败辅公祏军。公祏穷蹙不支,弃丹阳东走, 
孝恭急命骑将追击,至武康而活捉辅公祏,“江南悉平”。 

       【译文】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人战 ”,是指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而 
破除各种影响士气的迷信邪说的问题。在出兵征战的过程中, 
或是遇到恶鸟群集主帅旗竿上,或呈出现杯中酒变成血红色, 
或是发生指挥旗竿突然折断等怪异现象时,唯有主将及时作出 
正确决断,才能稳定军心士气。倘若所进行的战争,是以正义 
攻讨叛逆,以正直征伐邪曲,以贤能进击愚顽,都应坚信必胜 
无疑。诚如兵法所说 :“要禁绝迷信,消除疑惑,部队才能至 
死不会逃跑。” 
      唐朝武德六年,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辅公祏据丹阳举兵 
反唐,高祖李渊诏命赵郡王李孝恭等人率军讨伐他。唐军进发 
前,孝恭与将吏聚集一堂共进饮筵,当他命人取来一杯水酒欲 
饮之时,杯中白酒突然变成血红色,在座的诸位将领见此无不 
惊惧失色,但孝恭举止却坦然自若。他慢慢举起酒杯对大家解 

… 页面 347…

百战奇略                                                          ·345· 

释说 :“祸福本无门径可入,唯有人们自己召来。大家不要犯 
疑惑,诸位请看,这杯中的血色正是辅公祏将要被杀头的征兆 
啊 !”说完,一饮而尽,众人仰视,惊惧不安的情绪终于平静 
下来。两军对阵后,辅公祏军先是企图凭据险要地形诱使唐军 
来战而截击之,孝恭却令唐军坚守壁垒而不主动出战,但在同 
时,他暗中派出奇兵切断了辅军的运粮道路,致使其在陷入缺 
粮挨饿的情况下,又乘夜进迫李孝恭,孝恭仍然安卧营中不动。 
第二天,李孝恭派出一些老弱残兵前往敌营挑战,另选精锐骑 
兵由卢祖尚率领列阵以等待敌人来攻。不一会,孝恭所派的老 
弱残兵退却下来,辅军紧追不舍,气焰异常嚣张,与卢祖尚骑 
阵相遭遇,被唐军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