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危机故事100篇-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秩序。
黎明时分,随着枪炮声越来越激烈,广播喇叭里再次传来纳吉的声音,
这是他最后一次宣告:
“我是部长会议主席伊姆雷·纳吉。苏联军队已于今天早晨开始进攻首
都,公然企图推翻匈牙利的合法民主政府。我们的军队在战斗,政府依然存
在。我向匈牙利人民和全世界报告这一情况。”
苏军很快就攻下了议会大厦,当他们一脚踢开纳吉办公室的门,冲进房
间,却发现那里已经空无一人。房间里还响着纳吉的声音,那声音是从一台
录音机里传出来的……
上午9时,战斗还在进行。基里安兵营的匈牙利正规部队正与苏军坦克
部队展开激战。苏军坦克群对兵营进行了猛烈的炮击。直到11月7日清晨,
兵营被攻克了,苏军在那里只找到重伤员和许多尸体。而他们自身的损失也
不小。
在切佩尔大型钢厂,武装的工人用燃烧瓶给苏军坦克造成严重损失,不
少苏联坦克手被烧成一段段焦炭。
在乌洛伊街工人居住区、马克思广场、卡尔文广场及科尔文街等据点,
武装的匈牙利人用反坦克手雷、燃烧瓶和反坦克火箭筒把一辆辆约瑟夫·斯
大林型坦克打得熊熊燃烧。
为了镇压反抗者,苏军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将工人居住区的
一幢幢楼房夷为平地。
大规模的武装对抗持续了两天两夜。直到11月15日,各地零星的抵抗
才完全被镇压下去。
在苏军的这次入侵中,两万多匈牙利人丧生;
15万人被迫逃离了匈牙利,成为背井离乡的难民;还有成千上万参加暴
动的青年学生和工人被押上火车,强迫运送到苏联各地的“劳动营”和西伯
利亚森林充当苦力。
… Page 255…
11月4日凌晨,当议会大厦被攻下之前,纳吉和一些政府成员从秘密通
道逃到了南斯拉夫驻匈牙利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和纳吉一起去那里的还
有15名政府高级首脑和他们的家属。
苏联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在使馆那座白色的大楼前布下严密的监视,坦
克来回巡逻,并制订了相应的行动方案。
在克格勃头目谢洛夫的指示下,他们选派神枪手埋伏在南斯拉夫大使馆
附近,用高倍望远瞄准器对准每一个窗口。
11月5日下午3点左右,苏军枪手发现使馆一个房间的玻璃窗里面出现
一个人,个头肥胖,留着小胡子,戴着一副夹鼻眼镜,外形特征很像纳吉。
谢洛夫将军断定那人正是纳吉,命令枪手瞄准射击,争取一枪击毙!
枪声响了,窗户里那个人应声倒下。这一枪正中脑袋。纳吉必死无疑!
下午5点,谢洛夫等人正要举杯庆祝,有消息传来:被打死的那个人不
是纳吉,而是南斯拉夫的一名外交官,此人长得很像纳吉。
南斯拉夫国家元首铁托就此事向苏联政府表示“遗憾”。赫鲁晓夫恼羞
成怒,狠狠地把谢洛夫训斥了一顿。
苏联放弃了击毙纳吉的计划,转而采取通过外交途径诱捕纳吉及其同
伙。
南斯拉夫大使馆在得到匈牙利新政府保证纳吉等人的生命安全的前提
下,最终同意交出纳吉,让他回到自己的住宅里,加以监护。而且移交工作
必须在南斯拉夫外交官的监督下进行。苏联政府表示完全同意。
可是,当纳吉等人乘坐的大客车刚驶离大使馆不远,突然从路边冲出几
辆苏联坦克,将客车包围起来。苏联保安部门的军官不顾南斯拉夫外交官的
抗议,强行冲入车内,将纳吉等人绑架而去。
到了苏军总司令部,迎上来的是克格勃总头目谢洛夫,他骄傲地做了个
手势,说:“请下车吧,您到家了,伊姆雷·纳吉同志!”
纳吉和他的朋友们端坐着,拒绝下车。
谢洛夫将军微笑着一挥手,一群苏联保安人员上前将他们一个个强拉出
车外,妇女和儿童都吓得尖叫起来。
随后,纳吉等人被送往邻国罗马尼亚去“疗养”。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
在发表的公告中称:“伊姆雷·纳吉一行在相互理解的气氛中受到了罗马尼
亚政府的热情款待。”
事实是,罗马尼亚人在接待方面是合乎礼仪的,但纳吉等人的行动自由
却受到严格的限制。苏联政府一开始是采取软的方法,同他谈判,要他作“自
我批评”,并且揭露这场“反革命事件”的同谋。作为他重返匈牙利的条件,
还必须公开宣布这次事件是“反革命暴乱”。然而,纳吉拒绝了这些要求。
之后,情况就开始恶化。1957年l月初,苏联召集各东欧“兄弟党”在
布达佩斯开了一次会,专门讨论纳吉问题。
两天后,匈牙利共产党在一份公报中为纳吉问题定了性。公报中说:“伊
姆雷·纳吉及其政府的背叛,为匈牙利的法西斯反革命开辟了道路。”他们
是“社会主义的叛徒”、“西方帝国主义的走卒”。
与此同时,新政府宣布在暴动期间成立的一切组织均为非法组织,勒令
限期取缔。
1月19日夜间,一场酝酿已久的大逮捕席卷匈牙利,仅布达佩斯就有2000
多人被捕。当天夜里,大部分人被集体枪决。
… Page 256…
1957年12月,纳吉等人被秘密押回匈牙利国家监狱,准备由匈牙利法
庭审判。
在此之前,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铁托指责赫鲁晓夫摆
出一副“太上皇”的架子,要各兄弟党跟着苏共的指挥棒转,并拒绝在承认
克里姆林宫对其他兄弟党享有指挥权的公报上签字。这使得赫鲁晓夫气急败
坏。下决心尽快了结纳吉一案,杀一儆百。
1958年2月6日,布达佩斯“人民法庭”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首次对
参与暴动的前匈牙利政府官员和军队成员进行了预审。纳吉等人态度坚决地
否认自己犯罪。
4个多月后,1958年6月9日,秘密法庭再次开庭,审判了其他一些被
告,其中包括在暴动中参加与苏军坦克部队作战的匈牙利陆军第33坦克团的
官兵。上校团长麦切里和几十名坦克手以“谋杀”罪被判了死刑。几个小时
后,执行了绞刑。这些士兵年龄大多数不过20来岁,好几个在临上绞架时都
吓得昏死过去。
最后,轮到纳吉了。
1958年6月15日,秘密法庭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开庭。他们特意在屋
顶上悬挂强烈的白色聚光灯,使囚犯们睁不开眼睛。在隔壁的一个厅里,苏
联特使鲍利斯·舒米林、谢洛夫、安德罗波夫和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工农革
命政府的成员,都在暗处观看审判。
伊姆雷·纳吉站在第一被告席上。
纳吉的辩护律师首先指出纳吉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接着,又指出,武
装暴动的责任应由腐败的拉科西——格罗领导集团承担。纳吉当时曾以书面
形式警告过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可能发生的严重危险;而后来,他又是在苏联
人的压力下出任总理的。他在匈牙利实行新方针和改革措施顺应了历史的发
展和人民的要求……
律师的辩护引起法庭庭长的极大恐惧,他站起身来大声警告:“如果你
继续污蔑伟大的苏联和我党领导人,你自己不久也将坐在被告席上!”
律师向庭长鞠了一躬,接着又列举了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陶里亚蒂、奥
地利共产党政治局委员菲舍尔等人对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看法。
庭长再次打断了他的辩护,指责他引述的不过是修正主义者的观点。然
后,他宣布休庭。
半个小时后,重新开庭。
庭长宣布,被告可以作最后的一次发言。
伊姆雷·纳吉站起来,手扶着围栏,态度镇静地说:“我曾两次在我国
努力维护社会主义这个词的荣誉,那是在1953年和1956年。第一次,拉科
西出来反对我;第二次,反对我的则是整个苏联的武装力量。在这个由热情
和仇恨构成的诉讼中,我必须为了我的思想而牺牲我的生命。我愿意奉献它,
因为照你们的观点它已失去了价值。我相信,历史终将宣判杀害我的刽子手,
只有一点是违背我的意愿的:将来由杀害我的人来替我平反昭雪。”
法庭鸦雀无声。
隔壁房间里的苏联人和卡达尔等匈牙利新政府的成员们也一声不响。他
们是这场审判的真正法官。
接下去,法官转向另一被告——纳吉政府的国防部长,非共产党员的陆
军上将帕尔·马勒特尔。他问道:“你的职业?”
… Page 257…
马勒特尔回答:“匈牙利共和国国防部长。”
法官纠正:“是前国防部长。”
马勒特尔反驳道:“不!匈牙利部长会议主席伊姆雷·纳吉觉得自己仍
然是总理,这可以马上加以证实。”
马勒特尔说完与纳吉相视而笑。
法官转向第一被告:“被告伊姆雷·纳吉,你想提出赦免申诉吗?”
“不!”纳吉用一个字回答。
法官又问第二被告:“帕尔·马勒特尔,你想提出赦免申诉吗?”
回答也是一个“不”字。
法庭庭长缓缓地站起来,用平板板的语调宣布最后的判决:“人民法庭,
以匈牙利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名义宣判:伊姆雷·纳吉死刑,立即执
行……”
纳吉面无表情。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
同时被宣判死刑的还有马勒特尔、记者米克洛什·基迈什;原国民警备
队司令、布达佩斯警察局局长山多尔·科帕奇被判无期徒刑;其余一些被告
分别被判处12年以下5年以上有期徒刑。
宣判结束,隔壁房间里的苏联人和卡达尔等人握手庆贺。
1958年6月16日,星期一。中央监狱的小拘留所院内竖起了三座黑森
森的绞架,周围布满了荷枪实弹的保安军官,牵着狼狗的警官在四周巡逻。
苏联特使舒米林和谢洛夫,还有匈牙利新政府的领导人则集中在刑场附
近一个隐蔽的地方“监刑”。
6点30分,三名死刑犯被带到绞架下面。
第一个被押上绞架的是米克洛什·基迈什。这位年轻的记者在1956年的
事变中过分活跃,被认为“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他微笑着同纳吉、马
勒特尔吻别之后,迎着死神走上绞架。
接着,是国防部长帕尔·马勒特尔。他走上生命终点的台阶时,脸色苍
白,眼珠里布满了血丝,声嘶力竭地呼喊一声:“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
利万岁!”
最后,轮到纳吉,他像平时走上演讲台一样走上绞架。当绞索套在他粗
壮的脖子上时,他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喊一声:
“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
这个有40年党龄,曾在苏联度过15年光阴,在匈牙利党和政府中身居
要职达20多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知名人物,在一阵痛苦的抽搐之后,结束
了他的生命。
当天的匈牙利报纸都刊登了由司法部公布的一条简短的消息:
“匈牙利十月反革命事件的主谋伊姆雷·纳吉、帕尔·马勒特尔、米克
洛什·基迈什和约什卡·希拉基等4名主犯,因阴谋推翻匈牙利合法制度、
叛国投敌、军事哗变等罪行,被匈牙利人民法庭判处死刑。死刑已于今天早
晨6时执行。”
实际上,约什卡·希拉基早在三个月之前就已被秘密处死了。
苏联的《真理报》迅速转载了这个消息,并且评论这一判决是“严厉和
公正的”。
(华炳)
… Page 258…
廖仲俏遇害始未
1924年1月,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在广州召开。大会重新解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内涵,把
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
会上,还通过了接受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
议,以这种方式建立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但由于对三大政策的态度不
同,国民党内部逐渐分化成左、中、右三派。左派以廖仲恺为领袖。廖仲恺
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长,后来又兼任农民部长,他的夫人何香凝担任
妇女部长。右派的首领是胡汉民,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中,
右派要占到半数以上。汪精卫以左派的面目出现,实际上是中间派,他在高
层领导中势力薄弱,便高唱“革命者向左转”的口号。并与蒋介石合作。这
时蒋介石还不是中央委员,但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戴季陶、吴稚晖等都积极
支持他,他也竭力取得共产党的支持,在军队,特别是黄埔军校中,有很大
实力。
最初,因为有孙中山的领导,左派声势很大,右派则受到束缚,廖仲恺
成了仅次于孙中山的实权人物,因此更遭到右派的仇恨。
1924年10月,孙中山去北京商讨国家大事,因患肝癌,于1925年3月
12日在北京逝世。此后,国民党内各种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号称“反共急
先锋”的冯自由等人,迫不及待地抛出了“反共产、反苏俄;开除共产派;
反对罢工;各派老国民党大团结”的纲领,企图破坏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联合
战线。胡汉民也开始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