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式继承 >

第8部分

中国式继承-第8部分

小说: 中国式继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黄河实业:平稳的权杖交接(2)

  在此之前,7月7日,由6家河南企业投资4。95亿成立的河南瑞华公用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河南省许昌市挂牌成立,现阶段的重点投资项目为许昌至尉氏、登封、扶沟的三条高速公路组合打捆项目。这是河南省民间资本首次进入公用事业。据说,黄河实业曾有意入股该公司,但不知何因最终还是决定撤出。
  有传言说,乔金岭因高速公路项目投资不顺而负气自杀,而这种猜测与乔的性格和早年经历有关。胡新英曾表示,幼年丧父的乔金岭,因母亲的改嫁在村中遭人白眼,使乔金岭形成了内向而又要强的性格,不善言谈,不太主动和别人交流。胡新英说:“从年龄上,他是我们的前辈,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我们不会去问,他也不会跟我们说。”据在乔的住所当过保安的李浩杰回忆,乔不顺心的时候,时常半夜起来喝几杯闷酒,并曾不止一次地看见乔酒后独自一人徘徊。乔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乔的奶奶于1962年自杀身亡。4年后,年仅20岁的乔金岭亦曾在自家的草屋中悬梁自尽,没有成功。
  投资公用事业不顺是否是乔金岭的死因很难判断,但外界对于乔金岭去世后黄河实业再次投资高速公路项目分析认为是一种“危机公关”,“外界传说黄河实业资金链紧张,他们投资高速公路是对外界猜测的回答,但这个项目他们能做多久,最终会投多少钱还很难说。”当地的一位知情人士说。
  拼图三:“牵连说”
  一种最为讳莫如深的说法是,某人被中纪委“双规”,乔因有贿赂之嫌,而被牵连。
  1998年11月26日黄河集团控股的黄河旋风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让外界感到几分不可思议的是,在河南省民营企业中,黄河集团是第一家获准股票上市的民营企业。当时国家重点强调支持国有企业上市,股票市场实行额度制,每个省只有6家至7家。与“黄河”同时上市的只有莲花味精、双汇等四家国有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黄河集团其上市之难可想而知。乔秋生在一次发言中回忆:“(当时)申请上市的企业多,指标少,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基本不在(上市)考虑之列”,黄河集团最终顺利上市,其中的“几死几生”(乔秋生语)外人难以知晓。
  可以肯定的是,乔金岭与当地的政要关系很好。据吴晓华透露,乔生意圈中的朋友虽然不多,但与政界、金融界等高层次的人来往频繁。而胡新英则表示:“董事长和政府官员的关系的确很默契、很随意。”长葛市每年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来源于黄河实业。
  被双规的官员曾是掌管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省级官员,在其被双规后不久,传来乔金岭自杀身亡的消息,而在乔自杀后的一个星期,原河南省地税局局长谢应权在办公室自杀而死。对谢的死因外界同样有很多猜测,有人认为是因为腐败,而且和乔金岭的自杀案有一定关联。
  乔秋生的权杖交接
  乔金岭的突然自杀,其离开后的继承是由儿子乔秋生子承父业,就任新的董事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乔秋生给出的成绩单是:2004年黄河集团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1%,利税增长28%,出口创汇增长39%。
  人们开始对这位年轻的董事长刮目相看,当年乔金岭自杀后笼罩着整个黄河集团的疑云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甚至有人这样评价,“小乔比老乔还要有眼光”。
  培养
  黄河集团的老董事长乔金岭共有三儿一女,乔秋生是老大,其余两个儿子都没有在集团工作。
  乔金岭幼年丧父,一辈子的坎坷经历使他认定“人要想有出息就必须吃得了苦,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上甜”。这一点,看着父亲创业、跟着父亲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乔秋生深有体会。
  乔秋生还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有一次乔金岭去部队探望,当时天寒地冻,“那么大冷的天,父亲没有穿袜子,就光脚穿着鞋子,想起来心里就忍不住难受。”乔秋生事后对人说。
  乔秋生的性格一直是被公认为踏实肯干,为人厚道。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乔秋生一直是乔金岭极力培养和寄予厚望的接班人。
  乔秋生从部队回来就成为黄河集团的一名普通工人,第一份管理工作是车间主任。在黄河集团与日本公司合资时,乔秋生和黄河集团的20多个人一起,被乔金岭派到日本学习金刚石制造业的管理技术。其后,乔秋生先后担任过集团副总经理和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销售工作。
  乔秋生在公司说话不多,常年穿着工装,中等个头,脸长得很精神,当时公司员工的评价是:“他心中有数,做事情也比较踏实。”
  转折点应该在1998年,黄河实业控股的黄河旋风(600172)拟在上海上市。乔秋生投入了公司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并颇有建树。



三、黄河实业:平稳的权杖交接(3)

  乔秋生当上上市公司总经理一职也颇有戏剧性。
  上市之初,乔金岭想让儿子来挑总经理这个担子,却一直下不了决心,担心担子太重,儿子挑不起来。最后终于决定聘请一位职业经理人来做上市公司的总经理,给乔秋生留了一个副总的位子,让他好好学几年。
  但是黄河集团的一位副董向乔金岭建议:“别再请别人了,这是个让年轻人锻炼的好机会,放手让他去做吧,想培养接班人就得给他机会,没有第一次他怎么能学会自己做主呢?就得把重担压在他身上试试。”
  此番建议打消了乔金岭的疑虑,也许他想来想去还是培养儿子重要,随后乔秋生开始正式以黄河旋风总经理的身份独立管理一家上市公司,乔金岭则退居幕后担任董事长,给儿子充当后盾。
  交班
  后来,在这场父子权力的接力中,乔秋生又顺利接任了上市公司董事长和黄河集团的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务,乔金岭只保留了黄河集团的董事长的位子。
  黄河少帅基本上已经通过了父亲严格漫长的考核。
  2003年,黄河集团董事长乔金岭突然自杀,震惊了所有的人,包括乔秋生在内。
  事后回忆,整个事情并不是没有一点征兆。出事前一个星期,乔金岭特意把孙子(乔秋生的儿子)接到他那住了几个晚上。无意中,他还对乔秋生提过:“前两天心里有些不舒服。家里有过自杀的先例,我奶奶就是投井自尽的。”据说乔金岭自杀的当天早上,还曾经派人找过乔秋生,但是当时没有找到。
  可是这些只言片语和“巧合”当时谁也没有把他理解成什么重要的先兆。尽管乔金岭的自杀带着很多神秘色彩,但是一切已经无可挽回。
  乔金岭的突然离去,让黄河集团一下子失去了重心,黄河旋风股票一路走低。信心在这个时候成为人们最需要的东西。
  有地方媒体报道:黄河集团再也没有了乔总和政府、银行的默契关系,工行已经停止了对黄河的贷款等等。总体而言,没有了乔金岭的强大影响和个人魅力,黄河集团四个字在人们心目中变得脆弱不堪。
  黄河集团独自撑起了长葛市财政收入的半边天,解决了当地大量的就业人口,在对待黄河集团的问题上,大家的态度是很一致的,疑虑归疑虑,但是没有谁希望这个庞大的企业就此垮掉。乔秋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而成为了新的董事长,财产继承的争端和就任的异议也几乎不存在。
  长葛市市委副书记李英杰亲自主持了乔金岭的追悼会,很多人士认为这至少表示黄河集团并没有失去政府的支持。李英杰说:“董事长去世后,担子自然落在秋生身上,乔秋生接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以来,管理有方,以诚待人,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市委市政府是信任的,相信乔秋生能够担当重任,大家应该支持他。”
  乔秋生也在父亲的追悼会上表态:“在很多方面,我暂时还比不上父亲,但黄河集团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由一套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一定要坚持老董事长既定的发展战略,将黄河集团的事业发展壮大!”“我请求各界领导、社会各界、董事会及4 000名员工,监督我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如果不称职,我将自动辞职,按照董事长提出的智、勇、仁、信、严的用人标准,选用贤能,带领企业发展。”
  这次,全部的担子真实地落在了乔秋生一人的肩上。
  当家
  接任黄河集团董事长一年多来,乔秋生开始全面当家做主。
  乔金岭在世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多元化经营,黄河集团的业务曾涉足饮料、医药、旅游等多个行业,还争取到了8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的经营权。乔秋生2004年对公司的业务作了全面调整,其中比较重大的决定就是对涉足的领域“过筛子”。
  首先就放弃了这80公里高速公路的经营权。当初争取经营权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困难,乔金岭不但作了这个决定,其中很多谈判和筹备的具体工作,也是由乔秋生来完成的。
  乔秋生曾对媒体说:“隔行不取利,国家的宏观调控让我们更清醒,80公里,要投24个亿,继续下去很可能拖垮公司,现在退了,心里的石头算放下了一块,现在看决策是正确、及时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决策人头脑不冷静,肆意扩张,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2004年,乔投资2亿元于主业,在德国、印度、法国设办事处,在郑州高新区、上海浦东设立研发中心。
  据乔秋生介绍,今后一段时间,该公司将做好八大工程。投资1亿元实施大吨位压机高品位金刚石项目,安装104台直径为600毫米压机,今年8月底完工;投资3 000万元扩大黑色亚金刚石、原晶细料的生产规模,12月底完工。可使现有规模扩大三倍;投资2 000万美元实施中日合资金刚石砂轮项目。1月9日已正式签署协议,一期投入5月份即可开工生产。
  这么大笔的投入和发展金刚石主业,黄河集团的前任副董对此很惊讶:“小乔比老乔步子迈得大。”但是他肯定这种突出主业的做法是正确的,“还是年轻人有开拓精神。”
  一些当年跟着乔金岭打江山的老将们茶余饭后谈起乔秋生,有一点倒是统一的,那就是当年人们聊起乔金岭总是褒贬不一,会有争议;但是现在对乔秋生的好评倒是比较一致,尤其在用人方面,小乔表现了自己的眼光。①


四、逸飞集团:一幅未竟的商业草图(1)

  谁将接任董事长?财产继承有无纷争?“逸飞”品牌的价值如何得以延续?……陈逸飞留下的商业草图需要有人继续描画
  逸飞集团的新任董事长很可能是执着的陈逸鸣。或者,由陈凛来挂名,而实际操盘者仍是他的叔叔陈逸鸣。
  一幅商业王国的草图
  陈逸飞以一个艺术家的姿态画了一张未完成的商业草图,而且可以设想,如果他不是这么过早地离去,其内容还会无限增加。但他似乎没有想过要把它们完善起来。没有贷款,他可以用卖画的钱来补充公司现金流的不足。
  “我现在做的很多视觉产业的东西,都是用我画画卖来的钱。我试图证明,我是真心爱做这些事情,而不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2005年4月20日,上海龙华殡仪馆陈逸飞遗体告别厅前的大屏幕上,反复在播一部记录陈逸飞生前工作、生活的短片,这句话以相同的间隔一遍遍进入来参加陈逸飞追悼会的上千人的耳朵。这话符合追悼会的基调—前来凭吊的人大多数是为了送别“艺术家”陈逸飞的。
  但是他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他还留下了一座商业王国的雏形。
  5个月前,人们在这里送走了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两个人相差21岁,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的企业,在商业上有着相同的敏锐。不同的是,王毫不掩饰他对利润的追逐,陈逸飞至少在言语中否定了商业的最原始的动力—赚钱。
  比起陈赖以起家的油画,正是电影、服装、杂志、广告等等这些商业符号,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它们的作者原来是一位艺术家。无论“挣更多的钱”是否陈的初衷,至少它应该是一个客观结果,否则他将成为一个新时代的西西弗斯—他一定不愿意。
  商业草图
  “我相信他还是有赚钱的期望的。”逸飞集团执行董事、陈逸飞的长子陈凛对笔者说。但他表示,这在陈逸飞肯定不是第一位的。
  2000年11月,这对画家陈逸飞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他与日本伊藤忠商社、软银、法国最大的投资基金Vevendi和香港上市公司锦海捷亚签订风险投资协议,成立逸飞集团。逸飞集团注册资本是4 000万元人民币,4家投资机构向逸飞集团投入风险基金230万美元,占总股份的18。7%,其他的大部分股份则由陈逸飞持有。
  逸飞集团的主力军是其1995年底创建的上海逸飞模特经纪公司以及1997年成立的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后者有LAYEFE女装、LEYEFE男装等服饰品牌,已经在35个城市中拥有100多家连锁店。
  逸飞集团成立后,旗下有八家公司,涉足服饰、影视、环境艺术、模特文化经纪、网络、平面传媒等众多产业,陈以迅速的商业行为来实践自己的“大美术观”和“大视觉观”。“我怀着孩子般的好奇心去窥视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陈逸飞曾说,“我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很私人的。”
  这些以“逸飞”命名的企业可能显示了陈对自己的名字寄予了太多的自信。作为逸飞集团的主业,逸飞服饰公司的经营并不象早些年那样顺畅。陈逸飞的弟弟、逸飞集团总经理陈逸鸣解释说,整个服装行业都是如此,并不只是逸飞集团一家,“但是还没坏到维持不下去。”
  在大视觉观的框架下,资产过亿、拥有八家公司、跨越八种行业的逸飞集团,并不是陈逸飞作为一个商人所设想的全部。2004年,逸飞集团与成都熊猫城共同投资5 000万美元筹建熊猫城—逸飞国际文化广场。据媒体报道,陈逸飞去世后,成都熊猫城方面表示,有可能暂时中止合作的商谈。
  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