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修身觅音开慧识 >

第3部分

修身觅音开慧识-第3部分

小说: 修身觅音开慧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他是指的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的智能科学研究;“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他并不感到惊奇。他认为“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全都做出来了”,这就是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明,在古代并没有依赖逻辑推理,也没有依赖实验证伪,却产生了大量科技发明创造。怎么实现的?他列不出来,但是我们自己却应当知道,这就是我们祖先慧识生理功能的全面开发,不去依赖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同样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产生优胜于当时社会的科学创造。
      韩非子在《喻老篇》中也曾经说过:“而慧者不以藏书”。就是说,慧性并不藏在书籍当中,而在心脑之内。慧识,是中国科学发现、发明、创造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慧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其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应当诚信祖先们的认识论、方法论,将它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充分而完整地开发出来。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瞄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这一点,我们要找到答案。他们并不是爱我们现代的文明,因为我们现在的城市森林对他们来说早就拥有了,并且还早已主动放弃城市森林的建设,他们爱的是自然、自然环境。像西方很多的城市,都公园化、森林化。他们也并不喜欢我们工业的发展情况,那个过程他们也早就走过了。他们所看重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什么内容?其实被他们视为瑰宝的正是中国的慧性思维方式和修身内求的方法。
      不说别的,就是七八年前吧,我们国内出去的留学生什么也不懂,但是要赚点钱花,就把中国的广播体操教给外国人,并介绍说:这是中国的气功、内功。外国人纷纷报名,把马克交给他,称他为“气功大师”,在那里忽悠,还真办起气功班来了,挺“厉害”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西方人对中国人古代这些文化特别酷爱。当然,他们对此还缺乏鉴别能力,但是他们思维深处的那种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是十分明显的。他们想求得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对宇宙自然的全息认识理论,特别是中国的整体观、系统论,他们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研究和探讨。
      中美教育互考的结论与比较
      在教育界,我们却没有把握住这个特点。前些年,中国和美国教育部曾经组成了两个考察团,相互进行考察,得出来一个结论。中国在观察美国教育的时候,看到美国的孩子,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他们都非常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着手指头计算,就整天大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的眼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西方的教育重视音乐、体育、美术而轻视数、理、化,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都是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数、理、化却很少有孩子问津。他们的课堂秩序,几乎是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学生之间相互挤眉弄眼,或者谈天说地,或者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就像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晃来晃去,甚至有的人就在教室里面泡咖啡喝,很惬意、很自在。因此,中国教育部的考察者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这是当时的预言。
      当时美国人怎么看中国教育呢?“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把双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的时候才能够稍微动一下,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孩子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非常规矩,像标准的军人一样,这是一种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他们 
      说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你们说是不是?谁想早起?对不对?都想多睡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但是他们认为早上天刚蒙蒙亮,街上所走的全部是上学的孩子,所以觉着中国的孩子真勤奋,那么早就起来,他们却不知道,这是父母打屁股打起来的。而且在七点钟之前,中国的大街上到处见到的都是学生,还加了一个定语“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吃早点”,在他们眼里,这成了中国孩子的“爱好”了,不知道这是为赶时间。“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国外没有,这是中国的独特产品,有一位中国的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标榜为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校里名次排得很高。但是,我在德国就发现一个现象,中国的学生是100分最高,并且100分外还加了题外分,达到120分、150分,德国考试什么分数最高?一分是最高的,是这么来评的,谁能考到一分,那是最优秀的,考大学都根据这个一分的标准录取,这点跟中国是不同的。德国的教育,已经改变了中国仍然是舍不得放弃的那种高分数为优秀的刺激办法;相反,在考试中制定了低分为优、考试一分为优、而五分为差的评分标准。我们想一想,制定这样一个评判标准,这一点是不是颇合老子的教育思想?我觉得大概是他们学老子五千言的人多,他们在教育领域就已经采用了“一分为优”的评分标准。可是,我们搞了一段时间的五分制,后来就搞成了一百分;现在一百分的基础上,还要加上额外的分数。我的天,把孩子们压得都头痛,想想自己考试得几分,都把脑袋想破了。
      根据考察,美国教育部的学者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同年龄的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可能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的甩在后面”。
      中国学生的确是辛苦,他们这个总结还不算夸大,我听到过学生们自己编的顺口溜是:学生是人生的写照,学生比驴还累,比拉磨的驴还累,混的比猪还差,起的比鸡还早,放学比小姐还晚。普遍感觉到不堪负重,非常疲累。
      两国教育部门的预言家都这样预言,认为中国会通过二十年的时间超过美国。但是我们现在再看看呢?25年已经过去了,到现在都是28年了。25年以后,美国那种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却培养出了五、六十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两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这就是二十年以后不可回避的结果。相反,中国所谓优秀的教育制度,却还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培养出这样的人才。虽然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金银大奖,大都被中国的孩子们高高兴兴抱回来了,但是诺贝尔奖却始终与中国科学家没有缘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症结到底在哪呢?实际上还是在教育上,是因为我们过早把孩子的创造能力给扼杀掉了。为什么会扼杀呢?这要谈起来内容很多,那就是过度、过早地调动了左脑,而没有注意保护和启用右脑的功能。
      学海无涯慧作舟
      “学海无涯慧作舟”,那是强调要心脑合一、左右脑协同、慧智同运的学习方法。这种实践方法才行。因为慧识教育是一种快乐、轻松、愉悦、高效的学习方法,就像图中所描述的右脑风景是一片绿草地一样,在森林、在公园里面,悠闲自得地展开各种学习;而左脑的启动,就等于把我们放在办公室里面、办公楼里面,被一间一间的小房子隔离开来,让我们在里面进行知识的堆积、线性思维的梳理,而无法构成图像思维。
      右脑的“本能的五感”包藏在右脑底部,控制着自律神经与宇宙波动共振等,和潜意识有关。右脑将收到的信息以图像处理,瞬间即可完毕。一般人右脑的五感,都受到左脑理性的控制与压抑,因此很难发挥即有的潜在本能。活用右脑,可以具有听音辨色,或者浮现图像、闻到味道等“共感”现象。
      左脑负责语言,用语言来处理讯息,把进入脑内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左脑五感)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来传达,相当费时。左脑主要控制着知识、判断、思考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在西方研究的是比较详细的,如果让右脑大量进行记忆的话,右脑就会对这些信息是一种无为处理,就是老子在五千言所说的“无为而为”,它是一种全自动化的,而不是自我强迫型的记忆。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对信息加以自动加工处理,并且延伸出创造性的信息。也就是说,右脑具有自主性,能够发挥出独自的想象与思考,就把创意图像化,就容易产生一种全息效应,同时具有做为一个故事述说者的卓越功能。
      就像爱因斯坦一样,他所学到的东西,包括公式,很快就将其转化为图像,而不是数字,也不是文字。如果是用左脑的话,不论如何绞尽脑汁,它都有一个极限性的。右脑的记忆力,只要和思考力一结合,就能够不靠语言的单纯思考、图像思考连接而产生创造力、构想,也就是说很多神奇妙想都会自然地出现和产生,独创性的构想就会神奇般地被引发出来。
      展望未来 慧性教育是大势所趋
      最近有一本书,名字是《展望二十一世纪》,是汤因比与池田大作之间的对话。他就提出了一个意向,就是“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两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到底培育了怎样的一个独特的思维能力?这是要靠我们自己来总结、归纳、升华,正是我们在近百年以来抛弃了的祖先们的慧识思维方法、慧识与智识共同运行的思维方法。而且他还有一句论断:“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他举出来一个“大概”,这个“大概”就留有空间了,假如我们没有及时地去发现我们祖先的优秀教育方法、思维方法,而仍然跟在西方教育方法和理念的身后亦步亦趋地爬行,那么很可能也就不在这个“大概”之列了。我们应该奋起直追的,是接续我们民族的根文化,了解我们两千多年以来运用的到底是什么教育方法,为什么在十六世纪之前我们的科技创造力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什么在唐朝能够创造世界级的辉煌,至今仍然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所向往、所研究、所探索的一个典范?
      其实,文化就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慧智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老子的唯德辩证法思想,三生万物的分析论,执中守一慧智同运的思维方法,在二十一世纪,经过我们在座的各位以及社会众多大德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再度复兴,那么就会必将成为全世界文化和教育的主流。
      老子曾经说过“自知者明也,知人者智也”,中国的教育要建立“以中解西”的思维观,确立民族自信、自强的信念,才能复兴道德根文化中的思维观和教育方法。
      中国优秀思维方式失落的根本原因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普里高津,曾经说过,“中国文化是欧洲科学灵感的源泉,欧洲近代科学文明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输入有直接关系”。
      西方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文学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常常比我们自己的专家要深刻得多。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思想虽然看起来是诞生在德国,但是同样包含着老子的思想。例如,中国优秀思维方式的根本原因就是“离道失德”所造成的。“离道失德”,正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所指出的“是一种离开古代氏族社会的纯朴道德高峰的堕落”,在他们的著作中曾经提到了这样的语句。因为西方所有的哲人和学者都是研究老子思想。包括爱因斯坦,他的案头上都有一本老子的五千言。根据考证和记载,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研究过老子。俄国的作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我的良好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老子》的思想是不可逾越的道德高峰。”
      道德能量的营养性
      这个“道德高峰”,来源于中国的生命真相之说。生命真相学说,藏在《黄帝内经》里面,里面有一句名言:“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个道德能量是具有营养性的,道德并不是一种仅仅只是空洞的品德,而是实在的能量体。因为,天上这个德的能量进入自己的体内,地上的气进入自己的体内,这种德和气互相搏击震荡才使人的精神振奋,富有活力。
      所以,有“天德养神,地气养形”的说法。我们所吃的食物,都只能主要去营养这个命体的肉身;而天上存在的德性能量,这种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的能量是营养我们的精神系统。精神系统缺乏这种能量的时候,就会加速我们体内储备能量的消耗。人类体内有一个储备能量机制,就储存在骶骨之中,古代通过内观发现它的重量大约有五百克左右。这个能量是怎么储存的呢?是从出生以后到十六岁这个期间完成这个储存过程。
      十六岁以后,女性的月经一来,男性开始遗精以后,就开始消耗。然后,就从二十四岁消耗六分之一,三十二岁消耗六分之二,四十岁消耗一半,四十八岁消耗六分之四,就慢慢消耗到六十四岁。女性到四十八岁的时候,消耗完;男性到六十四岁时候,消耗光,都变成阴爻了。那个时候,就完全要靠饮食去补充能量,仓库里面绝对是空了。
      怎么能表述这种现象呢?实际上这里也有一个图片(图示)。当在八岁开始换牙齿的时候,就已经到了一半,进入后天了;然后到了十六岁的时候,就成了一个乾卦。乾卦一满,“满则溢”,就开始漏,开始破坏,慢慢逐步衰老变化,最终把仓库的能量消耗光。
      像为什么我们在中青年时代,在十六岁左右、在十四岁的时候,女性在十四岁的时候月经一来,记忆力等各方面都会急剧下降,情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