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笔记(朱绍侯版本)-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整抄录,编为经、史、子、集四部,凡 44 类,共收书 3457 种, 79070 卷,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参加编辑的学者还对全部入选书籍及未抄录而仅存其目的另外 6760 种书籍的内容、学术源流、版本异同详加考证,并对其优劣得失做出评论,写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目录学著作。明清时期大规模整理编纂书籍的工作,对于保存文化遗产和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清政府也曾借编纂《四库全书》之机,“寓禁于征”,对全图书籍进行全面检查,大规模查禁、销毁不利于清朝统治的“悖逆”和“违碍”书籍。乾隆时抽毁书籍 402 种,全毁书籍 2453 种,累计“将近三干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而且在统治阶级“离经叛道、颠倒是非者,掊击必严;怀诈挟私、荧惑视听者,屏斥必力”的威慑恫吓下,“士民葸慎,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唯恐招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摧烧之”。即使收入四库的书籍也有不少字句内容遭到删改。这不啻是文化典籍史上的又一场臣大浩劫。这种互相矛盾的情况,鲜明反映了清朝文化政策中保存发展文化与控制禁锢思想并存的两重性特点。
三 文学艺术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而随着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兴起,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取得巨大成就。
四 科学技术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在宋元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航海、纺织、制瓷、印刷、造纸、造船、冶铸、建筑、水利等生产技术普遍发展和提高,晚明还一度出现飞跃,诞生了一批科学巨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又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差距不断拉大。明前期以航海、造船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仍居于领先地位。郑和远航最远抵达红海口的亚丁和非洲东岸的摩加迪沙,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将近 90 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 93 年。而且哥伦布远航仅 3 艘船,载 90 人,最大的旗舰长 24 , 5 米、宽 6 米,达·伽马船队也只有 160 人;而郑和一次出海就多达 2 . 7 万多人,大船 62 艘,船长 151。8 米、宽 61 . 6 米,规模、水平要高出许多。但因其封建贡赐贸易的性质,对国计民生并未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加重剥削动摇经济基础,最终被视为弊端而遭废止,成为绝响。相比之下,哥伦布、达·伽马远航却因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而推动航海事业突飞猛进。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明清时期总体上没有超出封建经济范围,是导致科学技术相对停滞、很少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囡。基于同样的原因,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局部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引发了扩大再生产和改革工艺的社会需要加上先进知识分子讲求实学思潮的兴起和西方科技传入的刺激,也曾推进晚明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次短暂的黄金时期。
对晚明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主要有李时珍、朱载靖、徐光启、徐宏祖、宋应星等人。万历年间出版的《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积 30 年努力穷搜博采、考察辨正编成的医药学巨著。全书收药物 1892 种,药方 11097 则,附图 1100 多幅。《本革纲目》在系统总结中国古代医药学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对药物加以分类,详尽记载了备自的产地、形状、气味、制作、配方、效用、忌讳等情况,其中还涉及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结晶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李时珍的研究成果在世界医药科技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学广泛流行。朱载靖是明仨宗朱高炽六世孙、郑恭王朱厚烷世子,他辞王让爵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万历年间发表大量著作,涉及数学、天文学、音律学、计量学、物理学以及音乐舞蹈、乐器制造等广博领域。其中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创建十二平均律及其计算原理——“新法密律”,以精密的计算为基础构筑起一套科学的音律体系,从而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困惑人们两干多年的实现旋宫转调的理论难题,对欧洲近代音乐产生了有力影响。此外他还精确地测定了水银密度、计算出回归年长度值、测量了北京的地理纬度和地磁偏角。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中期举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崇祯五年( 1632 年)入阁参与机务。他学识渊博,重视科学实验,并曾“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 历算、火器,尽通其术,遂遍习兵机、电田、盐笑、水利诸书”,所著《农政全书》初稿完成于天启七年( 1627 年),后经陈子龙整理出版。全书共 60 卷,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 12 目,系统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积累的经验,并参照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与自己科学实验的结果相印证,从而在博采古今农学大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徐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是明末杰出的地理学家。他从万历中期 22 岁时开始直至崇祯十四年( 1641 年),用了 30 多年的时间,行程数万里,徒步考察了当时的 14 个省区。所著《徐霞客游记》不但生动地描绘了备地的经济、行政、风土民情,而且还准确地记录下他对山川源流、地形地貌以及动植物生态等方面的详细观察。该书在许多方面,例如对火成岩、地热现象和喷泉的描述,流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植物对气候的依赖关系等方面的认识,都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徐弘祖曾先后考察过 100 多个岩洞,对洞穴的结构、方位、形态特征和成因做了精确的描述分析,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菪溶地貌的宝贵文献。他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的大面积广泛考察,比起欧洲最初进行的同类性质的调查研究,整整早了一个多世纪。崇祯十年( 1637 年)宋应星写成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明代以及此前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该书详细总结记载了备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和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制造过程,以及组织管理生产的经验,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并附有 123 幅插图。在撰作过程中,宋应星十分重视调查、试验,虚心向农夫、工匠请教,对一些关键技术和操作要点每每亲自实践体会。他对金、铜、银比重的描绘和对黄金咸色的测定、对油料出油率的统计以及对生产器具和产品长、宽、高、深、重量、容积、比率等技术指标所做精确记述,无一不是运用数量、比重等数学、物理方法亲自“穷究试验”的结果,并由此把劳动者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的理论概括阶段。《天工开物》作为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百科全书,不但在中国科技史上前所未见,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而且在世界科学技术从古代中世纪传统向近代科学转变的潮流中也居于前列,产生了深远影响。
晚明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是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工商业繁盛刺激的产物,此刻尚有一些科学巨匠跻身世界先进潮流。英国学者李约瑟即曾盛赞朱载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天工开物》是 17 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宋应星是“中国的狄德罗”,《天工开物》传入日本在学术界形成“开物学派”,推进了明治维新。但从总体上看,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并未能冲破传统封建体制的束缚,仍停留在积累整理资料和总结经验为主的传统轨道,或体现在商用数学、珠算技术等实用技术方面,和西方以实验和数学研究结合发现一些重要定律的近代科学相比,已明显逊色、落后。而且晚明已经取得的一些重要科学成果△也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不能和社会生产结合,转变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朱载靖的重大发明在当时便“未及实行”,以后又长期埋没,徐弘祖等人的研究成果也遭遇到同样的命运。入清之后,活挨贵族入主中原,专制集权统治的再度强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对知识分子的思想禁锢以及社会经济长期未能超出封建制范围,这一切使科学技术不可能得到重大发展。清前期较有影响的科学家和科研成果,在天文历算方面有王锡阐、梅文鼎、梅彀成、明安图、王贞仪等人的著述,农学与水利学方面有鄂尔泰等人编修的农书《授时通考》、张履祥编《补农书》和水利学著作《陈潢河防述言》,医学方面的进展仍局限在传统中医学的范畴,其中以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较多新意。有清一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更加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甚至不复再现晚明时期的短暂辉煌,未能涌现站在时代前列的世界级科学巨匠。
第一节 清朝在中原地区统治的确立
(清兵入关和各地人民的抗请斗争)
崇德八年,皇太极病卒,睿亲王多尔衮首倡拥立福临即帝位,福临是皇太极第九子。时年 6岁,由叔父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郎左右辅理国政,改明年年号为顺治元年。次年,明朝灭亡。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病逝,遗诏立8岁的玄烨为皇太子即位,是为康熙。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康熙八年(1669)逮治鳌拜、康熙亲政。从顺治入主中原到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这四十年间是奠定国基之时,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一、 清兵入关及清初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1。 清史的时代特征:
清朝创业走过了漫长的艰难道路,创造了清以前历代王朝创业的新纪录。从 1583…1644…1661。长期艰难的创业、33年血战促成了满族从女真族中脱胎而出,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清朝所处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与历朝历代有着鲜明的差别。它从古代而进入近代,监界现代;它经历的社会由奴隶制而封建制,再转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等等。其经历不同时代的跨越,和社会的激烈转型,在历代王朝中,也只此一朝。满族作为统治民族,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获得了此前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不可比的长治久安。
清朝坚持国家与民族的“大一统”,坚决反对分裂,为实现统一,巩固统一,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辉煌业绩。(三藩、台湾、东北。三北、康熙三十年即 1691年,罢修长城。西南废土司。)
其政治制度对明朝有继承也有增添独创。制定并实施了较为正确的民族政策,成功地处理了同汉、蒙等各族的关系。清朝一面严惩含官污吏,伴之以思想转化,一方面大力表彰清官廉吏,倡导“大公”精神,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清代政治的又一大特色。
重建封建经济秩序,使经济从残破中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清代的文化,明显地分四个阶段(明清之际、盛世、嘉道、晚清)。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多彩,人才辈出,成就卓著。继承、发扬、总结传统文化,可以说是集传统文化之大成,各领域硕果累累,超越前人。
存在问题:对西方科技文化盲目拒绝;
政治与思想专制,高度发展,人们的思想受禁锢,蠕动中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萌芽被压制,不能自由发展,也就无法形成新思想的启蒙运动,无助于中国的社会变革。后来被迫行新政,但顽固势力太大,而失败。
清史中存在的分歧与争论是断代史中最多的一个朝代。争论的问题主要有:①世纪的始终及其历史分期问题。②清入关前的社会性质。后金时期是封建农权制?封建社会完成于何时?③关于明清战争的评价。犯上作乱;掠夺战争,反抗民族压迫,统一的正义战争?④关于清入关之必然或偶然的问题。⑤关于清入关是否延缓了中国历史发展一百年的问题。⑥关于“三藩之乱”的提法是否恰当?称“吴三桂之乱”更恰当。尚之信曾假降吴三桂,但从未出一兵一卒与清交战。⑦清朝是否有过盛世——“康乾盛世”。⑧关于对中国近代史的再认识和再评价。⑨关于人物评价的分歧众多。入关前后的人物:降清的明臣;入关后的皇帝等等。分歧多,是学术研究繁荣的表现。
2、山海关之战与清兵攻占北京
崇祯末年,正当李自成农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北京进军之际,清政权的最高决策人摄政王多尔衮接受大学士范文程的建议,及时调整战略,积极为乘乱夺取农民战争胜利果实、进占中原、统一全国加紧准备。在这之前,清军虽曾多次深入中原腹心地区,但终因扼制东北进窥中原咽喉要道的山海关固若金汤,迫使清兵绕道入关,战线拖长,行动滞缓,难在内地立足,从而无法全面颠覆明皇朝。这时镇守宁远至山海关三百里防线的明宁远总兵吴三桂部,是一支拥精兵 4万、地方地主武装8万~9万,为明廷、农民军、清军三方所关注的举足轻重的劲旅。大顺军攻占北京后,李自成即派居庸关降将唐通率本部兵马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和山海关总兵高第。吴三桂见明廷大势己去,父亲吴襄等家属又在北京,为保住身家产业决定投降,率部向京师进发朝见李自成,领受新命,山海关防务则由唐通部接管。三月下旬,行至玉田,传来吴襄追赃被拷“索饷二十万”和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所占的消息,盛怒之下率部折返,向唐通部发起突然袭击,夺占山海关。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降而复叛,亲率大挥携吴襄和明太子朱慈烺等前往山海关招抚平叛。吴三桂自知无力与大顺军抗衡,为逃脱覆灭命运,不顾民族大义,公然卖身投靠满洲贵族。
四月初,清廷得到大顺军占领北京的消息,立即乘农民军立足未稳大举兴师“伐明”。原计划由蓟州、密云地区破边墙而入,行军至翁后遇吴三桂使者以“若及此时促兵来救,当开山海关门以迎大王”裂地以守为条件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