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百战奇略 >

第46部分

百战奇略-第46部分

小说: 百战奇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在于通信往来此种形式本身,而在于通信往来的内容,是 
否能给士卒以积极向上的影响。事实上,一封激励杀敌立功的 
家信,或者一次鼓舞斗志的慰问活动,不但不会动摇军心士气, 
相反,则可能更加激发部队爱国热情和奋勇杀敌精神。其次, 
实际上,禁绝通信往来,既不容易完全做到,也不是提高军心 
士气的积极有效的办法。实践的经验表明,只有通过深入细致 
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士卒真正懂得为什么去作战和怎样 
去作战,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仇敌心理,才能使部队保持旺 
盛高涨的军心士气,才能使部队以奋勇杀敌的无私无畏精神去 

… 页面 391…

百战奇略                                                            ·389· 

赢得对敌作战的胜利。这是我们阅读《书战》篇应当注意思考 
的问题。 
      三国初期,东吴吕蒙率军袭取公安、南郡的作战,是吴蜀 
争夺荆州战役的组成部分。在这场军事角逐中,最后所以出现 
蜀败吴胜的结局 ,从作战指导上看,是各有其深刻原因的。 
当时,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虽是号称“威震华夏”的名将, 
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位勇有余而谋不足的猛将而已。由于他缺乏 
统制一方的战略头脑和政治才能,因而既不知联吴抗曹战略的 
重要性,又不识吕蒙在甘言蜜词掩盖下的夺取荆州阴谋的危险 
性,在实践中完全处于盲目自大、孤立被动的地位。而吕蒙则 
抓住关羽刚愎自用、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骄敌、误敌之策, 
使关羽调走防御兵力,造成其后方空虚,为吕蒙奇袭成功提供 
了可乘之隙。同时,吕蒙在袭取公安、南郡两地之后,能够严 
格约束吴军不得侵扰民家,对关羽及其将士的亲属,采取了抚 
慰优容的正确政策,不仅派人登门问寒问暖,关心其疾苦,而 
且还允许关羽的使者给蜀军将士传递家信,等等。这对争取占 
领区的民心,瓦解蜀军斗志起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东吴能够最 
终夺取整个荆州的一个重要原因。 

       【译文】 
      大凡在与敌人对垒相持中,不可允许士卒同家庭通信和同 
亲戚往来,以防由于说法口径不一致,而导致军心士气疑惑不 
振。诚如兵法所说 :“与家人通信,容易引起士卒畏敌怯战心 
理;与亲戚往来 ,容易导致士卒恋亲思乡而滋生厌战情绪。”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屯兵江陵,吴国派遣吕蒙接替鲁 
肃职务而驻守陆口。吕蒙初到陆口时,表面上倍加修行恩德, 

… 页面 392…

百战奇略                                                          ·390· 

与关羽结为深厚友好。但后来竟乘隙偷袭而占领了公安、南郡, 
两地蜀军守将傅士仁、糜芳都投降了吕蒙。吕蒙率军进据两城 
后,接收关羽及其他将士的家属,他都一一进行安抚慰问,严 
令部队不得干扰侵犯民家,不准索取百姓财物。吕蒙手下有个 
士兵,与吕蒙同为汝南人,擅自拿民家一顶斗笠用来遮盖官家 
铠甲,这件事虽是为公,但吕蒙还是认为他违犯了军令,不可 
以因为是同乡人就废弃军法,便流着眼泪杀了这个士兵。于是, 
全军为之震动,自此部队中出现路不拾遗的好风尚。吕蒙早早 
晚晚都派身边人员去慰问救济老年人,询问他们缺少什么东西; 
对生病的人主动请医送药 ,对饥寒的人发放衣服粮食 。关羽 
在回军途中 ,多次派人到吕蒙住处探问情况,吕蒙总是厚待 
其使者,让他周游全城,逐家进行问候,有的家属亲笔写信托 
使者带给家人。关羽派出的使者一回到军营后,将士们私下互 
相询问,都庆幸自己家中平安无事,知道家人所受待遇又超过 
平时,因此,关羽部队的士卒人人自安而无再战之志了。不久, 
又赶上孙权率军来到这里,关羽自知势孤力穷,败走麦城,向 
西逃至漳乡,其部众都缴械投降,关羽本人后来被俘而遭到杀 
害。 

       【原文】 
      凡与敌对垒,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恐言语不一, 
众心疑惑。法曰 :“信问通,则心有所恐;亲戚往来,则心有 
所恋 。”① 
      蜀将关羽屯江陵,吴以吕蒙代鲁肃②屯陆口。蒙初至,外 
倍修恩德,与羽厚结好。后蒙③袭收公安、南郡,而蜀将〔士 
仁、糜芳〕皆降于蒙。蒙入据城,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 

… 页面 393…

百战奇略                                                           ·391· 

令军卒不得干历④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与蒙同汝南⑤ 
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 
里故废法,乃泣而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 
使亲近存恤耆老⑥,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与衣粮。 
羽还,在道路,每使人相问,蒙则厚遇之,周游城中,家家致 
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问,咸贺家门无恙,相 
待过于平时,故羽士卒无斗志。会权又至,羽〔自知孤穷,乃 
走麦城⑦ 〕,西至漳乡⑧,众皆降,羽被杀。⑨ 

       【注释】 
      ①“信问通”四句:出处不详待查。 
      ②鲁肃:三国吴名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 
字子敬。 
      初随周瑜到江南,任孙权之赞军校尉。在曹刘吴三家鼎立 
纷争局势中,独肃力主联合刘备以抗曹操的战略,为孙权采纳, 
因而取得赤壁败曹的作战胜利。瑜死后,肃先后任奋武校尉、 
横江将军,督领全军,并继续推行联刘抗曹之策。东汉建安二 
十二年(公元217年 ),肃病死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 
 自此,孙刘联盟完全破裂。 
      ③蒙:即吕蒙。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羽 ”,今据史校改。 
      ④干历:谓侵犯,扰乱。 
      ⑤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新息。 
      ⑥耆老:泛指老年人。 
      ⑦麦城:古城名。相传战国楚昭王所筑。故址在今湖北当 
阳东南。 
      ⑧漳乡:地名。位于今湖北当阳东北。 

… 页面 394…

百战奇略                                                            ·392· 

      ⑨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页面 395…

百战奇略                                                           ·393· 

                              98.变战 

       【提示】 
      本篇以《变战》为题,旨在阐述因变制敌、灵活用兵的作 
战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指导作战的法则,最重要的是能够 
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克敌制胜。用兵作战,必须先明敌情而后行 
动。敌情无变时,要等待其变化;敌情已变时,则须根据新情 
况采取新的相应对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 
在不停顿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作为事物发展的特殊形式的人类 
战争,也不例外,它既没有一成不变的情况状态,也没有固定 
刻板的发展模式。在复杂多变的战争中,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 
要想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只有依据客观实际,适应敌情变化, 
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作战原则和战法,才能达成此一“存己灭敌 
 “之战略目的。本篇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及以《变战》为题揭 
示了“兵家之法,要在应变”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原则。 
可以认为,这是贯穿《百战奇略》全书的重要思想精华。 
      五代初期,后梁与晋(后唐前身)争夺魏州之战,梁军所 
以败于晋军,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没能在作战实践中贯彻“ 
要在应变”这一重要指导原则。当时,晋军已经进占魏州。梁 
军将领刘鄩根据晋军来势猛、兵力多,急于寻机同梁军决战的 
情况,采取了坚守莘县、伺机破敌的作战方针,并请求梁末帝 
朱友贞供给其足够军粮,以实现其固守待机、持久制胜的战略 
计划。刘鄩的这一指导方针,在当时贝、沧、邢、洺等州尚在 

… 页面 396…

百战奇略                                                          ·394· 

梁军控制的情况下,无疑是较为切实可行的作战实施计划,倘 
若朱友贞能供应足够粮食支援刘鄩固守莘县、待机击敌,那么, 
最后夺回魏州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对作战一窍不通的朱友 
贞不但不采纳刘鄩的正确建议,相反,却讥讽和指责刘鄩请求 
军粮是意在“疗饥 ”,而不是待机破敌。他不根据敌情实际, 
全凭主观瞎指挥,竟在决战条件和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一 
而再、再而三地强令刘鄩出战。刘鄩迫于圣旨难违的压力,率 
军自莘县北进至元城,突遭晋军前后夹击,结果七万梁军大部 
被歼,余众溃散,而刘鄩本人仅率数十骑兵仓皇南逃。显而易 
见,不从敌情实际出发,没能贯彻因变制敌的指导方针,这正 
是梁军作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译文】 
      大凡军事家的用兵法则,至关重要的是善于随机应变。鉴 
古及今而通晓用兵的,都是在采取作战行动之前,必须首先要 
分析判断敌情。敌情没有变化,就等待其变化;敌情如有变化, 
就乘其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制敌。这样作战,才有利于取胜。 
诚如兵法所说 :“能够根据敌情变化采取相应对策而取胜的, 
就叫做用兵如神 。” 
      五代时期的后梁末年,魏博镇发生兵变,叛乱者囚禁了刚 
刚到任的节度使贺德伦并投降了据有河东地区的晋。晋王李存 
勖率军进占魏州,后梁大将刘鄩驻军于莘县,增修营垒,疏通 
护城河,从莘县至黄河修筑通道确保粮饷运输无阻,以期持久 
抗御晋军。但是,梁末帝朱友贞却下诏书命令刘鄩立即出兵迎 
战晋军。刘鄩为此而上表奏请末帝说 :“晋军是不容易打败的, 
应当等待敌情发生变化再决定进取之策。倘若有了适当时机, 

… 页面 397…

百战奇略                                                          ·395· 

我怎么敢坐失良机而养患贻害呢?”梁末帝派遣使者前来向刘 
鄩询问与敌决战将采取什么对策,刘鄩回答说 :“臣下没有什 
么奇计良谋 。只要能供给我部每人百斗粮食,那么,等到粮 
食吃完的时候,也就把敌人打败了 。”梁末帝一听,大发怒火 
地说 :“将军留存这么多粮食,是准备治疗饥饿病吧?”接着, 
又派宦官前来督战。刘鄩见此便对部将们说 :“大将受权出征 
在外,即使是皇帝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对敌作战只能根据 
具体情况而因变制胜敌人,怎么可以脱离敌情实际而预先想定 
取胜之策呢。现在我分析敌人士气正盛,难以轻易战胜它。对 
此,诸位以为如何?”众将领听后都要求出战,刘鄩见此情形 
只好沉默不语。一天,刘鄩又把诸位将领召集到军营门前,每 
人给一杯黄河水,命令大家把它喝下去。众人揣摸不透刘鄩的 
用意,有的遵命喝了,有的则推辞未喝。这时,刘鄩大声说道: 
 “喝一杯黄河水都困难成这样,滔滔不尽的黄河流水能把它一 
下喝完吗?”众将听后脸色骤变。这时,李存勖派兵迫近梁军 
营门挑战,刘鄩仍然坚守不战。其后,梁末帝又多次派人催促 
刘鄩出战,刘鄩无奈,只好亲率万人进攻晋军营阵,俘虏了不 
少晋兵。可是,不一会,李存勖率领大军赶到,刘鄩见晋军来 
势迅猛,便不战而退。其后梁晋双方又激战于故元城,梁军在 
晋王李存勖和大将李嗣源、李存审所部的奋力夹击之下,惨遭 
失败,刘鄩本人幸免南逃。 

       【原文】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 
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 :“能因敌 
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① 

… 页面 398…

百战奇略                                                          ·396· 

      五代梁②末,魏博③兵乱 ,〔囚〕贺德伦降晋④。庄宗⑤ 
人魏〔州 〕,梁将刘鄩⑥乃军于莘县⑦,增垒浚池,自莘至河, 
筑甬道⑧〔以通〕饷。梁帝⑨诏鄩出战 。〔鄩奏〕曰:“晋兵 
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帝遣使问鄩 
以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⑩粮,尽乃破敌。 
 “帝怒曰:“将军留米疗饥耶?”又遣中使督战。鄩谓诸校曰: 
 “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揣彼自 
气盛,难可轻克 ,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鄩默然。〔他 
 日〕,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 
其意,或饮或辞。鄩曰 :“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胜既 
乎?”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鄩营,亦不出。帝又数遣人促 
之,鄩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顷,晋兵继至,鄩退。后 
战于故元城⑾,庄宗与李嗣源⑿、李存审⒀夹击,鄩兵大败。 
⒁ 

       【注释】 
      ①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语出《孙子兵法·虚实 
篇》。 
     ②梁:即五代时期的后梁。朱温所建。 
     ③魏博:即魏博镇,治魏州(位于今河北大名北) 
     ④晋:即五代时期后唐的前身。唐僖宗年间,沙陀族首领 
李克用因率兵助唐镇压黄巢起义,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封晋 
王,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后其子李存勖即王位,仍 
称晋。 
     ⑤庄宗:指后唐皇帝李存勖。但在争夺魏州之战时,尚未 
称帝建唐,仍为晋王。 

… 页面 399…

百战奇略                                                            ·397· 

      ⑥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