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大小眼看美国 >

第8部分

大小眼看美国-第8部分

小说: 大小眼看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从〃家庭学校〃出来的孩子没有高中毕业文凭,没有学校的推荐书,没有在学校的排名,也没有学校的平均分数,唯一靠的就是全美大学入学考试SAT(相当于高考)的成绩。而SAT的主办机构经过比较发现,〃家庭学校〃的学生SAT成绩平均为1083,比全国平均成绩高出67分。
  据报道,〃家庭学校〃全国中心的调查显示,全美高等学校中有68%已承认家庭学校中家长准备的成绩单。名校斯坦福大学对家庭学校的学生录取率为27%,高出其平均录取率的一倍。

  第34节:老美通宵排队为哪般

  老美通宵排队为哪般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这是美国人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其由来可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那年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最后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多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确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现在感恩节就像咱们的春节一样,是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分开了一年的亲人们从天南海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品尝美味的感恩节火鸡。这一天,商店几乎全都关门,街上也冷冷清清的。
  然而,感恩节的晚上,我看到不少人竟然在商店外面排队过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从感恩节开始到圣诞节和元旦的这些日子是美国商家竞相打折的旺季,也是美国人为圣诞节和新年而大肆购物季节的开端。美国人习惯把感恩节的第二天称为〃黑色星期五〃,因为假日购物活动从此启动,商家希望财务状况扭亏为盈,让账面上红色的赤字转成黑色的盈余。
  为了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各商家纷纷推出〃Early Bird〃商品大甩卖活动。〃黑色星期五〃这天,往常9点才开业的商店纷纷提早到凌晨5点开门,早起的消费者有望买到一年当中最便宜的商品。比如,原价700多美元的惠普笔记本电脑只卖300美元,原价1899美元的56英寸东芝背投彩电仅售1199美元,原价55美元的微波炉只要35美元,原价130美元的数码相机只要80美元,不过都是限量销售,先到先买。另外,一些商店还承诺赠送〃前100名客人10美元购物券〃。
  感恩节晚上,21点多钟,我到几家电器连锁店转了转,终于见识了美国式排队。一家叫Best Buy的商店门口,灯火通明,有百来号人靠墙排成一列有的人盖着毛毯坐在折叠椅上,有的人躺在睡袋里,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有的甚至搭起帐篷躲在里头。他们或闭目养神,或读书看报,或聊天,或打牌,或打手机,或捧着笔记本电脑看DVD,还有的人占好位子后在附近打球。
  排在最前面的一对白人父子告诉我,他们14点左右就来了,想各买一台电脑(每人限买一台)。排在第三位的是个菲律宾青年学生,也是冲着电脑来的。在他们看来,一个晚上露宿街头赚个400多美元,挺合算的。
  爱睡懒觉的我自然不会拿宝贵的睡眠去换钱,但愿意早起赚钱的人还真不少。和我住同一层的中国留学生周四晚上通宵打牌迎接〃黑色星期五〃,有的朋友在家里小睡片刻后一大早就直扑目标商店。一对中国夫妇4点多钟起来分头去不同的商店,但还是没买着大宗的便宜货,只是买了一些打折的糖果、小电器和衣服,其中最得意的是买到了一台7美元的无绳电话(原价32美元)。一位福建籍博士生赶到时正好商店开门,可是前面已经有百把人彻夜排队,仅有的7台超便宜电脑自然轮不到他,他以30美元买了一盒15张装的DVD刻录光盘,不过商家承诺两个月后全额还款;这光盘等于是白送了。他描述说,当时人山人海,光排队结账就等了个把小时。
  我上午10点出发跑了两家商店,买了两样东西30美元的2G数码相机存储卡(原价89美元)和26美元的NB牌运动鞋(原价60美元)。我问一位也在购物的美国老师,是不是低收入的美国人才会来排队抢购,他说也不一定,因为〃有钱人也想省钱〃。

  第35节:美国癌症病人咋就这么潇洒

  美国癌症病人咋就这么潇洒
  〃你对自己的病情了解吗?〃
  〃我知道得了晚期肺癌……〃
  〃你处于癌症3B期,存活时间一般是8到12个月。目前有4种方案可供你选择,一是常规化疗,二是试验性治疗,三是去Hospice(临终关怀机构),四是不做任何治疗。〃
  这是美国医生和癌症病人的一次典型对话。对于医生给出的人生倒计时表,多数病人能坦然接受,有的比较茫然,有的则表现沉默,但很少有人当众流泪。
  我太太潘云苓是福州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附属Ellis Fischel癌症中心当Visiting Physician(访问医生)。初到门诊,看到美国医生对病人毫不保留地交底,她惊讶不已。
  大家知道,为了避免癌症病人绝望,中国医生出于善意往往瞒着病人,只告知其家属病情,有些病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啥毛病。而在美国,病人有权利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连治疗方案都要摆出来由病人自己来定。医生有责任告诉病人还能活多久,好让其安排人生的最后阶段。
  和中国大量濒危癌症病人住在医院并最终在病房离世不同,我太太在美国医院查房时几乎看不到临死的癌症病人。这不仅是因为美国住院费太贵(每天仅床位费就高达2700美元,相当于低收入家庭的月收入),而且在美国人看来,把没有治疗价值的病人留在医院进行无效治疗无疑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晚期癌症病人多数选择去每天收费108美元的Hospice,那里的功能不是治疗,而是〃让病人感觉舒服〃就行。他们通过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症状处理和心理看护等措施来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既不延长病人的生命,也不加速其死亡。在美国人看来,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经过申请,我太太获准到当地一家拥有100多个病人的Hospice去访问。出乎意料,在Hospice的大楼里居然见不到一个病人,原来这些病人都住在自己家里或疗养院(Nursing home),由Hospice派护士、护工、社会工作者、牧师等每周定期上门服务,了解病人近况,舒缓病人情绪,并提供电动轮椅、带扶手的椅式便盆、小氧气瓶等医护设备方便病人使用。病人如有特殊需要,可随时打电话咨询,或预约上门服务。对于65岁以上享受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的美国公民,其医疗费用由联邦政府埋单,Hospice不直接向病人收费。
  我太太多次随Hospice的工作人员上门看望病人,她回来对我大发感慨,〃她们真是把病人当亲人;见面时都相互拥抱亲吻面颊〃。社会工作者Denise到农场和一位80多岁的临终老太太拉家常,询问她有几个子女,是否种过玉米,想吃冰淇淋吗,当她夸奖老太太的头发和她的一样漂亮时,我太太发现病人呆滞的眼睛立马闪出亮光显然Denise唤起了老太太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护士Mary驾车一个多小时到肾癌女病人家中,给她体检,问她感觉疼痛吗,是否需要增加止疼药的用量,并将一周的药按一日三次封装好交给病人,临走时我太太也学着Mary和病人贴脸告别。
  Hospice尽量满足病人及其家属的不同要求,既有护工为病人洗澡、剪指甲等日常生活护理,也有牧师上门祷告免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病人在家死亡时,家属首先通知Hospice,护士随即上门确认并报告殡仪馆。病人去世后,Hospice的社会工作者还负责对死者家属提供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支持,直至抚平其失去亲人的创伤。

  第36节: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何叫价声依旧(1)

  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何叫价声依旧
  有人说,去纽约有两个地方应该看,一个是自由女神,另一个是华尔街。因为前者是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后者则是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我三次到纽约,都去了位于曼哈顿岛南端的华尔街。看上去,华尔街只是一条长500多米的狭窄小道,和它的鼎鼎大名很不匹配。不过,咱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用在这儿可正合适。
  瞧瞧华尔街两侧,云集着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联邦储备银行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正是这些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机构,成就了华尔街的盛名。
  如今,〃华尔街〃不再仅仅是指地理意义上的这条小街,更多的被当作美国资本市场乃至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比如,《华尔街日报》并不在华尔街上,但它被公认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
  我前两次到华尔街,都是由导游领着,在遮盖着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大楼前拍拍照就走人,对华尔街的认识仅止于地理概念而已。最近这次到华尔街,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经济新闻的教授带队,我们才得以有机会进入纽约证交所看个究竟。
  据说在〃9·11〃之前,纽约证交所是可以随便进去看看的。但现在这里戒备森严,在华尔街的入口处就安放着几个古铜色的三角形障碍物,外来汽车无从入内,手持冲锋枪、牵着警犬的警察随处可见。我猜测这多半是为了防止汽车炸弹的袭击,因为2001年被撞毁的世贸中心大楼就在这附近。〃9·11〃事件发生的当天,纽约证券交易所停止交易,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顿时处于休克状态,恐怖分子之所以选择在华尔街周围制造恐怖事件,目的恐怕就在于此。

  第37节: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何叫价声依旧(2)

  如今,进入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参观,手续可繁琐了,不仅需要预约,而且还要核对证件,在网上审查个人背景,然后拍照,过安检门。在保安处通过审核拿到参观证后,我确信前一段引起美国FBI注意的买枪事件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后遗症〃。
  我们由接待人员带着上楼,在过道上往下看交易大厅。只见场内有十多个马蹄形的交易站,每个交易站又有十多个交易柜台,周围站着一大堆穿蓝色制服的人。那天是星期二,上午9点30分,开市的钟声敲响,场内顿时活跃起来,电脑屏幕上的数字开始急剧跳动,那些穿制服的人手持掌上电脑开始在各交易站之间快速移动,然后聚集在交易站前大喊大叫……那熙熙攘攘的场面,简直像个农贸市场。
  1792年5月17日,24个从事股票交易的经纪人在华尔街一棵树下集会,宣告了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诞生。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种面对面的股票交易方式在这个曾经号称世界第一的证券交易所依然延续。据接待人员介绍,场内人员分〃专家〃和〃经纪人〃两批。专家守在交易站不动,只买卖自己分配到的几支股票,他们主持竞标、执行买卖、记录和传送价格信息。那些在场内走动的是经纪人,他们在接到顾客要求买卖某支股票的指令后,便到相应的交易站找专家。股票交易的情景,就像拍卖会,专家将从面前众多经纪人的叫声中选出最好的价码。
  这种我们曾经在电影上见过的炒股镜头,现在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看不到了。〃如今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你们为什么不采用网上交易,而保留这种面对面的交易呢?〃针对我的提问,接待人员回答说:〃一是我们大家习惯这种人气很旺的生意方式,二是面对面处理大宗的股票买卖比网络上安全。〃
  出了纽约证券交易所,我们来到位于时报广场的纳斯达克(NASDAQ)7层楼高的户外电视大屏幕前感受世界经济脉搏的跳动。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电子证券交易市场,它给公众印象最深的就是股票指数不断变动的蓝色弧形玻璃幕墙。贴近玻璃幕墙,隐约可见几个人在摆弄着几台摄像机,带队的老师说这是在做现场直播。由于该市场主要通过网上直接交易,名义上的〃交易大厅〃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大型的摄影棚,欧美主要财经新闻电视台的记者派驻在这里进行即时行情报道。
  今天,无论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股票的平均日交易量,只有36年历史的NASDAQ都已超过老牌的NYSE,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这从侧面说明了电子交易的先进性。可是,为何纽约证交所故步自封,守着古老的面对面交易方式不变呢?

  第38节: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何叫价声依旧(3)

  我的中学同学吴卫东在美国获得哥伦比亚物理学博士之后,在华尔街摸爬滚打了13年,目前已是一家对冲基金定量统计模型交易的基金经理。在纽约的那几天,我住在他家,正好有机会向这位华尔街资深人士请教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卫东告诉我,NYSE之所以不愿意主动改变古老的交易方式,是和它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因为该交易所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出租将近1400个席位给专家和经纪人,一个席位的年租金现在的价格大约为5万美元。由于NYSE是世界股票市场的第一品牌,上市的门槛比NASDAQ更高,企业大都以能够在NYSE上市为荣,目前在NYSE上市的3000多支股票来自美国老牌的大公司和包括中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的著名企业。
  他认为,NYSE的面对面竞价系统存在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基金经理已经习惯于使用经纪人,以尽可能小地惊动市场的方式去执行大单子。经纪人会根据顾客的要求,把一个大单分成一个个小单,寻找最佳时机进行交易。这样的工作用NASDAQ的交易系统也可以完成,只是基金经理还需要雇一个执行交易员坐在NASDAQ的交易系统前,做他的经纪人帮他在NYSE做的事。基金经理也有赖于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