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家风 作者:肖伟俐 >

第4部分

家风 作者:肖伟俐-第4部分

小说: 家风 作者:肖伟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你
  妈妈、妈妈 你听见吗
  我一生一世都在呼唤着你
  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电视文献专题片《李先念》所作的主题歌词,歌名叫《妈妈我想你》。
  毛泽东说共产党要“为人民服务”。李先念在这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说:“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李先念重感情,重乡情,重亲情,但决不做违反原则的事。
  李紫阳告诉我们,李先念和夫人林佳楣宁可在经济上长期接济老家的亲戚朋友,也决不利用职权,为他们安排工作和谋取利益。
  国事育家风,李先念同志一生为国操劳,肝胆相许。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他真正做到了“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质本洁来还洁去。他把母亲留给他的两块银元留给了家乡,他把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弹片留给了儿女,要他们做个好人。他把自己的忠诚镌刻在了大别山、大巴山和祁连山,留给了祖国和人民……
  岁月无言,如今,时代和环境不同了,但是,我们从他的后人身上,看到了他的影响,看到了他的风格,看到了他的精神……
彭真履历 
  彭真(1902—1997),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人。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马克思主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太原支部委员、书记,共青团太原地委书记,正太铁路总工会秘书,中共天津地委第二、第一、第三部委(区委)书记,地委职工委员会书记、组织部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天津市委代书记、书记、中共顺直省委常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北方分局书记,晋察冀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城工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政委,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政策研究室主任。1945年8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48年12月~1966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949年9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之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代书记,后任中央政法小组组长。1951年2月~1966年5月任北京市市长。1951年7月~1956年11月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校长。1954年9月~1959年4月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1954年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9年4月~1965年1月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1959年6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79年9月彭真同志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之后连任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1979年6月在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被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1983年6月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962年5月2日,在朝鲜接受朝鲜最高人民会议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1964年10月5日,被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授予一级沙瓦德拉王家勋章。1983年6月28日,被秘鲁议会授予秘鲁议会大十字荣誉勋章。
  1997年4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精神血脉共传承
                一
  彭真曾讲过两句非常有名的话:“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95岁的一生,75年为党和人民工作,19年丧失自由,为了探索这一“平等”之路,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的经历是罕见的,他的贡献是伟大的……
  彭真和张洁清夫妇共有四个儿女,长子傅锐、女儿傅彦、三子傅洋、小儿子傅亮。
  我们最早对彭家的了解,来自于女儿傅彦的一篇纪念文章《哀思父亲彭真》;那中间有一段写到:
  “爸,和您一生的刚毅、果断一样,您走得安详、平静,只是走得那么快。我还有好多好多话没来得及对您说,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没来得及听您说。
  爸,我最敬佩、最崇拜的就是您。特别是在更多地了解您,明白您之后,才从仅仅是女儿对父亲的崇拜升华到一个晚辈对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崇拜。
  爸,您在女儿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老共产党员!
  爸,您的一生全部属于革命事业,属于人民。只有在1975年您被送到商洛的三年半和1988年您辞掉全部职务以后的两段日子里,您才有些时间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才让女儿有机会和您促膝谈心。
  爸,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您的家庭,您受的教育,您走过的道路,都有着您自己独具的特色。您家境贫寒,六七岁就要白天下地,夜里纺线、喂牲口……您从一个贫苦农民成为一位真正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中间经历了多少艰苦磨难,有着多么坚强、执著的意志啊!
  爸,从1923年入党以后,您曾两次入狱,前后长达15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5年啊!您在狱中的坚定、乐观,对真理的执著和对干部群众的以身相护,都深深地震撼着我。
  爸,您一生顾全大局、不重名利、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从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同样深深地震撼着我。
  爸,您从小就培养我对困难、逆境的承受能力……1975年,我们相聚在商洛秦岭山中时,您说:‘在监狱里最担心女儿会自杀。’我一直回味您的话……我终于明白了,这是您给予独生女最深沉的父爱!
  爸,时光的流逝,改变不了女儿对您的思念,但思念中多了几分振作和坚强。爸,您永远是我精神的支柱,生活的楷模,我会努力去做一个无愧于您的女儿。”
  真是千呼万唤、如泣如诉、如诗如歌,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二
  我们非常想了解到的是彭真给子女们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精神遗产。他们说,首先是在思想方法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
  彭真对子女的影响还表现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物质生活的苦,似乎并不太难忍。一个人,物质生活不管多困苦,只要一息尚存,总要为生命而忍受困苦。在自杀者中,纯因物质生活困苦而为者大约是‘凤毛麟角’。问题在于对待艰难困苦采取什么样的心态和举措。在艰难困苦面前,保持心境平衡、镇定坚韧、决不被艰难困苦所压倒,这就是我们需要磨炼的意志。”
  “文化大革命”中,彭真一家惨遭迫害,彭真夫妇身陷囹圄,几个孩子也离散东西,大儿子傅锐从部队被贬入农场种稻,又被强制复员当了钳工;女儿傅彦在被批斗后又去农村生活了11年;儿子傅洋先当农民再当民办教师又当学徒;小儿子傅亮则被康生点名监禁了4年,后又到工厂当学徒。然而,正是从小培养造就的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使得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劫难中,比较容易地承受了艰苦生活的考验。
  父亲在告诫他们,凡事应亲历亲为,自立自强。
              四
  彭真本姓傅,原名傅懋恭,年轻时因为从事革命工作,用过许多别名别姓,1937年在延安后就一直改名为“彭真”。
  彭真在革命斗争中的坚定刚强是出了名的,在党内,关于他在国民党监狱里的斗争的故事也早有流传。
  傅彦中等身材,容貌秀丽,衣着朴素,总是习惯穿双布鞋,讲话简单干练,条理明晰。作为彭家惟一的女儿,彭真原想让她学医,但傅彦自己喜欢经济,最后,她考上的却是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苦难后,傅彦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北京富利公司工作,现为中国欧美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是全国政协委员。
  谈到“文化大革命”,傅彦说:“我父亲是个典型的硬汉子,是刀砍到脖子上都不低头的人。老爹是1966年5月开始被软禁在家的。12月4日,他被艺术院校造反派从家中劫走。妈妈是1967年7月被正式逮捕的。从那时起到1972年允许我们去探监,我们与父母真正是多年生死两茫茫。”
  “除了每年专案组通知送点衣物、牙粉、书籍时,我们能得知父母尚在人世,再就是通过批斗会得到点消息了。而给父母送东西时,我总会在书角或鞋帮上写个‘彦’字,信是不能写的。他们也只能得到这么一点点孩子们的信息。”
  为了父亲的健康,细心的傅彦想尽了办法。
  傅彦说:“监狱都是白墙,整天对着白墙,坏眼睛,画报不是五颜六色的吗?就送画报给他看。老爹在狱中,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身体的健康,保持精神的振作。最大的秘诀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我根本不去想自己的事,只想大事。’在我送进去的马列著作上,老爹做满了标记。那是什么样的标记啊!没有笔,他把我们送进的带点颜色的纸(牙粉袋呀、画报呀),用他年迈的双手撕成长长的不足一毫米宽的小纸条,用吃饭时存下的米粒,粘在书上的重点处。”
  傅彦回忆说:“他那个床就这么高,放两块砖头,上面一个平板,平时就这么坐着,睡觉脸也老得冲着那个门的监视孔。所以我父亲的耳朵一侧有点聋。每天他坚持大声地念英文、唱京戏,保持语言能力,再就是在里头来回走路。后来老爹告诉我们,住单人牢房语言能力会强烈减退,王若飞当年住国民党的单人牢房,出来后就讲不好话,去修手表时把表蒙子说成了表锅盖。所以,我们6年后见到老爹时,走路没问题,说话也没问题。除了瘦了一些,头发花白了之外,没什么变化。”
  身处囹圄的彭真没有向邪恶低头,凭着自己坚强的党性和理想,他战胜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和屈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志啊!
  傅彦说:“我现在老觉得我父亲刚走,我现在每个礼拜都去八宝山,骨灰在家里放了3年,然后才去安放。安放好了,我每个礼拜去一趟,昨天是我的生日,我又去了一趟,去看看老爹。每星期去,就像是平常给他收拾收拾屋的感觉,然后跟他说说话……。”
  父女情深,无以复加。说话时,傅彦眼中噙满着泪水。
  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是河北霸县一个名门望族出身的大家闺秀,还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漂亮的才女。她性格温和、贤淑,但又意志坚定,有知识,有文化,更有胆识。在北平、天津做地下工作时,一次给彭真送材料认识了他。几年后,张洁清被组织送往晋察冀,在那里两人产生了爱情。彭真对她关怀备至。有一次张洁清感冒发烧,躺在窑洞里。彭真前来看望,心疼地说:“搬到我那儿吧,我好照顾你。”就这样,一副担架成了最最“另类”的花轿,彭真娶了张洁清,从此两人相濡以沫,共同前行,生育了三男一女,组成了一个虽然经历了坎坷却充满温馨、理解、真诚、和睦的红色大家庭。
  傅彦告诉我们:“我们老爹是外刚内柔,而我们老太太是外柔内刚。”
               五
  傅洋身高一米八七,典型的运动员身材,事实上,傅洋的篮球水平过去在中南海的孩子们中间名气是很大的。“文化大革命”后,傅洋担任过全国人大法工委经济法室的副主任,参加过几十部法律的制定工作;后来当律师,是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做过先后三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副会长。
  在彭真的子女中,只有傅洋在从事法律工作,我们问为什么只有他一个“子承父业”?他笑了,说:“什么算父业?爸爸做过的工作太多了。而我们子女中,傅锐做过公安工作、组织工作,不算子承父业?傅彦学的是国际共运,长期做经济工作,不算子承父业?傅亮做过军事工作,不算子承父业?”
  按傅洋的说法,父亲的工作涵盖了党和国家的工作的所有重要领域,怎么能说哪个孩子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呢?
   
“文化大革命”中间批判彭真,说他反对毛泽东说的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在其中了。对此,彭真讲:破字当头立怎么就在其中了?封建社会那么多次农民起义,就算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立的还不是又一个封建王朝?“对于一切错误的东西,反动的东西,必须坚决地破,破就是革命嘛。这是一个方面。但是,没有立,也就不能真正彻底地破。”“有的时候有些方面,先破了再说,也是需要的。但是,因为现在我们领导着国家,所以总的来讲,必须是有破有立。”
  彭真对于“文化大革命”中被强加在他头上的种种胡乱批判、种种不实之词,不管是面对专案组的逼供,还是面对万人大会的批斗,都没有违心地承认过,真正是坚持了真理。另一方面,他又一贯鄙夷文过饰非、诿过于人的做法。他总是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当做客观事物对待,随时修正错误,他自己也决不讳言自己的错误。
  六
  谈到父亲在法制工作方面的建树,傅洋说:“父亲的法律功底,是住国民党6年半监狱时打下的。父亲在国民党监狱中,别的书是看不到的,《六法全书》却允许看。他看《六法全书》首先是为了运用法律武器与敌人斗争,同时也使他开始熟悉法律知识。”
  傅洋认为:虽然我们必须废除旧中国法统,但在法律部门的划分上、在法律的架构形式上、在一些基本概念术语上,国民党的法与我们的法还是相通的。
  真没想到,彭真这样一位“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真正系统研究法律,竟是在国民党监狱中开始的!
  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