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笔记(朱绍侯版本)-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氐枚ㄌ眨赫脊仕危匀〖梦鳎驳玫搅嘶幢敝实亍8鞴嗉贪毡喙卜盗酥罟樱适Τで肫牍剂僮停∪∑牍乇Γ偕掌胫易诿怼!墩焦摺ぱ嗖叨吩疲貉喙摹扒嶙淙癖で凉F胪跆佣葑哕欤鲆陨砻狻V橛癫票Γ导渍淦鳎∈杖胙唷4舐莱蚂对ⅲ识Ψ挫独遥肫魃桁赌佟<磺鹬玻察躲牖省W晕宀岳矗ξ从屑跋韧跽咭病!痹ⅰ⒗遥喙蠲0肽曛洌喙ハ缕牍70 多座城市,除聊、莒、即墨外,齐城皆属燕国。齐国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六年之后,齐国在将军田单的率领下,进行反攻,一举赶走燕国军队,恢复了齐国。齐虽复国,但复国后的齐元气大伤,永远失去了强国的地位。
七、秦与韩魏的伊阙之战
秦昭王时期,魏国贤士范睢在魏受到迫害,几至於死,逃到秦国以见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范睢说秦昭王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
腹之病也。天下无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秦患者孰大於韩乎 ? 王不如收韩。”又说:“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因举兵而伐之。” '58' 秦昭王任范睢为相,开始进攻韩、魏。
公元前 294 年,秦昭王首先派将军向寿伐韩,攻取了韩的武始《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认为在河北邯郸县西南 ) ;派左更白起攻新城 ( 今河南伊川西南 ) 。在此时,魏亦感到恐慌,于是派军队与韩一起守卫伊阙 ( 今洛阳市南 90 里,即龙门 ) 。公元前 293 年,秦将白起与韩、魏大战于伊阙,斩韩、魏士卒 24 万。韩、魏惨败。秦俘获了魏将公孙喜,并攻获魏国五座城池。
伊阙之战,秦斩杀了 20 多万韩、魏的精壮之士,韩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史记·魏世家》云:“ ( 魏昭王 ) 三年,佐韩攻秦,秦将白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六年,予秦河东方四百里。芒卯以诈重。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阳之城。”新垣,曲阳,皆在今河南济源县一带。伊阙战后,魏国把河东四百里割给秦。秦在战国初年曾得到河西地,而至此又得到了河东,而且还攻拔魏国的众多城池。从此,魏国开始“以地事秦”,即对秦国割让土地以求苟安的政策。秦攻拔了魏国的怀、郪丘。继而“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以继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 '59' 魏国灭亡之势已成。
伊阙之战,韩国同样遭受惨重的打击。《史记·韩世家》云:“釐王三年,使公孙喜率周、魏攻秦。秦败我二十四万,虏喜伊阙。五年,秦拔我宛。六年,与秦武遂地二百里。”以后,秦攻战韩的城皋、荥阳、上党郡。韩国已沦入秦的掌握之中。
伊阙之战,韩、魏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在秦国的猛烈进攻之下,韩、魏毫无还手之力。大量城池被秦攻占,韩、魏只好割地求和以苟延残喘。
八、秦、赵长平之战
赵惠文王时 ( 公元前 298 年~前 266 年 ) ,赵任用乐毅为相,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赵奢为上将,君臣和睦。其士卒又经过胡服骑射的训练,成为当时诸侯各国中最先进的军队,可谓兵强马壮,成为秦国兼并过程中最强的敌手。赵“尝抑强秦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60' 公元前 270 年,赵在阏与 ( 今山西和顺 ) 大败秦军,大大挫伤了秦国的锋芒。秦国意识到,如果想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必须击败赵国。
公元前 262 年,秦攻取了韩的野王 ( 今河南沁阳 ) ,把韩的的上党郡与韩国本土隔绝开来。韩国恐惧,割上党郡向秦求和。上党郡守不愿降秦,反把上党 17 县献与赵国。
秦国因上党郡守不降秦而降赵,大怒,派白起、王Ыフ怨U耘闪挠小G亍⒄运皆诔て健。ā〗裆轿鞲咂轿鞅薄。≌箍俗哉焦岳纯涨暗拇笳健A氖歉龊苡胁鸥傻木录摇G亍⒄栽诔て较喑秩辏鼐詹桓仪敖:罄矗孕⒊赏踔辛饲毓姆醇浼疲坊亓肆模芍换嶂缴咸副恼岳ù媪奈U岳ㄒ环戳牡木虏贾茫痪簦郧鼐娉龌鳌G亟灼鹧鹱鞍茏撸缓笞萜姹傅溃铰芳谢髡跃跃晃В乘氖嗵臁U跃纬龌鳎荒芡怀鲋匚АU岳ㄇ鬃宰髡剑簧渌馈9啊260 年,赵军 40 多万士卒败降于秦。由于赵军曾经受过胡服骑射的训练,多为英勇善战之士,白起害怕赵卒复为赵国所用,于是灭绝人性地将 40 万赵卒活埋。赵国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其国力大大地削弱了。
长平之战,秦国的损失也是惨重的,“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61' 而秦王却不顾国内的实际情况,于公元前 259 年,又兵围赵都邯郸。赵国经长平之战,赵人之死者不得救,伤者不能疗,涕泗相哀。秦坑赵卒 40 万,赵人对秦国再也不存任何幻想。当秦军攻伐邯郸之际,赵国人民作了英勇的抵抗。与此同时,魏国信陵君无忌窃兵符以救赵国,楚国春申君黄歇也派将军景阳率大军救赵。在赵军、魏军、楚军的夹击下,秦军大败。秦将郑安平以 2 万人降赵,这是秦自阏与之战后的又一次大败。
邯郸之役的胜利,使战国晚期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战役把各国又联系在一起,使秦国暂时放松了对东方的进攻,减轻了山东六国的压力。但山东六国并没有乘强秦的暂时失利而休养生息,励精图强,而是又隐入互相争战之中。楚向北灭鲁,魏乘机灭卫,燕国认为“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于是起二军,车二千乘以伐赵。“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赵又起用廉颇为将,破杀燕军,虏燕将军乐间、卿秦。 '62'
秦、赵战争,使兼并战争后期唯一能够对秦起抑制作用的赵国被削弱,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九、秦统一中国
公元前 246 年,秦王政即位,是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63' 名义上的周天子也不存在了,秦国的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事在必然了。
山东各国也已清楚地看到,秦攻伐不已,自己迟早会被灭亡的。公元前 241 年,山东各国又相谋合纵,为了保护自己,再做一次努力。这次合纵以楚考烈王为纵长,春申君负责具体的指挥。
然而,此时山东诸国的情况已不能与战国前期相比了。秦在与诸国战争中采取杀伤有生力量的措施,使诸侯各国元气丧失殆尽。公元前 293 年,秦与韩魏伊阙大战,秦将白起斩韩魏士卒 24 万,并攻占 61 座城,魏割让河东地四百里,韩割让武遂地 200 里。公元前 274 年,秦攻至魏国大梁城下,斩魏卒 4 万,攻占四城。公元前 273 年,秦攻三晋,斩首 15 万。
公元前 312 年,秦与楚有丹阳之战。秦人败楚,轩楚甲士 8 万,俘虏大将屈丐等。公元前 300 年,秦复攻楚。楚军死者 2 万。公元前 260 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为了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使经过胡服骑射训练的赵卒不再为赵所用,坑杀赵降卒 40 万。在前后 30 余年的时间里,就大战被斩首山东壮年男子将近 100 万,如果连同小型战争计算在内,则 100 万之多,严重地摧毁了这些国家的有生力量。因此,这个时期诸侯列国的合纵伐秦,犹如群羊围攻猛虎,其失败是必然的。当诸侯兵至函谷关时,秦国出兵,山东各国也就不战而退,相继败走了。
公元前 238 年,秦王政 22 岁,在雍蕲宫举行加冕礼,亲政。他就是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秦王政、肃清了嫪毐、吕不韦等内部的反对势力,把政权完全控制自己手中,为秦国荡平宇内,并吞八荒扫清了道路。
秦的统一战争始于灭韩。公元前 230 年,秦派内史腾进攻韩,俘虏了韩王安,尽收韩地。秦国得韩地而置颍川郡。
公元前 229 年,秦派大将王翦、杨端和率兵伐赵,这时赵国还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如李牧、司马尚均为名将,而且赵卒又经过胡服骑射的训练,故秦军攻赵不下。秦人乃使反间计,贿赂赵国宠臣郭开,诬李牧、司马尚将要反叛,赵王听信谗言,派赵葱及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李牧急赵国之所急,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拒不交出兵权,赵王竟然让人杀掉李牧,废除司马尚。公元前 228 年,秦军攻赵,杀赵葱,败颜聚,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亡。赵公子嘉率其族人数百奔代郡,自立为王。代王与燕联合以自守御秦。
公元前 227 年,秦军以不可抗拒之势,席卷六国,燕国君臣一片惊慌。燕太子丹派出刺客荆轲,前去刺杀秦王。荆轲带上秦国逃亡将军樊于期的人头 ( 樊于期自刎,将首级献上,以助荆轲 ) ,还加上督亢 ( 今河北涿县东南 ) 的地图为礼,以秦午阳为辅,前去秦国,共行大计。结果,荆轲行刺未遂被杀,计划落空。
荆轲刺秦王的失败,更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公元前 226 年,秦王大举攻燕。秦大将王翦破燕都蓟城 ( 在今北京市一带 ) 。燕王及太子丹率其余兵走保辽东。秦大将李信追之,燕王被迫杀太子丹以献秦。当时正值辽东大雨雪,秦军无法前进,于是退兵。
公元前 225 年,秦大将王贲包围魏都大梁,掘开圃田泽水以灌大梁,三月后城坏,魏王假出降,魏国灭亡。
秦在灭了三晋、燕以后,挥兵南向,进兵楚国。公元前 225 年,秦王政问大将李信曰:“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 ”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秦王又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不可。” '64' 秦王政认为王翦年老力怯,于是令李信及蒙恬率 20 万军队伐楚。李信攻平舆 ( 今河南省平舆县 ) ,蒙恬攻寝 ( 今河南省固始县寝丘 ) ,楚军在淮北败走,但当李信与蒙恬在城父 ( 今河南省郏县境 ) 会师时,楚人摄其后,“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大败。 '65' 由此说明楚国还具一定的有生力量。
秦王政听到李信失败的消息,立即亲自去请王翦。王翦率大军 60 万南伐楚国,楚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到楚国后坚壁而守之,养精蓄锐,不肯出战,任楚军挑战,终不出。楚国只好引兵而东,于是王翦派兵追其后,大破楚军,攻取了陈城以南至平舆的地方,俘虏了楚王负刍,秦王也随即亲到郢陈以庆胜利。
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反秦于淮南。秦又派王翦、蒙武攻楚,在淮南大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秦国乘胜略定楚国城邑,平楚地以为郡县。公元前 223 年,秦灭楚国,设立九江郡、长沙郡。秦又以楚地为基地,南征百越之君。公元前 222 年,秦降服越,设立会稽郡。
公元前 222 年,秦又派王贲率大军进攻燕,俘虏燕王喜,燕亡。王贲回军途中,攻代,俘虏了代王嘉,赵国最后灭亡。次年,秦兵挥军向南攻齐,俘齐王建,齐国灭亡。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从秦灭韩起,共用 10 年时间,秦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战国封建割剧局面结束,一个新的封建的中央专制主义的秦王朝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学术思想领域的“诸子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我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周天子东迁雒邑,地位衰微,诸侯霸主国兴起。为了能在争霸战争中取得优势,各诸侯国相继改制变革,以谋求富国强兵。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已转变更为残酷和激烈的兼并战争。为了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诸侯各国都争用贤能之士。
诸侯国君的礼贤下士,无疑给贤能之士一个上升的机会,并造成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诸侯国君为了能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他们不惜重金,招纳天下的贤能之士为自己所用。知识分子成为诸侯国君最欢迎的人物,於是一些下层的“士”,开始刻苦攻读,总结历史经验,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著书撰文,陈明自己的观点,大批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代表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发表演说,以求他们政治理想得到实现。我国思想史上的出现一个最活跃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农、兵、名、阴阳、法等。在这个时期,先秦思想家们从探讨治国治民的理论,到研究国家的产生与形成,探索宇宙人类的起源,对世界、社会和人生都进行深刻的研究。先秦诸子的思想以其博大精深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墨家和墨子
墨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墨子。《通志·氏族略》引《元和姓纂》云:“墨氏,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墨翟,著书号墨子。”又《荀子·修身篇》唐人杨倞注曰:“墨翟,宋人,号墨子。”这些记载云墨子是宋人。《吕氏春秋·当染》高诱注:“墨子,名翟,鲁人,作书七十二篇。”云墨子为鲁人。现有学者认为墨子,“鲁人”之“鲁”,是鲁国 ( 今山东省邹县 ) ;亦有学者认为“鲁”,是今河南省鲁山县。
墨家学派是先秦时期很有影响的学派。《韩非子·显学》云:“世之显学,儒、墨也。”《吕氏春秋·有度》云:“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
墨家学派是手工业者利益的代表。墨家学说最重要的思想是“兼爱”、“非攻。”“兼爱”,就是要人与人互相亲爱,不要互相仇视。“非攻”就是反对战争。墨子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66' ? ”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