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2006年第05期-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解我的才华,我得跟领导逗逗闷子,这就有了显摆的最初动因。其实领导怎么不了解你,你以为领导真是草包吗?你不就那两下子吗?你凭什么事事显得比领导还精?你就逗吧,你哪天把领导逗急了,非出事儿不可。
真就出事儿了。杨修高低还是被曹操杀了。这件事在大多数的人看来,都怪罪于曹操,认为曹操气量狭窄,不容人。更有甚者,说曹操是忌妒杨修,这话就更说远了。人家曹先生有必要忌妒你杨修吗?论文才,曹老板比你还大,人家是正经八百的大诗人;论官职,人家是你领导,是威风凛凛的国家领导人;论收入,人家肯定一个月的薪水顶你三个月的(还不算奖金和灰色收入呢)。这件事要认真分析分析,责任真不在曹操那里,完全是杨修先生咎由自取。
事情的引起是关于口令“鸡肋”。话说在军营之中,曹操随口定了一道口令“鸡肋”,杨修就认定曹操是想退兵。他便在营中叫手下人收拾行装,你收拾就悄悄地收拾吧,他还到处散布:诸位,你们听我的吧,赶紧着收拾行李,我已经把曹丞相那点心思猜透了,曹先生是想退兵了。我为什么这么猜?你想啊,鸡肋是什么东西?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首先生犯愁了,他现在是犹豫不决,是退兵还是不退兵。他这一犹豫,肯定是退兵了。你们赶快着收拾行李吧。你们不相信?好,咱们打赌,我要是猜错了,我输你一百块钱。
杨修这么干,就;是耍小聪明,就是想表现自己比别人高明。这种聪明人我们在历史书中常常见到。就是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周围,这样的聪明人也常常出现,他们未必比得上杨修聪明,可是杨修的毛病,他们身上一点也不少,分析上层的动向,猜测领导的心态,这样的人其实是自作聪明。如果有人问,你杨修怎么知道曹丞相要退兵呢?是曹丞相亲口告诉你的?没有,你猜的。也许曹操是想别的事情,顺口讲出这么一个词儿呢?你想过没有,如果曹操当时正想方便一下,顺口说一个“厕所”呢?你能猜测曹领导可能会干什么吗?你能猜测曹老板想用餐了?好,就算曹操真想退兵,在正式命令没有下达之前,你能这样瞎嚷嚷吗?这个杨修,也的确是喜欢抢答,你还真盼着曹操亲口说:杨修,你说鸡肋就是想退兵?你还改不改了?不改了?好,恭喜你,答对了。可这是军营,你杨修还真把这儿当成《开心辞典》了?还真把曹丞相当成王小丫了?定军山一战,曹操败得一塌糊涂,本来就一肚子没有好气。杨修还这样一个劲扰乱军心,能不杀你吗?
杨修死得的确不值,可是杨修死得一点也不冤。
写到这里,谈歌不禁对这种人更加小看起来,这种人极不可爱。他们总是习惯猜测着领导的意图行事,习惯摸着领导的脉搏说话,习惯看着领导的眼色走路。老百姓常常贬损这种人,你是领导肚子里蛔虫啊?怎么领导想什么你都知道啊?他还挺高兴,我当然知道了,我会猜啊。这种人真正十分讨厌。你还不能算他是小人,他可是比小人还讨厌的小器之人,杨修就是这种小器人。总显着比别人聪明,比领导还聪明(你比领导聪明,怎么你没当上领导啊)。可悲的是,这种小器之人,千百年来,屡屡不绝。讲一个现代的例子,我过去工作过的一个单位,就有这么一位,聪明人。大学毕业就在厂办公室上班,这位还真是个才子。各种公文都拿起来就写,写得漂亮,办公室的其他工作也都拿得起来放得下,很让人服气。可这位先生就是有一个毛病,领导一表扬,他就乐不可支,总在领导眼前晃悠,总跟厂领导眉来眼去接话茬儿,他还总是私下猜测厂领导的意图。打个比方说,每到厂里的干部调整的时候,他的周围就有许多人去问,这回提拔谁啊?他还真发表看法,我看啊,谁谁能上去,谁谁不行。还别说,他有时猜得还八九不离十。于是,迷信他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领导火了,什么啊,你是领导,我们是领导?这种人根本不能在机关里待着,太多事儿。拿下去。得,这位先生到职工浴池卖澡票去了。后来有人给厂领导们提意见,说这位挺有能力的,也熟悉办公室工作,干吗非得拿下去啊?这不是对有才干的干部不好好使用吗?一位厂领导恨恨地讲,这种人吃亏就吃在大聪明上了。他的聪明就是给工作添乱。留下他,机关就得让他给搞乱了。
是啊,这位先生也真是太聪明了,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把自己聪明到沟里去了。读者你试着想想看,你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聪明人。
杨修也一步一步被自己的聪明误着。“鸡肋事件”之前,他已经在曹操面前卖弄多少回了,关于“一盒酥”啊,关于“阔”字的另解啊,种种,这不是变相跟领导吊膀子飞媚眼儿吗?这杨修说不定还以为曹先生多么喜欢他这套呢。读书读到这里时,总感觉杨修这种人没劲没出息。《三国演义》里还有一个类似的人物,孔融,就是三岁让梨那位。小时候懂事儿,大了可就差事儿。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一句针对聪明人没有善终的经验之谈。孔融跟杨修关系好,都属于才子一类的人物,最后也让曹操宰了。
有一出新编的京戏《曹操与杨修》,把杨修写得大气得很。我感觉编剧有些草率,至少是对杨修这个人不够了解。杨修这种小聪明的人,绝不会成大器的。古人有一句名言:君子善断,小人善猜。总是整天猜测领导的意图,就是小人,就是小聪明。什么是小聪明?就是小心眼儿,小把戏,小儿科,小玩闹。
杨修的下场,为小聪明者戒。可是戒得了吗?改也难。
写到这里,扯两句正史,其实杨修是死在了曹植身上,跟“鸡肋”一说无关。曹操本来就不想让曹植接班。可是杨修几个人(包括孔融)拉帮结伙,上蹿下跳,就是想把曹植弄成曹操的首选接班人。这不惹曹操生气吗?这可是我们老曹家的事儿啊,我不想让曹檀当大老板,你们外人瞎鼓捣什么啊?留着你们几个,不仅这天下安生不了,我老曹家也安生不了啊。杀!
这不该杀吗?
该杀的张松
张松是一个叛徒的典型。
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叛徒。不是那种挨打不过,受不了皮肉之苦,骨头一软,投降了敌人。他是主动出卖国家利益,暗中给敌人当奸细的那种叛徒,更可恶。
按照《三国演义》上讲的,张松是个才子。什么是才子?就是聪明的知识分子。《三国演义》上描写他有过目不忘之才,也就是说他记忆力好,就好像他天天吃“生命一号”,跟吃炒黄豆似的。仗着这点本事,他把曹操身边的那个才子杨修唬得一愣一愣的,还让曹操把自己一本刚刚完成的兵书《孟德新书》给烧了(他读了一遍记住了,读完了就给人家背,好像真是别人写的书,他早就看过了似的)。读《三国演义》读到张松这个人物时,主要是这个细节引人注目。
张松这件事做得有点太阴损了。这人首先是心理阴暗。哦,就嫌人家慢待自己,就出此下三烂的招数。实在不妥当,为人不厚道。写本书多不容易啊,点灯熬油的,曹操还不是专业作家,肯定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辛辛苦苦写成的一本书。你就骗人家给烧了?连底稿都不留。这至少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遗憾。谈歌读到此处,倒是十分敬佩曹操,有气派,如果自己写的书真是与古人有雷同,干脆烧了,何必重复出版呢。不像当今有些小家子气的人,天,写本书得多少心血啊,管他与古人雷同不雷同呢,出版社不出,咱自己花钱先出了它。卖不卖的,送人也扬名啊,总归是自己的心血啊。可是曹操没有这样做,显得大气。
扯远了,再说张松。这人真不是个好鸟儿。应该说,他是卖主求荣的典型,吃里扒外的范例,是知识分子的败类。刘璋让他出使曹操,他却私下另藏着一个心眼儿,画了一张西川的地图偷偷地带上了。怎么回事?他是看着刘璋不行了,才想着另攀高枝,准备投靠曹操的。果然是这样吗?是。这是他临行前跟密友讲的。他说,我看啊,这刘璋快不行了,咱们得想后路啊。曹操那个企业倒是效益一直不错,我想投奔他去吧。可咱也不能空着手儿去吧。这份地图,等于见面礼吧。树倒猢狲散。可是大树没倒呢,张松这个聪明的猴子已经准备先跑了。这真是一只聪明绝顶的猴子啊,心眼儿活。
其实,刘璋虽然无能,可是他手底下有许多血性充足的文臣武将。文如王累,悬城死谏;武如张任,宁死不屈。怎么就出了张松这样一个卖主求荣的败类呢?谈歌感慨,张松在刘璋手下工作了多年,也是一个高级干部,什么职务?大概是副秘书长一级的干部吧?他在刘璋的企业里,至少也得到过不小的利益吧。怎么说叛变就叛变呢?莫非是他的个人利益没有满足(比如职称啊,住房啊,工资啊,或者没让他出国考察啊,种种)?他才想着另投靠他人。如果这样想,就是给张松这类人找借口。这种人其实是人品上出了问题,他才不管曹操是不是汉贼呢(古今中外这种知识分子不乏其人,有奶便是娘。在他们那里,什么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都是扯淡),他只是想让曹操重视他。只要皇军不亏待我就行了。他到曹操这里出公差,暗揣着一个心思,就是来出卖主子的。想把地图献给曹操。在曹操这里弄个一官半职。他在曹操面前一通卖弄,可是曹操瞧不起他(写到这里,挺服气曹操的,他比刘备有眼光)。张松碰了一鼻子灰,大大地伤了自尊心,赌气回来了,半道上路过刘备的地面。刘备隆重接待了他。
说实话,刘备隆重接待张松,事先绝对想不到张松兜里揣着西川的军事地图呢。他大概只是想拉拢一下张松,借机拉近与刘璋的关系。好让张松在刘璋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为今后自己图谋西川先进行感情投资。也就是这么点心思。其实张松势利眼着呢!他一开始觉得刘备大弱,就没打刘备这张牌。要不然,怎么先想着把地图给曹操呢。虽然他开始没把刘备当盘菜,可是地图都揣出来了,总不能再揣回去啊。那岂不是白折腾了?这张图给不给刘备?先看看刘备怎么样吧!张松这就瞄上刘备了。
刘备多会来事儿啊。好,又是高接远送,又是 酒肉招待。临别,再给张先生弄点土特产,保不齐还偷偷塞了红包呢,自是大大地满足了张松的自尊心。张别驾这才把地图献了出来。卖给谁不是卖啊。总不能白白偷着揣来再揣回去吧。曹操那里不行,就退而求其次吧。你刘备也将就了。刘备真是喜出望外。好家伙,困了人家给了个枕头,饿了天上掉了张馅饼。这张松怎么能把这高级机密的军事地图带出来了呢。行了,张先生,真是谢谢您了。您给了我这么大的好处,我一定记住您的恩情。您放心,如果我将来到了成都,当家做主了,我一定好好提拔您的。
张松献给刘备的这张军事地图,给后来刘备进取西川打下了胜利的基础。可惜了刘璋手下那些宁死不屈的文人武将们,如张任者,王累者。可是历史就是这样,小人的卑劣,往往比英雄的高尚更起作用。
读到张松时,谈歌感慨颇多,刘璋也算是一个正人君子,就算是窝囊了点,也不致手底下出这样的人物啊。以刘璋的目光,就算短浅,也应该对手下的干部们有一个考察。如何就让张松这样有才缺德的知识分子混入了干部队伍呢?而且还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机密,把顶顶要紧的军事地图弄出去了。张松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至少也是读过圣贤书的,至少也应该懂得吃人家的饭,操人家的心。这算什么啊?那些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退一步讲,如果是刘备主动找到你家里去了,行贿,拿出一箱子美元或者英镑,晃得你张松眼疼,你一时犯了财迷,把持不住,或者你张松碍于组织纪律,不好出面,正赶上你老婆原则性不强,党性不强,一时挨不住,收了刘备的银子,就把地图给卖了,这也算是一说。可是这算怎么回事啊?是你主动偷出去卖给皇军的啊。这就是叛国,就是汉奸。这样的人不论多么有才,才高八斗也罢,以至九斗十斗也罢,也都应该杀掉。后人不能以张松这类是人才,就把这叛国的事儿抹去不提了。这是政治上糊涂。
我给大学里讲过中文课,有一次讲到历史上一些变节的文人时,一些学生的态度都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大都对这些文人汉奸景仰不已,格外崇拜一些汉奸文人的才华,都快成了这些汉奸文人的“粉丝”了。还有学生质问我:人家就是才子,干吗因为一点政治问题就不依不饶呢?问得理直气壮。还有的讲:人都有两面性,不能不看到一些才子的另一面。写到这里,谈歌的确十分悲哀,我不理解,现在的大学里如何连基本的政治都不讲了。我看这些大学生还有没有一点基本的是非观念了?我给这些学生打过一个比方:比如你家的姐姐或者妈妈,长得十分漂亮,如果让某一个流氓看上了,强暴了,你还能分析这个流氓还是有爱美之心的吗?再打一个比方,一群外国强盗,来到了中国,让一些识文断字的中国人带路,来到了你们家,抢了你们家的牛和羊,烧了你们家的房子。你对这个带路的中国人能不愤恨吗?事情不打到谁头上,谁不知道难受。抗日战争,我们中国人死了三千多万老百姓,三百多万中国士兵战死。想想这些,我们还能替那些汉奸文人去讲话吗?
就是当今时下,我们的社会情操教育仍然是一个问题。大学只教青年人的学问,而道德情操需要青年人自身的培养。青年人不能只讲学问不讲情操,张松的问题,是要引起知识分子的自省发问。写到这里,想到一些知识分子的败类,为了自己出国,竟然把国家的一些科学成果都偷偷带到了国外,向国外的企业献媚。这就是背叛民族利益。往小里说,一些企业里,一些知识分子拿着企业的高工资,却把商业机密出卖给了另外的企业。这算什么?难道我们可以说都是在中国,这就不算什么了?这至少是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