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0期-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拣出的金子
注定要闪亮
收藏羊肠小路
扯直是好办法
但山脊上的人影又歪又斜
不好回家
收藏落日和月亮
一辈子就这么一地黄金和白银
省着花
也许,我还收藏了邮票
一次性寄两张给岁月
好邮一个来回
收藏了陶罐
留一个给妻子和我
两个人的骨灰挤些好
收藏了武器
请把食指剁掉!
我递上绷带
收藏了盒子
别给我火柴
我怕、怕引起两个人的火灾
收藏回声——
电话那头自己的思念
别中断,别让一个人空如山谷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2004年我的诗歌作品由过去的空灵、高蹈逐渐进入了对生活细节的叙述,这正是我所追求的诗歌方向,特别是《细节生活》和《都是往事》两个组诗,较好地体现了我一以贯之的诗歌态度,干净、有力、短小精悍,对生活作出逼真的再现,在相对“无知”的表象下,说出它的真相。
2005年创作想法
目前状态良好,已相继写出了组诗《散步》《生活的样子》《出生入死》《庸俗之书》《生活故事》系列,并有长诗《母亲史》《爱情史》等问世,希望能够在更真实更入微写作的同时,体现底层的力量,爱的力量。
简介:叶晔,1973年生于浙江省苍南,1988年开始写作,在《诗刊》《星星》《江南》等发表作品,作品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最佳诗歌》等多种选本,参加第十七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指尖上的灰尘》《干净》。
妹妹
■ 白连春
瞌睡以前,妹妹是一个像蚂蚁一样
小,新鲜和可爱的事物,瞌睡以后
妹妹就成了一个事件,仍然小,但是已经
既不新鲜又不可爱了。早在童年我就没有
把妹妹比喻成花朵,虽然妹妹在花朵里长大
眼睛一直闪着春天的痕迹。如果你朴素,不弯腰
你就能在妹妹的头发上看到妹妹的秘密。
妹妹是
一个忘记了天堂的天使。安静。脸红得苍白
是由于贫血和劳累。妹妹喜欢雨和雨后的
大地。妹妹初中毕业。妹妹把梦踩到了
脚底。妹妹的心小,易碎,不发光,像玻璃
能反映出太阳和月亮以及太阳和月亮下的
村庄。就这样,妹妹离开村庄来到
一个遥远的城市的一条生产流水线上
不用我多说什么,你已经知道了
这种事已经发生过不少,只是因为
瞌睡,一个不到一分钟的瞌睡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揭示生活中普通人的意愿,对乡土和乡亲表现出谦卑的关怀,尤其几首关于城市的诗,努力承担着一个诗人应该承担的。
2005年创作想法
继续保持自己的风格,努力做到更承担一些,更朴素一些,更敏锐一些,更深入一些。
简介:白连春,1965年生于四川泸州,1985年开始发表诗歌。1992年参加第十届“青春诗会”,出版诗集《逆光劳作》;1999年开始发表小说,中篇小说《拯救父亲》先后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新华文摘》转载,多次获各类奖项。
带一群蜂流浪
■ 白 垩
晚来入山的人说
太阳落山的时候
蜂都入箱看不见了
山外放蜂的是安徽人
带一群蜂,一条狗
一个帐篷流浪
到花多得流蜜的地方
春天到这里放槐花
秋天到大别山放荆花
他们说槐花蜜里有参花味
这山里有参
可除了蜜蜂谁知道呢
晚来入山的人啊
带来深山里参的消息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追求空灵,收获的也许是飘忽;放眼高远,面对的也许是狭小景致。
2005年创作想法
写诗在本质上是无法预测和计划的,没有时间性。至于2005年和更远的时间里将如何写,不知道,或者不写了。
简介:白垩,原名刘鹏,1965年生,山东日照人。当过中学语文教师,现为机关干部。曾参加第17届“青春诗会”。
路上真好
■ 东 篱
有风呼呼过耳
冬日的大平原。静若处子。动若野兔
这些土地的后裔。灰灰的,竖着大耳朵
那么小却如此执著。看着让人不免伤感
如果大雪骤然而至
那些曾被高亢的情绪催生过的白杨树
一转身,必将因虚弱而急速地倒去
一些人,注定成了急先锋
比如张左都,在冯小刚的《手机》面前
坦然地露出傻子般的笑容
而我正为黄沉香的彩屏手机,困惑不解
我总是试图抵达一部分真实
像此时田野中那些废弃的玉米秸秆
旋转着,为传统的风
和现代的玻璃所阻
我为不能准确地算计出唐山
到石家庄的距离
而昏昏欲睡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努力扎实地对生活及生命真相的朴素地求近。
2005年创作想法
一手写诗,一手写文,年底出版散文随笔集《低于生活》。
简介:东篱,本名张玉成,1966年出生。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及小小说。有作品入选《2001年中国诗歌精选》。出版有诗集《从午后抵达》。现居唐山。
称颂
■ 冉仲景
我又一次宽恕了自己
心儿啊,别这样高傲
失败勿须辩解
当血中曲达玛花来不及开放
五月的我
就到不了木格措湖
也抓不牢对面山上的云丝
“指缝间溜走的,
发丛中寻回!”
如果一切这样简单
我还有必要学习开启灵魂吗
我装载着如此沉重的垃圾
哪里可供倾倒
我卸下如此之多的黄金
有没有人前来拾取
一场大雪
将掩盖曾经纷纷扬扬的存在
我不会为此悲哀
心儿啊,别这样残忍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精短的民谣。
2005年创作想法
继续写“不合适宜”的乡下诗歌。
简介:冉仲景,土家族,1966年生,重庆酉阳人。现为教师。有诗集《从朗诵到吹奏》出版。
看
■ 老 刀
他们七八个人一堆。
扎在公厕旁边的花圃上打牌。
这些人中间有几个对我怀有深深的敌意,
是我不该盯着他手上的刀疤看。
他在洗牌的时候我老在想,
这家伙是不是逃犯?
这家伙输了会不会拔出刀子?
每天下班回家,
我都会在他们旁边看上一二个小时。
其实谁不是生活的逃犯呢?
那些躲藏在眼皮子底下的才罪恶深重。
一些漏洞,没有坏透过的人凭空是想不出来的。
我羡慕他们,想出哪张牌就出哪张牌,
输了就输了,没有谁追究他们
为什么要这样打,为什么不出那张牌?
不像另外一些圈子,进去了就不怕你不出卖自己。
他们把几团碎钱往报纸上一洒,继续摸牌。
口袋空了,抬起屁股就走,没有抱怨没有指责。
我知道这在我们单位是做不到的,
午休时打几盘拖拉机,输了什么都不用给,
还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无理也要搅上三分。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2004年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近70首诗,从这些诗大家可以看出,我始终在坚持以生命写诗,以诗写生命。不管这些诗在别人眼里是什么,但对我说来,她们都是我生命的结晶。当然,某些诗可能还有些含混或粗糙。澄明透彻天人合一是诗歌无止境的终极,是诗人一生的追求。
2005年创作想法
2005年应该是我的诗歌创作更上一层楼的一年。我会在我以往过于混凝土化的诗歌之中埋入一些钢筋,进一步和他人分开,完善自己铺设的诗歌道路。“诗歌的意义等于零,零不是没有意义。”这是我在2005年要阐释的一个诗歌问题。
简介:老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出生于湖南株洲,工作在广州。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发表作品,出版诗集《失眠的向日葵》《打滑的泥土》;出版报告文学集《力缚狂魔》一部,并在《羊城晚报》连载。诗集《打滑的泥土》2004年获广东省第十四届新人新作奖;报告文学集《力缚狂魔》获第三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文学奖”;组诗《关于母亲周处华》获《北京文学》2003年新世纪首届文学奖——诗歌二等奖。作品散见各刊物。
我愿意接受命运一部的波折
■ 刘 川
把自行车
拴在一座立交桥上
防止丢失
而不是说成把立交桥
拴在自行车上
(尽管锁链条只有一根)
这关系取决于
轻微与沉重
幼小与巨大
我也被拴在历史上
我愿意接受命运全部的波折
如果我的经历足够曲折
变化无穷、起伏跌宕
比历史更沉重、繁复
历史就拴在了我的身上
像一辆旧自行车
而我,是一座立交桥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一年来的作品证实了我对比喻的尊重——我是说把比喻当成灵魂、情感、经验用以从身体出行的一个路口。你会说,比喻是诗人最为平常的手艺,但对于上乘诗歌而言所有的手艺都是多余的,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我努力简化自己繁复的表达而寻找更加自由的状态,我追求一种“元诗歌”的效果。
我认为诗歌应该是用一种最为熟悉的事物带给我们的陌生(当然我说的陌生是指崭新的发现与新奇的愉悦),组诗《这样或那样》就尽量用简单的比喻达到了这样一种近距离的陌生。
2005年创作想法
应该说,尽量简单仍是我创作的一个向度。
我不会努力为制造“文本”而去写《0档案》或《自由方块》那样“观念化”、“行为化”的东西,也不会写靠叙事与结构支撑的长诗,我希望自己更加灵活、新鲜、简单、出奇制胜。
诗歌是用反叛的方式皈依(回到精神家园)。
在新的一年里,我会贴近真实的人的生存状态去写。
简介:刘川,1975年生,祖籍辽宁省阜新县。先后毕业于丹东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和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著有电子诗集《指给我》《面包诗》,纸版诗集《蛋》(即出)。有作品译成英文、日文。现居沈阳。
退役的铁锅
■ 刘德吾
这只不争气的铁锅,它已经漏水
被丢弃在庭院的一角谁还去理它
没过多久它就锈迹斑斑
没过多久它就整片整片腐烂
谁听见它长吁短叹?这只
不争气的铁锅,它烧熟了——
多少坚硬的日子!如今
漏水了,那一刹那的凄凉
传给一位老人,他为子孙烧过多少顿饭
烧着,烧着——从什么时候开始
他的体内也有这只铁锅?敲打它
声音闷闷的,听见的人都说很难受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都来自现实的细微之处、生活的基本状态。以直觉转化的最初的近乎半意识的语言,返朴归真,归于最朴素的真实,尽可能恬静的抒写。寓独特的意味于平淡的言说。
2005年创作想法
“中国新诗到底缺少了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05年我将继续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求证并回答这个问题。我家住浙江南部,那里的自然与人文因素不同于其他地方,我在尝试着,努力去完成新诗的大中国气象与浙江南部地域精神的悄然融合。我在追求一种更加潜在、大气、自由和有质感的写作。
简介:刘德吾,1965年10月出生,浙江苍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苍南县文联主席。1982年开始写诗已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选刊》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诗作一千多首。已出版诗集《遥望的平台》等五部、散文信《鸟声里的通家桥》一部。有三十七首诗入选《年度中国最佳诗歌》《年度中国诗歌》或《年度中国诗歌》《年度中国文学精品丛书·诗歌卷》等选本。曾参加第十届“青春诗会”。
此刻
■ 安 琪
此刻阳光明媚,从屋顶慢慢照下来,一路穿过
17层,16层,15层,一直到5层的树上
分不清枫树、桉树
还是大叶黄杨树
阳光从树身上走了一圈,拉走了一群树叶
细细的脚哗啦啦
细细的孩子们的脚啊跑得
那么快
那么快,此刻阳光明媚
漂亮得像造出好心情的宽阔马路
干净公交车
即使阳光不明媚不漂亮我还是要写一首
相爱之诗
我的相爱之诗从早晨7点钟的太阳
开始——
一大群树叶哗啦啦
落下,孩子们的小脚跑得多欢
啊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2004年,诗歌写作于我就像一次次夜深人静时所进行的自我质询和自我辩驳,它们以向内的姿势落实在文本上,我称之为“诗日记”。
这种日记式的诗歌写作一改以前我的语言狂欢式的写作而表现出小民百姓的朴素和平实。“不设置障碍”是我2004年诗歌写作的立足点。生活的大喜大悲都在2004年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一遍,除了如实记录,平定自己,我已没有力量和心思在诗歌的技艺上作何种方式的雕琢了。也许这样更好。
2005年创作想法
2005年我想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想看看,除了诗歌写作,我还能做些什么?
我希望能得到一些机缘进行小说、剧本和社会调查一类的写作和实践。
我还没有找到一条让诗歌与时代、与社会发生关系的途径,诗歌在小众范围内的近亲繁殖已让一些诗人在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