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百战奇略 >

第45部分

百战奇略-第45部分

小说: 百战奇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⒆淮西:唐代方镇名,全称淮南西道,辖蔡、陈、许、光、 
申五州之地。 
⒇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愬传》,又见《新唐书·李愬传》 
和《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 

… 页面 382…

百战奇略                                                          ·380· 

                              95.养战 

       【提示】 
      本篇以《养战》为题,旨在阐述部队受挫后怎样休整和提 
高士气准备再战的问题。它认为,当部队遭到挫败以后,务必 
根据部队士气状况而决定战守之策。士气旺盛时,就激励其再 
战;士气衰落时,就休整部队,待其精锐气盛之时,再用以对 
敌作战。历史的经验表明,世间事物,有张有驰,张驰交替而 
适度,事物之发展方有生机。军队作战机制的正常运行其理一 
焉。从部队实际情况出发,既要注意发扬部队对敌连续作战的 
作风,又能注意适时休整部队而养精蓄锐,才能使部队保持旺 
盛的士气和强大的战斗力。本篇能够从休整部队与提高士气的 
关系,着重阐明了养精蓄锐的重要性,这是十分可贵的思想。 
      战国末期,秦将王翦对楚军的作战,就是充分体现养精蓄 
锐以利再战指导原则的典型事例。老将王翦奉命率领六十万大 
军进至平舆汉,他根据楚国地广兵多,难以速胜的实际情况, 
采取了坚壁不战,以逸待劳的正确方针,抓紧时间整训部队, 
大力开展以“投石超距”为内容的军事训练,使秦军战斗力得 
到极大提高。楚军因“数挑战而秦不出 ”(见《史记·白起王 
翦列传》,下同 ),无奈只得引军东撤 。王翦依据新的敌情实 
际,适时转守为攻,乘楚军师老兵疲向后撤退的有利时机,立 
即挥军追击,结果大败楚军,击斩其将项燕,并“乘胜略定荆 
地城邑 ”,为尔后俘获楚王负刍和灭亡楚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 页面 383…

百战奇略                                                            ·381·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我军曾经遭受过挫败,就必须详细观 
察部队士气状祝再采取行动。如部队士气仍然旺盛时,就激励 
他们同敌人再战;如士气已经衰落时,则应暂且养精蓄锐,等 
到士气旺盛可用时,再用他们对敌作战。诚如兵法所说 :“注 
意休整部队,不使他们过于疲劳;要保持旺盛士气,积蓄部队 
战斗力 。” 
      秦王嬴政问李信道 :“我打算攻取楚国,你估计要使用多 
少部队?”李信回答说 :“不过二十万人罢了。”秦王又问大 
将王翦,王翦却回答说 :“非六十万人不行。”秦王听后不无 
讥讽地说 :“王将军老了,为什么这样胆怯呢!”于是,任命 
李信和蒙恬为将率领二十万人南下攻打楚国。王翦因为自己的 
意见不被秦王采纳,便托病辞职回了老家频阳。李信率兵进攻 
平舆,蒙恬率兵进攻寝邑,皆大败楚军。之后,李信又进攻鄢 
郢,击败楚军后,便领兵西向,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乘李 
信领兵西向之机,尾随于后,三天三夜没有停息,结果把李信 
军打得大败,攻占了两个营垒,杀死了七个秦国都尉,李信兵 
败逃回秦国。秦王得此消息,大发怒火;他亲自驰往频阳见王 
翦,强行起用王翦为将。王翦无奈,只好应允说 :“老臣体弱 
多病,昏乱不明。如果大王必不得已而用我的话,那就非六十 
万人不可 。”秦王采纳了王翦的意见和要求。王翦于是率军出 
征,秦王亲自送行到灞上。楚国听说了,于是调集全部兵马抗 
击王翦部队。但王翦采取坚守营垒,不与楚军交战之策,天天 
休整部队,让士卒们沐浴健身,并用丰美可口的饮食抚慰关心 
他们 ,王翦亲自与士卒们同甘共苦 。这样过了很久以后,王 
翦询问部队是否做了游戏和训练 ?部下回答说:“正在投射矢 
石 ,练习跳越障碍 。”王翦听后高兴地说:“部队可以投入作 

… 页面 384…

百战奇略                                                          ·382· 

战了。”楚军由于多次挑战而秦军闭垒不出,无奈只好引军向 
东撤退 。王翦乘机挥军追击,大败楚军 ;追至蕲南,击斩 
了楚将项燕。楚军仓皇溃逃,王翦乘胜攻占了楚国一些城邑。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军曾经挫衄①,须审察士卒之气,气盛而 
激励再战 ;气衰则且养锐,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 :“谨养 
  〔而〕勿劳,并气积力。”② 
     秦始皇③问李信曰 :“吾欲取荆,度用几何人?”对曰: 
 “不过二十万人。”及问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 
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④将二十万人伐 
荆。翦因不用,遂谢病归频阳⑤。信〔攻平舆⑥ 〕,蒙恬〔攻 
寝⑦ 〕大破之。〔信又攻鄢郢⑧,破之 〕乃引兵西,与蒙 
恬会城父⑨。荆人因随之,三日不顿舍,大败信军,入两壁⑩, 
杀七都尉,信奔还。王怒,自至频阳见王翦,强起之。对曰: 
 “老臣〔罢病⑾〕悖乱,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从之。翦遂将兵,王送至灞上⑿。荆人闻之,悉兵以御翦。 
翦坚壁不战,日休士卒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与士卒同甘苦。 
久之,问军中戏乎?对曰 :“方投石超距。”翦曰:“可用矣。 
 “荆人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翦追击大破之。至蕲⒀南,杀其 
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翦乘胜略定城邑。⒁ 

       【注释】 
     ①衄:谓损伤、挫败也。 
     ②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 页面 385…

百战奇略                                                            ·383· 

      ③秦始皇:秦国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名嬴政,秦庄襄王之 
子。战国末,他先后兼并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于公 
元前221年称帝。秦对楚战争时,嬴政尚为秦王。 
      ④蒙恬:秦国名将。 
      ②频阳:县名。故址在今陕西富平东北。 
      ⑥平舆:县名。故址在今河南平舆北。 
      ⑦寝:邑名。故址在今安徽临泉。 
      ⑧鄢郢:战国楚都。故址在今湖北宜城东南。 
      ⑨城父:邑名。故址在今河南宝丰东。 
      ⑩两壁: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西壁 ”,今据史校改。壁, 
壁垒也,指李信军的两个营垒。 
      ⑾罢病:谓体弱多病。罢,通“疲 ”,软弱无力。 
      ⑿灞上:一作“霸上 ”,又名“霸头 ”。故址在今陕西西 
安东。因其地处灞水西的高原上而得名。 
      ⒀蕲:地名。故址在今江苏宿县南。 
      ⒁本篇史例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页面 386…

百战奇略                                                            ·384· 

                               96.畏战 

       【提示】 
      本篇以《畏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处置临战状态下的畏 
敌怯战问题。它认为,对于作战中畏惧不前或者未战先逃的士 
卒,必须择其甚者处死,以收杀一儆百之效。但当全军普遍存 
在畏敌怯战情绪时,就不可单纯依靠杀戮办法来解决了。它指 
出,凡在此种情况下,只有将帅采取恰当方式进行思想教育, 
才能稳定士卒情绪,增强部队斗志。战争实践表明,在临战状 
态下,对于那些严重危害军心士气的怕死鬼和可耻逃兵,择其 
情节恶劣者处以极刑,这是维护战场纪律以确保对敌作战顺利 
进行之所必需。但是,在掌握上必须准确适度,不可随意大开 
杀戒,以免挫伤军威士气。从根本上讲,士卒不怕流血牺牲的 
勇敢杀敌精神,是靠将帅平时严格的教育训练培养出来的,而 
认真切实地做好士卒的思想教育工作,又是巩固和提高部队军 
心士气的关键。本篇通过对临战中畏敌怯战问题处置办法的提 
出,着重论述了执行战场纪律的必要性和做好部队思想教育的 
重要性以及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在古代治军用兵之道中, 
无疑是很宝贵的思想。 
      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九月,陈霸先进攻 
王僧辩之后,王僧辩之婿杜龛仍聚集重兵盘据吴兴待机而动。 
陈霸先为防备杜龛进攻,乃密召其侄陈伞氐匠こ恰傲⒄ひ员浮
龛 ”(见《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下同)杜龛乘陈伞盏匠ぁ

… 页面 387…

百战奇略                                                            ·385· 

城且兵力薄弱之隙,急忙“遣其将杜泰将精兵五千奄至“对陈 
伞凳┩幌 C娑哉馔蝗缙淅吹男虑榭觯戮课薏痪
惧失色。在此危急紧迫的关头,身为主将的陈伞匆斐U蚨ǎ
不仅谈笑风生 ,而且对防御部署做得更加周密明确、有条不 
紊。就这样,陈伞云淞傥2痪宓氖导市卸痛尤莶黄鹊淖橹
指挥才能 ,教育和感染了广大将士,使部队思想情绪迅速安 
定下来,为保住长城,进而击败杜龛的进攻,最终迫使“杜龛 
以城降”(见《南史·陈本纪上·武帝纪》)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正说明了指挥员的勇敢善战的表率作用,对于培养和提高军 
心士气,是何等的重要。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军中有畏敌怯战的人,听到击鼓进军 
的号令他不前进,没有听到鸣锣收兵的号令他先撤退,(对于 
这种贪生怕死的人 ),必须选择其中最严重的予以杀掉,以此 
警戒其余的人,倘若全军人人都惧怕敌人时,就不可以单纯采 
取杀戮的办法了 ,因为这样做会严重挫伤军威士气。(这时, 
身为将帅者)必须以勇武必胜的神色,向士卒表明敌人并不可 
怕,讲清勇与怯在对敌作战中的利害关系,晓谕他们以敢于战 
斗才能避免死亡的方策。这样,军心士气自然就会稳定高昂。 
诚如兵法所说 :“在对敌作战中要用杀戮的办法来制止畏敌怯 
战的问题发生 ,但当全军普遍存在畏敌怯战情绪时,就不能 
单靠杀戮的办法了;将帅应向部队展现自己英勇无畏的精神面 
貌,告诉他们以敢战而求得生存之策。” 
      据《南史》记载:南朝梁敬帝时期,陈霸先率兵讨伐王僧 
辩,事先召集他的侄子陈伞餐被髡椒铰浴5笔保跎纭

… 页面 388…

百战奇略                                                          ·386· 

的女婿杜龛率兵拒守吴兴,其部队人数很多,陈霸先密令陈伞
率兵迅速回到长城,构筑营栅工事以防备杜龛来攻。杜龛派遣 
部将杜泰率兵乘虚前来袭击长城,陈伞舨慷咏吭诘腥说摹
突然袭击之下,都面面相觑,惊惧失色,但陈伞匆斐U蚓玻
谈笑自若,对兵力的部署安排,更加周密明确,故使部队情绪 
很快安定下来。 

       【原文】 
      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 
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惧,则不可加诛戮, 
重壮①军威。须假之以颜色,示以不畏,说以利害,喻以不死, 
则众心自安。法曰 :“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 
告之以所生 。”②《南史》陈武帝③讨王僧辩,先召文帝④与 
谋 。时僧辩婿杜龛据吴兴⑤,兵甚众,武帝密令文帝速还长 
城⑥,立栅备之。龛遣将杜泰乘虚掩至,将士相视失色,帝言 
谈自若,部分⑦益明,于是众心乃定。 

       【注释】 
      ①壮:通“戕 ”,挫伤,伤害。 
     ②“执戮禁畏”以下四句:出自《司马法·严位第四》但 
这里是摘要性引录,且“禁畏”原文作“禁顾”。 
     ③陈武帝:即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本篇所述陈武帝讨 
王僧辩之战,是在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 ),此时陈 
霸先是为梁将,尚未得国称帝。 
     ④文帝: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文章 ”,今据史校改。文帝, 

… 页面 389…

百战奇略                                                            ·387· 

即陈文帝陈伞掳韵戎肿印K渭犹制酵跎缰绞保巍
梁吴兴太守。 
      ⑤吴兴:郡名。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南。 
      ⑥长城:县名。故址在今浙江长兴。 
      ⑦部分:对兵力进行部署。 
      ⑧本篇史例出自《南史·陈本纪上·文帝纪》。 

… 页面 390…

百战奇略                                                           ·388· 

                              97.书战 

       【提示】 
      本篇以《书战》为题,乃取“书信”之义,其要旨是阐述 
在对敌作战期间禁绝士卒与亲友通信往来,以防干扰和动摇部 
队斗志的问题。它认为,在与敌人对峙期间,如果允许士卒通 
家信,同亲友往来,就会因为言语不一而动摇军心,涣散士气。 
因此,“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 ”。人们知道,军心士 
气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一般说,军心稳定,士气高 
涨,部队就容易打胜仗;反之,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则必然 
要打败仗。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故主张排除那些影响军心 
士气的不良因素,是不无一定道理的。然而,企图用禁绝与亲 
友通信往来的手段,来保持部队军心士气的稳定旺盛,显然这 
并不是积极的措施和可取的办法。因为,能够影响军心士气的 
并不在于通信往来此种形式本身,而在于通信往来的内容,是 
否能给士卒以积极向上的影响。事实上,一封激励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