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 创作随笔 >

第7部分

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 创作随笔-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期陷和孤境,又感动痛苦,又感动难以忍受。一般情况下,我喜欢孤独。

    我的最大爱好是沉思默想。可以一个人长时间地独处而感动身心愉快。独享欢乐是一种
愉快,独自忧(模糊的)也是一种愉快。孤独的时候,精神不会是一片纯粹的空白,它仍然
是一个丰富多采有世界。情绪上的大欢乐和悲痛往往都孤独中产生。孤独中,思维可以不依
照罗辑进行。孤独更多地产生人生的诗情——激昂的和伤感伤痛的诗情。孤独可以使人的思
想向更脘更深邃的地方伸展,也能使你对自己或环境作更透彻的认识和检讨。

    当然,孤独常常叫人感到无以名状的忧伤。而这忧伤有时又是很美丽的。我喜欢孤独。
但我也惧怕孤独。现在,屈指算算,已经一个人在这深山老林里度过了很长一段日子。多少
天里,没和一个人说过一句话。白天黑夜,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这间房子里,作伴的只有一
只老鼠。

    极其渴望一种温暖,渴望一种柔情。整个身体僵硬得如同一块冰。写不下去,痛不欲
生;写得顺利,欣喜若狂。这两种时候,都需要一种安慰和体贴。

    尤其是每个星期六的傍晚,医院里走得空无一人。我常伏在窗前,久久地遥望河对岸林
立的家属楼。看见层层亮着灯火的窗户,想象每一扇窗户里面,人们全家围坐一起聚餐,充
满了安逸与欢乐。然后,窗帘一道道拉住,灯火一盏盏熄灭,一片黑暗。黑暗中,我两眼发
热。这就是生活。你既然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就得舍弃人世间的许多美好。

    长长地吐出一声叹息,重新坐回桌前,回到那一群虚构的男女之间。在这样的时候,你
描描绘他们的悲欢离合,就如同一切都是你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你会流着幸酸的或者是
幸福的泪水讲述他们的故事——不,在你看来,这已不是故事,而是生活本身。长长地吐出
一声叹息,突然从远处传来一声火车的鸣叫,便忍不住停下笔,陷入到某种遐想之中。这充
满激情的声音似乎是一种如唤。你会想到朋友和亲人从远方赶来和你相会,以及月台上的那
揪心的期盼与久别重逢的惊喜。

    有一天半夜,当又一声火车的鸣叫传来的时候,我已经从椅子上起来,什么也没有想,
就默默地、急切地跨出了房门。我在料峭的寒风中走向火车站。

    火车站徒有其名。这里没有客车,只有运煤车。除过山一样的煤堆和一辆没有气息的火
车,四周围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我悲伤而惆怅地立在煤堆旁。我明白,我来这里是接某个
臆想中的人。我也知道,这虽然有些荒唐,但肯定不能算是神经错乱。我对自己说:“我原
谅你。”

    悄悄地,用指头抹去眼角的冰凉,然后掉过头走回自己的工作间——那里等待我的,仍
然是一只老鼠。终于要出山了。因为元旦即在眼前。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日子里,为了亲爱的
女儿,我也得赶回去——其实这也是唯一的原因。和这个煤矿、这个工作间告别,既高兴又
难受。高兴的是,我终于要离开这个折磨人的地方。难受的是,这地方曾进行过我最困难最
心爱的工作,使我对它无限依恋。这是告别地狱,也是告别天堂。总之,这将是一个永远难
以忘怀的地方。寒冬中,我坐在越野车的前座上离开此地,怀里抱着第一部已写成的二十多
万字初稿。透地寰窗,看见外面冰天雪地,一片荒凉。记得进山时,还是满目青绿,遍地鲜
花。一切都毫无觉察中悄然消逝了,多少日子都没顾得上留意大自然的变异。没有遣憾,只
有感叹。过去那段时光也许是一生中度过的最为充实的日子。现在应该算作是一个小小的凯
旋。

    又回到了熟悉的城市。一切能都让人感动眼花缭乱,到处是匆忙或悠闲的人群。矫健潇
洒的青年人,满面红光的中年人,自得其乐的老年人。洪水般的车流,蜂窝似的噪音。最让
人眼谗的是街道两边店铺里堆积的那些吃喝。平是身处城市,对于那些陈年积月的副食品并
不会产生兴趣,但对一个啃了许多日子冷馒头的人来说,一切都是美味珍馐。

    无论如何,城市是人类进步的伟大标志。久住于其间,也许让人心烦,可一旦离开它太
久,又很渴望回到它的怀抱。当你从荒原上长时间流浪后重返大城市,在很远的地方望见它
的轮郭,内心就会有许多温暖升起。最重要的是主,无论是好是坏,这里有你的家。想着马
上就要看见亲爱的女儿,两腿都有点发软。

    短短几天假期(自己颁布的),兴奋得不知该干什么。首先到大街上的人群里瞎挤了几
趟。

    在街上的人群中无目的地行走,也算一个不常有的爱好。繁华热闹的街道,无论物还是
人,都会给你提供大量的信息,给你许多启示和灵感。有时候,一篇文章写完了,题目不满
意,就到大街上去“寻找”,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思考问题有时也要改换一下环境。大部
分时间需要安静,有时候在嘈杂声中更能集中精神,只是应该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绝不能
在一群熟人之中,因为一旦掉入思考的深渊,就往往难以顾及世俗的礼貌。我曾经为此得罪
过不少爱面子的绅士。既是在机关,陷入写作的苦恼时,也常常会路遇同辈、长辈忘了问候
一声,被人评为“骄傲”——上帝作证,这确实是无意间犯下的销误。接下来,该弥补一下
所欠孩子的感情,于是,在床铺上地板上变作一匹四肢着地的“马”呈“狗”,让子骑关转
圈圈爬;要么,让孩子骑在脖项里,扛着她到外面游逛。孩子要啥就给买啥——这显然不舍
教育之道,但又无法克制。

    春节过后不久,就又进入周而复始的沉重。在以后的几年里,我再也没有能纯粹地休息
这么长的时间。第一部初稿终于完成了。就自己来说,这可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望着桌上
的一大摞稿纸,内心很是激动。虽然就全书的工作量来说,它只是六分之一(每部两稿),
但这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最长一次远征,现在,终于在这个地方结束了一个段落。抄写和二稿
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享受”,尽管就每天的劳动量和工作时间来说,比第一遍稿要付出的更
多。这主要是一种体力的付出,脑力相对来说压力要小一些。写第一稿,前面永远是一片不
可知的空白,写完今天,还不知道明天要写什么。现在,一切都是有依据的,只是要集中精
力使之更趋完善。第一稿不讲究字写得好坏,只要自己能辨认就行了,当时只是急迫而匆忙
在记录思想。第二稿在书写形式上给予严格的注意。这是最后一道工序,需要重新遣词酌
句,每一段落,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推敲。以便能找到最恰当最出色
最具创造性的表现。每一个字落在新的稿纸上,就应该像钉子打在铁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好
每一个字,慢慢写,不慌不忙地写,一边写一边闪电似地再一次论证这个词句是否就是唯一
应该用的词句。个别字句如果要勾掉,那么涂抹的地方就涂抹成统一的几何图形,让自己看
起来顺眼。一切方面对自己斤斤计较,吹毛求疵。典型的形式主义。但这里面包含着一种精
神要求。一座建筑物的成功,不仅在总体上在大的方面应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其间的一砖一
瓦都应一丝不苟,在任何一个微小的地方都力尽所能,而绝不能自欺欺人。偷过懒的地主,
任你怎么掩饰,相信读者最终都会识别出来。整个抄写工作更接近机械性劳动。每天的任务
总是那么多。中午一吃完饭就伏案抄写。晚饭后继续进行一直到凌晨。

    为了不受干扰,在机关院子借了一间别人搁置不用的房间。房间是老式的,据说有七八
十年的历史,冬天暖气夏不透风,里面呈长方形,采光很不好,白天也得开两个灯。资料、
书籍、生活用具都各就其位,固定不变,感觉完全是一个手工作业的工场。这里在别人看来
是乱七八糟,在我眼里则是“井井有序。”抄写到手僵硬的时候,停下来烧一杯咖啡。脑子
一片空白,两眼直直地对着墙壁,慢慢喝这杯咖啡,是一天中最愉快的一个瞬间。邻居一个
小男孩不时进来捣乱一番,顾不上和他纠缠,每次拿两块方糖来换取几小时的安宁。

    凌晨,从工作间出来,累得弯腰勾背,穿过一片黑暗向家属楼走去。嘴里不由自地发出
一声声疲劳的叹息。有时候,立在寂静无声的院子里,感动十分凄凉。想想过两个小时天就
大亮,到处一片沸腾,人们将开始新的一天,而我却会拉起窗帘,陷入死一般的沉睡中。

    是的,我已经完全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规律,感觉一直处在黑暗之中。我渴望明媚的阳
光照耀着我。

    体力已经明显地不支,深夜上楼的时候,手扶着拦杆,要在每一个拐角处歇一歇,才能
继续往上走。当你竭力想逃避各种干扰以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无数干扰却会自动
找上门来,让你不得安宁。

    最可怕的是那些沾亲带故的人。他们并不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找你的麻烦。你在这
里虚构别人的故事,他们在远方的山乡圪里虚构你的故事。据说我的“官”熬大了,为我设
立了好几道岗,栽绒地毯一直铺到机关大门口,吃饭对用的是金碗银勺象牙筷子,专车上刻
着“路遥专用”几个字。这已经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待遇了。他们谁能相信我披一件棉依浑身
酸疼龟缩在一个破房子里,一天有时只凑合着吃一顿饭,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呢?

    于是,他们纷纷找上门来,叫你安排工作,问你要钱,让你给某某人写信解决某某问
题。我越来越失耐心,有时真想对他们歇斯底里发作一通。

    亲戚,这个词至今一提起来都让人不寒而粟。我曾在《平凡的世界》中借孙少平的口评
论道:“人和人之间的友受,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
字看得多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
庸俗;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
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也许这些情绪极端了一些。记得俄
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在《欧根·奥涅金》中对此也过类似的情绪。我想有人会反对这种看
法,但肯定会有人支持这种看法。姑且作为一个有争议的题目留给读者去评说。另一种干扰
出自周围的环境。说实话,文学圈子向来不是个好去处。这里无风也起浪。你没成就没本
事,别人瞧不起;你有能力有成绩,有人又瞧着不顺跟。你懒惰,别人鄙视;你勤奋,又遭
非议;走路快,说你趾高气扬;走路慢,说你老气横秋。你会不时听有人鼓励出成果。可一
旦真有了成果,你就别再想安宁。这里出作家,也出政客和二流子。一事无成可能一生相安
无事并可能种豆得瓜。在这样一种机关,最有趣的现象之一是:孩子们最忙,晚睡早起,勤
于功课;其次是太太们忙,早出晚归,忙于上班;最不忙的就是文人先生,可以一杯清茶从
早喝到晚。

    如果有企图“成名成家”,不免会有暗潮涌动,让你大乱方寸。由于各人对生活的理解
大有差异,这些冲突就是自然现象。虽然文学圈子并非全都如此,但了不是言过其实。这些
地方虽然听不见枪炮之声,且有许多“看不见的战线”。毫无疑问,我国的文学体制也需要
深刻的改革。这当然是后话了。

    在当时的状况中,我无力对所有的一切做出反应。为了完成作品,即使有屎盆子扣在你
头上,也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坚信生活将最终会对是非做出判断。31但最大的压力还
是来自文学形势。我知道,我国文学正到了一个花样翻新的高潮时刻。其变化之日新月异前
所未有。文学理论仍然“大于”文学创作。许多评论文章不断重复谈论某一个短篇或中篇,
观点大同小异。

    很多人在愤愤不平地抨击瑞典皇家科学院那几位年迈的老人,为什么不理会中国当代文
学这些成就?

    于是,找来这些作品中的一些代表作,抽空翻了翻。的确有些很不一般的表现。但无疑
和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海明威、西蒙、塞拉、伯尔、伦茨、幸格、伯乐赫斯、马尔克
斯、略萨等西方和拉美现代派大师比较,还有相当大距离,要谈不到超越。可是,必须正视
我国文学发展的这个现实。作为作家,绝不能狭隘地对待各种不同的文学观点和创作,而要
认真分析,认真思考。只有看清你所处的环境,才有可能看清你自己。别人不是唯一的,你
也不是唯一的。

    问题又回到了写作前那个老地方——只能按自己的方式从事自己的工作。当然,这种巨
大的压力是相当严酷的。你感动你完全被抛在了一个无人知晓的黑暗的落里,似乎不仅仅是
用古典式的方法工作,而自己也已经变成了一件入土的文物。这间黑暗的作坊就是象征。只
差几张蜘蛛网了。

    好在第一部全部完稿了。

    暂时把桌面完全清扫干净,只留下二十本稿纸放在那里。

    静静地抽了一个下午纸烟,不停地喝了许多杯咖啡,然后一个人在苍茫的暮色中来到古
城墙下的环城公园。望着满城灯火,想了许多事。过去的、现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别人
的;家庭的、个人的;社会的、国家、世界的。只有这个时候,才完全离开作品,可以想想
别的事了。同时想应该用一整天时间去买几身衣服,买一点像样的生活用品,把自己打扮一
下。一年多来,一切生活都是凑合着过,边件换洗的衬衣都没时间去买。并不是完全轻松了
下来。

    没有。远远没有。更严峻的问题就横在面前。

    按当时的文化形势,这部书的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