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帝王故事100篇-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手把剑接着,握得很紧,还挥动了3次,忽然连手带剑,缩进水里,化为
乌有了。
拜底凡尔骑士重新返回亚瑟王跟前,将亲身经历,报告他听。国王答道:
“哎,快把我送到那里,我在此地,怕是候得太久了。”拜底凡尔于是背起
国王,走到河边。到河边后,抬头便看见靠岸地方,泊着一叶小艇,舱里挤
满美女,其中有一位王后,但都顶着黑色头巾,她们一看是亚瑟王走近,便
哭喊哀号。
亚瑟王说:“请把我放到船上吧。”她们轻轻地抬他上船。又有3位王
后出来迎接,都极为悲伤的样子。各位王后坐定以后,亚瑟王便把头枕在王
后的腿上。王后开口招呼道:“亲爱的弟弟,您为什么离开我停留这么久呢?
哎,您头上的伤口受风寒太久了。”说过这话,大家摇桨开船。
站在岸边的拜底凡尔看见所有人都离开他走了。他放声喊道:“亚瑟王
呀,你们都走开了,留下我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怎么办呢?”
亚瑟王说道:“你可以尽量克服困难,多多安慰自己,专门依赖我,有
什么用呢,我打算到阿维利昂的山谷里去医伤。若是你今后听不到我的消息,
就请你为我的灵魂祈祷吧。”随后各王后和贵妇们就号陶痛哭,惨不忍闻。
及至拜底凡尔骑士的视线失去了船的踪影,他一面痛哭,一面跑向树林里。
他跑了一宿,第二天早晨终于在两片古林中间,发现了一所教堂和一所精致
… Page 373…
的住所。
拜底凡尔望见教堂和房屋,很是欢喜,便向前跑去。待他走进教堂,望
见了一位修士,四肢着地,伏在一座新墓的跟前。那修士望着拜底凡尔骑士,
觉得面熟,原来不久之前,他还是坎特布雷的主教,因为受了莫俊德骑士的
威胁,才逃到这里。
拜底凡尔问道:“修士先生,请问里面埋的是什么人?为什么你祈祷时
偎得那么近呢?”修士答道:“好孩子,我不清楚,只好猜猜看。昨天夜里,
在半夜时辰,忽然来了一群贵妇,抬着一具死尸,求我代葬;她们献给我100
支蜡烛,还有金市100比桑。”拜底凡尔骑士道:“天啊,您说的就是亚瑟
王,就是他葬在这教堂里呀。”说罢,随即昏得不知人事。
拜底凡尔醒来后,便恳求修士允许他住在教堂里,进行禁食祈祷。他还
说道:“我愿意永远不离开此地,今后的余生,专替亚瑟上去祈祷吧。”修
士答道:“欢迎,欢迎,你可能想不到我对您是怎样清楚啦。你就是勇敢的
拜底凡尔,那位高贵的公爵卢坎骑士就是你哥哥。”拜底凡尔于是把亚瑟王
之死的全部经过,统统告诉了修土。
修士收留拜底凡尔住下,给拜底凡尔换上袈衲。拜底凡尔一边服侍修士,
一边在这里禁食祈祷。
再说亚瑟王的妻子桂乃芬王后,听到丈夫已经逝世,其他著名骑士,都
已死亡,而且莫俊德骑士和其余的人都也死了,她便弃绝红尘,随带5个侍
女,暗地到了奥姆斯白利,当了修女。
亚瑟王逝世以后,在英格兰的许多地方,有些人都认为他并没死去,还
有许多人认为他是遵照那稣基督的意思,迁往别处去了。这些说法都是不可
靠的。他在这个世界上,已把生命改变了。人灯走过亚瑟王的坟墓,都会在
墓碑上,看到这样的诗句:
亚瑟之遗休,
长眠在此方;
称王终一世,
转来仍为王。
(何金文)
… Page 374…
阿尔弗烈德大王
公元8世纪的时候,英国还是诸侯割据的局面。当时处于霸主地位的默
西亚王国,被新崛起的西塞克斯王国打败了,西塞克斯王国成为新的霸主。
西塞克斯王国的王位从撤克逊人定居的时候开始,就一直是世袭的,从未问
断。公元871年,24岁的阿尔弗烈德登极为王。
年轻的阿尔弗烈德成为国王的时候,残酷的战争正在进行着。几百年来,
英国一直受到北欧海盗的侵略。丹麦人占领了伦敦,他们的军队在雷厂构筑
了工事。当时的伦敦并不是英格兰的首都,只是一个小镇。阿尔弗烈德遵守
父王临终的遗嘱,率领军民抗击入侵者。
阿尔弗烈德把队伍布置在一座山头上。他站在一块石头上,向远处一看,
只见北欧海盗分兵两路,形成钳形阵势,向英方阵地杀来。海盗们拿着涂得
发亮的盾牌,举着旗子,穿着闪光的销甲,戴着金手镯,这种气派使撒克逊
人不免相形见绌。
阿尔弗烈德也分兵两半抵御敌人,他亲自率领左翼大军,丹麦慢慢地逼
近了,弓着腰一边爬山一边用武器敲打手里的盾牌,一遍一遍地拉长声音,
发出蔑视敌人的呐喊:“啊——啊——杀尽撤克逊蠢猪——”
阿尔弗烈德身边的将士肺都要气炸了!可是国王却像没看见似的,闭着
眼在祈祷。敌人离阵地只有十几码了,阿尔弗烈德突然拔剑出鞘,大喝一声:
“冲呀——”他像头猛狮一样冲上前去。将士们也跟在国王后面,奋勇杀敌。
敌人被击退了。
阿尔弗烈德率英军趁胜追击,一直追到威尔顿。阿尔弗烈德哪里料到,
狡猾的丹麦人是佯装战败,诱敌深入。
就这样,英军落入丹麦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阿尔弗烈德率军血战一天
一夜,才杀出重围。这一仗,英军损失惨重,但也使侵略者明白,年轻的阿
尔弗烈德国王并不是好对付的。
阿尔弗烈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只好派使
者同敌人讲和。阿尔弗烈德交给丹麦人一大笔赎金;丹麦人答应收到赎金后,
撤出他的领地。
阿尔弗烈德用重金买来了暂时的停战。但是,丹麦人军队中好战的新首
领格斯洛姆,制定了征服英格兰的庞大计划。他分兵从陆海两路出发。陆上
的军队由他们占领的地区出发,到达维尔哈姆,在那里的普尔港同海上的部
队会师。他们在这个地区筑起了堡垒,然后从四面突袭阿尔弗烈德的王国。
谨慎的国王阿尔弗烈德知道,目前的形势是敌强我弱,唯一能生存的办
法就是主动向侵略者赔款,谋求和平。他认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
知道,光靠赔款是乞求不来和平的,所以在赔款的同时,他集中兵力包围了
陆上的敌军。格斯洛姆接受了赔款,并赌咒发誓要撤兵,并遵守和约。
敌军撤走了。阿尔弗烈德刚喘过一口气来,忽有探马飞报:“格斯洛姆
在撤军途中,转而夺取了埃克塞特城堡!”阿尔弗烈德见敌人如此背信弃义,
气得胡子直翘。他立即备马,率军去救援。当英军赶到埃克塞特城堡时,已
经迟了。城堡上,丹麦的旗帜随风飘扬,敌军壁垒森严。阿尔弗烈德下令攻
城,将士们拼死冲锋,城堡上箭矢、擂木、滚石像雨点一般落下,英军冲了
半天,死伤惨重,无法接近城堡。阿尔弗烈德只好下令停止攻城,将城堡团
团包围。
… Page 375…
这时候,敌军为解埃克塞特城之围,从海上调来大批军队支援。这支有
120艘战船、5000余名将十的军队,在斯沃尼奇附近遇上了一场可怕的风暴,
全部葬身鱼腹。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风雨是由上帝直接指挥的。阿尔弗烈
德和英国人都认为,敌人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这是报应。
公元878年1月,阿尔弗烈德又遭到了北欧海盗们的攻击。
为了抵抗敌人,阿尔弗烈德将司令部设在威尔特郡的奇普纳姆。那是“主
显节”的夜晚,经历长期战争和艰苦生活的阿尔弗烈德和他的臣民们,通宵
达旦地围在营地簧火旁,欢歌跳舞,庆祝这个宗教节日。阿尔弗烈德和一些
将士们喝得酩酊大醉。他们放松了警惕,哪会料到敌人已悄悄地摸上来了!
敌军大肆放火杀戮,英军营地大乱,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哭喊声、马
嘶声震天。阿尔弗烈德的酒醉顿时醒了几分,他连忙拔剑抵抗。他身边的将
士们一边抗敌,一边护着国王逃跑。他们好不容易才杀开一条血路,躲进了
沼泽和森林中。许多英军士兵阵亡了,还有不少士兵脱下军装,溜走了。还
有相当一部分人逃到海峡对岸的法国,去恳求法国国王出兵援救,可是法王
却幸灾乐祸,坐山观虎斗。
阿尔弗烈德手下只有几十个人了,这是他最困难的时期。他们缺少吃穿,
也缺少药品,有几名伤员因得不到救治而死去了。阿尔弗烈德这位坚强的国
王,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决心带领臣民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侵略者。
阿尔弗烈德已失去了昔日国王威风凛凛的仪表。他身穿粗麻布衣服,满
脸的胡须,看上去就像一名普通的士兵。只有随身携带的佩剑,剑柄上镌刻
有玉族的徽记,才显示出他国王的身份。
这天,国王和一个放牛的人同住。放牛人出去望风去了。放牛人妻子开
始烤面包。国王坐在炉边整理他的弓箭。主妇突然发现面包烤焦了,赶紧跑
过来把面包从炉于上取下来。她责备他说:“唉呀!伙汁,你看面包烤焦了,
为什么不翻一下呢?尤其是你还喜欢趁热吃……”正嘟哝着,他丈夫回来了。
放牛人朝国上跪下说:“陛下,有位大臣在树林里等您召见。”放牛人妻子
得知面前的人就是阿尔弗烈德国王时,惊讶得手里的面包都掉在地下了。
阿尔弗烈德的游击队渐渐壮大,并且修筑了一些据点。一大,丹麦人乘
23艘战船驶到德文港,从那里出发去攻击阿尔弗烈德的一个据点。敌人把据
点团团包围注,以为据点里的人不久就会因饥渴而投降,因为据点里没有水
源,粮草也很少。面对凶残的敌人,阿尔弗烈德对将士们说:“大家都明白,
据点里没有水源,吃的也快没有了,与其饿死,不如战死!”大家一齐高呼:
“宁可战死,不愿困死!”
阿尔弗烈德鼓舞起士气,在黎明前,率军向敌人营地杀去。丹麦人大轻
敌了。这时正在酣睡呢,连站岗放哨的士兵也在打瞌睡。敌人被这突如其来
的突袭打懵了,混乱中竟自相践踏。阿尔弗烈德瞅准一名估计是敌人头领的
家伙,挥剑刺去。那人慌忙招架,凡名敌兵也奋起掩护他逃跑。阿尔弗烈德
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他连忙让士兵把马牵来。他纵马追击,在海滩上追上了
他的目标。剑光闪处,阿尔弗烈德轻取了这个家伙的首级。这时,他的将士
们已冲杀过来,又是一阵厮杀,结果,只有几个逃得快的敌人回到了船上。
这一仗,有800多名丹麦人被杀死,还俘虏了几十人。阿尔弗烈德从俘
虏的口中才知道,他手中提着的,是丹麦国王洛德布鲁克的首级。
英国人为这次大捷而尽情欢呼。在缴获的战利品中,还有一面丹麦人的
“渡鸦旗”。据说,洛德布鲁克的3个女儿一天就织完了这面旗。以前的历
… Page 376…
次战斗中,丹麦人都举着这面旗开路,如果他们胜利在望,旗中央的渡鸦就
像活的一样频频振翅。可是这次渡鸦没有振翅,它无精打采地卷在丝绸的皱
折中。
阿尔弗烈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振奋,他继续对侵略者开展游击战,同
时派出使者,召集各地的民兵在5月底以前和他会合。各地纷纷响应,国王
仍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百姓们听说国王仍活着并且在积极战斗,无不欢欣
鼓舞。所有的战士又聚在一起了。但是,侵略军仍然很强大,国家仍有被征
服的危险。阿尔弗烈德知道,必须趁着土气高涨的时候寻找战机。
丹麦人仍在奇普纳姆一带掠夺。阿尔弗烈德率军推进到埃丁顿,在那里
的丘陵地带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把全部赌注都押上了,生死胜负,
在此一举。在战场上,双方的武上都跳下马来,马匹都牵到了阵后。两军士
兵,排成阵势,手持盾牌,一步步向前迈着,就这样,激战开始了!
刀剑和战斧飞舞着,喊杀声震撼山谷,厮杀了半天,漫山遍野,横七竖
八地躺满了两军将士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小溪。阿尔弗烈德身先士卒,冲杀
在前,英军士气大振,越杀越勇。敌人渐渐支持不住了,纷纷逃离了残酷的
战场。
阿尔弗烈德乘胜追击。敌人逃进军营里,被团团围困住。丹麦人感到绝
望了,首领格斯洛姆在城头悬挂了白旗,乞求和平。阿尔弗烈德本来可以把
他们围困到粮尽投降,然后统统处死。但是他没有那样做,反而希望同格斯
洛姆及其部下平分土地,使两个民族忘掉可怕的战争创伤,从而和平相处。
阿尔弗烈德在自己的营帐里,接待了格斯洛姆和30名海盗头领,并且当了格
斯洛姆的教父。他把格斯洛姆从基督圣水盘前扶起来,招待了他12天,还向
他和另30名头领赠送了珍贵的礼物。
在埃丁顿大战胜利后的14年里,丹麦人没有大举进攻。尽管局势并不安
宁,动乱时起,但基本维持了和平。不少北欧海盗在英国定居下来,和当地
人通婚,从事农牧业生产,还有一些人把远在丹麦等地的家属也接了来。
公元886年,阿尔弗烈德光复了伦敦。长期以来,伦敦逐渐成为信奉基
督教的英格兰的商业中心。这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