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百战奇略 >

第41部分

百战奇略-第41部分

小说: 百战奇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弱残兵退却下来,辅军紧追不舍,气焰异常嚣张,与卢祖尚骑 
阵相遭遇,被唐军打得大败。这时,李孝恭乘胜挥军攻破辅军 
其余阵地,公祏穷蹙不支而逃,唐军骑兵尾随追击,活捉了辅 
公祏,江南完全被平定。 

       【原文】 
      凡战,所谓人者①,推人士②而破妖祥③也。行军之际, 
或枭④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竿毁折,唯主将决之。若以 
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法曰 :“禁祥去疑, 
至死无所之。”⑤ 
      唐武德六年,辅公祏⑥反,诏赵郡王李孝恭⑦等讨之。将 
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 
恭〔举止〕自若 ,〔徐谕之〕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毋疑,诸君,此 〔杯中血〕乃公祏授首⑧之征也。”遂饮而尽 
之,众为安。先是,贼将拒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 
其粮道,贼饥,夜薄李孝恭,孝恭坚卧不动。明日,以羸兵扣 
贼营挑战,别选骑阵以待。俄而羸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 

… 页面 348…

百战奇略                                                          ·346· 

⑨,薄战遂败。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 
之,〔江南悉平〕。⑩ 

       【注释】 
      ①所谓人者:此为《人战》篇解题起句。人者,马本及汪 
本作“夭士者 ”,唐本作“妖事者 ”。从前后文义看,皆误。 
唯作“人者 ”,才能构成本篇解题立意的正确起句。故据清咸 
丰本《百战奇略·人战》校改。 
      ②推人士:谓推举堪当任事的人 。人士,唐本作“人事”, 
亦通。 
      ③妖祥:本谓吉凶的征兆,这里指妖灾怪异等不吉利现象。 
      ④枭:鸟名。亦作“鸮 ”,俗称猫头鹰。旧传枭食其母, 
故常以喻恶人或不祥之兆。 
      ⑤禁祥去疑 ,至死无所之: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祥,马本及各本皆作“邪 ”,今据原书校改。 
      ⑥辅公祏:本为隋末江淮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唐朝建立 
后,与杜伏威一道降唐,受任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后据 
丹阳(今江苏南京)称帝反唐,国号曰宋。武德六年(公元6 
 23年)被唐军镇压。 
      ⑦李孝恭:唐高祖李渊从父兄之子。因辅佐李渊父子定天 
下有功,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封赵郡王,贞观初改封 
河间王,官至礼部尚书。 
      ⑧授首:谓被杀。 
      ⑨祖尚:即卢祖尚,字季良。隋末据扬州起兵称刺史,后 
归附唐朝,任交州刺史。 
      ⑩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孝恭传》又见《新唐书·李 

… 页面 349…

百战奇略                                                            ·347· 

孝恭传》 

… 页面 350…

百战奇略                                                            ·348· 

                               87.难战 

       【提示】 
      本篇以《难战》为题,取义“危难 ”,旨在阐述将帅所应 
具备的思想品格及其表率作用的问题。它认为,身为将帅者, 
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甘苦共众”的思想品格。特别是在危难之 
际,不可为了保全自身而舍弃部队,只有临难而身先士卒, 
 “同其生死”,才能获得士卒的拥戴和保护 。本篇所论实质是 
讲将帅修养与部队建设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军队建设的经验 
证明,将帅的思想品格修养及其表率作用怎样,直接影响和关 
系到部队战斗力的培养与提高。勇敢善战的将帅,其所带出来 
的部队必定是能攻善守的;畏敌怯战的将帅,其所带出来的部 
队也不会奋勇杀敌。可见,将帅的思想品格及其表率作用,对 
部队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 
很可贵的。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孙权乘曹操进攻 
汉中张鲁之机,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当时,守卫合肥的曹 
军将领张辽等仅有部队七千余人;从双方兵力对比看,孙权军 
十四倍于曹操军,占绝对压倒的优势。但是,战局却是以孙军 
失败、曹军胜利而告终。综观此战的全过程,曹军之所以能以 
少胜多,其作战指导的正确是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两点:其 
一,主将张辽能够依照曹操正确的防御部署预案,乘孙权军尚 
未形成合围之势的这一有利时机,亲率敢死队突然出城,给孙 

… 页面 351…

百战奇略                                                          ·349· 

权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重创其锐,使其顿生畏敌怯战的心理。 
其二,在孙权受挫于城下,攻城半月不得进展,最后则不得不 
撤围退军之时,张辽又能及时组织追击,大败孙军,几乎活捉 
孙权。以上两点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关键又在于身为主帅的 
张辽,能够临危不惧,甘苦共众。他以自己亲冒矢石、冲锋陷 
阵的表率作用,把整个部队决心守城、奋勇杀敌的精神,完全 
焕发出来了,成为克敌制胜的强大战斗力。 

       【译文】 
      大凡为将帅者的法则,最重要的在于能够做到与部众同甘 
共苦。如果遇到危险的地方,将帅不可以抛弃部众而保全自己, 
不可以面临危难而苟且偷生,应当保护部众同敌人周旋,应当 
与士卒同生死共战斗。将帅如能做到这样,那么,三军将士又 
怎能在危难中忘掉自己呢?诚如兵法所说 :“将帅面临危难之 
境地,不能只顾自己安全而忘掉部队不管 。” 
      东汉末,魏公曹操率军攻打孙权回来,派遣大将张辽、乐 
进和李典等率兵七千多人驻守在合肥。其后,曹操出征张鲁时, 
他给驻守合肥的护军薛悌写了封信,封面题写道 :“敌人来到 
时方可拆看 。”不久,孙权率领大军前来围攻合肥,薛悌与张 
辽等将这件书而指示打开,上面写道 :“如果孙权领兵来进攻, 
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参战 。”诸多 
将领对此指示都感到迷惑不解。但张辽却心领神会地说 :“曹 
公亲率大军远征在外,等到救兵来到这里时,敌军势必已经把 
我们打败了。所以曹公指示我们,乘敌军对我尚未形成合围态 
势之前而出城迎击它,挫煞敌人的嚣张气焰,以安定我们的军 
心士气,然后才可以守住此城。今日成败的关键,就取决于这 

… 页面 352…

百战奇略                                                          ·350· 

一战了。诸位还有什么疑惑的呢?”李典意见与张辽的看法相 
同。于是,张辽当夜就召募了八百名敢死之士,杀牛犒劳他们, 
准备在第二天出城大战孙权军。次日黎明时分,张辽身披铠甲 
率兵出战,他率先冲破敌阵,杀死数十名敌人,击斩二名敌将, 
大声呼喊自己姓名,猛打猛冲,突然冲到孙权指挥旗下。孙权 
大吃一惊,众将不知所措,慌忙跑上一座高土丘。孙权用长戟 
护卫自身,张辽大声喝叱要孙权走下高丘决战,孙权却不敢移 
动一步。后来当他望见张辽所率部众不多时,才调集大军将张 
辽所部重重包围。张辽挥军左突右冲,奋力向前迅猛冲杀,终 
于打开一个缺口,带领数十名勇士冲出包围圈。其余尚未冲出 
包围圈的部众大声呼喊道 :“将军要把我们丢弃吗?”张辽听 
到呼喊声,立即回身再次冲入包围圈,将受困的余众全部救出 
来,孙权部队竟然没有敢于阻挡的。这一天从黎明交战直到中 
午,吴军士气已经衰落。张辽得胜返回合肥营地,加修守备工 
事,自此军心更加稳定,诸将对张辽更加心悦诚服。孙权率军 
围攻合肥十多天,城池没有攻克,不得不撤围退军。张辽乘机 
率军追击,几乎把孙权活捉了。 

       【原文】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 
 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则三军 
之士岂忘己哉?法曰 :“见危难,毋忘其众。”① 
      魏曹操征孙权还 ,〔使〕张辽、乐进②、李典③将七千④ 
余人屯合肥⑤。操征张鲁 ,教与护军薛悌书,题⑥其函曰: 
 “敌至乃发。”俄而,权帅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 
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 。”诸将皆 

… 页面 353…

百战奇略                                                          ·351· 

疑。辽曰 :“公远征在外,比救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 
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胜负之机, 
在此一举 ,诸君何疑 ?”李典意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 
  〔之士〕得八百人;椎牛享士;明日大战。平旦,辽披甲出战, 
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击突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不知所以 ,走登高〔冢〕。权以长戟自守,辽 
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兵围辽数重, 
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解,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 
号曰 :“将军岂舍我耶?”辽复还入围,拔出余众,权军无敢 
当者。自旦至日中,吴人夺气,辽〔还〕修守备,众心乃安⑦, 
  〔诸将〕悦服。权守合肥旬日,城不得拔,乃退。辽率诸将追 
击,几复获权。⑧ 

       【注释】 
      ①见危难,毋忘其众:语出《司马法·定爵第三》。 
      ②乐进: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南)人,字文谦。有胆略, 
从曹操征伐,屡建战功。官至右将军,封广昌亭侯。 
      ③李典:山阳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人,字曼成。从曹 
操征伐,战绩颇著,官至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④七千:马本及汪本皆作“七十 ”,与史载不符,今从唐 
本。 
      ⑤合肥:故城在今安徽合肥西北。 
      ⑥题:史籍原作“署”,《百战奇法》原作者因讳宋英宗嫌 
名 (“曙”)引录时改“署”为“题”。 
      ⑦众心乃安:马本及各本皆颠倒为“众乃心安 ”,今据史 
复原。 

… 页面 354…

百战奇略                                                            ·352· 

      ⑧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 页面 355…

百战奇略                                                           ·353· 

                              88.易战 

       【提示】 
      本篇以《易战》为题,旨在阐述进攻目标的选择问题,提 
出了“从易者始 ”,即拣弱者先打的重要作战原则。它认为, 
对于屯备数处且有强弱众寡之分的敌人,应当采用避强击弱的 
指导原则,选择弱者、寡者先打,就一定能胜利。战争实践经 
验表明,进攻目标,特别是首攻目标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 
系着作战的胜败。只有把首攻目标选择在敌人的弱点上,才有 
可能达成突破一点而及其余的作战目标。强与弱是矛盾的统一 
体,任何防御部署,都是由强点和弱点的有机结合而构成的。 
先打弱点,不仅容易奏效,而且打下弱点,强点因失去弱点的 
支持,也就必然转化成为势孤力单的弱点了。因此,避强击弱、 
拣弱者先打的作战原则,历来为兵家所重视。 
      南北朝时期,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七月,周武 
帝宇文邕率军进攻北齐,由于没有采纳内史都上士宇文关于 
 “今若用兵,须择其地 ”(见《北史·宇文传》,下同)的 
建议,放弃“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的汾曲弱点不打,而把战 
略首攻目标选在敌人“精兵所聚”的河阳强点上,结果无功而 
还。次年,周武帝接受教训,采纳了宇文的建议,首先从汾 
曲齐军防御薄弱的地段发动攻击,迅速攻陷晋州,尔后继续东 
进,于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攻占齐都邺城,终于 
灭亡了北齐。从周武帝前后两次对齐作战的实践看,由于战略 

… 页面 356…

百战奇略                                                           ·354· 

首攻目标选择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战果,充分证明了进攻目标 
 “从易者始”,亦即避强击弱、拣弱者先打的原则,乃是克敌 
制胜的一条重要作战指导原则。 

       【译文】 
      大凡进攻作战的法则,一般是从敌人最容易被战胜的地方 
开始进攻。敌人如果屯兵防守的地方多处,必有力量强弱、兵 
力多少的不同。对此,我军应当远离敌人的强点而进攻其弱点, 
避开敌人兵多之处而打击其兵少之处。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 
诚如兵法所说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战胜那容易战胜的 
敌人 。” 
      据《北史》记载 ,(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宇文邕准备进 
攻北齐的河阳,当问计于臣下的时候,内史都上士宇文献策 
说 :“今天我们对齐作战,必须正确选择进攻目标。河阳地处 
军事要冲,北齐的精锐部队集中在那里,我们即使是倾尽全力 
去围攻它,恐怕也很难达到目的。若依我的看法,敌人的汾水 
弯曲之处,戍卫的城垒较小,而且山势平缓,进攻那里是容易 
夺取的 。”但周武帝并没有采用这个建议,因而师出竟无功而 
还。建德五年,周武帝亲率大军进攻北齐,完全采用了宇文 
的计策,最终于次年正月灭亡了北齐。 

       【原文】 
      凡攻战之法,从易者始。敌若屯备数处,必有强弱众寡。 
我可远其强而攻其弱 ,避其众而击其寡,则无不胜 。法曰: 
 “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