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梁有志传奇-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长材料!12月31日,赶着在1982年到来之前宣布了任命。人们一怔,怔后一致拥
护。省委有关部门指示应该总结这个经验,放宽思路,打破保守思想,大胆大量地提拔“四
化”干部。
梁有志一开初吓了一跳,牙齿打战,彻夜未眠。这究竟是怎么了?做工作,这当然是他
作为共产党员乃至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他不是怕工作,也不是不想工作,问题也不在
于“材料”,论他这块材料,如果发挥得好,当个院长也算不了什么。他并不迷信所谓“当
领导的料”有多神秘。他只是觉得突然,全无思想准备。年轻时他那样热情、真诚、努力苦
干地要求进步,却硬是左碰一个钉子右碰一个壁。后来是有些消沉了,他惭愧,一想起那整
天练气功和打麻将的日子他就无地自容,觉得自己真是有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了,却让
他当一个堂堂的院长去了。他实在是不配啊!再说,他想过他要当一名真正布尔什维克化的
共产党员,他要当一名季米特洛夫式的党的活动家,他要当一名刘少奇式的工会活动家,他
要当一名马列主义理论家,他要当一名作家、诗人、画家、外语专家、小提琴手……都没有
当成,却在年逾知天命之年的一夜之间成了中医学院院长!
梁有志上任一个月之后,省里来了文件:中医学院为本省重点高等学校,由省政府领
导,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系,升格为地、师级单位。从理论上说,梁院长差不多与市领导人
一个格儿了!
有革命初衷和党员的组织性管着,梁有志老老实实做起了院长。他上班不坐汽车而骑自
行车。他在首次全院师生员工大会上声称自己的被任命纯属偶然也许甚至是误会。他声称自
己其实不懂医,最多算“赤脚医生”,但是乐于向各位专家学习。他说他确是本院公仆,愿
为全院师生员工跑腿办事。
他辛辛苦苦。为两个老教授的平反和一个“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的老中医的家属从
集体所有制单位转入全民所有制单位的事跑市委跑省城。他亲自抓了改善学生宿舍的公共厕
所卫生与为厕所加装暖气散热片的事。学院“升格”以后,他为学院跑来两辆大轿车一辆工
具车一辆面包车。他亲自指示设立了班车,上下班时接送不在本校住的教工。他到处讲话写
文章批驳轻视中医迷信西医的思想,号召中西医互相学习,整理和发展祖国宝贵的医学遗
产,创立现代化的、完整的有特色的中国医学科学。工作中他自己惊异地发现,原来他小时
候具备的那种智力优势——机敏、条理、善领悟、好学、讲效率等等并没有从他身上消失,
他身上原来蕴藏了那么多潜能!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焕发了人们身上沉睡多年的热情与
聪明才智!想起来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梁院长上任一年,学院内外交口称誉。这样的德,这样的才,这样的谦虚谨慎朴素……
您上哪儿找去!学院给他分新房子,他谢绝了。他的事迹刊在省党刊上。
殊誉带来殊荣,1982年,梁有志当选为市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市中华医学会常
务理事,并就任省《救死扶伤》杂志编委。1983年梁有志当选为市政协副主席,省政协
常委,市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省《救死扶伤》杂志顾问,全国中医研究会理事。1984年
又上了一层:市政协主席,市中华医学会会长,全国中医研究会常务理事……头衔多得数不
清。
最使梁有志不安的还不在于纷至沓来的头衔而在于当了院长以后他立即成了遐迩闻名的
名医、专家。不仅医学杂志派记者前来访问,医学学会请他讲话,外国医学代表团也来拜
会,而且市委书记、省政府领导人亲自派车派人请他到家里看病。梁有志诚惶诚恐,拽上本
院真正的专家同去“保驾”,见人就声明自己医学业务上所知极有限,离真正的专业造诣不
啻十万八千里。他尤其斩钉截铁地宣布,他决不给任何人开处方,他完全没有那个能力,由
他开处方后果将不堪设想。他的谦虚与慎重更加使人敬重。有道是“名医不言医、名将不言
兵”嘛。
看病的领导同志克制地说:“好好,我们没有麻烦您亲自写处方的意思,您讲一点意见
讲一点精神就行了,医生多得很嘛,这不是,和您一齐来的医生也在嘛,您讲一点原则,他
们会具体化为药方的哟!”
梁有志被逼无奈,结结巴巴地说上一些最粗浅最基本的常识性意见,诸如“既要服药,
也要调养”啦,“照顾好病人的饮食起居”啦,“病人的心情很重要”啦。“要有信心也要
有耐心”啦,“中西医可以结合治疗”啦等等什么的。病人点头称是,同去的老专家也点头
称是。人们的鼓励和虔诚为他壮了胆,于是他又进一步讲了点阴阳寒热虚实补泻的道道,更
受到了叹服赞赏。他发现,关键在于不要往深里新里讲,讲得越浅,就越是真理。
1982年,他上任半年以后,腼腆地接受了小汽车接送的待遇。司机是一个高中毕业
生,温文尔雅,聪明能干,高个大眼,仪表堂堂,完全是知识化了的工人。他觉得是一种新
人形象。司机的积极性与办事能力很高,实际上兼任了他的秘书,他也乐于请司机帮他办许
多事。一九八四年初,司机小刘递给他一沓稿纸,一看,上写“梁有志医生论医学”。原来
是他平常与人谈论医道的片言只语、粗浅之论都被小刘听去记下,竟整理出洋洋大观的一篇
文章。说是《救死扶伤》杂志下一期头条准备发表此文。梁有志大惊,但不能驳小刘的面
子,不能无视小刘的良苦用心的辛勤劳作。中医学院的司机也钻研医务,这只能说是好事,
是新时期人们上进心强、爱学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的好例子。他只好拿
回去认真校改,又请专家们帮助修改。《论医学》发表出来了,梁有志被邻省的医科大学聘
为名誉教授。
文章发表以后,梁有志自己读了五遍,自己也有些纳闷。怎么排成铅字以后确实显得有
些“水平”了呢?这大概也是“潜力”吧?感谢小刘,否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原来的学
问、道理还真是一套一套的呢。是粗浅一点,但正因为浅才更具有普遍性,常识性、更少争
议性,其道理更显得颠扑不破。就拿“对症下药”四字来说,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做到了
吗?
难道因为“对症下药”四字太浅显,便可以不讲“对症下药”的真理吗?真理是不怕重
复的。而反复地论证“对症下药”的道理,不就可以奠定他在医学理论上的地位了吗?难道
我们因为“对症下药”是老生常谈,便可以故意反其道而行之,鼓吹一种“逆症下药”、
“下药不问症”的创新理论吗?
看来,院长是人做的,专家也是人做的。现在的形势才是激励着召唤着人们的进步呢。
一九八二年,有那么一段时间,他感到不安的已经不是自己当不了领导,当不了专家了,而
是为什么他没有早几年乃至几十年当领导当专家呢?再说,是不是还有许多和他差不多的有
潜力的人还没有被发现被挖掘呢?确实,千里马到处沉睡,伯乐太难找了。
梁有志这几年参加各种活动照了不少照片。妙的是现在的照片比十年、十五年前照的要
显得年轻得多,精神得多。呜呼,境遇就这么见效,敢不察乎?
开始出现了对他不那么友好的议论。“这家伙青云直上了!”“这老家伙放长线钓大
鱼,真有几手!”“听说他被提名当院长是因为他会打麻将牌,他陪领导打过牌!”“上去
了,也不给咱们老朋友谋点福利!我看是他妈的‘异化’了!”“谁知道他怎么上去的?反
正像咱们这样的实在人上不去!”……他“上去了”,这就是他的最大的短处,再怎么努力
怎么“弥补”也不行。
有一位当年打麻将的好友找了梁有志一趟:“你当不当院长都是我的好友。现在对你的
反映不少。人家说当官就好比挤公共汽车。上车以前光想着往上挤,一蹬到踏板上马上就
喊,别挤了别挤了,等下一辆吧!所以,那叫‘变心板’。你现在还承认当年的老哥们儿
吗?你的心没变吧?”
没变没变,他笑着声明。变了变了,有个声音在说。他的笑容有一点勉强。他急着换衣
服,半小时以后要接待外宾。他自感越来越缺少与老友一起闲谈清谈空谈放谈清一色一条龙
二五八将自摸双的从容的人情味儿。
而小刘成了他的真正心腹。不但管开车而且给他取牛奶、带菜、领工资、换煤气罐,更
不要说送他和他的家属看电影、听戏、上医院了。小刘声音洪亮,精神奕奕,有一种一往无
前,所向无敌的锐气豪情。他很好学,读了许多政治理论、文学、医学方面的书,还自学日
语,与日本一个县的一名医师通信,搞来了一些关于日本人研究中医情况的资料。小刘查着
字典,问着别人,终于译出了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小刘请求梁院长帮忙。梁有志找了自己在
省政协会议上结识的出版社总编辑。在出版社总编辑与医学院院长的关心下,这本小册子出
版了。
新的历史时期,挖掘了、发挥了多少人的潜在智能!梁有志很感慨也很鼓舞。即使未必
是“千里马”吧,总算又一条“百里驹”驰骋开了。
所以梁有志常常与哥哥辩论。退出实职以后,大概也是由于“思想解放”的结果吧,不
知怎么的,梁有德的牢骚越来越多了。过去,梁有德即使说闲话也像是在结结巴巴地背诵稿
子一张嘴就是:“现在的形形形势还是大大大好好好的……”他的眼睛一挤一挤,说得挺费
劲,更显得认真和诚笃,绝对没有油嘴滑舌或者官样文章的虚伪,也没有套话的一般化、千
篇一律味儿。同样的假、大、空的文章,梁有德一念就显得真实真诚恳切。在家闲呆了一阵
子,眼看着自己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了。而过去与自己资历差不多的,不如自己的,地位更
是远远在自己之下的一个又一个都青云直上;或官职或业务上一个又一个人五人六起来。没
有当上官的也出了书、出了国、提高了收入、置办了进口家用电器,服装也焕然一新,出门
坐飞机和软席,回家住新房子。他看不惯。就拿弟弟梁有志说吧,就是太聪明太活泛了点
儿。固然原来搞得那么潦倒是有点不合适,现在抽疯似地提了又提,左一个头衔右一个头
衔,显然也太过分了。到头来,我们这些忠实为党工作的人反倒不行时了?怎么到头来总是
老实人吃亏呢?这合理吗?早知道如此,我当年不做党的工作,我学修理自行车也早成了能
工巧匠了。谁曾想半生辛辛苦苦,驯服工具,到现在却落了个一事无成……
梁有德渐渐地不平起来。他抨击时下的干部政策:“换年轻的我是赞成,但总得换真正
政治上业务上经得住考验的呀!现在凭领导者的挑选换的这一批人不能服众呀!”他抨击社
会风气:“什么都要钱,越给钱越填不满,”他抨击物价与工资状况:“涨的那点工资还不
够物价的飞涨呢!”他抨击教育制度:“工农子弟您就甭想上大学了。”他抨击统战政策:
“反革命比革命还光荣。”……他有点愤世嫉俗了。
梁有德说牢骚话的时候不太挤眼,也不太结巴。
老说,老说,梁有志听不下去了,他终于反驳说:“你凭良心说现在的政策好还是‘文
化大革命’时期的政策好还是十七年的政策好?现在的老百姓吃着什么穿着什么用着什么,
从前呢?你为党工作了,党也对得起你了,你到底创造了多少价值?你又被提供了多少价
值?为你服务了多少?到底是谁欠着你的了?你欢迎江青回来管事吗?”
梁有德翻翻眼,好像不认识自己的孪生弟弟啦。怎么倒过来了呢?过去几十年一直是弟
弟唉声叹气,哥哥正面教导的啊。
梁有德终于领悟了这种变化。中国人早就总结过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
梁有志已不是当年的梁有志,如今的梁有德也已不是当年的梁有德了!他再也不在有志面前
发什么牢骚了。当妻子——梁有志的嫂子当着小叔子的面说什么不满的话的时候,有德便慌
忙向老伴挤一挤眼,或者伸腿踩一下妻子的脚面,示意这一类话不要当着兄弟说。
小刘申请加入中华医学会,梁有志帮他办了。小刘要求去一所大学读干部班,读后有专
科学历。梁有志不但帮他办了,而且批准由学院代他付学费一千四百元。梁有志帮助年轻人
成才的事迹刊登在青年报刊上。不几天,一个设在首都的全国性青年自学组织召开成立大
会,一致推选梁有志与另几个中外知名的大家一道担任该会顾问。又有一家讲自学成才的杂
志聘请他担任名誉主编。挂的衔儿多了,他也就不在乎了,这是又一种虱子多了不咬、债多
了不愁吧。
于是有大量的青年人来找他。每天晚上他家都是高朋满座,他家的楼道口堆满了自行
车。他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年轻人,他同情而且理解青年人要求进步的如饥似渴。为这个打电
话为那个写条子,给这个题书名为那个写序,甚至借给一位80块钱借给另一位20斤粮
票……他的声誉更是大振,完全够得上“青年导师”了!
而他,注视着一个个陌生的和熟悉的面孔,扫视着他们的尊敬虔诚的目光,听着他们的
如赞美诗合唱般的赞誉、感激、讨好的声音,他也很激动。他感到一种政治的、道德的、荣
誉的满足。个人的声誉不足追求,为下一代人架桥铺路却是一个有作为的人应尽的天职噢!
小刘在大学的“干部班”结业以后,希望能到省城的科研单位去做研究工作,梁有志也
帮他办了,却没有办成。小刘张罗成立一个青年医学会,请梁有志做会长,自己做副会长,
梁有志觉得莫名其妙,便没有同意。但最后不知怎的,报屁股上发了一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