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骗局 作者:丁一鹤 >

第6部分

骗局 作者:丁一鹤-第6部分

小说: 骗局 作者:丁一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让别人看起来他们更像夫妻,钱华跟徐延慧商议领养一个孩子,徐延慧只好答应。1999年春天,钱华在广州认识了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钱华对孩子父母说很喜欢这个孩子,要带着孩子玩两天。回到北京后,钱华寄出一封信给孩子的父母,说孩子已经入了日本籍,成为日本贵族后裔,并已经高薪聘请了家教来培养孩子。孩子的父母得到这个消息,觉得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就同意下来。
  他们给这个女孩取名“中泽太平”,领养之后,孩子从未进过校门,所有知识都是中泽华一请来的家庭教师传授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女儿“中泽太平”很怕“爸爸”,在她眼里,从不打人的爸爸也是个“魔鬼”。
  徐延慧的母亲高女士得知女儿领养了个孩子,她不明白什么原因,在她的多次追问下,徐延慧才把“中泽华一”性无能的情况对母亲如实相告。高女士为此痛悔不已,劝女儿离开“中泽华一”另嫁他人,但徐延慧已经无法抽身。高女士悔恨交加,因此大病一场,不久之后因为心脏病发作离开了人世。
  钱华的公司运营的所有费用和维持她和徐延慧豪奢生活的支出,几乎全部是她骗来之后拆东墙补西墙维持下来的。靠钱华一个人单枪匹马出来诈骗,资金支出上不免捉襟见肘,钱华也觉得每次诈骗之后“玩失踪”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她想到抛出自己的“妻子”徐延慧作为保护伞,只有两个人一起唱双簧,这出戏才能演下去。
  2001年3月到5月,钱华以徐延慧的名义陆续注册成立了北京中泽宏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泽博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是钱华把徐延慧拉入她设计好的骗局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把徐延慧包装成一个“中国贵族”。这两个空壳公司成立后,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运营,作为公司的法人,不懂经商的徐延慧对此一筹莫展,而钱华对徐延慧说:“我们现在只能借鸡生蛋,先借一些资金把公司运作起来,赚钱以后再补上。但是没有相当的身份借钱很难。我是日本贵族后裔,如果你也有一个中国贵族后代的身份,那样会赢得很多人的信任。民国时期的大总统徐世昌跟你一个姓,如果你对外称自己是徐世昌的孙女,一切就好办了。”
  闻听此言,徐延慧连连拒绝。但钱华劝她说:“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社会地位非常重要,我只是想让别人感到你有很好的社会背景,进入贵族阶层而已,现在的人都认这个。如果公司不能正常运营,我们怎么能够过上层人的生活?”在钱华的劝说下,徐延慧只好同意对外自称徐世昌的孙女。
  此后,两人在外人面前便互相吹捧。果然,这对珠联璧合的不同国籍的贵族后裔“夫妇”,更加赢得了别人的信任。2001年5月,徐延慧称公司急需用钱,向北京某律师事务所主任黄某借款50万元。之后,钱华以公司急需资金为由向某银行副行长徐某借款50万元。
  骗到钱后,钱华以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先后租赁招商局航华科贸中心2楼4层作为办公用房,但只交了定金未交纳租金。她们没有钱为办公楼装修,却放出风去,称自己的办公楼要投入巨资装修,请朋友联系装修公司。而所谓的装修其实是个圈套。
  2001年7月初,钱华经人介绍认识了某装修公司的老板刘先生。为了显示两个人不同凡响的背景,她们每人乘坐一辆奔驰轿车,先后到达一家五星级豪华酒店,约见早已等在那里的刘先生。刘先生一见两人的派头,为了能够承揽到装修生意,在钱华提出要预交50万元工程质量保证金的情况下,刘先生放松了警惕,将50万元支票交给钱华公司的会计。两个月后,钱华对刘先生谎称,中泽博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向台湾某公司订购高速打印机,资金周转困难,向刘先生提出借款,并许以高额利息,骗得刘先生150万元。
  其后,钱华又对刘先生谎称公司正在与惠普公司签订合同,因公司的资金已用于订购高速打印机,急需资金支付合同定金。为了骗取刘先生的信任,钱华和“未婚妻”徐延慧共同与刘先生商谈借款事宜,看刘先生有些犹豫,徐延慧立即说:“我是大总统徐世昌的后代,我在香港渣打银行购买了400万美元的基金,如果到时中泽华一还不了你钱,我就用这笔钱还你。”刘先生信以为真,只好同意借给他们200万元。
  他们虽然搞到了钱,但公司并没有投入运营,也没有任何一个盈利的项目。这两个空壳公司只是维持表面的繁荣,用来骗取更多金钱的幌子而已。两个月后,刘先生虽然已经给钱华装修工程的报价单,但装修工程一直没有开工,刘先生开始向她们追要借款。
  让钱华头疼的是,骗取刘先生的这400万元已经堵了以往的窟窿,两人所骗钱款除部分用于偿还公司欠款所剩无几,现在手里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找到下一个诈骗的对象。资金链条眼看就要断裂了。
  但钱华轻车熟路地像以前诈骗后“玩失踪”一样,先是煞有介事地给刘先生开了两张各为100万元的支票,然后携带部分资金跑到了西安。当刘先生去银行划账时,发现钱华公司的账上根本没钱。两人自知很难还上这笔钱,她们怕债主找上门来讨债。之后徐延慧也学着钱华“玩失踪”,离开豪华公寓偷偷搬走了。后来,徐延慧又投奔钱华到了西安,并继续她们的行骗生涯。
  2002年5月,钱华逃往西安待了一个多月。此间,她甚至骗得了一个音乐系女大学生的“爱情”。这个女大学生当时在一家五星级宾馆弹钢琴,钱华每天都会送一束花。她告诉女孩,不要跟除了自己之外的男人来往,当心吃亏。女孩对她印象很好,因为她从不动手动脚。不出10天,女孩就成了她的秘书,两人共同出入高级场所。回到北京后钱华仍与女大学生以“情人”身份保持联系,直到钱华案发,这名女孩才知道钱华是女儿身。
  钱华不但骗取了女大学生的爱情,还拆散了4个莫逆之交的朋友。钱华以“日本富商”身份出现,自称与很多中央首长很熟。当地一个银行行长把自己的好朋友,两个银行行长、一个企业家介绍给了钱华。
  那名企业家后来成为钱华的担保人,为钱华从一个行长处贷得100万元钱。但他与介绍给钱华认识的3个朋友现在已经互不来往。因为钱华曾经跟每一个人说过同样的话,“他们说过你的坏话,可我只信任你。”钱华有很多本通讯录,记有很多人名,每个人名后面都有长长的后缀,标明相识地点、性格特点、能力、甚至包括裤子尺码。比如那名银行行长后面就注明:相识于某次饭局,有放贷权限,好财好色。
  由于刘先生多方寻找都与钱华和徐延慧联系不上,无奈之下向公安机关报了案。2003年8月22日,公安机关将徐延慧和钱华一举抓获,并于9月23日逮捕。
  被捕后,钱华的心里一直很有底,她一直认定借钱不还只是民事纠纷,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不会把她怎么样。但警方发现她从写繁体字,到娶北京妻子、领养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所有一切都表明,钱华的诈骗计划蓄谋已久。侦查员用了大半年时间,才揭开了钱华男人、日本富商、阿根廷籍、诈骗犯这四层面纱。
  警方开始只是怀疑钱华的日本贵族身份。但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将钱华送进男监前进行例行体检时,竟然发现钱华是女儿身。经过法医鉴定中心鉴定,钱华的染色体为X,性别确认是女性。
  虽然自称有日本、阿根廷两国身份,但实际上,钱华并不会说阿根廷语,审讯时,警方曾请来翻译跟她对话,她一句都接不上来。之后,警方调查了日本的富商家族,并没有姓中泽的。最初的突破口是钱华使用过的一本护照,出入境管理处鉴定后证实,上面的外文字母是汉语拼音连写“中国河北秦皇岛”。而被钱华诈骗的不少受害者并不配合警方调查,他们宁愿自认倒霉,说怕传出去丢人。
  徐延慧是在被关进看守所后才知道钱华不是男人的。当她得知与自己同居6年的“丈夫”竟然是个女人时,惊诧之余不禁悔泪长流。她一直认为钱华是个非常有层次的人,不屑于做寻常夫妻,所以在一起8年的时间中没有亲密接触。
  2004年12月2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钱华和徐延慧在没有归还能力的情况下,虚构事实,利用签订合同骗取钱款,其行为均已构成合同诈骗罪,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予惩处。依法判处钱华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0万;判处徐延慧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万元。
            忽悠绝招,博士骗到联合国
  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一个被开除的北大博士开创了中国人诈骗案例的先河。他不但骗遍中国的大江南北,骗了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而且真的骗到了联合国,从联合国骗取了正式任命的“联合国专家”身份。2007年11月15日,让北京大学蒙羞的“北大博士”喻晓最终把自己骗进了监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喻晓做出的一审宣判,按照《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似乎更好玩:如果给喻晓的服刑时间加个期限的话,那就是无期徒刑。
  忽悠联合国、忽悠政府、忽悠企业、忽悠专家,这位北大博士的忽悠功夫可谓匪夷所思。喻晓的骗术之高在于他自己也分不清到底哪一句话是真话、哪一句话是假话,因为他从来就把假话当真话,用《红楼梦》里的一句经典话语形容他可能是最准确的:假作真时真亦假。
  在网络上输入“喻晓”两个字,很快会跳出数万个辞条,但最经典的还是喻晓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的身份出席各种会议的报道。另外,在中国喻姓名人的杰出代表人物中,喻晓排在“层次比较高、影响比较大的名人”第四名,名列很多省长、省委书记之前。在这份喻姓名人的介绍中,喻晓的介绍是这样的: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北美经济发展研究院院士,曾任国务院经济资源学术研究委员会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改革与发展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
  显然,“中央办公厅局长”是一个令人不可小觑的身份。而在喻晓公开的简历上,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份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喻晓简历”原文是这样的:
  喻晓,男,1958年生人,汉族,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经济学教授、北美经济发展研究院院士。国家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清华大学,攻读高能物理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先后获理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冶金厅办公厅技术处工作。任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技术员、工程师、科长、处长职务。198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处处长、研究员。1993年任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经国家统考公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任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被聘为北美经济发展研究院院士。1996年之后任北京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1999年后任国务院经济资源学术研究委员会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改革与发展理事会理事长。现任中央办公厅局长。近几年曾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研究和讨论,参加中央重大文件起草工作,参加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数十项。获得各种国家奖励几十项。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奖。出版著作26部,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0多篇。特别是主持国家重点研究项目“邯钢经验研究”,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多次给予重要批示,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聘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第六届高级顾问。
  而向社会公开的“喻晓博士主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的3条内容,更是不能不令人佩服,他所研究的方向是:国民经济发展理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产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增长理论;政治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研究、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理论、西部大开发、经济特区发展和农业化问题;国际经济与政治、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经济理论、国际竞争与合作理论。
  看完这些内容,如果事先不知道喻晓是个骗子,一定会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吴敬琏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跟喻晓相比也似乎有些相形见绌。但是,谁能够想到这个身边簇拥着大批货真价实的专家的“中央办公厅局长”是个冒牌的骗子呢。
  实际上,喻晓的简历中,除了“男,1958年生人,汉族”是真的以外,其他内容几乎全部是编造和臆想出来的,倒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是经过联合国正式批准的。但是,这个“合法”身份也是喻晓用冒充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的身份骗来的。
  一般而言,骗子假冒身份都是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地点,几乎没有人敢公开宣扬自己的假身份,因为这样很容易露馅,但这位“喻局长”却不一样,竟然大张旗鼓地公开宣扬自己的假身份,其胆量之大是一般骗子所不具备的。喻晓的真正名字并不叫喻晓,而叫“喻修廷”,1958年9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后来他改名喻晓,是希望自己能够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包括他后来假冒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外出行骗,他都不介意当地媒体公开宣扬他假冒的身份,堂而皇之地以假身份出现在各种媒体和网络上,甚至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